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紫藤花影
29974700000009

第9章 梦里花开两三枝(1)

在最美的年少时光遇到你,我是幸运的。那年,杏花微雨,初见。我们都不知道结局会是怎样,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我却知道,因为有你,我的梦里花开遍地,温暖而绚烂。

红纱巾

15岁那年,一个星期天,左北北看到了那块红纱巾。

红纱巾很红,在白亮亮的空气下,如一团火苗。左北北走过去,当时,她可能想买红纱巾,也可能没想买。

说没想买,是因为,她想去看看卖东西的那个男生,以苏乙的话说,那个男生特逗,说话软软的,听不太懂。

左北北想听听,那个男生说话怎么个软软的。所以,她走了过去。

这个铺子开在校园门口,卖的有项链、像章、长命锁等小饰品,镀了金的,很便宜。所以,一下课,很多男生女生都围上来,买这些廉价的小饰品,买出一脸的阳光。

铺子前,站着个干干净净的妇女,一脸微笑。

那时,左北北会站在远处,看着那些小男生小女生,看出一脸的同情,并故作沧桑地想,可怜的孩子,没有就别戴,干吗买这些赝品。所以,左北北一般是不光顾的,怕被如自己一般的学生瞧不起。

今天不一样,左北北并不是想买东西,她只是出于好奇,想去看看新上任的小货郎(她心里这样称呼)是怎么说话的。

“你不去可别后悔,那个帅哥把话说得一片鸟语花香。”想到苏乙的形容,左北北有些好笑。

左北北来到铺子前,果然,“小货郎”是个帅哥,和一些男生女生讨价还价,说话确实软软的,一派鸟语花香,在这些学生中间,显得怪怪的。

不过左北北一下子就听懂了,这是江南方言。左北北外婆家在江南,左北北小时,在江南生活过一段时间。

“这红纱巾多少钱?”左北北也用江南方言,无话找话。

那男生抬起头,眼光如江南的天空一样水润,望着她,露出微笑,大概为在这个北方小城竟有人说江南话而感到惊喜,过了一会儿,他道:

“十八元。”

左北北摇摇头,不想买,便宜没好货。

“怎么?不贵!”男生说,眼里有点失望,又有一丝同情,以为她买不起,“我可以减价。”

“我没带钱。”左北北说,面对那个男生洁净的眼光,有点儿心慌,“过几天来拿。”说完,匆忙挤出人堆走了。

以后两天,每次经过,左北北都会瞥一眼货摊子。之前的那个妇女仍没来,那个男生依然站在那儿,软软的江南话,黄梅戏一样柔腻。

从苏乙嘴里,左北北知道,那个男生叫江盼。

在江盼的语音中,左北北感到一种亲切,仿佛看到了江南的湖水、采莲的女孩,还有外婆拉着自己,走在江边的沙滩上。

这时左北北的心就会潮潮的,想念起童年,和童年的江南。

但是,江盼的招呼,打断了她的回忆。他仍然是一脸阳光,微风微微搅乱了他的黑发。他用软软的江南腔问她:“来取红纱巾吗?”

苏乙听了,侧过头,诧异的眼色,问:“左北北,你也买这儿的东西?”

然后,附在她耳边道,“怎么,该不是看上小帅哥了,才爱屋及乌吧?”

左北北飞红了脸,拍了苏乙一巴掌:“胡说什么呀?”

江盼仍傻傻地望着她们,不知她们在嘀咕些什么。左北北在江盼的眼光中,慌忙摇摇头,道:“没拿钱。”她不想说不买,怕伤了江盼的心;又不能买,否则,以苏乙那牙尖嘴快,不一会儿就会传遍校园。

“你戴上吧,一定很好看。”江盼说。

苏乙笑了,道:“想在左北北身上发洋财,你想错了。”说得左北北笑了,江盼也笑了。但左北北仍摇头。

“没拿钱,我送你,有钱了再给我。”江盼满眼期待。

左北北仍不肯:不拿钱,白拿纱巾,左北北做不出。左北北拉着苏乙,准备撤退。

“好吧,我给你放这儿。”江盼一边说,一边把纱巾重新挂好。

走很远了,苏乙回过头,皱一下翘鼻子,道:“想感情投资,小蛮子,没门儿。”说得左北北笑了,回过头,那纱巾在风中,如一团火。

左北北再不敢靠近小铺了,尽管,她很想听到那柔柔的话语,江南梅子雨一般,但她不能,怕江盼问她买红纱巾的事。

甚至,她期望那条红纱巾被人买去,可是,看样子,没几人注意红纱巾。所以,红纱巾仍如一面旗帜在空中飘荡。

左北北想想,一笑,下午找到苏乙。

左北北脖上系一条纱巾,是她爸爸才在上海买的,随着风一飘一飘的,让左北北显得更加阳光明媚,看得苏乙眼光一闪一闪的,很是羡慕道:“左北北,你都快成公主了。”

