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4500000056

第56章 南北朝(15)

刘裕北伐回到建康后,于义熙十四年(418)受封为相国、宋公、并受九锡之命。次年一月,刘裕因谶讳说“昌明之后尚有二帝”,就派王韶之与安帝的左右把安帝勒死。刘裕称遗诏奉司马德文即皇帝位,是为晋恭帝。八月,刘裕接受宋王爵位。元熙二年(420)一月,晋恭帝给刘裕加殊礼。七月,傅亮劝晋恭帝禅位给宋王刘裕,把草拟好的诏书进呈给晋恭帝,让其重抄。晋恭帝竟欣然提笔,对左右人说:“桓玄篡逆,晋氏已失天下。又为刘裕延长了将近二十年,今天的事,本来也就心甘情愿。”就亲笔在红纸上写诏宣布禅位,至此,东晋灭亡。宋王刘裕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宋,宋朝建立。

元嘉之治

元嘉是宋文帝统治时期(424~453)所用的年号。在这一时期中,由于文帝君臣尽心竭力,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局面是两晋和南北朝中都极为少见的,后人赞誉,称之为“元嘉之治”。

宋文帝先后任用徐羡之、傅亮、王弘、王昙首、王华、刘义康、殷景仁、刘湛、刘义恭、谢纪微、范晔、沈演之、庚炳之、江湛、徐湛之、何尚之、王僧绰等有才干的人担任宰相或其他需要职务,他们大都竭心尽职,为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转作出贡献,如刘义康,精于吏治,引用贤人。最高统治集团虽然也有过矛盾和裂痕,却并未形成大的动乱,所以没有影响统治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文帝君臣都很关心吏治和狱讼,以确保整个统治机构能正常而有效的运转。文帝在元嘉三年(426)派官员到地方上检查吏治,观省风俗,访求民隐,以听取下层意见,然后予以奖惩。这一年,文帝三次亲临延贤堂听讼,以使刑狱公允。元嘉五年(428),文帝又下令臣属不要隐讳,指出施政得失,以便改正。元嘉九年(432),又针对益、梁、交、广等偏远地区(今四川、两广等地),专门派人了解民众地方官统治的情况,以考查官吏。元嘉时期,吏治算是相当清明的。有一次,担任司徒左长史要职的颜延之以强凌弱,并请求罢其官,文帝就把颜延之免官。

文帝君臣大都很关心民间疾苦,尤其对突发的疾疫、旱涝等灾害都及时采取了措施,予以补救,以保持整个社会机器能正常运行。文帝即位之初,就下令免去民众拖欠的租谷和旧债,元嘉四年(427),国都发生疾疫,文帝派使慰问,分发医药,若有已死亡而无家属的人,给予棺材埋葬。次年,国都地区发生水灾,派人赈济救助。元嘉八年(431),扬州(今苏南、浙江一带)大旱,下令减息徭役。元嘉十年(433),又赐给孤老、六病等无生活能力的人每人五斛谷。元嘉十二年(435),国都和三吴等地发生大水灾,他立即从其他地区调粮米几百万斛救济,并免去遭灾郡县欠债。这种记载是很多的。一直到元嘉三十年(453),国家多次减免百姓欠债、租布,赐孤老谷帛等,使得百姓生活基本上安定,无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之苦。

宋文帝对农业非常重视,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元嘉八年(431),宋文帝指出:近来农桑停滞,无所事事的人增加,荒地也得不到开垦,官吏也不督促。一遇水旱灾情,就有人缺衣少吃。于是命令各级地方官员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要奖励训导农民,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政府还贷给贫穷百姓田粮种子。元嘉二十年(443),文帝又一次发布命令,强调各级官吏要切实采取措施,劝课农桑。宋文帝还下令准备籍田,要亲自种地为天下表率。元嘉二十一年(444),文帝还亲自对一些农业种植品种问题发表指导性意见,下令南徐、兖、豫等地今后应督促种麦,以解决粮食缺乏的问题。并立即从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地调集粮种,然后委派刺史贷给百姓。徐、豫等州土地适宜种稻,而百姓多种植陆地作物,命令该地官员主持重修水利,尽快修整旧陂,加以改造;如原为稻田而改为陆作的,应恢复种稻。文帝又一次强调各地官员要劝课农桑。想从事农业而粮种缺乏的人,可以从政府那里借贷。元嘉二十九年(452),下令遭战乱的地区要及时种地,需要粮种的由政府随时给之。

