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昭仪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下,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大唐高宗皇帝正式下达废后的诏书,诏书上说:“王皇后、萧淑妃企图以鸩酒害人,废为庶人,其母及兄弟一律除名,流放岭南,没收其全部家产。”
诏书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下去,让朝堂内外为之一震。王皇后一代外戚世族,皇室玉牒上,刮去了他们的名字。大宗房产钱财,也凭空撒手而去。
废王皇后的诏书颁下后六天,也就是十月十九日,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首的文武百官同时上书请愿,要求立武昭仪为后。大势所趋,没有人敢逆势而动。高宗李治早就在等着这一刻,顺势颁下新的诏书。
诏书有云:“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份诏书其实就是替武昭仪洗白身份,将那些为世人所诟病的地方统统洗刷去。高宗就是要告诉天下臣民,武昭仪不是苏妲己,而我更不是纣王,她的出身好、人品好,而且又是先皇赐予我的,这么好的女人如果不能册立为皇后,那真是天理难容。
在高宗皇帝的一力支持之下,朝臣们也只能徒唤无奈,由最初的反对,到慢慢地接受。
这场非武力的政治斗争,从武昭仪在六月当不成宸妃后展开。从六月到八月底,武昭仪挟持最宠爱她而又略显软弱的高宗皇帝,用行贿、重赏、关说和贬黜等手段,以拉拢和收编的方式,迅速组成自己的权力班子,其中包括宫女、宦官以及自己的母亲。同时在外朝密布眼线,建立情报和监视网,而且亲自监听君相的密谈。
武则天身上具有的权力企图心,进取人格、组织能力和灵活的斗争技术在这时得到了充分展现。
作为武则天的政治对手,长孙无忌自恃身份、地位和权势只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没有将年仅31岁、深居内宫的小昭仪放在眼里。虽然王皇后因为此女已然失宠,皇后的舅舅柳奭因此被罢相贬黜,自身树有政敌或潜在政敌,但是长孙无忌毫无警觉意识,以至于让自己的权力集团陷入被动状态。
等到武则天真的向他发起挑战,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关陇集团迎战得极为狼狈,蒙受重创。等到他们被逼至绝境,再想有回旋的余地已经不可能。
决战进行中,除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和来济力争之外,未见其他朝臣的加入或声援,根本看不出所谓的“关陇集团”的存在。朝中大臣可能早就厌倦了长孙无忌、褚遂良朋党小圈子的专权垄断,也可能在李、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背后所做的心战谈话之下,朝臣们也乐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置身事外看两派相斗的大戏。
武则天从最初的才人一步步登顶,成为大唐皇后的唯一候选人。但是她并没有被即将到手的胜利冲昏头脑,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个皇后还没有得到百官的承认,她还需要做出一些姿态。
在高宗皇帝的诏书颁下后的第三天,武昭仪成为正式的新皇后,她也呈上一份语气坚决的奏章。大意是:一个月前,皇上有意立妾为宸妃时,韩瑗、来济曾经当着皇上面激烈谏阻,我不记恨这件事。身为丞相,如果不是忠诚为国,绝不可能这么做,他们的心意实在难得,恳请皇上能够奖赏此二人。
武昭仪在这时候递交这样一份奏章颇值得玩味,对于只差一个册立形式就可以成为皇后的她来说,现在又回过头来重提宸妃之事。不外乎有两个目的:一是显示自己的雍容大度;二是告诉韩瑗、来济这些反对派们,你们不要再跟我过不去,谁也无法阻挡我前进的步伐,你们的命运捏在我的手里。
当然最感动的要数高宗皇帝,他拿着奏章展示给群臣们看,文武官员们,你们都好好看看,如此高风亮节,如此母仪天下,如果武昭仪不当这个皇后,那么试问,后宫里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韩瑗、来济二人也是百感交集,面有惭色。他们在一番痛心疾首之后,多次要求辞职。如此强悍的政治对手,让他们心生怯意,或许只有退让,才能实现自保。