“为什么?”左北北偏着头问。

“那纱巾好美啊。”苏乙道。

“你买一条一系,不也一样嘛!”左北北积极鼓动,说得苏乙满脸阳光,随即准备动身,但又皱了眉,“哪儿买啊?”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左北北启发道,可惜,苏乙启而不发,一副茫无头绪的样子。左北北无法,只有直点目的地,“就在校门外的铺子里啊。”

苏乙恍然大悟,但马上又发愁:“你不是说,便宜没好货吗?”

左北北摇摇头,点一下她的脑门:“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价钱便宜啊。”说得苏乙高高兴兴跑出去了。

左北北也长嘘一口气,心里轻松了许多。不一会儿,苏乙跑回来,两手空空,噘着嘴。

“怎么不买?”左北北问。

“那小子说,东西已被别人买下了。”苏乙沮丧地说。

左北北紧张的心又放松了,红纱巾被卖掉了,她再也不用绕道了。

可是,左北北一出校门,就发现,红纱巾并没卖出去,仍挂在那儿,灼得人眼睛痛。

江盼仍在那儿忙着,和一群小男生小女生讨价还价,见了她,眼睛亮了,忙扬起手,给她打招呼。苏乙见了,道:“那小子在向你献殷勤呢。”

左北北低下头,加快脚步。

“江盼在跟你打招呼呢。”苏乙跟在旁边,提醒。

“快走!”左北北说,做贼一样往外溜,走远了,回过头,看不见江盼了,拍拍胸脯,嘘一口气道,“你不是说纱巾卖出去了吗?怎么还在啊?”

“是啊,江盼就那么说的。”苏乙很委屈的样子,噘着嘴。

这就怪了,纱巾已经卖出去了,为什么见了自己,江盼还是又招手、又微笑,究竟为什么?

“他纱巾卖了,怎么还那样啊?”左北北忍不住问苏乙。

苏乙一脚过去,把一个石子踢得飞出老远,回答道:“一定是爱上你了。”说完,看左北北来挠痒痒,忙嘻嘻哈哈地跑了,左北北在后面追着,追出一路的笑声。

红纱巾,成了左北北的一块心病。

左北北进出校门,都跟着人群,偷偷地溜进溜出,如一只小白鼠一样。

用苏乙的话说,搞得简直如地下党进城似的。

左北北依然在内心祈求,那条红纱巾快点儿消失。

可江盼的那条红纱巾,一直在那儿挂着,所以,左北北就只有绕开铺子走,远远的,悄悄张望着,看江盼和别人讨价还价,听着那亲切的江南腔,和别人艰难地交谈。

那天左北北看到一个女孩去了铺子,指着红纱巾,询问着。左北北心里一松,有一种舒畅的感觉,但随即,心又紧了,隐隐约约,她看到江盼摇着头。

不一会儿,那女孩走过来,一脸的不高兴。左北北忙搭话:“怎么?那条红纱巾没买成?”

女孩望她一眼,道:“说有人买了。买了,却不拿走,挂在那儿,有病啊。”

左北北看着女孩气愤地走了,想想,也感觉奇怪:这是谁啊,买了纱巾不拿走,让别人眼馋,还捎带着让自己像做贼一样。

“有病!”左北北也嘀咕一句,学着女孩的样子,骂那个买纱巾的人。

再一次经过铺子时,左北北仍像过去一样,悄悄地准备溜,苏乙提醒:

“别那样了,那家伙没在那儿。”

左北北抬起头,铺子前,果然没了江盼的影子,仍立着原来的那个妇女。红纱巾,在她旁边挂着。左北北心里有一种失落感,默默地走了。

听苏乙打听的消息,江盼是那个妇女的姨外甥,到这儿来走亲戚,他姨有事,所以替他姨看管铺子,现在他回去了。

左北北没说话,抬起头向南望去,南方的天空好大好大啊,大得让左北北的想象都走不到边儿。

以后,她再也不用绕道走了。可是,她却没有了去那铺子的兴趣。

只有那红纱巾,一直在那儿飘摆,飘摆到她毕业,准备离开学校时,仍无人问津。

她准备离开母校时,最后望一眼铺子。

江盼的姨仍站在那儿,笑着招呼过往的人,红纱巾仍红着,一如第一次江盼出现时那样。她禁不住走过去,问:“阿姨,这条纱巾怎么没卖出去啊?”

