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天下无骗
3007400000040

第40章 天下无骗之印版类骗局

印版类骗局就是以出版“名人录”“成果录”等出版物为名,吸引受众上当受骗的骗局。

出于分类方便,这里将与作品的发表、出版相关的骗局也归这一类。

骗局1:名人录骗局

【骗局直播】

杨大夫今年63岁,在当地开了一家诊所。2006年年底,他接到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电话是个叫张荣的女人打来的,她说她是中华名人协会的,他们在编一部《中华之辉》的大型文献,还说卫生部推荐了杨大夫,说杨大夫医术好有成就,要把他编到书里去……

小镇医生能入选名人文献,杨大夫很感兴趣,他按要求把自己的相关材料寄到了北京。几天后,他又接到了张荣的电话。说杨大夫的成果还行,已经确定入选,只是得交一点成本费,大约8000块钱。

杨大夫如数汇款。一周后,他再次接到张荣电话。她说,领导看了杨大夫的资料,非常重视他的专业成就,决定要让杨大夫主编《中华之辉》,也就成为中华名人协会的正式成员,此后坐在家里就能领到协会汇来的每月3500元的固定工资。

对方后来又告诉杨大夫,协会正在给他办理相关手续,还需要24000元左右的费用。杨大夫决心抓住这次机会,经过争取,对方允许手头紧张的他在两个月内分三次把款寄往北京。

钱寄出后好长时间也没动静。杨大夫打电话去问,总是说张荣不在,后来连电话都不接了。直到现在杨大夫也没接到过一分钱的“主编”工资。付出32000元的全部收获,就是收到了两本《中华之辉》,书中两页纸把他自己写的个人宣传材料印了上去,书不是公开发行的,书店里、图书馆里都见不到。

【骗术分析】

在这一类的骗局里,行骗者利用人们的虚荣心理,打着××委员会的名义,编造出版各种“名人录”“成果录”骗取手续费、资料费,受骗者寄出钱之后往往什么都收不到,或者只是收到粗制滥造的所谓“名人录”“成果录”。

【防骗招数】不要相信诸如此类的收录信息。

【骗局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案例发生,以北京为中心的案例较多。

【高发指数】★★★★☆

【狡猾指数】★★★☆

骗局2:作品大奖赛骗局

【骗局直播】

李女士收到一封发自河南的来信,信的内容称,南腔北调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原杯文学作品大奖赛”,在10万篇作品中有100篇作品获奖,李女士的作品就是其中一篇。来信还称,获奖作者将获得价值4000余元的一辆电动自行车和一部手机,但作者必须往指定账号汇368元的邮寄费。信的下端加盖了南腔北调杂志社的印章,还留了两个手机号。李女士说,以前她经常往南腔北调杂志社投稿,也经常收到该杂志社稿费,获奖的作品也正是她以前刊登的文章,所以,收到获奖信时,她非常高兴。正当李女士犹豫着准备寄钱时,又收到了一封同样的信。细心的李女士赶紧向南腔北调杂志社进行核实,得到的回答却是“根本没这回事”,杂志社已经接到数名读者的电话了。

【骗术分析】

这一类的骗局充分利用作者急于作品发表或获奖的心理,组织一些非法的各类作品(文学、书画、摄影等)奖项评比活动,目的不是在于发掘作品,而在于骗取参赛者的报名费、评稿费、证书费和作品等,任何一个作者只要参加都会入围,被收取各种费用之后,最后不了了之,或者只是发给一个粗制滥造的所谓证书。

【防骗招数】

不要随意参加所谓的文学大奖赛,应该选择一些官方机构组织的文学大奖赛,真正的文学大奖赛一般是不会向参赛者收取费用的,如果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可以向当地文学管理机构查询。

【骗局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高发指数】★★★☆

【狡猾指数】★★★☆

骗局3:自费出书骗局

【骗局直播】

1997年开始,程中伟创作的散文、诗歌、短篇小说陆续在南京、常州的报纸、杂志上发表。与此同时,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已经成型,想写一个悲剧性的伦理故事,主体反映的是扭曲的母爱,小说里面会有作者的影子。2000年初,长篇小说《枯井》成稿。

