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30119400000009

第9章 处世面子学(9)

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要是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利。因此,首先要有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缺点、错误,批评得有道理,你不要拒绝人家的好意,更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第三步,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既有权提出正告,又没有义务去接受。

在一般情况下,人如果挨骂,或受到警告、指责时,大家都会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心里不痛快。此时,你不妨把上述道理回想一遍,你的内心就会平静许多,脸上也就坦然许多。

如果上司批评责斥下属,情况又另当别论,绝没有窝囊、丢脸之类可言,因为“老子克儿子”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

老刘在公司算是老资格的科长了,一般大家都谦让他,即使是公司领导,也都让他三分。这次,公司统一布置的工作他没有完成,经理找到头上,他竟说“忘了”,经理耐着性子说:“老刘啊,你这一忘不要紧,整个工作可就让你给拖住了!”

按说,经理的话毫不过分,态度诚恳,也够客气的,但刘科长可不这么想,多少年来没有挨过批评,就这一句就受不了了,凭着资格老和经理较起劲来。大家过来劝解不下,把经理气得脸都白了。事后,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让刘科长写出书面检查。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下属被上司斥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当你被上司训斥时,别人怎么看?只不过像是在观看父亲“克”儿子罢了。老子“克”儿子,天经地义,人之常情;上司训下属,同样是理所当然,谁也不会见笑。所以当你处于下属位置时,千万不要因遭呵责而感觉面子难堪,同事也随时可能受批评,因而不会轻视你;上司们也还有他的上司,在他的上司那里,情况就像你遇到的一样,他们更觉得训人与被训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问题的另一面,上司被下属反驳可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了,这同样如同老子“克”儿子一样,如果儿子顶撞老子,那可是大逆不道,“翻了天了”。从古至今,谁要违背上级旨意,那就是“犯上作乱”,是“反了!”

所以,既然上司已经斥责了,还是十干脆脆地道歉吧!这在上级眼里,才是下属应有的可爱态度。你同时还可以想,别人指责你的缺点和错误时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所以挨骂反而能促使你进步。

如果你感情上实在接受不了,怒气冲天,脸红脖子粗,而冲动行事,事后你一定会后悔。所以当你想要发怒时,最好心中默念:“等一等!”这句“等一等”,就是要你忍耐的意思。有人建议,这时最好把火柴棒放在手上或裤袋里,一支一支地把它折断;或者心中默默数数,一直数到一百,相信不到一百,你就能冷静下来,从而抑制怒火,这是一种气氛转化法。当你挨骂而又不能控制自己时,请试试这两个办法。

制怒好像还容易些,但消极的人一旦被斥责而感到屈辱.不但不会发脾气,反而会灰心丧气,产生“唉,我真不行”的想法。这时,如果你别的办法都不见效.请接受面子学大师给你的“秘方”,但一定请你保密。这就是你在心里想,正在训你的上司,恰好也在被他的上司训骂的情形。你完全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他挨骂时的狼狈样做各种生动的联想。这样,你不仅会忘记了正在被斥责,同时会不觉得上司可怕反而可笑,而不会产生“唉,我真不行”的悲观想法。请你记住,人在挨骂时都是一副模样。

想通挨骂的“必然性”,培养心理的“弹性”,你就不会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难堪的事。

好汉做事好汉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些人,认为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或在别人面前公开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损尊严,有失身份,有损威信,因而讳疾忌医,掩饰错误,甚至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提出批评意见时,却硬着头皮不认账,甚而对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作出报复性的反应。结果是错上加错,失信于人,在人前更没面子。生活中许多消极互动的行为,都与这种掩饰错误的心理有关系。

这里先说一个故事:

有一位中年父亲,他是个正统的国家干部。前几年,社会上的小青年开始流行长头发。他的儿子对此很是羡慕,从此也开始留起了大背头。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几次劝说儿子把头发理掉,可执拗的儿子偏偏不听,爷俩吵了几次,矛盾越来越深。老子一气之下将儿子赶出了家门,从此父子俩再也没有见面。而现在,社会上留长发的青年极为普遍,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了。父亲也觉得以前的做法有些过分,很想同儿子重归于好。可是,根据中国传统习惯,年老的人即使错了也不能先承认错误。他认为他们父子要和好,必须由他的儿子采取主动。所以他一直等待儿子主动来找他。后来,这件事被他分别多年的老友知道了,来信对他好好地开导了一番,劝他放弃长辈的架子,自己做得不妥,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错误。自从收到那封来信,这位父亲便逐渐开始转变了看法。他认真地检查了一下自己,觉得父子不和的主要责任不在儿子一方,是他自己做得过分了,应该主动找儿子和好。尽管碍着面子,这位父亲还是这样办了,终于和他的儿子建立了新的关系。

类似这样的事十分普遍。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愿意主动承认,有的甚至还要为自己争辩,致使矛盾得不到解决,彼此的隔阂不能消除,相互之间的友谊也就更是谈不上了,这是很可悲的。

人再聪明,思虑也总有不周的时候,有时再加上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会无可避免的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

人犯了错,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怕认了错饭碗就保不住;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要承担,也因为把其他的人也拖下水而分散了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证据明明摆在眼前,还死不认错的道理。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死不认错并不是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尽人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狡辩功夫一流,但责任还是逃不掉,那又何苦去狡辩呢?如果你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

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有强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么狡猾,你的逃避错误换得的必是“敢作不敢当”、“没担当”之类的评语。之后,别人不敢信任你,甚至“怕”你三分,更因怕哪天你又犯了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抵制你,拒绝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担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一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那么诚实认错呢?

