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力:读懂10个词,换一生平心静气
29822000000008

第8章 压力:想开了就是天堂(1)

人活着,就会有压力,特别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压力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既然压力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何不让自己享受这份压力,在压力中历练自己,从而让自己越发变得成熟而有魅力呢?请记住,想开了,压力也会变成天堂。

没有没压力的人,关键是怎样对待压力的心

当我们看到别人生活惬意、舒适的时候,常常会羡慕不已,心里会想:人家怎么没有压力,看上去真是轻松呀!可是当我们和周围的朋友聊起来的时候,别人反而觉得我们没有压力。其实,这只是一种“当局者请,旁观者迷”的心态在作祟,让我们感觉生活是别处的好,幸福是别人的事。

然而,实际上,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除了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每个成年人都要遭受风吹雨打、烈日暴晒。诸如此类的压力,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只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罢了,比如工人面对下岗时有压力,基层干部想要晋升有压力,项目经理业绩平平时有压力,学生有升学的压力,毕业生有择业的压力……可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压力,每种角色有每种角色的压力。

既然压力无人不有,无处不在,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去羡慕别人,因为那只是雾里看花罢了。要想真的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我们还得靠自己拥有一份善于排解压力,冷静对待压力的心。就像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尔曾经说过的:“压力犹如一把尖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一位高三年级的老师,在看到学生们为了冲刺高考奋力拼搏,倍感压力而又不懂得调整自己的状态后,想出来这样一个帮他们缓解情绪的办法。一天,他端着一个水杯对学生们说:“哪个同学可以告诉我你能拿这杯水多长时间?”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有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太小case了,拿几个小时不成问题”,有的说“恐怕一会就累了,拿不了多久”……

此时,老师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并不难,放在手上拿一会儿就知道了。”

接下来,老师让几个学生分别试了一下,最终的结果都差不多,每个人拿的时间都在十分钟左右不等。

试验过之后,老师又说道:“你们刚才端着水杯的过程,肯定是先觉得很轻松,慢慢地就会有手酸的感觉,再然后就是整只胳膊感到麻木,直到最后拿不住了。”这几个学生点点头,听老师继续说,“你们只拿了几分钟,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人可以拿一天,甚至更久。”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感到很是错愕,纷纷表示不相信,便向老师投去疑问的目光。

只听老师说:“是怎么做到拿一天的呢?其实并不是一直端着,而是时不时放下杯子,休息片刻再拿起来。你们说,这样是不是坚持一年都没问题呀!”

同学们似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这个例子的用意,在于告诉人们,我们通常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并不是因为压力本身有多大,而是我们根本不明白压力来自何处,只是一味地去承受。只有了解压力的本来面目,我们才能得以权衡自己的抗压能力。

毛毛大学刚毕业,便和恋爱多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他们便有了自己的宝宝。这样一来,从小没吃过多少苦的毛毛有点疲累交加,痛苦不堪了。一方面要工作,一方面要照顾孩子,一方面还要应付不太熟悉的婆婆。一时间,毛毛感到压力空前的大,她有些难以承受了。

周末的一天,她来到娘家,跟父亲诉起苦来。父亲什么也没说,带着她径直来到厨房,然后拿出三口锅,分别放上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然后点燃炉灶给三口锅加温。毛毛一直不明白父亲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就只好静静地观看者。水开之后,父亲让毛毛看这三种食物,毛毛发现,胡萝卜已经软了,鸡蛋已经煮熟了,咖啡也已经煮得很香。

毛毛不明就里,只听父亲解释道:“同样的时间,同样温度的水,但是对这三种不同的东西来讲,它们的反应却不尽相同。胡萝卜本来是硬的东西,但煮熟后变得软了;鸡蛋的内部本来是液体,但煮熟后变得有了任性;咖啡的本事最大了,它不但没有因为水而改变自己的味道,反而更加香醇了,而且它还改变了整锅的颜色。”

毛毛听懂了父亲话语里的意思,她明白了压力往往不请自来,面对它们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够像咖啡一样,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或许周围的一切也就跟着改变了。

没错,这个小小的故事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面对压力,乐观的人善于将其变为动力,而悲观的人则会任由压力改变自己。

既然压力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何不学一学咖啡的精神呢,让自己享受这份压力,在压力中历练自己,让自己越发变得成熟而有魅力。

