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民国军事史(第2卷)
30024500000032

第32章 "围剿"与反"围剿"战争(8)

江西中央苏区,自上年1月15日,以坚决执行王明左倾主义路线的项英任中共江西中央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同年11月27日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共和国主席。同时宣布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毛泽东的第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后,王明略线基本上控制了红一方面军.王明路线代麦人物进入中央苏区后,即不断批判右倾,实际上是反对毛泽东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只能进行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方针。这些苏联留学归来的教条主义者,完全不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必须经过长期复杂斗争的规律,而是犯了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幻想革命很快会取得胜利。为此,在1月9日决议之后,中共江西苏区中央局又根据临时中央s月5日的军事训令,于6月20日,做出了"关于争取和完成江西及其邻迂省区革命首先胜利的决议"。为了贯彻以上决议,王明路线临时中央,改组了红军的统帅部,当年8月,项英召开中共江西中央局宁都会议,解除了毛泽东担任的红军职务,由项英代理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彭德怀、王家蔷(祥)、周恩来为副主席。朱德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周恩来兼中共红一方面军前委书记,总政治委员,刘怕承任总参谋长。当时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除原有的四万人外,又增加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率领宁都起义的西北军一万七千余人。由于毛泽东、朱德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战略、战术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掌握。故在第四次"围剿"中,周恩来、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仍打了胜仗,粉碎了蒋军的"围剿"。

这次"围剿"蒋介石的作战方针是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击破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消除其对武汉的威胁,得手后再回头打由江西的中央红军,因此对江西中央苏区暂时采取包围钳制性进攻方针。当时何应钦部署吴奇伟、孙连仲等部守北面永丰、乐安一线,蒋光鼐的十九路军守东线福建各城,而以陈济棠的广东军队自粤北攻入赣南。

红一方面军前委获悉敌人的作战计划后,即电调一、五军团由闽西转回赣南,配合彭镕怀的红三军团打击粤军.6月下旬,粤军大举侵入赣南。7月1日,一、五军团与敌叶肇、李振球两师激战于南康、大庚间之新城,水口地区.将其击溃。西路之红三军团亦于7月8日在水口圩打垮李汉魂指挥的十三个团,两路大军跟踪追击,连下南雄、始兴,韶关震动,陈军遂龟缩回粤。

为了支援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反"围剿"斗争,朱德、周恩来指挥一方面军主力击溃粤军的进犯后,即挥戈北上。7月17日击败孙连仲郎,攻克乐安、宜黄。20日,于南丰地区击溃毛炳文、许克祥、周志群等部十几个团。10月,又展开攻势,朱、周率大军入闽,连下黎川、建宁、泰宁、邢武等城,然后又挥师北进,攻取金溪,资溪以及归化、清流等地,逼刘和鼎,周志群等部缩回顺昌、南平,建立起闽赣军区。翌年1月,朱、周又率军北上,进行黄狮渡、枫山铺、浒湾等战斗,击败吴奇伟、周浑元等军。同时方志敏也率军出击,一度攻下九江附近的湖搪炮台。这些行动有力地配合了鄂豫皖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1932年冬,蒋介石先后击败鄂豫皖和湘鄂西红军后,即抽调部队部署对中央红军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翌年1月27日,蒋亲自到南昌设立行营,以其精锐陈诚、罗卓英、吴奇伟等部编成三个纵队,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向南丰、广昌推进,妄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主力。这时朱德、周恩来根据红军一贯采用的诱敌深入,寻拽敌军的弱点各个击破,打破"围剿"的战咯方针,主动撤南丰之围,将主力集结于根据地内机动地区。2月下旬,蒋军中路军总指挥陈诚派出三个纵队由乐安、南城、金溪向广昌地区合击。红一方面军总部派出红军一部伪装主力东渡抚河.将敌军二、三纵队引向黎川方面,红军主力刚转移到敌军的右翼隐蔽待机。2月26日,罗卓荚率其第一纵队三个师由乐安、宜黄向广昌前进。2月28日拂晓,罗部五十二、五十九两师进至宜黄南部的黄陂、大龙坪地区,即遭埋伏的红军突然袭击,歼其五千二师全部,五十九师一部,活捉五十二师师长李明。3月1日,再歼其五十九师,捉其师长陈时骥。陈诚得前方告急电报,急忙调整部署,3月15日复以六个师分成两个梯队,由宜黄直扑广昌。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放过先头四个师,干21日突然向进至草台冈、东胜地区的蒋军后尾两个师发起猛攻。激战一天,歼陈诚起家部队十一师的大部,伤其师长肖乾,余敌仓惶逃走。朱德、周恩来指挥红一方面军三战三捷,俘虏蒋军三万余人,缴长短枪三万余支,机枪三百余挺,炮四十余门,胜利地粉碎了蒋介石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朱德、周恩来指挥红一方面军粉碎蒋军对江西的第四次"围剿"后,中央苏区的局面大大开展。红一军团向浙赣边出击,连克金溪、新淦,丰城,使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联成一片,迎接方志敏的红十军团与中央红军会合。三军团则东出福建扩大苏区,发起连城战役,消灭十九路军四个团,大军直指福州北四十里之水口,迫使蒋光鼐、蔡廷锴与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从而促成福建人民政府事件的发生。苏维埃区域不断扩大,又增建了闽赣、粤赣、湘鄂赣等省。红军也迅速扩大组建成五个军团,由小团、小师扩编为大团、大师,全军达十万人,成为江西中央苏区全盛时代。