“江盼走时说过,这纱巾有人买了,过几天拿钱来取。”说着,指指纱巾一角,左北北望去,上面挂着一个纸片,上写:此纱巾已被预买,不再出售。字写得很工整。江盼的姨说,是江盼写的,走时贴上去的。

“他说,那是一个会说江南话的女孩,让我到时卖给她。”后面,还说了些什么话,左北北没有听清,她只感到眼睛潮潮的。

她拿出钱,说出几句软软的江南话,拿到了那条价格低廉的红纱巾。她感到,那条红纱巾一点也不便宜,相反,很珍贵很珍贵。它是一个少年的诚信,还有洁白的心。

她抬起头,望着南方,泪,滑下脸颊,凉凉的。

十三岁那年的遗憾

她叫廖晓琪。他,叫周曾。

他见到她时,十三岁,是个中学生,懵懂无知。她教他时,已经二十岁,美丽纯洁,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

站在讲台上,她青春,爱笑,轻浅一笑,如一朵栀子花盛开,淡淡的。

而他,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很喜欢上她的课,很喜欢看她的笑。她一笑,他们的心中,就吹来一阵暖暖的风,生出无限青草,清新美好。

然而,老师和学生之间,总会发生一些不快。

那次,是她的课,他撞到了她的枪口上。

他悄悄地看书,是武侠书,那些江湖上的人物,还有一项项匪夷所思的武功,都进入他的脑海中。突然,他感到四周异常的静,心里一惊,忙抬起头来,见她已经停止了讲课,眼睛光亮亮地射来。然后,她走过来,提出刚刚讲过的一个问题,让他回答。

他站起来,张口结舌,当然回答不出来。

她的眉毛皱起来,细细的如一道烟,望着他,伸出手,让他把书拿出来。他当然不,他知道,拿出来,他的书就会被她没收。

他站在那儿,直直的,一言不发。

身后,有人在低低地咕哝着:“这小子,真倒霉!”说话的,是和自己关系很差的同学,叫吴平,是个城里的孩子,他的老爸是局长。就因为这样,他总爱欺负人。

这小子的一句话,点燃了他心中的愤怒。他的火“腾”地冒出来了,一偏脖子道:“偏心!”

“什么意思?”她问,脸红了。

他白白眼睛,横着眉毛道:“上次有个同学上课看书,你不是让收起来就算了吗?哼,他爸不就是个局长吗?”

他说的,当然是吴平。上次,吴平看一本小说,她就是这样做的。可是,今天,对自己为什么这么苛刻?其实,他并不爱看武侠书,他看书,是故意让她看到的,然后让她抓住,他从心里希望她对待自己也像对待吴平那样。

因为,由于吴平那件事,他的同桌就私下里曾说她偏心。他听了很不高兴,替她争辩,说她对待任何学生都是一样,从不会偏心。

今天,他这样做,就是证明给同桌看的。

他失败了,她果然偏心,对待农民子弟和对待局长的孩子,态度迥然不同。

他站在那儿,那一刻,有种想哭的感觉,极力地忍,可泪珠仍然不争气地流下来,一颗又一颗,落在衣襟上。

该死的同桌,一点儿也没看出这些,嘻嘻地笑着,吐吐舌头,悄悄地在桌下伸出手,轻轻地拉着他的衣角,大概在为自己的胜利而得意扬扬吧。

他恼了,终于忍不住了,脸红脖子粗地吼道:“滚!”

她一惊,望着他道:“你-你让谁滚?”

毫无疑问,他是让同桌放手,才这样喊的。可是这一刻,他的牛劲儿上来了,偏不这样解释,一硬脖子白着眼睛道:“谁想到自己身上,我说的就是她。”

她脸红了,眼圈也红了。接着,她慢慢抬起手,举起来,手上的书在他肩上拍了一下。他想,怎么,还想打人来着?那一刻,他更生气了,一侧脑袋,一掌扫开她的手,叫道:“你偏心。”

然后,很伤心地趴下来,哭了。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她仍旧教他们,上课时,仍旧眉眼亮亮的,清甜如栀子花一样。可是,在他的心中,她再不是过去那样子了,也再没有过去那么温馨了。

有时,望着她的背影,他甚至想,她怎么会如此偏心啊?

