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出轨的盛唐:武后
30032400000012

第12章 厚厚的罗帐后,一双猎鹰般的锐利眼睛(1)

当侍女为武媚娘打开轿帘那一刻,她看见的是一张如花的笑脸,是王皇后的笑脸。

除了嘘寒问暖的话语,王皇后并没有说出接她回宫的真正意图。只是说,自己并不知道武氏入寺之事,后来听说她在寺中受苦,皇帝又思念于她,才接她出宫的。

武媚娘假装惶恐、惊喜,向皇后和魏国夫人跪拜,感谢天恩。随后就在正宫的偏室住了下来。当晚,王皇后就把高宗李治接入正宫,为武媚娘接风,同时为皇帝与武媚娘圆房。

从此,高宗下朝就直奔正宫而来,武媚娘劝他不要把时间都泡在自己身上,多关注关注皇后。因为武媚娘的归来,让高宗的心情也开朗了不少,他从心底感念皇后的贤德,与皇后恢复新婚时的于飞之好。

皇帝不再往萧淑妃那里跑了,皇后又重新获得高宗皇帝的垂爱,她以为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由此对武媚娘的态度也如沐春风。

经历感业寺三年的痛苦历练,武媚娘的忍性得到了质的飞跃与提升。这是她成为才人十几年、做尼姑三年获得的历练,她不再是对着镜子叹容颜易老的女子。

在皇后面前,她总是殷勤向上,显得极为知恩相报,没有些许虚与委蛇的意思。这样一来,弄假成真,连丝毫瞧不起这个先被太宗遗弃、再做尼姑的魏国夫人柳氏,也对武媚娘改变了态度,常常温语相加,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于是,每当高宗回宫皇后总说武氏如何知书达理、贤淑聪明。高宗仁厚,以为皇后与武氏相处甚洽,以为武氏真的心地纯良,他坦然接受正宫里的一后一妾,很少临幸淑妃宫。

其实不管王皇后,还是高宗皇帝,他们都太小看了武媚娘。以武媚娘的聪明才智,以她在后宫寺院多年锤炼的心计,她又怎能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她认为这个花瓶一样的女人太过愚蠢,没有任何头脑,自己身处险境,还自我感觉良好。

武媚娘很快就看清了皇后和柳氏这对母女的阴谋,对于自己未来真正的敌人,武媚娘并不急于一时一事地赶超。现在的自己,完全不是她们的对手。很多时候,自己还得对她们曲意逢迎,甚至依靠她们、利用她们。但无论怎样,未来真正失败、真正可怜的人儿肯定是这对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母女。

武媚娘身居正宫的别室,并不认为自己是皇后借用的侍妾就矮人三分。相反,她表现得很自信,她清楚地知道,对方需要她在宫廷格局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她不过是皇后手里那把随时插向敌人心脏的最适合、最锋利的匕首。随着皇帝对她频频的宠幸和那份热烈的爱,使她变得更加自信,她才是后宫最优秀的女人,这个庞大的正宫应该是她的。

但是,她不会像王皇后那般愚蠢,耍了点小聪明却留下那么大的祸患。武媚娘本是个十分乐观而大度的女子,她不想凭借女人们那些小谋小计去获得男人世界的认可,她对后宫的那些女人们将时间用于嫉妒和争宠很厌烦。然而,经过十几年的深刻教训,她也要多少用一点女人的天然条件,她清楚自己的手段,只要出手,就不会落空。

武则天一生,尤其是经过感业寺前后的起落之后,她的自信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武媚娘告别了一年的尼姑生涯,如果要研究她后来走过的道路,就不能跳过这一年。有很多职业,看起来没有前途、毫无价值,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其实不然,人的历练,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

所以说,武媚娘这一年的感业寺生活,并不比现代人读了三年大学收获得少。

所有宫人都能够感觉到这个名叫媚娘的才人回来后,已经变得让她们不敢相认了。武媚娘的再次入宫,与一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她以一副低眉顺眼、谨小慎微的姿态出现在后宫每一个人面前,就连王皇后也深为满意,忍不住为她说好话,一众宫女和宦官自然更是众口一词地对她赞誉有加。

