书城医学实用普通外科诊治与护理
2979100000035

第35章 肛管直肠常见疾病(2)

患者排粪时,肛门部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特征。当有便意时,肛门舒张,疼痛开始。排便时,粪便冲击裂口,立刻感觉肛门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称为便痛。排便后数分钟至10分钟,疼痛停止或减轻。这个时期,称为疼痛间歇期。然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患者又感觉剧烈疼痛。疼痛的程度,随着肛裂的大小和深浅的不同,而有轻有重。这一期间的疼痛,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使患者坐卧不安,十分痛苦。当括约肌因痉挛而疲乏时,疼痛才逐渐停止。这是疼痛的一个周期。以后又因排粪或因喷嚏、咳嗽、排尿等,都能引起周期性疼痛反复发作。

(二)出血

患者平时在排便时,有几滴鲜血流出,或在粪便上有几条血丝,或染红便纸,有时与黏液混在一起。出血的多少,与肛裂的大小和深浅有关,裂口越大、越深,出血越多。

(三)便秘

患者因害怕排便时发生疼痛而不敢排便,因此常引起便秘;由于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四)瘙痒

患者多因分泌物自肛门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肛门瘙痒,或并发肛周皮肤皲裂。

四、治疗

(一)新鲜肛裂

经非手术治疗可达愈合,如局部热水坐浴,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含丁卡因、黄连素、甲硝唑灵等),促使溃疡愈合;口服缓泻剂,使大便松软、润滑;疼痛剧烈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保留灌肠,使括约肌松弛。

(二)陈旧性肛裂

经上述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切除。近年来,国内外治疗肛裂的方法很多,现将国内常用术式简介如下。

1.扩肛术

适用于肛裂、无赘皮痔、乳头肥大等并发症的患者,临床上单独应用较少,多融合于其他手术之中。

2.肛裂切除术

操作方法:局麻下,以肛裂裂口为中心,内至齿线,外至肛缘外约2cm,将肛裂及其病理组织一并切除,同时切断栉膜带。在内括约肌下侧缘下方,用弯止血钳刺入,沿其肌层的外侧,从内括约肌上端穿出,将内括约肌拉出肛门外,从中切断,下端需用刀切开外括约肌皮下层一部分,使创口的创底与创缘平坦开放,保证引流通畅。保持创口开放,每日换药。

3.纵切横缝术

适用于Ⅱ、Ⅲ期肛裂,并伴有肛管狭窄的患者。

4.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适用于单纯性肛裂或肛裂有溃疡者,并伴有肛管痉挛性狭窄的患者。此法是肛裂手术中较常用的术式,于肛门或肛管侧位做切口,将内括约肌下缘切断使肛管保持松弛状态,利于肛裂修复。

5.后切术

是于肛门后位做切口,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栉膜带及外括约肌皮下部。本法适用于陈旧性肛裂并伴有赘皮外痔、肛乳头肥大和潜行性瘘管的患者。

6.挂线术

适用于慢性肛裂并伴有潜行性瘘管者。

操作方法:在局麻下或腰麻下,医生用圆针带丝线从患者肛门裂口下端0.2cm处进针,绕过裂口栉膜带基底,至裂口上端0.1cm处出针,将贯穿丝线的两端紧紧结扎。待6~7天后,丝线自行脱落。患者术后,每天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外敷黄连膏,至痊愈时为止。目前,临床上已很少应用本术式。

7.皮瓣移植术

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肛门狭窄者。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切除肛裂及其病变组织。切断栉膜带及部分内括约肌后,于切口附近的肛缘处游离一与创面大小、形态相同的有蒂的皮瓣,移植于创面上,皮瓣内缘与游离的黏膜缝合,皮下蒂填充创口,皮瓣覆盖创面,两侧皮肤间断缝合。创面外盖凡士林纱条,包扎固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肛裂病虽小,治疗方法很多。原则上对于新鲜肛裂、内科保守治疗2周未愈者,首选肛管扩张术。对后位陈旧性肛裂并发前哨痔、肛窦炎等者,首选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具体采用皮下法还是开放式,则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和习惯而定。近年来,虽有报道用硝酸甘油制剂(NO)可使2/3的患者治愈,但尚待进一步总结。

(毕于合亓永红王玉萍)

痔的现代概念及诊治现状

人们对痔的认识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从18世纪开始,痔被认为是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数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亦即痔是突出的静脉团,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病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痔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的发现对痔赋予了现代概念,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AnalCushions),肛垫的病理肥大即为痔病"。这一新的概念受到Alexander-Williams(1982年)、Bernstein(1983年)、以及Melzier(1984年)等著名学者的支持。国外新近出版的肛肠病学专著中已广泛采用了痔的新概念,在我国肛肠外科学界近十几年来亦逐渐得到承认。