她不偏心,该多好啊!他想。

一直这样,直到一个学期结束。

她调走了,去了另一个地方,她的老家。这时,他才知道,她是来支教的。她走时,最后一节课下课时,她站在讲台上,轻轻给他们鞠一个躬,流着泪说,她要走了,很舍不得他们,他们是她最喜欢的学生,她会永远记住他们。

很多同学红了眼圈,有的甚至哭了。

他的心中,无来由地漾起淡淡的忧伤。他很是留恋她,可是,又有一种怨恨。他想,那次,她为什么要拍他一下啊,如果不那样,该多好啊,他也会当着她的面红着眼圈,甚至落泪。

可是,现在,他坚决不能,为了他心中的那道伤痕。

她离开的那天,是个雨天,一个江南的梅雨天。细细的雨,扯天扯地地下着。她离开学校,打着一把伞,一步一步悄悄离去。细雨中,她如一朵栀子花,迷迷蒙蒙的。

同学们都去送,一直送到校门外。

只有一个人没送,就是他。自始至终,他躲在一棵树后,悄悄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泪流满面。

她走后,每次上语文课,他都会想起她,想起她淡淡的栀子花一般的笑。这时,他的心中,就会很想念她,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她现在还记得他们吗,还记得他吗?

但是,另一方面,那轻轻的一拍,也始终印在他的心上。因为,那时,是他最需要自尊的十三岁啊,很多同学都看到了。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

多年后的一天,他遇见一个人-吴平。同学相见,高兴得跟什么似的,互相拥抱着,然后,他请吴平去饭馆。几杯酒后,他们又谈起过去,包括他们的十三岁,自然而然,又谈到她,还有她清甜的笑。

很自然地,他谈到她那轻轻一巴掌。

吴平愣了下,想起来了,接着呵呵笑着告诉他,当时,她并不是打他。

因为,他的肩上涂有粉笔灰,是吴平涂抹的。

老师拍的,就是那粉笔灰。

至于看书,人家吴平看的,是一本作文选。“你小子倒好,竟敢看武侠,还嘻嘻地笑。”吴平说。

一时,他的热泪流下来。他的眼前,又一次映现出她的微笑,干干净净的,栀子花一般。他突然感到,自己的十三岁是多么幸福啊。因为,在十三岁,他很幸运地遇上了她,那个栀子花一般的老师。

因为她,少年的遗憾,也美得如一首小诗。

贴一片三月的阳光

她来自山里,他来自城里。

她十六七岁;他,和她年龄相当。

他们坐了一张桌子,成了同桌。山里来的她,十分害羞、内向,但秀气,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眨呀眨的,如田野里的一朵蒲公英。

他呢,挺拔、修长,如一棵阳光下的白杨,哗啦啦地迎风潇洒。

她整天的一个人,独自对着一本书,多愁善感,看着看着就落泪,替《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伤心,替《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难受。

她属于那种感情丰富,却又自卑的女孩。因为,在这所重点中学,城里孩子很多,尤其是她所在的班,只有她一人是乡下女孩。

她有一种“鸡立鹤群”的感觉。

那是一年元旦,有她一个节目,老班给安排的。因为,不知谁跟老班说,她歌唱得好,脆脆的、亮亮的,如百灵鸟一样婉转。老班听了,立马拍板定案,让她上,还笑着说:“去吧,有才不用,过去作废。”老班轻易不说笑话,所以,她不好意思拒绝,默默地接受了。

班上,很多人都不服,因此,到她上台演唱时,没有一个人愿意给她伴奏。

她站在台上,灯光打在身上,很胆怯,如风中一朵瑟瑟的花儿。台下,冷冷的,大家都看着她的笑话,她的眼圈红了,有了一种想哭和想回家的感觉。这时,他站起来,自告奋勇,愿意用他的笛子伴奏。是的,他的笛声,是学校一流的,经常在同学们的鼓动下,会在课后吹奏一曲,笛音清风明月一般,很美。

那一夜,她的出台,成了元旦晚会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为全校师生所津津乐道。

她的歌喉,如山里的泉水一样纯净,一尘不染,而且波光闪闪。在她的歌声中,一缕笛音,袅袅而起,如一缕明月,映入深林;如一丝花香,掠过原野。

歌声结束,一片掌声,经久不息,让她泪光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