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传
30311300000035

第35章 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2)

萧劲光、陈云他们抵达南满时,正值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临江的前夜。由于国民党军、土匪的洗劫、骚扰,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区域内,原本就不够巩固的基层政权所剩无几,地方干部严重缺额,地方武装垮掉三分之二还多。由于伪满统治造成的东北与关内长期隔绝,日本投降后,相当一部分群众存在盲目的“正统”观念。听信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认为国民党是“中央”,对关内来的八路军不信任,采取观望态度。因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又称“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阻力很大。后来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的著名小说《暴风骤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群众对土地改革既拥护又害怕。不敢讲话,分了东西不敢要,怕变天,不敢公开与民主联军联系。地方工作开展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萧劲光与陈云等南满分局领导研究制定了巩固南满根据地指导方针:“以战争改变形势”,坚持南满。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萧劲光率部迎敌,打退了国民党军向临江根据地的疯狂进攻。与此同时,陈云率领党员骨干深入到城镇、乡村,冒着满天风雪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一处一处恢复建立地方政权,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战争。若干年后,讲到这段历史,萧劲光坦诚地说:四保临江的胜利,夏季攻势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与广大地方干部的艰苦工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在这方面,陈云同志有突出的贡献。

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高潮中,南满迎来了1948年元旦。元旦前,南满分局再次召开了土地改革会议。这是一次有南满各军区领导参加的分局与军区联系会议。此前,陈云已离开南满,会议由萧劲光主持。这次会议,开了近两个月,到1月中旬结束。会议听取了各地领导关于土地改革进展情况汇报,统一了对土改中一些具体政策问题的认识,处理了一些突出的遗留问题。此外,还根据东北局关于把东北解放区变为全国解放战争总基地的指示,讨论了南满的形势,研究了加进土改和建立二线兵团的计划和措施。萧劲光明确提出:“土改是胜利的总的关键,二线兵团为决定胜利的砝码”;军区面临的任务,“从独立坚持南满,改为主要组织二线兵团,扩兵、养兵、练兵,为解放全东北,进而解放全中国,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组织充足的兵员。”

南满土改工作开始较早。由于萧劲光、陈云(前期主要是陈云)准确地把握了党的政策,进展非常顺利。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虽然也发生过一些“左”的偏向,但都及时予以纠正,整个运动是很成功的。历经十四年亡国之耻的南满群众,又经过对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领导的比较,深深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民众于水火,“是老百姓的福星”。他们为保田保家,寻求解放,踊跃支前,积极参军。在我军发起夏季、秋季攻势期间,地方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替部队送情报,当向导,送饭送水,护理伤员,看管俘虏。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一时成为新潮。仅在夏季、秋季攻势期间,南满各地陆续送到三纵、四纵及当地军区的新兵就达2.3万多人。到1947年秋统计,南满主力部队从原来不足4万人发展到9万人(在战争中伤亡人数不含),地方部队从了了几千人发展到5万余人。东北局在部署1948年工作时,下达给南满分局组织二线兵团的任务是25个独立团。南满在当年4月底以前圆满完成了任务。

根据地的“根”是群众。有了真心实意拥护军队的群众,根据地就强大了。在此后的东北战场大决战中,南满地区兵强马壮,成为坚强有力的大后方。

南满的战斗岁月,给萧劲光留下了若干难忘的记忆。特别是南满群众,父子、兄弟前仆后继参军参战,节衣缩食、破家支前的动人事迹,若干年后,他讲起来依然两眼放光、激情满怀。在晚年回忆录中,他满含深情地写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在我们刚刚到南满的时候,群众这样形容国民党军队:“人参貂皮拿着跑,唯有靰鞡不是宝。”而在我们共产党、人民军队看来,却是人参貂皮实在少,唯有靰鞡才是宝。因为靰鞡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东北群众离开靰鞡草就不能过冬,而我们离开人民群众就寸步难行。南满之所以能够胜利坚持,就是依靠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热爱党、热爱军队,有觉悟的人民群众。这支革命的“靰鞡草”大军,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的源泉,就是我们革命胜利的根本。

