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豁达一生的12味心药
30014200000012

第12章 达观:问心无愧就好,于世无憾就行(3)

有一次,阿峰、阿龙和阿虎三人结伴旅行,当他们经过一处山谷的时候,阿虎一不小心险些掉落下去,幸好阿龙及时抓住他的手,拼命将他拉上来,才捡回一条命。为此,阿虎非常感激阿龙的救命之恩,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一句话:“某年某月某日,阿龙救了阿虎一命。”

是的记忆之舟,功于我们下发芽开放;小鸟要飞翔得更高,必然是心的他们继续旅行,在走到一条小河边时,因为一点小事,阿龙跟阿虎吵起架来,阿龙一气之下打了阿虎一记耳光。阿虎又生气又委屈,遂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阿龙打了阿虎一耳光”。

旅行并没有因为两个人的吵架而受影响,三个人高高兴兴地完成了旅行。回来的时候,阿峰很好奇,就问阿虎:“你为什么要把阿龙救你的事情刻在石上,而将阿龙打你的事写在沙滩上呢?”

阿虎回答:“我非常感激阿龙救了我的命,他对我的恩德,我会永远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朋友之间又何必计较那么多呢,我将这件事情写在沙滩上,是因为当河水冲过的时候,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就如烟云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拿得起,但很多时候放得下更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如此才能走出过去的伤痛,记忆之舟才不会因超载而面临沉没。只有减轻负担,心灵才能多一些空间来容纳更多的幸福。

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善忘的人,忘记过去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忘记过去失意时的尴尬和窘迫。只有善于忘怀,才能让人内心平静,从而重新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们孜孜以求的两个字就是“幸福”,而幸福又是那么不易获得。人生短暂,如果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耿耿于怀,那么心灵之船如何能承担重负,美好的未来如何能攫于手中。

有一天,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化缘,在下山之前,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下山之后,你千万不要和女人说话,所有的女人都是魔鬼,如果你和她们说话,那么就违反了佛家的清规戒律,会受到处罚。”

老和尚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地在小和尚面前唠叨着。小和尚对老和尚说:“师傅,我已经记清楚了”。于是,师徒二人就朝着山下走去。

没多久,他们看到有一个妇人,坐在半山腰的石阶上哭泣。

老和尚走上去问:“女施主请问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何要在此哭泣啊?”

妇人回答:“小女子住在山脚下,刚从山上的寺庙许愿回来,在下山的路上,一不小心崴了脚,走不了路了”。

老和尚说:“那贫僧背你下山吧?”。

妇人说:“那有劳师傅了”。

于是,老和尚背着妇人下了山,而待在一旁的小和尚气得鼻子都快冒了烟,非常不情愿地跟在他们后面。很快,他们就把那名女子送回家,那名女子千恩万谢,老和尚和她寒暄几句后就和小和尚走了。

在回去的路上,小和尚一直都想问师傅不是叫自己不要和女人说话,为何他却可以和女人说话,并且还敢那么亲密地背着女人下山,这不是违反了清规戒律了嘛!不过,由于害怕师傅生气,他就一直憋着。

过了半天,小和尚实在憋不住了,便问老和尚:“师傅,我憋了半天了,实在受不了了,你在临下山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不要和女人说话,可是为什么离你说完还不到十分钟,自己倒犯戒了呢”?

老和尚听完,笑着说:“人生在世,就应该忘记该忘记的,我连十分钟之前说的话都忘了,就更别提背女人那件事了。这都半天了,你怎么还忘不掉呢?”

宋代无门禅有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很多不如意,也都会有自己的苦楚。读书时的穷困,婚姻的挫折,亲戚朋友的背叛……如果我们总是为此而耿耿于怀,终日郁郁寡欢,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怎么赢取幸福呢?

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要想让自己快乐,那么就必须学会给自己减压,而减压的好方法就是学会忘记。那么,什么是应该忘记的事情呢?答案不一而足,但无非是人生中的挫折不幸、名利得失、岁月伤痕,还有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过时观念、流言蜚语以及种种烦恼等等。

在《红楼梦》的开篇有这样一首诗:“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我们总是羡慕神仙的潇洒,总是向往神仙般的生活,但是我们不知道,神仙之所以幸福快乐,是因为他们什么都能够忘记。如果我们可以忘记烦恼,保持随缘常乐的状态,那么我们的生活也能像神仙一样幸福快乐。

所以,我们不要总是生活在过去,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只有活得潇洒自在,我们才能拥有幸福人生。

不要只看见悲伤

佛陀极为慈悲,为普度众生,消除人间的各种疾苦,便将全世界自认为最悲伤的一千人聚集在一起。而后,佛陀问道:“你们谁是最悲伤的?”