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双方战斗序列及主官姓名分见下表:甲、国民军党方面赣粤闽"剿匪"总司令蒋中正副司令陈济棠"剿匪"右路军总指挥余汉谋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第一师师长李振球第二师师长叶肇第三师师长邓龙光第二军军长陈济棠纪四师师长张达第五师师长李振良第六师师长李汉魂第三军军长李插敬第七师师长黄廷桢第八师师长黄质文第九师师长张瑞贵教导师师长缪培南独立第一师师长黄任寰"剿匪"中路军总指挥陈诚第四军军长吴奇伟第五十九师师长韩汉英第九十师师长欧震第五军军长罗卓英第十一师师长萧乾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第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第八军军长赵观涛第六师师长周暑第十八军长陈诚第十四师师长霍揆彰第四十三师师长刘绍先第二十二军军长谭道源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第五十师师长岳森第二十七军军长毛炳文第八师师长冉峙岳第二十四师师长许克祥第二十六军军长周浑元第五师师长谢薄福第九十六师师长萧致平第四十二军军长孙连仲第二十七师师长孙连仲独立第四十四旅旅长张华棠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松昆(代)"剿匪"左路军总指挥蔡廷锴第十九军军长蔡廷锴第六十师师长沈光汉第六十一师师长毛维寿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新编第十一师师长周志群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新编第二师师长卢兴邦乙、红军方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参谋长叶剑英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四军军长王良政治委员罗瑞卿第-师师长陈光第十一师师长刘海云政治委员刘亚楼第十二师师长萧克政治委员第十五军军长黄中岳致治委同左权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第一师师长彭绍辉政治委员黄春圃第二师师长邓国清政治委员彭雪枫第三师师长彭鳖政治委员黄克诚第四师师长张锡龙政治委员李井泉第五师师长寻推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第六师师长郭炳生政治委员第七师师长龚楚政治委员张纯青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朱瑞第三军军长徐彦刚政治委员第七师师长陈伯钧政治委员李涛第八师师长李聚垄政治委员戴奇第九师师长彭雄政治委员朱良才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政治委员何长工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第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第三师师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唐天际第十四师师长张经武政治妥员刘英第八军军长李天柱政治委员王震第十六军李长孔荷宠政治委员黄志竞第十军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吕振球第二十四军军长陈毅福建军区司令员叶剑英(长汀军区)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兼)(宁都军区)湘赣军区司令员张启龙(井冈山军区)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会昌军区)闽赣军区司令员萧劲光(黎川军区)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唐在刚{横峰军区)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孔荷宠红军大学校长周昆。

五、第五次"围剿"

1933年10月,蒋介石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蒋介石已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使日本对华北的侵略获得暂时的缓和。在国内形势方面,蒋介石这时已分别在北线鄂豫皖,西线湘鄂西击破徐向前的第四方面军和贺龙的第二军团,在东线又解决了以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为支柱的福建人民政府事变。因此,蒋介石得以集中全力"围剿"江西中央红军。他除了集中自己的嫡系部队和陈济棠,何键的郎队外,甚至将北方军阀阎锡山,韩复渠的部队都调到江西、湖南对红军作战,其全部兵员达到六十个师又二十八个独立旅,共计六十余万人。蒋在军事上采纳德国顾问塞克特的建议采取步步为营,层层筑堡,联以公路,稳扎稳打的战术,与红军作持久战、消耗战,在政治上采纳其智囊扬永泰的献策,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口号,动员逃亡地主还乡执政,推行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法,对人民进行残酷镇压,还强迫自首,对群众进行欺骗。在经济上则实行严密封锁,严禁食盐,药品,煤油等物资输入苏区,使红军失去长期抵抗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江西红军方面,1932年冬在浙南活动的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在上海被捕叛变后,许多党组织遭到破坏。临时中央在上海也不能立足,博古、涪甫(张闻天)等负责人也纷纷转移到江西根据地。王明路线推行的一套过左的政策,除了匠鄂豫皖和湘鄂西两苏区遭受严重摧残外,也使中央苏区形势急剧恶化。他们假借反对"富农路线",破坏苏区经济,使红军丧失生存的物质条件。他们用"反国际路线"的大帽子打击根据地的原有干部,安插与他们气味相投的人,并且继续推行更左的"肃反"政策,冤杀了大量的干部。特别是在军事上,王明路线临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外行,但他们不相信前中央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几次反"围剿"总结出来的经验,却将第三国际派来的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正规军作战经验的李德奉若神明。他们根据李德的建议,将红军整编成二十几个正规师。当时红军只有四、五年历史,仅具备打游击战和在有利条件下进行运动战的能力,而且在数量上仅及国民党军队十分之一,但是他们却不顾事实,认为红军已强大到足以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程度。他们忽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革命的长期性.不平衡性的特点,提出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决战的口号。在战略上他们否定运动战、游击战,采用阵地战、正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堡垒对堡垒,两个拳头打敌人,与敌人拼消耗,打持久仗等错误战法,使自己完全处于被动防御地位。