你会说,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碰到没有担当的上司,的确会如此,但绝大多数的上司都会“高抬贵手”——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而且在心理上,你认错,已明显标示出上司与你位置的高低,上司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要替你扛一部分的责任;何况你犯错,他也有“督导不周”的责任,所以,在现实中,认错的后果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诚实认错还有间接的好处,例如:

——为自己塑造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形象,无论领导同事都会欣赏、接受你的作为,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会诿过于他们,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于跟你合作,更乐于替你传播你的形象,这是你的无价资产。

——可借此磨炼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错误的能力,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做事没缺点,趁早培养这种能力,对你的未来大有好处。

——你的认错如果真的招来别人的责骂,那么正可塑造你的弱者形象,弱者往往是引人同情,也能引来助力的,你会因此而获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人在骂过人之后,都会不忍心,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犯了错,就诚实地认错吧!

然后,你要做几件事:

——赶快想办法补救,以免事态扩大。

——等事情过去了,要检讨犯错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免下次又犯错。

——如果你的犯错影响到别的人,那么要向他们表示你的歉意,如果他们也帮你善后,更应对他们表示感谢。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些人往往不愿道歉,怕丢面子,怕抬不起头;但是这样一来,又时常私下心情不安,甚至有点惶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良心不昧,因为若有所失,因为内疚于心。

那么,何不说一声“对不起”呢?需知,每个人都会有对不起人的时候。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认错,它是承认你的言行破坏了彼此的关系;而且你对这关系十分在乎,所以希望重归于好。

承认自己不对,心里会很难受,脸上挂不住,做起来更不容易。不过你一旦决心面对现实,不再倔强,便会发现,认错对消除宿怨、恢复感情确有奇效。

有时,我们迟迟不道歉,是因为怕碰钉子,碰了钉子就更没面子了。这种令人难堪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大。原谅别人可以祛除心里的怨恨,而怨恨是损伤心灵的,有谁愿意反复蒙受痛苦和愤怨的折磨呢?

因此,我们要学会道歉,认识到这是一门安抚自心、避免创伤的生活艺术。该怎样进行道歉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吵架后,一束鲜花能令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餐桌旁或枕头底下,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千万不要低估“尽在不言中”之妙。当然,这是就夫妻生活而言。

(2)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有道歉的时候。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方式作出的道歉。

(3)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至诚。

(4)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的事。

(5)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

(6)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有致歉,你就该冷静应付,不可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在胸,写封短笺,或由一位友人传话,向对方解释你心里不痛快的原因,并向他说明你很想排除这一烦恼。你若能减低对方道歉时的难堪,他往往就会表示歉意,说不定他心里也不好过的。

(7)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同时,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与“必须道歉”的区别。比如你是领导,某一下属不称职,势必予以革职。你会觉得遗憾,但不是用道歉。

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感觉并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态度。

假如只在行为上表现诚意嘴里不用道歉字眼,仍能被当成诚意道歉;那么,反过来说,即使口里说抱歉,可能听在对方耳里也觉没诚意,说了等于白说。“对不起”三个字若说得怪腔怪调,则暗示着对方的抱怨是无的放矢,或是太夸张了。

某公司董事会里一位董事说话得罪了玛丽,玛丽打电话给董事会主席伊丽莎白,希望她有个解释,或是道歉。不料,通完电话之后,她却更不舒服。电话里,伊丽莎白只轻描淡写地说:“好吧,我道歉。”听起来毫无诚意。玛丽继续解释为什么她很生气,伊丽莎白语气冰冷地说:“我可以再道歉一次。”然后坚持那位董事没做错任何事,玛丽的告状只不过给她添麻烦。对话就这样下去,只听伊丽莎白又冒出一句:“我第三次道歉。”没多久:“我第四次道歉。”讽刺的是,每次伊丽莎白口气冰冷、重复道歉字眼时,似乎暗示玛丽在无理取闹、没完没了。玛丽这么做,只不过是因为对方的道歉根本不像道歉,毫无诚意。因此,随着道歉次数的增加,玛丽益发怒不可遏。

在此,伊丽莎白居高临下的姿态令玛丽火上加油,心理更加失衡。

相反,分摊责任和承担过失是一种巧妙的平衡术,或许用得上道歉的字眼,或许用不上。

许多时候,人际关系调节的关键只在于人们交往时的姿态。

放下身段前路宽

说来也许你不信,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他是有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有成就,他是卖蚵仔面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顶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怀疑过。

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转投资,钱赚得比我们不知多多少倍。

“要放下身段。”这是那位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段,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大学生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要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

所以,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保姆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体力工作……。他们认为.“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段”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有“身段”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段,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就越走越宽,也没有走不通的路。

“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信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信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段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