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简中国史
3014500000039

第39章 像蝼蚁一样苟活着有什么意思?

蒙古人把他统治下的百姓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北人(原金国统治区域内的汉人);第四等是汉人。

他们以为这样的等级制,可以让超过蒙古人数倍的汉人老实下来。其实错了,越是这样,反抗就越强烈。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最后灭亡他们的正是被他们列为最低贱的第四等汉人。

汉人中受到打击最大的要数士大夫阶层,也就是儒家弟子,也可以叫读书人。这是从汉武帝确立儒学为国家正统意识之后,从所未有的,儒家学派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受到如此的蔑视。

元政府把“工作”分为十个等级: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乞丐。乞丐排在最后,妓女排在第八,儒家在两者中间,也就是说,比乞丐强一点,比妓女差一点。

奇耻大辱啊,真不明白,宋代的那些道学家是怎么挺过来的,居然没有集体自杀殉道!

除此之外,蒙古人的宪法还规定:杀蒙古人的偿命,杀中亚人的罚黄金四十两,而杀汉人,只要陪一头毛驴的价钱就可以了。

践踏人权到了极限。

在这种环境下活下去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

这简直就是鼓励蒙古人去屠杀汉人,最好把汉人赶尽杀绝,政府还能额外收入几十万匹毛驴,增加国库税收。

别急,先别忙着鸣不平,更加不要睚眦欲裂,还有更狠的呢!

蒙古人把汉人每二十家变成一“甲”,首长称为“甲主”(实际就是奴隶主的意思),由政府委派蒙古人充当。

这个蒙古人就是这二十家的奴隶主,二十家就是蒙古人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意索取,老婆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享用。

在这种制度下,活着不如死了干净。

蒙古人也知道高压统治容易引起暴动,所以他们尽量把篱笆扎紧,制定了很多提防措施:禁止汉人打猎,禁止汉人学习拳击武术,禁止汉人持有兵器,禁止汉人集会拜神,禁止汉人赶集做买卖,禁止汉人夜间走路。

除了拉屎放屁之外,能禁的都禁了。

这是个禽兽遍地怪胎云集的黑暗地狱,蒙古人的制度缔造了这座地狱。汉人像蝼蚁一样苟活着。

他们曾经统治整个中亚,他们中曾经出现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英雄人物,这样的一个伟大民族,怎堪忍受如此奴役。

中华民族上空早已浓云密布,只等一个惊雷,立即爆发山呼海啸。

虽然对汉人的政策非常苛刻,但忽必烈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为数不少的卓越君主。通过他强大的人格力量,和政治家才干,他的统治时期,国家称得上稳固两个字。他的孙子,元成宗铁木耳,也是一位精力充沛,认真负责的统治者,曾一度想要改革政治惩治贪官,他创下了一个记录,一次就把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个贪官撤职。可是他不能永远活着,他的后任大汗复行放任,以至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千万富翁。

铁木耳死后,元朝迅速地堕落了,元朝的王子们沉湎于放荡淫逸之中,缺乏最基本的为君素质,只会通过喇嘛教徒的宗教偏执来救赎他们的罪恶,蒙古的贵族官僚也争相效仿,一个个醉生梦死,尽情享受,对他们统治下的汉人和各族人民都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感,仿佛这些臣民是草原上的牧马和牧羊。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毁掉了在忽必烈时代让马可波罗赞叹不已的堂皇的行政外表。

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妥欢帖睦尔,他只喜欢躲在深宫中和嫔妃还有吐蕃喇嘛练习天魔舞、欢喜禅这些玄而又玄的法术,任由混乱无序演变为无政府状态。

事实证明坐江山果然比打江山要难得多了。

蒙古人曾发挥出他们可惊可畏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却不成正比,这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更为落后造成的。

蒙古人的扩张,只是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顺带满足扩张之后的征服欲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

统治者的堕落与腐败,鼓励了受压迫的汉人有机会奋起反抗了。起义者全都是在强大的旱灾和水灾下幸运逃过一劫的普通老百姓,其中最大的一支力量,他们借助宗教的影响,很快地组织起了十几万的人马——白莲教。

白莲教是佛教中的一个神秘支派,以反抗****为重要宗旨,他们宣称“白莲花开,弥勒佛转世”,幸福就要降临人间。于是人们纷纷跟从。就像当年的黄巾军大起义一样,这次是红巾军。

这场运动从长江下游以及广东地区开始,开端于公元1352年,公元1355年以后,起义蔓延到了整个南中国,势力范围超过了从前南宋帝国统治的区域。

顺带说一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统北”的战争。

起义伴随着骇人听闻的混乱,因为这场运动由为数众多的首领所领导,他们大半都不是什么爱国者,而是野心家,还有强盗、盐枭,在他们起兵反抗蒙古人的同时,自己人之间也打得不可开交。

所有的农民起义,都会遵循着一条定律,那就是后来者居上。

这些后来者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最后的胜利属于朱元璋。

他是安徽省一个贫穷农民的儿子,17岁那年一场瘟疫夺去了全家人的生命。为了活命,他进了一座寺庙,但他的运气实在太坏,不久寺庙也断粮了,这一年他二十五岁,他脱下了袈裟,拿起武器,加入了起义军。由于他深邃渊博的智慧,和超越常人的政治头脑,和安抚百姓,禁止抢掠的政策,很快就让他强大起来。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把那里作为自己的都城,自称为吴王。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长江上游的渔民的儿子陈友谅。

公元1363年,朱元璋跟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陈友谅的点子太背,当战斗正酣时,他从船舱中偶尔探头出来,竟然被流箭射死。他的儿子,年纪太小,不能统帅部队,第二年投降朱元璋。

公元1367年,朱元璋再击败他的最后两个对手——盘踞在苏杭一带的张士诚和方国珍,基本上统一了南方,然后掉过头来,开始北伐。

内讧完了,才开始收拾真正的敌人。

当朱元璋兵团在大将军徐达的率领下,到达北京外围,妥欢帖睦尔根本连抵抗一下都懒得做,卷起铺盖,打开城门,逃往大漠。

因为他如此顺从的原因,当朱元璋进驻北京之后,就封他为“元顺帝”,说他顺从天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