一、痔的现代定义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肛垫"是直肠肛门正常解剖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所有年龄、男女性及各种族,不能认为是一种病,只有合并出血、脱垂、疼痛、嵌顿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KEIGHLEY称为"痔病"(HEMORRHOIDALDISEASE),也有人称为"症状性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2000年4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痔诊治暂行标准》研讨会,对痔的定义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肿块"。这一定义是重新认识痔的基础。

二、痔的诊断

痔的诊断并不困难,内痔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和脱出,凭病史和体检,多可在门诊明确诊断。值得指出的是,粗心大意也易误诊,所以《痔诊治暂行标准》关于痔的诊断中强调指出:依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和内痔分度做出诊断,如稍有可疑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对痔的分类和内痔的分度,在《痔诊治暂行标准》依据痔的现代概念做了如下分类:

(一)痔的分类

1.内痔:肛垫移位及病理性肥大。包括血管丛扩张、纤维支持结构松弛、断裂。

2.外痔:指血管性外痔,即肛周皮下血管丛扩张,表现为隆起的软团块。

3.混合痔: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融合。

(二)内痔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1.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2.Ⅱ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便时带血、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4.Ⅳ度:内痔脱出,不能还纳。内痔可伴发绞窄、嵌顿。

(三)外痔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外痔可引起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可伴发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根据病理性质分为4种类型:

1.炎性外痔。

2.血栓性外痔。

3.静脉曲张性外痔。

4.结缔组织性外痔。

三、痔的治疗

《痔诊治暂行标准》中关于痔的治疗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即为痔病。治疗的目的重在减轻、消除主要症状,而非根治。解除痔的症状较改变痔的大小更有意义,应视做治疗效果的标准。在治疗痔时,要根据痔的具体症状和体征,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改变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治疗

饮食结构与痔的发病率密切相关,BURKITT研究表明,痔发病率在过乡村生活和过城市欧化生活的非洲人中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他们饮食结构不同的结果。过乡村生活的非洲人他们食品中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痔发病率低,过富裕生活的黑人,食品欧化,痔发病率明显增高。所以,改变饮食结构作为痔的基础治疗是十分有说服力的。便秘与痔的发病有关,排便困难,需用力努啧,或排便时长时间阅读报刊、杂志和小说的人,均可使肛垫遭受充血性损害,这些人的痔发病率高。因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食品中的膳食纤维,改善便秘症状,有利于痔的治疗。(二)缓解症状的非手术治疗法

痔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有症状的痔80%以上可经非手术疗法消除症状。非手术疗法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内服药物较多,如中药槐角丸、化痔丸、脏连丸和西药痔根断、消脱痔、痔得消等。外用药有肛门栓剂、外敷膏剂、蒸洗剂等。如痔疮宁栓、野菊花栓、马应龙痔疮膏等,国外近年来有采用0.5%硝酸甘油膏和HEMO-EXHIRUD膏等。最近由西安杨森引进的法国马丁公司生产的太宁栓(复方角菜酸酯栓)含有独特的成分角菜酸酯,入肛后在直肠末端肛管黏膜表面形成胶性膜状覆盖,抵抗粪便的机械或化学性损害,能止血、消炎并为痔黏膜提供一个良好愈合环境,可迅速消除症状。

(三)肛垫固定术

适用于肛垫支持组织松弛型痔。包括硬化剂注射法、胶套圈扎法、枯痔钉法、红外线凝固、冷冻疗法等。

1.硬化剂注射法

自19世纪初一直沿用至今注射疗法,目前仍是全球广泛采用的有效方法,所异者只是注射药物成分的改变和操作方法的改进。注射疗法的原理决不是血管栓塞,而是硬化注射液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导致黏膜下组织纤维化、将脱出的肛垫附于肌面而生效。常用的注射液有5%苯酚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尿素奎宁水溶液、4%明矾水溶液等。注射疗法特别适用于I度内痔和肛门溢液,II度内痔患者难于维持长期疗效。外痔和血栓性内痔是注射疗法的禁忌。

2.胶圈套扎疗法

自1963年BARRON介绍以来,至今仍不失为一种介于注射疗法和手术疗法之间的有效疗法,国内外已普遍选用。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费用低,因套扎点在齿线上方1cm以上,故通常是无痛的。其原理不是血栓形成,而是去除过多的组织。适用于各种内痔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3.枯痔丁疗法

适用于内痔出血或脱出者,用两头尖呈梭状如火柴棒大小的药锭插入痔内,使痔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腐蚀坏死,最后纤维化。枯痔丁内含有枯矾、五倍子、黄连素、三七、冰片等药物。插丁前准备同注射疗法,要求直视下插丁,不宜太深、太浅。过深可插入肌层或穿透肠壁,会引起直肠周围感染。过浅可引起黏膜坏死出血。

4.红外线凝固

适用于一、二期小型内痔,它能使蛋白凝固的硬化疗法。探头焦点对着痔块基底部肛管上部黏膜,凝固15秒,每个痔块凝固6个小点,术后常有少量出血,但需再做手术的较多。

5.冷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