对于那些初涉职场的女孩子们,武媚娘教给她们的第一个职场经验就是,做人远比做事来得重要,做人是学会做事的前提;光埋头做事,不琢磨如何做人,同事不会喜欢你,老板也不会重用你。

武媚娘比谁都清楚,这时的皇宫,不属于她,她只是别人手里的一颗棋子。这里的主人是高宗与他的原配夫人王皇后,她只是一个卑微的侍女。武媚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哄主人开心。

她竭力讨好高宗,讨好皇后。即使在人人奉迎帝后的皇宫,武媚娘的乖顺程度也达到了其他人都无法达到的程度,《两唐书》甚至以“屈身忍辱”“下辞降体”这样的词来形容武则天这时的生存状态。

武氏这个时候,并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她采取了三种手法:一是讨好王后;二是讨好皇帝;三是讨好众人。她得以重新返宫是由于王后的帮助,她能够晋升为昭仪也是得力于王后的帮助。武媚娘的成功上位,并不是仅靠色相,而是她善于利用矛盾,才逐渐上升的。

高宗皇帝继承大统之后,即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永徽之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廷内外一度风平浪静。除了晋州发生地震、恒州暴雨成灾之外,几乎无事可述。这时候后宫的争斗随着武媚娘的回归,有了另外一种解读的可能。

王皇后可能因为生理原因,或是运气实在不好,连一次怀孕的征兆都没有。当时最受高宗宠爱的是萧淑妃。在高宗的东宫时代,她是次于王妃的良娣。淑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一,正一品。她生有一子二女,在母凭子贵的后宫,又加上皇帝的宠爱,她没有理由不恃宠而骄。

在萧淑妃咄咄逼人的权势面前,王皇后的影子显得暗淡无光。由于其他皇子们的母亲身份都比萧淑妃低微,于是从后宫到朝堂内外,很多人都猜测:萧淑妃所生的皇子,雍王李素节,很可能超越其他皇兄,被册立为太子。

王皇后是太宗指定的,在太宗生前,王皇后颇受重视,但那只是表面的情形而已。当王皇后还是东宫妃时,高宗李治就已经暗暗赋予了萧淑妃别样的恩宠。

随着高宗即位,王氏登上皇后的位置,但是她心里依然抹不去对萧淑妃的羡慕嫉妒恨,多少不眠之夜里垂泪到天明。尤其在听到雍王素节可能成为天子的消息,她担心有朝一日皇后的位子可能也要被萧淑妃抢夺走,发自心底的愤怨就像一团火一样在燃烧。

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祐并没有特殊的才能,因女儿当上皇后,被封为魏国公,官居从一品。其母亲柳氏的娘家,世世代代都是关中豪族,柳氏的叔叔柳亨的妻子,是太宗的长女襄阳公主的女儿。因此,王皇后的娘家不论父母双方,都是与皇室有姻亲关系的望族。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班子成员之一。

王皇后不受高宗李治宠爱,也没有生育,对王、柳两大家族来说,是个大问题。母亲柳氏与哥哥柳奭经常在一起商讨,却找不出排挤萧淑妃,使王皇后得宠的好办法。可是,又不能不管不问,任事态这么发展下去,否则雍王素节就有可能被立为太子,那么皇后的前途就更加危险,甚至对王、柳两大家族来说,都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局。柳氏兄妹最后商定的策略是:将其他皇子纳为皇后的养子,再册立为皇太子。

最后以生母的身份卑贱及皇子长幼有序为标准,选择皇长子陈王忠为王皇后养子。忠成为皇后的长子,受到准嫡子的待遇,使其有可能成为太子。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武则天在宫中生下一男,取名为李弘。这时,武则天已经搬出了皇后为她安排的住房,住进了后宫中另一处宏伟而美丽的宫殿。

同年七月,王皇后的义子陈王忠被册立为太子。这一年里,在后宫所发生的盘根错节的立储风波看似末端小节,但它却直接导致了日后官中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