这一千人听后,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才是最悲伤的,希望佛陀能够消除自己的悲伤。

佛陀听后,笑着说:“我知道大家都很悲伤,现在你们把自认为最悲伤的事写在纸条上,这样我再一一化解!”

大家很快就写好了,佛陀又说:“现在把你们手中的纸条与他人交换,这样,现实中你们的悲伤也会和别人交换。”

一千个人交换过纸条,在看到他人的悲伤之后,纷纷惊叫起来,都希望能要回自己原来的悲伤。

佛学慧语: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生命就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每一颗果子都要经历风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却等不到成熟就飘然零落。人生也是一样,悲惨的命运或痛苦可能随时而至,而我们最终的结局也是走向死亡。人生短短几十载,如果只把眼睛盯在痛苦身上,又怎么能得到快乐和幸福呢?

生活中,人们总是羡慕他人快乐、潇洒的一面,却为自己的不如意感到痛苦、忧愁。其实,这是悲观的人生态度在作祟。心中充满悲观,于是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过得差,以致每日郁郁寡欢。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只是你不知道有人比你还要痛苦而已。

悲观的人,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快乐,自己比别人都要痛苦。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别人在生活中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也同样会经历生、离、死、别。悲观者自悲,于是悲观者越来越自怨自艾,最终身陷苦海。

婆罗门通晓佛理。一日,他听人说南国人民个个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着佛法三宝。婆罗门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南国观光和修习佛法。

到了南国后,婆罗门果然看到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这时,他经过田边,见父子二人在田中劳作。突然,一条毒蛇爬到他儿子的眼前,将儿子咬死了。只见那父亲走到儿子的身边,看了看后,又接着干活了。

婆罗门见此大为惊奇,忙上前询问原因。那父亲反问他说:“你又从何方来,来此又有什么目的?”

婆罗门回答说:“我从西土而来,听说你们国家供奉佛法三宝,而且善于修道,所以特地来此求学修道的。”接着,婆罗门又问道:“刚才,我亲眼所见您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不但不难过还接着种田,这是什么道理啊?”

那耕种的父亲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败,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如果因为伤心,痛苦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岂不是跟死人一样了?你若是进了城,见到我的家人,麻烦你带个话,就说儿子已死,不用准备两个人的饭了。”

婆罗门听后大吃一惊,心想:“这个父亲太过分了,儿子被蛇咬死在自己面前,竟然毫不悲哀,反而还想着吃饭!真是没有人啊!”

婆罗门进了城,遇见耕种者的妻子后,便对她说道:“你儿子已经死了,你丈夫让我捎话给你,只准备一个人的饭就可以了。”

没想到,那妇人听后说:“唉!人生本来就如同住店,随缘即来,随缘即去。我儿子也是一样,缘已灭,空悲切!”

婆罗门心中更加生气了,对那女子说:“如果你的丈夫也死了,你也一点都不感到悲伤吗?”妇人不再作答,只顾忙自己的去了。

婆罗门心中十分纳闷,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国家,像这样毫无人性可言的人又怎么配修佛道、供佛宝呢?

婆罗门带着疑惑向佛陀求教,佛陀已知道他的来意,却故意问他为何如此苦恼。

婆罗门回答:“我遇到一件事,十分不合我意,于是非常苦恼。”

佛陀又问:“你遇到了什么事不合你所想呢?”

于是婆罗门如实告知了事情的经过。

佛陀说道:“那些人才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因此才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痛苦、忧愁的了!尘世之人正是不理解这个道理,等到突发事件一来,集懊恼、痛苦于一身,最终无以自制。”

佛陀接着说:“世间的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最终不能自拔。如果人人能够明白人事无常,悲观者自毁的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

婆罗门听完一席话,自责道:“我真愚昧,不明白佛法大义,现在一经点化,大彻大悟啊!”

“生又何欢,死又何哀?”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只是做不到。悲观者看到的只能是苦楚,可是苦楚就像天上阴云,只会越聚越多。而这对于解决问题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反而会让人愁上加愁,苦中更苦。

人生本来就充满无常,无常即是苦,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只有乐观的面对它、认识它,才能超越它。这样看来,无常是不可怕的,可怕的却是闷头悲伤,因为它最终只能导致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