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行晓宿,紧急挥师入关
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城市、东北国民党军指挥中心——沈阳被最后攻破。至此,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以全歼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以下各部47.2万人的辉煌战绩宣告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优势。工业集中、资源丰富的“东北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热河)成为人民解放军巩固的大后方,拥百万之众的东北野战军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历经三年多的艰苦奋战,中共中央关于把东北建成“犹如汉高祖之汉中”的战略设想,胜利地变为现实。
人民解放战争的步伐加快了。
按照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初始的部署,让部队原地休整一个月,即从11月初直到12月中旬,以恢复体力、补充兵员、粮草,同时进行思想动员,做入关作战的准备。这一计划得到了军委的批准。然而,只休整了一个多星期,战后例行的各种会议、活动,总结战斗经验、评选功臣模范、调配干部、补充新兵、准备弹药等尚未搞完,军委要求东北野战军提早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的急电,便一份接一份地到了。开始是商量,征求意见,后来便正式下达了命令。
11月18日,军委关于东北野战军提早入关的决心已然下定,明确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廿一日或廿二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林罗刘19日复电:“我们决遵令于廿二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后经军委批准于23日出发)
停止休整,立即开拔入关参战!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下达了。据传,刘亚楼参谋长传达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说,你们不想抓住敌人,就多休息几天;如果想抓住敌人,就不能休息,要马上进关。这些话从哪里来,可靠程度怎样,谁也不去问,反正意思是对的,要早日进关,早日抓住敌人。
这时,萧华已调任特种兵司令员,第一兵团领导只有萧劲光和副司令员陈伯钧、副政委唐天际、参谋长解方四人。确定由他们带领进关的部队是第一、第三、第六、第十等四个纵队。与其他兄弟单位一样,这几个纵队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也相当多(如三纵在辽沈战役中伤亡一万多人,还没有很好调整补充),但也来不及了。东野司令部命令下达的当天,他们连夜召开会议作出决定:一、23日晚,各纵队从驻地准时出发,按既定路线走。途中要严格保密,“夜行晓宿”;二、接到命令迅即做好动员,讲清提前入关的战略意义。至于部分同志的思想问题,发动党员骨干一起做,行军路上还要继续做;三、兵团部机关晚走几天,与军区部队搞好交接,处理各纵队遗留问题,做好善后工作。
1948年11月23日,是一个晴朗的好天。由于已进入冬季,时近傍晚加上有风,着实有些寒意。但整装待发的东野官兵全然感觉不到这些,个个忙得热汗直冒。17时,先头部队官兵在驻地义县、锦州等地匆匆吃完在东北的最后一餐饭,披着朦胧夜色大踏步向关内进发了。
此次入关,东北野战军部队总人数达80万,民工15万,牲口14万匹,汽车3000辆,大车8000辆。装备齐整、兵士如潮,车辚辚、马啸啸,好不雄伟、壮观!为了贯彻落实军委“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和“部队行动须十分隐蔽”的指示要求,部队行军分南北两路。第一兵团各部,第三纵队、第十纵队走南路,以三纵为先头部队,由锦州地区出发,经江家屯、和尚房子、干沟、双山子、三岔口,从冷口越过长城,进入冀东;第一纵队、第六纵队走北路,以第二兵团五纵为先头部队,由义县地区出发,经羊山、建昌、沟门子、过子岭,从喜峰口越过长城进入冀东。两路部队最后会师于冀东玉田地区。行军基本上都在夜间,白天则就地宿营,并且走的都是隐蔽的小路、崎岖的山路,不易被人察觉。同时,东北局、东北军区都向沿途党政机构做了部署,群众都自觉配合,严守秘密。加上按照出发前的安排,沈阳、营口、锦州等地的报纸、广播,不断刊登、播发主力部队祝捷庆功、练兵、开会的消息(11月底林彪出发一个星期后,沈阳市的报纸上还登出了林彪视察部队的“新闻”),所以部队在关外急行军十来天的时间,关内国民党军基本上没有察觉。期间,有时也有飞机在头顶上盘旋、侦察,几次还扔了炸弹,但一切迹象表明,他们没有想到是近百万人的大进军。部队行动隐蔽工作是成功的。