有了作品,未必就是作家,《枯井》的诞生,并没能改变程中伟的生活:他频繁更换工作,一遍遍修改书稿,同时四处寻找发表机会,因为“出书对一个人来讲,影响很大”。

2003年秋,转机出现了。某文学杂志上一则自费出书广告引起了程中伟的注意,他征求常州作家协会一个朋友的意见,对方鼓励他“可以试试”,同时通过朋友联系到刊登广告的那家出版商。

不消几日,出版商那边就有了回音:《枯井》可以出版,而且还是尽快出版。“我当时挺矛盾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说不出的不安——事情发展的太顺利,反倒让人有点不踏实,不敢相信是真的。”2003年12月,为保险起见,程中伟走了一趟北京,会了会那家帮他圓梦的出版商。

出来接待的是一位姓刘的编辑。刘介绍说:出书大致可在3~4个月内完成,书号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提供,印数为2000册,其中作者包销1000册,需支付包销款1.28万元,预付60%,见样书后付清余款。

当天,程中伟留下7000余元预付款。这对月收入只有600元的他,无疑是一笔“巨款”,也是他打工10年积攒下来的全部家产。

2004年3月,《枯井》的样书由北京寄到已在常州安顿下来的程中伟手中。狂喜之下,他向毫不知情的初中同学借了5000多元,以汇款形式付清了余下40%的包销款。

就在余款汇出两周后,1000本包销书就被邮寄到常州。程中伟一边沉浸在多年心血付梓出版的兴奋中,一边却不得不为打工的公司即将倒闭、个人生计陷入困顿的现状担忧。

公司的固定资产面临拍卖抵债,负责此事的程中伟意外得知,“出版物也可以拿出来拍卖,不如先把《枯井》的影视权、复制权拍卖掉,赚点钱来还债”。4月18日,他和设在南京的江苏省拍卖总行签下了委托拍卖合同。5月,由拍卖行出面联络,江苏省内多家媒体都对此事作了宣传报道。“打工仔作家”程中伟和他的作品《枯井》一夜成名,天津电影制片厂发来“希望进一步合作”的意向信,南京一些影视制作公司也找到拍卖行,了解拍卖细节。可一切合作的可能都因为一场被取缔的签售会戛然而止。

程中伟原定在南京的大众书局举行国庆签售活动,口头协议早已达成,对方却在收到样书后态度大变:“程先生,对不起,你不能来签售,这本是盜版书。”一个电话,将程中伟由天堂打入地狱。“我不敢相信,肯定是听错了呀,开玩笑嘛,我花钱出的书怎么能是盜版书?”

程中伟找到了《合同》中提及的中国文联出版社,10月26日,对方发函告知:“经我社认真核实,《枯井》系盜用我社名义、我社书号的非法出版物。”

【骗术分析】

自费出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属合法行为。因其市场需求巨大,中介机构、代理机构纷纷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经营此类业务的图书工作室、文化传播公司等日益增多,难免出现作者受骗上当的案例。自费出书的陷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及版式错误率极高的陷阱。很多作者拿到书以后,非常欣喜,但一打开书,随手翻翻,就发现一二十处明显的错误。这是自费出版常有的事情。我的一位在浙江的朋友,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是一位摄影家,委托杭州的一家公司出版了一部带不少回忆文字的个人摄影集,但拿到书以后发现错误很多,而且有些错误还相当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技术上说,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出版社的编辑没有很好的把关,二是排版出片等环节在技术上没有把关——有时不同软件转换格式都容易造成版式上的严重错误。引起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通常是出版机构不负责任。所以,避免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一定要找正规的出版机构来出版自己的作品。

封面丑陋不堪、设计装帧落伍的陷阱。“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封面是反映一部图书质量和作者水准的关键因素。但不少作者朋友反映他们对自己已经出版的图书最不满意的就是封面。有的人说,他的封面一看就是80年代的风格;有的人说,他的封面不敢示人;有的人说,拿了书去找书店,书店一看封面就说不要。如果没有出版机构的责任心,如果没有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作者对封面设计的意见和认可,封面往往就不会让作者满意。所以,避免这一陷阱的最好方法是:一是要找专业水平高的、拥有专业设计人员的出版机构来合作,二是签订委托出版合同时,要规定封面定稿需要作者审定。那么,怎样认定出版机构的水准呢?其实很简单,看他们以前出版的作品喽!