三、通化集训,迎接大决战

早在夏季攻势开始不久的5月20日,党中央就发出指示:“将来夺取两路四城(北宁路、中长路,长春、沈阳、北京、天津)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已在北满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第三,还要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夏季攻势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改变了整个东北的战局。“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夺取“两路四城”的大决战就要开始了!随之而来的将是大规模战争、大兵团作战。萧劲光感到说不出的欣慰和振奋。但他也清醒地看到,目前部队整体素质,特别是高级指挥员驾驭大规模战争的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南山城子一仗,打成击溃战,让已装入口袋的敌人逃掉,他感到恼火,不应该。于是,他与陈云、萧华等研究决定,在组织部队休整的同时,召开一次师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系统总结一下四保临江、夏季攻势作战的经验教训。

8月初,辽东军区师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在通化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除第三纵、第四纵等主力部队,辽宁、辽南、安东等省军区师以上军政干部,也均出席了会议。加上军区机关部分人员,总计达一百多人。会场设在此前国民党军第一九五师用过的一个的大会议室里。陈云首先作报告,讲了形势,回顾了一年来干部的思想变化,笑问大家:现在不会再有人要撤离南满了吧?会场一片笑声。最后陈云点着桌子指出:敌强我弱的形势正在改变,我们要有打大仗的精神准备。时机到了,要敢于争取胜利!

陈云一讲完,大家使劲鼓起掌来。陈云用力摆摆手说道,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四保临江、夏季攻势作战的经验教训,研究战略战术。主角是萧司令唱。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萧司令员讲话!

萧劲光作了认真准备,讲话提纲写了几十张(后经整理,达4万多字),内容系统、完整,无须加工就是一篇有理有据的军事论文。

萧劲光首先从对战争的认识讲起。他说,今天的内战不同于过去的内战,是处在大革命的前夜,敌我力量形成很大变化。国民党今天处于总崩溃,是下降的趋势;我们处于全国战略主动的位置,这是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报告第二大部分“战役指导与作战指挥”,是整个报告的重点。萧劲光按照时间顺序,对从第一次临江保卫战,到夏季攻势最后一仗——配合北满主力打击向四平增援之敌,八次战斗,每次战斗当时的情况、战役目的、敌我兵力部署、战斗经过及胜败原因,依次进行“战役检讨”。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对各级指挥员在战役不同阶段如何实施指挥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有了好的决心与计划,没有好的指挥去实现,同样打不好仗。我们有许多战斗、战役没有打好或受到损失或伤亡过大,往往是由于指挥上发生毛病的关系。

最后,萧劲光又就发扬近战、夜战,发挥部队特长及火力组织、战斗队形等战术问题,进行了具体讲解、阐述。

萧劲光的总结报告,整整讲了三天。他有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且口才好,讲话生动,加上分析的都是大家亲身经历过的,对涉及到的指挥员和部队,有表扬,也有批评,大家都感到亲切、新鲜、解渴,听得津津有味。若干年后,从济南军区空军顾问任上离休的岳天培,仍然对这次会议记忆犹新,称思路大开,获益终生,说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生动的战役集训和战役准备,是对即将到来的大兵团正规化作战的重要准备。

就在萧劲光三天总结报告结束,与会的指挥员们围绕着报告内容展开热火朝天地大讨论的时候,沈阳国民党东北首脑机构发生了重要变更。因东北战场节节失利,蒋介石下令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部,将其并入东北行辕,并派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接替熊式辉,兼任东北行辕主任。8月15日,陈诚飞抵沈阳,从手足无措的熊式辉手中接过了东北党政军一应权柄(早在7月份,杜聿明已离职去上海“治病”)。

陈诚,浙江人,黄埔教官,应属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因此一节,加上他身材矮小、不离蒋介石左右,同僚们私下戏称其为“大元帅的袖珍本”。陈诚清楚自己的身份。此关键时刻以参谋总长的身份接过杜聿明、熊式辉两位大员的重担,他更意识到自己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分量。所以,在首次军事会议上,他开口便不同反响:防御不是坐等,要“机动防御”,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只要各位协力同心,“只需六个月即可恢复东北优势!”将换了,兵还多是老兵。国民党军队与民主联军多次交过手的将领们难免疑惑:陈诚真的能使东北出现战场奇迹吗?