萧劲光亲自率领的第一兵团兵团部,是部队出发三天后启程的。兵团部官兵连同物资分乘十几辆大卡车,萧劲光与随行的参谋人员同坐一辆中吉普。这些车辆是从战利品中挑选的,性能不错。他们沿着北路的路线走,开始走在部队后面,几天后便赶上来。从喜峰口进关后,兵团部便走在部队前面了。
部队越过喜峰口、冷口进关后,部队行动被国民党军察觉了。实际上,这时距此行第一步目的地玉田地区已不远,也无须保密了。各部队都陆续改为昼行夜宿。解放军大军入关了!消息风驰电掣般传开。部队所到之处,群众夹道欢迎,村镇处处张灯结彩。街道两旁桌子上都摆满苹果、花生、鸡蛋,村头路口,都放着茶水缸。每晚宿营,都有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暖烘烘的热炕……官兵们十分感动。新补入连队的解放战士,大部分家在关内,“我现在当上解放军见爹娘了”,都为入关打仗感到高兴、光荣。有些东北籍战士,开始不愿离开家,经过一路宣传教育,又见群众如此欢迎,千里跋涉的苦累辛劳也一扫而光。各部队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大家都铆着劲,决心抓住最后的机会,打好仗,立新功。
此时驻守北平、天津的国民党军的日子却分外难过。辽沈战役的胜利,已使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成了“惊弓之鸟”。他既惧怕坚守下去被歼灭,又担心南下自己的部队被蒋介石吞并。惶惑中,在南京研究华北作战对策时,他提出了“固守平津塘,倚海作战”的主张,并获得蒋介石旨准。冷静下来,他又认为,东北无仗打,林罗大军入关不言而喻。但百万大军入关,没有三个月无论如何不行。所以从南京返回北平后,他先后放弃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等地,把部队摆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千里铁路线上。接着,一边派人到天津,为华北“剿总”机关从北平东移作准备,一边制定计划,扩军、屯粮……他万万没有想到,两天前还在锦州、沈阳庆功祝捷、开会训练的东北野战军,突然过了冷口、喜峰口。从沈阳失守至今,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啊!
12月7日,萧劲光率兵团部抵达遵化一线。而此时,东北野战军总部机关已到蓟县以南的孟家楼。走在最前面的第三纵队,已到丰润附近,第五纵队抵达达蓟县东北,随后跟进的第十纵队、第一纵队、第六纵队等两路部队,也都分别过了冷口、喜峰口。
似乎是从天而降,几十万大军已云集冀东地区。是守还是撤?西窜还是南逃?坚守,手中尚有40个师,虽无胜券可操,却也并非不可抵一阵子;撤走,眼前也还有最后的机会……傅作义举棋不定,他有点慌神了。
二、隔断平津,待命进攻北平
12月10日前后,入关后续部队全部依计划抵达冀东预定地区。
11日,萧劲光收到了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令。这是一份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长篇电文,近两千字,对平津战役作了全面部署。电令指出:西线各部对张家口、新保安诸点之敌,自即日起的两星期内,要“围而不打”;东线,例如对北平、天津、通州之敌,则“隔而不围”。东北野战军要“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神速动作同时切断津、塘和平、津之间敌人的联系,对敌人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各纵均须构筑两面阻击阵地,务使敌人不能跑掉”。这一方案,正如电文最后所说,“实际上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北平、怀柔、顺义、通县、宛平、丰台、天津、塘沽、芦台、唐山开平,诸点之敌一概包围了”。纵观整个部署,隔断平、津之敌,是影响战役全局的一步非常重要的棋,也是东北野战军进关后第一项重大任务。