不过,高宗皇帝并没有批准他们的辞职。他像是要和谁赌气似的,他要让官员们认清当前的形势。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权臣说一不二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一切要听我这个皇帝的。我让武昭仪来当这个皇后,她就是皇后。
冬日的暖阳如同一把利剑劈开阴冷的天空,迸射出万道光芒。庞大的重翟车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发出艳丽而夺目的色泽,让人不敢睁开双眼直视。重翟车的车台以蓝底涂上青漆,并用五彩的孔雀羽毛装饰,其他地方都饰以黄金。车轮是鲜艳的朱色,车窗上挂着红锦帐,上面绣制着精巧的吉祥图案。
李和于志宁从避开正殿驾临临轩台的高宗皇帝手中,接过册后的圣旨,分别坐上称为“天子之车”的大辂,由捧着代表身份旗帜的持节者、捧册者为先导,带着设而不奏的鼓乐队与仪仗队,浩浩荡荡到了武后常御殿的正门。
长安,整个京都,笼罩在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里。三十六条花柳巷,巷巷爆满;七十二座管弦楼,楼楼奏乐。除了那些排队等待施饭的穷人之外,更有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少女,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身着各式各样的新衣服,你挤我,我挤你,从各个角落,各条道上,呼呼啦啦地涌到皇城前的西大街上。这条宽阔的大街上,交通变得分外拥挤,几乎水泄不通。
虽然这是一场国家盛典,能够亲临现场的人不是高官,就是显贵,他们自然要摆出严肃的表情,尽管如此,人群中还是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混乱,或者说有某种令人激动的情绪散布其间。
一种情绪来自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名门贵族出身的官员们,他们的脸上写着愤恨、不屑而又无奈;另一种情绪则来自于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在挺武事件中捞到好处的新兴派,他们的表情里混杂着骄傲、兴奋与高亢的正能量。
在前者看来,武后无异于魔鬼的化身;而在后者看来,武后就是给他们带来更多希望和追求的时代女神。
太极殿内,隆重的册后仪式马上就要开始,整个仪式的流程大致有以下几步:首先由皇帝颁授册宝,然后正副使捧持册宝到后殿奉迎皇后到太极殿,正式授宝给皇后,全套仪式就算结束。
册立皇后大典在十一月一日举行,距离皇后被废也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当年王氏为后,因在太宗的丧期中,一切从简。而这次的立后大典则是完全按照唐朝宗室的规制来操办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立后是皇权回归的展示,高宗的心情无比兴奋。
李治身着衮龙袍,头戴通天冠,端坐在御辇上徐徐而来,到了阶前下了辇车,直接从专用御道走进大明殿。文武百官这才在赞礼官的引导下,依次走进大殿。
众官朝贺已毕,大司空典礼的主持人兼册授正使李端衣整肃,上前行礼:“请陛下颁授皇后制书册宝!”
坐在龙椅上的高宗李治点点头,接着一名内侍宣读制书,制书就是册后的诏书。读完后,又有内侍过来双手捧过龙案上的金册金宝,走过来交给龙阶下的李,李又把金册金宝交给身后的两名持节官和持案官。跪谢之后,几个人退出太极殿。会同等在殿外的副使于志宁、内侍、礼仪官等人,浩浩荡荡地前往长生殿。
太极殿的仪式结束后,皇上和皇后通常可以脱下笨重的礼服,进入放松休息状态。可是武后并没有换下大礼服休息的意思,她当即决定在肃仪门的城楼上,接受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节的朝拜。
这个决定是临时加上去的,不在程序范围内。由于事出意外,文武百官都愣住了。当然这绝不是临时起意,武后在心里应该酝酿很久了。她只是想在这样的场合,向天下昭明:作为一个女人,自己已经成为一国之母,登临了权力台阶的最高处。
那一刻,武则天身着皇后大衮服,在一群花团锦簇宫娥美姬的拥护下,出现在肃仪门的城楼上。在灿烂秋阳的辉映下,武后毫无保留地把她那明艳照人的形象展露于众人面前,天之骄女,无与伦比。
武则天正式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后,这一年她正好28岁。在一个女人瓜熟蒂落的最好年华里,武则天就此登上属于自己的权力制高点。能够成为一国之母,是每个女人梦想中荣耀的极致。可是谁也不曾料到,对于武则天来说,她的人生道路上没有巅峰,只有更大的野心。
武则天从李手中接过皇后的玉玺,如此晶莹而温美,折射出它代表的无上荣光。