为了发展农业,各级政府特别重视兴修水利,元嘉五年(428),张邵出任雍州刺史,到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后,修筑长围,修立堤堰,开垦田地几千顷,当地民众因此而富裕。元嘉七年(430),宋豫州刺史刘义欣命部属殷肃修治芍陂(今安徽寿县)。芍陂本有良田一万多顷,因堤堰久坏,秋天夏天常受旱灾。以前本有旧沟可引水入陂,但由于长时无人治理,被树木堵塞。殷肃令人供木开榛,疏通水路,从此万余顷良田不遭旱灾。元嘉二十一年(444),宋武陵王、雍州刺史刘骏命刘秀之修治襄阳六门堰,六门堰坏了很长时间,使数千顷良田无由灌溉,国家和个人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刘秀之修复以后,整个雍州屡获大丰收。元嘉二十二年(445),宋疏治理淮水,开垦湖塾废田一千多顷。排涝也是兴建水利工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刘宋为疏导吴兴一带水道壅塞,以解决该地区频繁发生的水患,在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周详的施工计划,可惜却因政治原因,这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未能进行,但足以证实刘宋政权对水利的重视。

两晋时政府不铸钱,建国之初因钱贷缺少,国用不足,一些大臣纷纷建议铸钱,因群起反对未能实行。在元嘉七年(430),文帝下令设立钱署,铸四铢钱。元嘉二十四年(447),下令铸大钱。铸钱的效果虽然不是很好,但它却反映出了刘宋统治集团对经济问题的高度重视。

宋文帝的这些措施稳定了正在趋于没落的自耕农阶层,使他们的情绪比较稳定,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起来。史家称赞这一时期,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余粮栖亩,夜不闭户。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处处成群。

宋文帝时期,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立玄、史、文、儒四学。玄学以何尚之、史学以何承天、文学以谢元、儒学以雷次宗分别教授。许多人都聚集他们门下学习,如后来的南齐创始人兰陵萧道成就曾在雷次宗门下攻读儒学。元嘉十九年(442),文帝开始设国子学,后又于元嘉二十四年(447)亲临国子学,策试学生,下令表彰奖励。元嘉十九年(442),文帝下令鲁郡(今山东曲阜)重造孔子庙、孔子墓、重修学舍,并召集生徒。迁孔景等五户到孔墓旁,免去他们的租赋,专门看管孔墓。他们种植了六百多棵松树,表达了对这位圣先师的仰慕。

宋文帝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元嘉期间曾三次北伐,试图统一中国,但均多数失败。原因一是北方无机可趁,出兵时机不好;二是文帝用将非才,只用其亲信而不用真正的军事人材,如檀道济;三是文帝不善军旅武略,却每每遥制兵略,瞎指挥。军事问题是“元嘉之治”的败政,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北伐失败,使北魏饮马长江,撤退时掳掠兖、徐、兖、豫、青、冀六州,宋朝也由此转衰。

南齐的建立

刘宋明帝为加强控制,大肆任用亲信寒人阮佃夫、王道隆、杨远长等签典掌机要,掌握大权。明帝因儿子幼小,非常猜忌诸弟,相继杀害了刘休佑、刘休仁,刘休若等,只留下一个貌似无能的刘休范。明帝还把他认为可能危及幼主的大臣也尽数杀掉,如大将吴喜、大臣王景文等。泰豫元年(472),明帝死,刘昱即皇帝位,褚渊、袁粲、蔡兴宗、沈攸之、萧道成并受顾命辅政。