1933年10月,蒋军自北面向苏区进攻,占领黎川。彭德怀指挥三、五、七军团为了御敌于苏区之外,强攻黎川北面之蒋军巩固阵地硝石、八角亭、团林、资溪桥等据点,损失很大。闽赣军区司令员萧劲光手中只控制着六十余人的教导队和地方上几个游击队。李德硬命令肖死守黎川,而敌人周浑元率三个师兵力来攻,莆断然撤走,受左倾机会主义者撤职扣押处分。他们借惩罚干部立成,也未能挽回颓势。从此,左倾凯会主义的临时中央即被敌人的优势兵力和碉堡政策所吓倒,处处设防,节节抵抗,丧失了主动权,陷入了挨打的被动局面。

当年12月,李济深、陈铭枢等领导十九路军举起反蒋大旗,建立福建人民政府后,中华苏维埃政府与福建人民政府订立友好协定,由福建供给红军需要的各项物资。翌年1月,蒋介石调动军队通过苏区进攻十九路军。当时朱德、彭德怀直到周恩来、王家祥都主张集中红军主力出赣东北侧击入闽的蒋军,以援助十九路军,从而打破蒋介石对江西红军的"围剿"。但向上海中央局请示结果,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团长弗雷德和中共中央上海局坚决不同意,其理由是说蔡廷钳倾向第三党(社会民主党)的,而社会民主党是顽固反共酌。博古、李德、项英等也反对出兵援助十九路军.凯丰等在红色中华写文章还诬指蔡廷锴等的反蒋行动是"反动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企图通过新的谋略来欺骗民众,以便逃避它们越来越迫近的灭亡"。弗雷德经中共中央上海局批准发来的作战计划,则是要求中央红军集中主力向江西西部迅速挺进,直至湘赣边,除占领南昌外,还耍尽可能的攻占长沙。江西苏区中央军委虽认为弗雷德计划过于冒进,但仍命令红一军团挺进永丰进行武力侦察,三、五军团在广昌集结待命。当江西红军总部和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驻上海代表团电报往还争论之际,蒋军主力已通过苏区边沿进入闽北,福建人民政府连电告急,共产国际代表始批准支援十九路军。但红军总部集结七个师于1月间向南平蒋军侧后挺进时,十九路军已被打垮,蒋军很快控制了福建,以致苏区东线门户洞开,各路蒋军已将江西苏区团团包围起来了。

1934年3月底,蒋介石再度发动对江西红军的第五次"围剿"。顾祝同指挥的北路军,辖罗卓英、樊崧甫、吴奇伟、刘绍先、周浑元等中央军精锐五个纵队及孙连仲、张钫等北方军队,约二十刃个师又两个旅,为进剿军的主力,由黎川、宜黄、永丰,泰和分两路南下夺取广昌、石城、兴国,宁都。蒋鼎文指挥东路军李延年,卫立煌,汤恩伯(攻下建宁后拨归北路陈诚第三路军指挥)、刘和鼎等四个纵队十四个大部属于蒋军嫡系的师又两个旅,除刘和鼎纵队部分师旅留驻闽北和闽中各城外,其余纵队均指向闽西。何键指挥西路军刘建绪、陈继承,李韫珩、李生达、梁冠英等杂牌军四个纵队十四个师又五个独立旅在赣江西岸向湘赣及湘鄂赣边区进攻。陈济棠控制粤军九个师又一个独立旅,布防于粤赣边,严密封销。这样,中央红军就在绝对优势的蒋军包围之下,陷于旷日持久的苦战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