印刷粗糙的陷阱。不少作者感觉很郁闷:自己花钱出版的作品,怎么一看就像盜版书?不仅纸张很糟糕,印装也非常粗糙,简直就是粗制滥造。这样的情况,在自费出版中也经常遇到。究其原因,是出版机构的“黑心”所致,或者是出版价格实在压的太低,在签订合同之时人家出版机构就盘算好了,要在这个环节“黑”你一把。怎样避免这一陷阱?最好的做法是,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图书质量的条款,应该要把相关的用纸标准通过参数、品牌或样书等方面确定下来。如果出版作品达不到合同规定的细节要求,作者可以向出版机构索赔。

假书号及以香港书号冒充大陆书号的陷阱。湖北一位作者委托当地一家出版代理机构自费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但当她准备拿自己的作品参加当地文化部门组织的优秀图书评选时,却遭遇了尴尬:她被告之,自己作品的书号是假的,中国文联出版社根本就没有出版过一本这样的书。除了假书号,以香港书号冒充大陆书号,也是目前常见的现象。不少出版代理机构在香港注册了特别像大陆出版社的出版机构,比如“中国某某出版社”,外行一看感觉非常像大陆的正规出版社,有时内行也看不出来。你想谁能一一记得500多家出版社的名称呢?香港书号比较便宜,但作为出版物有很多限制,它不能在大陆公开销售,不能作为评选学术职称的作品等。

高费用的陷阱。有不少作者和机构尽管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但花费不菲。有一家新成立的有相当背景的服务性机构,为了推广和宣传自己,决定出版一部图书——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最后跟某出版社谈下来直到最终出版上市,共花去30万。显然,这个费用太高。不少作者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出版一部32开、300页、印刷3000册的普通图书,花去7~8万。一般来说,自费出版的高费用陷阱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协议出版的报价比较高,高出了市场的正常标准;一个是四处托人、到处请客、见人送礼的人情出版,各种费用加到一起,总的费用就相当高,远远高出协议出版的正常费用水平。要避免这一陷阱,有两个建议:一是千万不要陷入无尽的人情关系中,一方面花很多冤枉钱,另一方面花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二是最好要找收费标准明确合理、质量可靠的出版机构来合作。

【防骗招数】

有意自费出书者,应当注意。选择正规的出版社洽谈自费出书事宜。若需要中介公司或代理公司参与,可先与中介或代理公司签署相关协议,并事先审核中介公司的资质(如要求看营业执照原件),避免遇到“假公司”,即使中介公司或代理公司的资质没有问题,也应当争取直接与出版社签约,或审阅中介公司、代理公司与出版社的代理合同或出版合同,最起码要与出版社进行核实。

对于图书出版规范的鉴别。

根据出版时间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出版一本图书需要许多流程,要经过选题申报、书稿审读、编辑加工、三校和CIP数据的申请等环节。所以,如果中介机构很快就可以拿来书号,往往可能会有猫腻——也许会造假,也许会盜用……

根据出版手续来判断。那种不需要看书稿,不经过必要的出版程序的出版机构,往往可能隐藏着不正常的情况。

根据价格来判断。那种报价非常低、过于便宜的情况往往可能会有问题。因为操作者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来书稿,但往往会采用一号多用或用期刊、电子、音像号来代替图书书号等方法降低成本。

到出版单位进行咨询。可以到相关的出版单位询问是否有自己这本书的选题,进展如何,如果中介机构是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出版,那么出版社应该有相关的选题登记和备案。

图书馆检索进行鉴别。可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www.nlc.gov.cn)进行检验鉴别,但这是出版之后的检查措施。一般情况下,出版单位正式出版的图书要缴送样书给中国国家图书馆,而该图书馆也会定期将图书的相关信息输入电脑数据库,方便读者查询。所以,可在上述网站可进行检索。具体程序:登录该网站,点击“匿名检索”,输入书名或书号等关键词。如果是正式出版的图书,页面上就会显示出该书的相关信息。如果是一本假冒的图书,那么有可能不出现任何信息;有时候输入该书的书号,显示的却是别的图书的信息。当然,出版社未缴送样书或图书馆还没有录入的情况下,也就不能检索出相关信息。所以,这个鉴别措施要和其他的方法相结合。

【骗局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案例发生。

【高发指数】★☆

【狡猾指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