萧道成,南兰陵人,其家族是宋武帝刘裕的继母孝懿萧皇后的远宗。其父萧承之,在宋代立功。萧道成初隶于萧后内侄萧思话。后来,明帝仲令萧道成镇淮阴,萧道成开始收养豪俊。继而升为南兖州刺史。泰始七年(471)萧道成入朝,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明帝临死时,因大臣褚渊与道成关系很好,引荐道成同掌机密,遂升为右卫将军。萧道成由此进入统治中枢。

后废即位,因其年幼不能主政,由大臣执政,而皇帝身边的宠臣专权。江州刺史刘休范认为与皇帝关系最近,应当宰相。即不如意,十分怨恨。其典签许公舆为其谋划,让刘休范折节下士,厚相资给,远近数万有雄心的人,都投奔到刘休范旗下。刘休范还准备兵器,朝廷也知道刘休范有野心,也在暗暗防备。元徽二年(474)六月,桂阳王刘休范据江州起事,率众两万、马五百匹从寻阳出发,日夜兼程直奔建康,萧道成、张永率兵抵御。双方激战于新亭(今江苏南京南)。萧道成军不利,使用诈降计杀休范,但刘休范所遣进攻台城的军队大败朝廷军队,杀刘勔和王道隆,当时都传言台城已陷。白下、石头的朝廷军队也纷纷溃散,张永逃回宫中说新亭也沦陷了。吓得太后握着小皇帝的手哭着说完了。萧道成暗自遣军入卫宫省,随后大败叛军。朝廷任命萧道成为中领军。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素有贤能之名。这时后废凶狂失德,朝野对景素颇为信赖,认为应由他当皇帝。后废帝外家陈氏很憎恶他,而杨运长、阮佃夫等人想长期禀权,不愿立年长之君,也想除掉景素。景素自己也在倾财招募勇士,朝廷勇将黄回等人暗中与其通谋,杨远长等人派周天赐假装投奔景素,并劝其举兵。刘景素却杀天赐送首级给朝廷。元徽四年(476)八月,刘景素因误信桓祖所报京师溃乱的消息,据京口起兵,成千的人都争着归顺景素,但景素不熟悉军旅,不善长武略,很快被朝廷军队击败,并加以杀害。

后废帝在东宫时就喜怒无常,刚当皇帝时,害怕太后、太妃、大臣,还不敢怎样胡作非为。后来,经常出宫游玩,有时竟夜宿旅馆,对统治国家毫不尽心。景素败后,更加骄横,没有一天不出宫胡作非为的,随从们都拿着武器,无论男女老少还是犬马牛驴只要碰上就杀。一天不杀,就不高兴。老百姓都十分害怕,白天都关着门,商贩停业,路上几无行人。统治阶层的人士也担忧惶恐。阮佃夫与制局监朱幼等人想废帝另立,商议趁帝出城射雉之时,称太后命令,命其护卫还城,然后关闭城门,派人抓帝,然后废掉立安成王刘淮,然而谋泄被杀。不久,后废帝亲率卫士诛夷大臣沈幼文等三家。太后几次教训后废帝,后废帝很不高兴。曾想毒死太后,为左右诡言所劝止。后废帝曾入萧道成官府。当时天热,萧道成白天没穿什么衣服,后废帝在他肚子上画个靶,引满弓想射死道成,为左右劝止,去掉箭头,射了一下,正中肚脐,拔弓大笑。后废猜忌萧道成威名,必欲杀之而后快,被陈太妃制止。

在这种情况下,萧道成十分害怕,密谋与袁粲、褚渊谋废帝另立。袁粲不同意,褚渊却不表态。其下属纪僧真力劝萧道成果断从事。有人劝萧道成出奔广陵(今江苏扬州)然后起兵。萧道成则想让其子萧赜率郢州兵东下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又派人让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引北魏南下,刘善明劝其以静制动,见机行事,不再离开建康。桓荣祖也劝萧道成留在建康。纪僧真、萧顺之、萧嶷等都认为应在建康见机行事,萧道成停止外逃之想。命令越骑校尉王敬则暗中交接废帝身边人杨玉夫、杨万年等二十五人在宫中伺机行事。元徽五年(477)八月,后废帝忽然憎恶杨玉夫,咬牙切齿,声言要第二天杀他。这时废帝出入宫殿无规律,省内诸阁夜不关门。宿卫都纷纷逃避值班,上下无人管事,杨玉夫等帝睡熟后,和杨万年一起偷后废帝防身刀杀死后废帝。然后把后废帝首级交给王敬则,由他转交萧道成。萧道成闻讯入宫,召请诸大臣议事,下令迎立安成王刘淮,是为宋顺帝。由此萧道成就掌握了宋朝内外大权。