从宫妃到皇后,这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步,武则天终究还是义无反顾地迈了过去。她抬起头望向天空,夕阳将它殷红的血色倾泻于长安城巍峨的宫墙上,华丽而森然,有一种凛然于世的美。从这一刻起,她就将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册立皇后不久,紧接着又追赠武后的亡父工部尚书应国公武士彟为并州都督及司空,封母亲应国夫人杨氏为代国夫人,姐姐武氏为韩国夫人。
皇恩浩荡,异母兄弟元庆、元爽,以及堂兄惟良、怀运等家族成员也受到好处。长兄元庆升为宗正少卿,从四品上。次兄元爽升为少府少监,从四品下。堂兄惟良从始州长史升为司农少卿,从四品上,以上之人都成为京官,只有怀运从瀛洲刺史升为淄州刺史。
武家兄弟都是从六、七品官连升三级成为四品官,或者从地方上的县级干部直接提拔成省部级京官。这根本没按唐朝干部管理条例的路数来,属于非常规提拔。
等到嘉奖完毕,武后这帮同父异母的兄弟一起来到代国夫人杨氏的住宅,共叙亲情。杨氏以酒宴招待,但席间忍不住要说一席话。想起自从丈夫武士彟死后,到女儿登上今天的宝座为止,受尽武氏兄弟的冷落,心里憋得实在难受。
杨氏喝了点酒,内心激动难抑,不免落泪。她说:“皇后实在很了不起,她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赐给你们今日的荣华富贵。希望你们不要忘记皇后的恩德,好好做事,为武家争光。”
一般人对自己以前的过失,都非常健忘,被别人指出时,往往怒火中烧。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才能和力量缺乏真正信心的人,更有这种情形。
杨氏的话不但没有让武家兄弟产生悔过之意,四个人反而同表愤怒,尤其是年纪最长的武惟良。他以嘲弄的口吻反驳:“我们弟几个都是先朝的功臣,也是武士彟之子,因此自幼得以任官。我们就是不靠别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也非常满足,并没有想要升官或荣华富贵。更何况,我们商量好了,没人愿意沾皇后的光,获得非分的礼遇,那样即使获得功名也不是我们自身的荣耀。”
四人对视一眼,露出骄傲的冷笑。本来官位对他们来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何况每个人手里都分得武士彟留下的庞大家产,不为生活所累。因此,他们方才说的话,一半是真心话,一半是不愿意看到杨氏那副暴发户的嘴脸,更忍受不了老太太对他们兄弟几个人的态度。
老太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更何况生气的人是皇后的亲娘。当杨氏将宴会上的情况,汇报到武后那里时,武后异常震怒。
武后决不能向外界表明,自己向外戚套近乎,但外戚并不买账,因此要惩罚他们。她只能说,不是外戚疏远我,而是我疏远外戚,这样,荣誉就属于她。
于是,武后专门给高宗皇帝上了一通冠冕堂皇的表疏,表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谦逊态度,她说:“提升武惟良等人的职务,将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是我这个皇后徇私情,处处照顾娘家人(私于外家),而这并不是我真正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建议将武氏兄弟外贬。”
在武后的倡议之下,武惟良被贬为始州刺史,武元庆被贬为龙州刺史,武元爽被贬为濠州刺史。其中曾直接薄待她们母女的两个异母兄弟下场比较悲惨,武元庆刚到龙州就死了,武元爽自濠州又发配到振州也死了。估计都是郁闷而死的。
武家人的心冷了,原以为武后上位,他们的春天就要来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武后刚上位,就来了个大义灭亲。最高兴的人要数唐高宗李治,皇帝的心暖了,他原以为武后上位,武家子弟会成为李唐皇室的最大隐患。武后这种抬脚猛踩娘家人的做法,让高宗皇帝很是欣慰。
对武则天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对于高宗皇帝另外两个女人,前任皇后王氏和前任淑妃萧氏来说:那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一场后宫风暴,本来以为只是看似平常的民事纠纷,人民内部矛盾,结果却演绎出了一场血色浪漫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