经过慎重考虑,林彪、罗荣桓将隔断平、津和从东、南两面包围北平之敌的任务交给了萧劲光率领的第一兵团。配属给萧劲光指挥的兵力是由其带领入关的三个纵队,即以韩先楚为司令员(政委罗舜初)的第三纵队、以洪学智为司令员(政委赖传珠)的第六纵队、以梁兴初为司令员(政委方强)的第十纵队。
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用兵布阵是精到无遗的。萧劲光由衷地为其折服,也深深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他清楚,傅作义的部队虽说已成“惊弓之鸟”,但毕竟是几十个师,其中有些部队久经战阵、相当有战斗力。一兵团防区位处平津铁路、津通(县)公路要冲,如果北平的敌人决意向天津方向突围,届时必然有一场恶战。接到电令,萧劲光迅即下达命令,指挥各部依电令展开部署。
12月13日,第三纵队在韩先楚指挥下,首先以一个师围歼通县国民党军、警部队,两个保警中队被歼,二百五十多人被俘,其余敌人乘机逃进北平;同日深夜,三纵另一个师包围了通县马驹桥,歼灭守军一个连。翌日,该师又乘胜南扫,歼灭了大兴青云店附近的国民党军。这样以来,第三纵迅速逼近了北平市南郊。兵团机关随后跟进,把指挥部设在了通县东南的永乐店。
与此同时,第十纵队抵达平、津中间的采育镇、廊坊一线。第六纵队也自宝坻急行军赶赴廊坊。14日下午,第一兵团各部都顺利抵达指定位置。
15日,萧劲光根据东野林、罗、刘首长的电报指示,与陈伯钧、唐天际等联名发电,对防北平敌军突围和天津敌军接应,作了具体部署:
(一)三纵除以一部配属纵队一部榴弹炮控制南苑机场,阻止敌机升降外,另以一部在北平东南布置两道阻击线。第一道为前进阻击阵地,由马驹桥向北经南坟、样田、仓头到张家湾,沿河诸渡口、桥梁、要道、构建据点工事。第二道为基本阵地,自采育镇(不含)、大黑堡、于家务、西鲁村到漷县镇(不含),构筑沿线要点、纵深工事,坚决阻击北平突围之敌。其余主力集结于马驹桥附近地区(以一部占领通县),准备机动。
(二)十纵应以三四个团控制采育镇、万庄、旧州、廊坊、铜柏铺,构成南北之纵深核心阻击阵地,并控制青云店、礼贤镇和安次、武清,为前哨警戒阵地,坚决堵击由北平突围和天津接应之敌。该纵主力集结采育镇附近机动作战。
(三)侦察区分:对北平南苑机场(含)、东磁各庄线以东归三纵,以西归十纵。由安次、武清对天津方向归十纵,由河西务向杨村方向归六纵。以上各纵须派出坚强的侦察部队,尽量迫近敌人,保持与敌接触,严防敌夜晚突围或出击。
(四)六纵即在漷县镇构筑一个团的巩固阵地,阻击由北平可能突围之敌,河西务有冀东十五分区之独立团(该团归六纵指挥)控制,担任阻击天津接应之敌。该纵集结于漷县镇、安平镇、马头镇、永乐店地区,准备机动作战。
(五)后方联络线:三纵由马驹桥经张家湾到史庄镇,十纵由采育镇经罗庄、安平到宝坻。六纵由马头镇经香河到候家营。
(六)各部到达指定防地后,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基本野战防御体系,以后继续加强。
(七)各作战地区,凡敌人所修之工事,我不利用者一律拆除,以便今后作战。
接到命令,各纵队迅速依部署开始行动。
三纵负责控制南苑机场的第七师,明确任务后迅疾向南苑之敌压缩。17日清晨,他们派出一个团冒着凛冽的寒风出击,在炮兵部队的配合下,一个奔袭便把国民党军守卫机场的一个团打垮,当即控制了机场。
南苑机场不仅是驻守北平国民党军空中补给和联络的主要通道,而且囤积有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战后清查,这里计有飞机34架(堪修复的10架),汽油1.18万桶,润滑油8000桶,棉花5万公斤,发动机2000台,飞机枪弹1万箱。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物资。据军需部门的人员测算,搬运这些装备、物资,至少需要大卡车2000辆。丢掉这样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国民党军当然不甘心。据说,一向平和儒雅、喜怒不形于色的傅作义,也大发雷霆,大骂守卫部队“蠢笨无能”,“不知轻重”。他一面下令在东单抢修简易机场,以保证空中联络、补给不致中断,一面命守卫部队不惜代价把南苑机场夺回来。
19日拂晓,国民党军派出两个团的兵力,配属坦克20辆、山炮10门和骑兵一部,从两个方向向守卫机场的解放军第三纵第七师发起猛烈攻击。第七师官兵顽强阻击,后续增援的第八师等部很快赶到。双方战斗异常激烈,从拂晓直打到黄昏。国民党军在坦克开路、大炮掩护下,先后发起三次冲锋,均被解放军打退,并被击毁坦克两辆,歼灭官兵一百余人。20日,国民党军再次增兵反扑,又被第三纵队和赶来增援的第五纵队等部合力打退。至此,国民党军只好作罢,放弃了对南苑机场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