司徒袁粲、尚书令刘秉、荆州刺史沈攸之见萧道成权势渐大,而且有取代刘宋当皇帝的野心,都暗中策划反对萧道成。这年年底,沈攸之在荆州起兵,东下讨伐萧道成。湘州刺史王蕴因丧还都,与袁粲、刘秉等密谋诛杀萧道成,将帅黄回等人与其联谋。由于刘秉胆小害怕,提前携家属逃奔袁粲所据石头城,暴露了起事秘密,使萧道成做了充分的准备,双方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袁粲父子俱死,起事也失败。沈攸之东下讨伐的军队受阻于郢州,后败归荆州。萧道成亲信、雍州刺史张敬儿偷袭并攻占了荆州江陵,沈攸之不得已闻讯自杀。

萧道成平定沈攸之之后,就消除了代宋建齐的最后一个障碍。经过一系列传统的所谓禅代方式,由宋顺帝下令晋萧道成为相国,封齐公,加九锡。然后晋爵封王,形式上由宋顺帝下诏禅位,萧道成假装再三辞让,群臣再三吁请,萧道成终于在升明三年(479)五月登上皇位,是为高帝,建国号曰齐。至此南齐建立,建康为都。

萧道成即位前后,杀尽刘宋皇族,以绝后患。萧道成曾为了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巩固政权,针对宋末情况,曾减免一些百姓逋租宿债,减轻市税。也曾下令禁断召募部曲,安抚流民还乡等措施。并检定黄籍,整顿户口。对从军征战、未被录用和乡土沦陷的士庶,下令量才予以任用。曾下令修建学校。这一切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从而给南方带来一段稳定的时期。

侯景之乱

侯景,字万景,北魏的怀朔镇(今河北张北)人。自少放荡不羁,为本镇的功曹吏。魏末北方大乱,他便效力于边将尔朱荣,很受器重。他开始向尔朱荣的部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没有多久,慕容绍宗就要反过来请教他了。后来他以军功为定州刺史。早先,东魏丞相高欢微贱时,与侯景非常要好,及至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众投降,仍然为高欢重用。稍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不合他的愿望,他常常独自说:“为什么离开这里而返回到故纸堆里呢?”不久被封为濮阳郡公。

高欢在沙苑(今陕西大荔)被西魏打败,侯景对高欢说:“宇文泰自恃打了胜仗,现在必然懈怠,请让我率数千劲骑入关中擒拿他!”高欢把这话告诉了他的王妃娄氏,娄氏说:“他如果捉住宇文泰,也就不会再回来了。得了宇文泰而失去了侯景,这对事情有什么补益?”高欢就停止了这次行动。侯景后来又担任河南道大行台,位及司徒。他又对高欢说:“我只恨不能捉住宇文泰。请给我三万兵,我可以横行天下。一定要渡过长江捆来萧衍老翁(梁武帝名),让他当太平寺的寺主。”高欢认为他说的有气魄,就让他拥兵十万,专门节制河南,对他的信赖,好像自己身体的一半。

侯景右腿短,弓马武艺不是他的所长,他的本领全在智谋上。当时高欢的部将高昂、彭乐都是雄勇冠一时,只有侯景常瞧不起他们,说他“像野猪一样乱窜,他的势力能到哪儿!”及至他将出镇河南,向高欢提议说:“如今我握兵远方,奸人容易施行伪诈,大王如果给我写信,请与其他的有些区别。”高欢答应了。以后他每次给侯景写信,都另外加上个小墨点儿,即使是他自己的子弟也不知道这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