不管别人怎么想,陈诚是这样想的。喘息未定,他就大刀阔斧地整顿部队:将东北地区9个军另1个师编为4个兵团,并组编了11个暂编师。通过从关内调兵、就地抓兵,使东北地区国民党军总兵力增至50万人。同时,以铁腕手段疯狂换人——不仅裁撤、扣押了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等十几名将领,还撤换了辽宁省主席徐箴等地方官员。妄图采取“依托重点,向外扩张”的方针,“确保北宁路,打通锦承路,维护中长路和保护出海口”,待关内援军到来后,相机转守为攻。他摆开架势,决心在东北战场大干一场,为在关内的败将形象正名。

然而,陈诚的“雄图大略”很快破碎了。

夏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各部普遍进行了整训,作了充实调整。由于解放区青年大量参军,民主联军总部至时已辖有9个纵队39个师,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达51万人。更重要的不是部队的多少,而是官兵的面貌。经过地方土改、部队整训,民主联军部队士气高昂,斗志火旺。9月中旬,民主联军总部经过周密部署,指挥各部向中长线、北宁线发起秋季攻势。一声令下,各部分头出击,攻点、打援,很快将北宁、中长路切为数段。萧劲光按照总部的统一部署率部与北满部队协同作战。10月1日,萧劲光指挥第三纵队在中长路的威远堡、郜家店、拐磨子、西丰一线,采取分割包围、重点进攻、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了敌第五十三军之第一一六师;第四纵在八棵树、貂皮屯歼灭了敌第一三○师之第三○九团。继而乘胜进逼开原,切断了通沈线。10月中旬,为迷惑箝制敌人,掩护北线主攻方向主力部队顺利出击,萧劲光向四纵下达了歼灭抚顺以东地区分散之敌的任务。第四纵经过远距离奔袭,连续作战五昼夜,歼灭了第二○七师第一团主力大部。

秋季攻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军6.9万人,扩大解放区3.8万平方公里。铁路被切断,沈阳的火车无法出行。老百姓嘲讽地说:“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一向总为国民党帮腔捧场的美联社也不得不哀叹:“陈诚也未必比杜聿明高明。”重重的一顿闷棍后,陈诚已不再踌躇满志、神气活现了。联想到不久前蒋介石亲到沈阳支招时愠怒的目光,他想到的是,自己下场也未必比杜聿明光明。

12月,萧劲光按照东总(东北民主联军的简称)的统一部署,又率部参加了东北地区的冬季攻势。由于陈云已离开南满,地方多项工作急需处理,战斗打响不久,萧劲光就将部队交南满军区副司令兼副政委萧华指挥,在通化主持召开南满分局扩大会议和各军区联席会议。集中研究土地改革和组建二线兵团等问题。这次会议结束后,萧劲光接到了东北局召开东北局省委联席会议和东北局常委会的通知。1948年2月底,他赶赴哈尔滨参加会议,离开了南满。

这期间,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再次换将:1月17日,在沈阳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由卫立煌任总司令。接着,由卫代职东北行辕主任,从陈诚手中接过了东北战场的全部指挥权。半年前一下飞机就颐指气使、宣称“只需六个月即可恢复东北优势”的陈诚走了。像他的前任杜聿明一样“病”了,悄悄地走了。他在东北整整待了六个月。或许与当初期许的目标反差太大了,他什么也没说。他又能说什么呢?

时过不久,成立一年的中国共产党东北局南满分局、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南满)军区即行撤销。南满已不是一年前战云密布、大兵压境的南满。而今,这里虽寒雪未尽,但城镇、乡村一派热气腾腾,部队忙练兵,老百姓筹支前。军民同心协力,一起迎接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