一位管理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像动物一样在大草原上猎食,有时丰收,有时失败;有时自己跌倒,有时看到别人跌倒,但是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个人多快才能站起来。”所以说,我们只有让自己尽快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苦闷,我们也只有具备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走出只属于自己的优雅的步伐。

慧心物语

为了生存和发展,压力就像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作为在这个时代浪潮中拼杀的年轻的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最好不要悲观,也不要感觉像是背着一座大山,而应该以笑相对,并想尽一切办法,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要知道,小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大一点的压力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我们只有享受这个认识压力、缓解压力、战胜压力的过程,才能体悟到真正的人生的乐趣。

压力,有时来源于主观上的恐惧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发火往往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其实压力有些时候也是因为恐惧。想想看,我们几乎每天都谈到压力,我们会说:“从来没接手过这样的大案子,我太紧张了”;“这次的任务很繁重,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利息又上涨了,每月还银行的房贷又要多出来不少”……这些常常出现于我们口中和耳边的话,是不是都体现了由于恐惧而产生的压力?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从心理上强大起来,平静地接受自己必须面对的事实,那么压力是不是也就减轻甚至消失不见了呢?就像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说的那样: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同样的,我们不能左右压力,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态。当我们真的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或许世界会变成另外的样子。

鲍勃以买卖石油为业,而且做得很是不错。但“人有失手,马有露蹄”,鲍勃由于看错了人,被一个运货员坑了。这个运货员私自扣下公司给客户的油,然后转卖给第三方,从中牟利。

而不巧的是,这位运货员的行为被一个自称是征服稽查员的人发现,并掌握了有力的证据。对方对这位运货员说,要检举鲍勃的公司。但这个稽查员同时又对鲍勃进行暗示,说只要让他有足够的好处,他就会放过他们一马。

在鲍勃看来,这件事本来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那个运货员的问题。但当时法律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行为负责”。所以鲍勃担心,万一上了法庭,媒体就会把这件事当成新闻事件来炒作,到头来公司将会遭受名声和生意的损失。

想到这里,鲍勃万分恐惧,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的内心开始斗争:到底是给那个家伙钱,还是不理他,爱怎样怎样?在这种伴随恐惧而来的压力下,他开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后竟然生病住院了。即便到了医院,鲍勃还是不得安宁,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忖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然而有一天,当他站在病房的窗前,感受到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忽然想清楚了这件事。鲍勃对自己说:就算我的事业会因此被毁掉,至少我不会坐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有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到时候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肯定不成问题的。

想到这里,鲍勃一下子轻松起来,然后他试着打电话找一位律师帮他解决办法。当天晚上,鲍勃竟然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鲍勃跟那位律师面谈了这件事情。

一周之后,鲍勃接到律师的电话,要他去和当地的检察官见个面,并说可能会有好消息。

鲍勃连忙去见了检察官,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和检察官说了。检察官听后,对鲍勃说:“那个自称是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个冒牌货,他实际上是个通缉犯。”

听到这里,鲍勃的心总算放到了肚子里。他没想到让自己担惊受怕这么久的,居然是一个通缉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道理:压力不过是自己的主观感受罢了。很多压力和让我们恐惧的事情,本来是并不存在的,完全是我们把他不断地放大,结果让我们的压力和恐惧越大。因此,当我们倍感压力的时候,不妨想想鲍勃的故事,或许能够让我们尽快摆脱这种恐惧心理。

我们可以像乔鲍勃一样,当面临巨大压力时,问问自己,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当这个后果出现时,自己能否面对,能否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责任。当我们朝这个方向想的时候,可能就没什么值得我们恐惧的了,也就不会感觉到“压历山大”了。

慧心物语

“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这句话是李鸿章在甲午海战失利及《马关条约》签订等重大压力下说出来的,这也正是使他能忍受屈辱而完成自认为有意义的使命。这样看来,人生的确有太多的压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被压力所累,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种种压力和恐惧的呢?其实就是心态问题,动用你的主观力量,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压力,但能改变对压力的态度。

客观看待压力,它并非全是坏事

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我们常常期盼着有朝一日压力全都烟消云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安宁、祥和的氛围,让我们过着轻松无忧的生活。

可是我们忽略了,当一个人精神上总是处于放松状态,丝毫感受不到压力的话,不见得是好事。相反,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理能够感受到适度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反而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让我们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超能量。

不信我们来看一则故事:

据动物学家观察发现,在某优良牧场时常有狼群出没,经常吃掉牧民们的牛羊等牲畜。为此,牧民们向政府提出求助,希望政府想办法把狼群清理干净,让他们的牛羊等都能够高枕无忧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政府大力配合,很快便做了处理。狼没有了,牛羊等牲畜的数量增加得很快,见到这一大好趋势,牧民们非常开心,认为当初预期的设想实现了。

可是,让牧民们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年之后,他们所饲养的牲畜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而且还体弱多病。此时的牧民们才明白过来,失去了天敌,牲畜们生存和繁殖的基因也退化了。

为了让牲畜恢复原来的状态,牧民们又请求政府引进野狼……

我们在学习生物课的时候,都会学到生物链。其实,狼和牧民们的牲畜正是生物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段链条上,他们互相影响,互相牵制,才能保持生存和发展的平衡。同时,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一旦放松过头,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让我们的敏锐度、警觉度以及思考能力都会有所退化。所以说,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在重大事情面前,应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放松的状态,但是放松并不等于无动于衷。要知道,人们在重大事情前需要适度的紧张,这样大脑能够在紧张的情绪中,保持机体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做该事情。

三年前,江彬从职高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器公司做业务员。由于缺乏经验和行业的竞争激烈,每个月江彬的收入也就只够勉强维持生活费的。可是,三年后的江彬却全然不是当初的模样,他在这座二线城市贷款买了房子和车,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无不来源于江彬在工作上的勤奋努力。从投入工作之初,江彬就在一点点的实践中寻找最有效、最科学的销售方法。为此,他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并且细心观察周围同事们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到的好方法。同时,江彬还为自己制定了每天、每周、每月的拜访计划和业务完成计划。如果没有完成,他绝不“收工”。另外,他还把业绩好于自己一些的同事作为“目标”,告诉自己一定要赶超他。

就这样,江彬一直让自己保持在适度紧张的状态里,让自己背负着适当的压力,然后一步一步地努力实施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经过短短三年的打拼,江彬已经成为全公司的年度销售冠军,让同事们羡慕,也引起了领导们的关注。当然,江彬的“荷包”也越发地鼓胀了。

说到底,江彬的成功正是源于这种时刻让自己处在紧张中的努力。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成功和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讲,其比例都是相当的,之所以大部分人处于平庸的状态,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周围的环境给其带来了太多的安逸。在这种安逸状态下,很多人开始在放松自己、满足现状、固守平庸。而与之不同的是,那些最终取得很高成就的人,他们常常是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给自己适度的压力,让自己在忙碌中有紧迫感、危机感。也正是这些特有的紧张和压力,使之激发除了潜在的能量,帮助其实现了理想,获得了成功。

关于这一理论,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叫“鲶鱼效应”。

据说,某个国家的人们非常喜欢吃沙丁鱼,而且喜欢吃活的。这样一来,活的沙丁鱼自然比死的要贵出不少。因此,渔民们为了多获取利润,就想方设法让沙丁鱼保持鲜活。

想法是好的,做法也是尽其所能的,但结果却不遂人愿,很大一部分沙丁鱼在中途运输过程中还是窒息而亡。但是,只有一艘渔船上的沙丁鱼总能够保持鲜活,即使死掉的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当人们纷纷表示纳闷的时候,这个船长却不肯透露自己的方法,他只是敷衍一下人们的疑问,告诉大家无非是自己运气好罢了。

直到这位船长去世,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

这其中的原理和本节内容开始提到的狼和牲畜的故事类似,同样是运用外界压力,导致沙丁鱼紧张害怕,不停地四处游动,而不至于像那些没有“敌人”的沙丁鱼一样优哉游哉。

而正是这种不停地游动,让沙丁鱼不会因为缺氧而窒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狼也好,鲶鱼也罢,对于他们的侵略对象而言,其实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对于那些弱小者却并非全然是坏事。正是这一压力的作用,让它们能够时刻保持警惕,从而练就了在危险状态下生存的本领。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我们的伙伴、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都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鲶鱼”,那么我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只能努力和组织保持相同方向,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要往后退,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