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传
30311300000042

第42章 战华中大败“小诸葛”(1)

一、逐鹿中原,挑战白崇禧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已大部被歼。所剩部队,各派系加在一起,满打满算只有100多万人,且分部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的防线上。白崇禧所率领的桂系部队,号称5个兵团、11个军、20万人,是保留最完整、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显然是解放军南下作战的主要对手。

白崇禧,广西省临桂县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生。早在大革命前的1924年即任定桂讨贼联军总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参谋长兼桂军第二军参谋长。因其久经战阵、多谋善断,在国民党军中向有“小诸葛”之称。是时,他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华中“剿匪”总司令的职衔,坐镇武汉,是桂系军阀中执掌实权的人。长期以来,白与时任代总统的李宗仁交厚,是李在国民党中举政发言的军事支柱,而与蒋介石龃龉较深。三大战役失败后,他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但他对共产党不服气,对国民党的垮台不甘心。获悉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他立即行动,把嫡系主力第七军等部部署在靠近湖北的驻马店、信阳、确山一带,阻止解放军南下,妄图争取时间扩编部队,寻机卷土重来。

毛泽东了解白崇禧,戏称其“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告诫部队与其作战时斗力更要斗智。据传,由萧劲光任先遣兵团司令员,是毛泽东提议的。自然,与“小诸葛”交手,萧劲光也求之不得。北平和平解放,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入关后没有参加大的战斗,官兵们求战心切。命令一下,先遣兵团各部群情高涨,迅即展开出兵准备。

2月23日,先遣兵团之先遣队率先出发。25日,主力部队出动。第四十军由通县马驹桥出发,沿平汉公路经容城、赵县、成安、卫辉(今汲县)向郑州前进;第四十三军由安次(今廊坊市)马头镇出发,沿平大公路经霸县、河间、南宫、大名、濮阳、东明,向开封前进。萧劲光亲自率领的兵团部机关起程晚几天,由于仍然乘坐进关时的那十几辆卡车,在黄河北岸即已超越大部队。而这时,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已集结在长江中下游北岸。各部队以军、师为单位,筹集船只,组织操练,积极准备渡江作战。

3月20日,萧劲光接到中央军委电报,告之其第一个任务,“是协同铜柏、江汉、鄂豫三军区力量钳制白崇禧部,使白部不能向东增援妨碍我中野、华野之渡江”。为此,要求先遣兵团以奔袭手段迅疾包围驻马店、信阳一线国民党守军,迫使白崇禧集团北上增援,在长江以北与解放军决战。遵照这一指示,萧劲光在对地形、道路作了认真勘查后,并考虑到易于部队隐蔽,决定兵团主力从平汉铁路两边的豫西大道进军,直接插到信阳以南的应城、花园、孝感一带去,以截断信阳之敌的退路。他后来获知,白崇禧的主力集中在平汉路东侧,严重威胁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渡江部队的侧背,走豫西大道,时间上来不及,遂断然改变计划,决定两个军都沿平汉路东侧南下,以尽快抓住信阳之敌。具体部署是,首先命令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率两个轻装师从黄河铁桥北站乘火车赶赴许昌,在许昌下车后,徒步经郾城、上蔡、正阳,取捷径奔袭信阳地区的国民党驻军。第四十军另两个师和第四十三军两个主力师沿同一路线随后跟进,第四十三军的另两个师则沿平汉路东边的周家口、潢川、黄安,直插黄陂一线,以策应、配合信阳方面的作战。

然而,白崇禧到底不是等闲之辈。获悉萧劲光率部迅疾南下,来势凶猛,他深知此地无实力抵挡,便把嫡系部队第七军驻守信阳的第一七一师迅疾南撤,只留下数百人的掩护部队。所以,当先遣兵团第四十军先头两个师日夜兼程接近信阳时,侦察部队报告,驻马店、信阳均无敌人主力。韩先楚遂指挥部队发起攻击。3月30日收复驻马店,继而收复确山、明港、长台关。4月2日一早,便解放了河南重镇信阳。全歼了白崇禧留驻的掩护部队,一共只七百余人。

渡江战役在即。为了掩护大军渡江,中央军委命令平汉铁路西侧王宏坤领导的桐柏军区和张才千领导的江汉军区由萧劲光统一指挥。在收复信阳的同时,萧劲光遂指挥王宏坤、张才千所部集中兵力,围歼驻守信阳南部花园市的国民党军。这里驻有白部第七军的两个团。战斗打响,白部一个团闻风逃窜,一个团被包围聚歼。其中,700人被打死打伤,1300余人作了俘虏。战后,从俘虏口中得知,被歼的团是白崇禧嫡系部队第五一二团。

在围剿花园地区敌人的战斗中,王、张所部缴获了白崇禧给所辖第三兵团司令张淦的一份机密电报。电报中,白崇禧鼓励所部协力同心作“殊死斗争”,以图“割据华中和西南”,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振兴为雄”。先遣兵团以电报内容为材料,对部队再次进行了战斗动员,官兵斗志越发高涨。继而,乘胜出击,陆续解放了豫鄂交界处大片土地,歼灭了河南保安第三旅和白崇禧部由信阳南逃的一个团,俘虏敌官兵近千人。

信阳解放后,萧劲光率第十二兵团机关移驻豫鄂交界的鸡公山。在这里,萧劲光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指示,令其原地待命,继续牵制白崇禧,不使他立即渡江南逃,并为即将过境南下参加渡江战役的第四野战军部队筹措粮草。

江汉、鄂东一带是刚刚解放的新区,无工作基础,加上兵荒连年,群众生活苦不堪言。至时,先遣兵团已粮食不足,有些单位不打仗时一天只吃一顿干饭一顿稀饭。筹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谈何容易?接到电报,萧劲光亲自主持召开筹粮会议,邀请江汉、桐柏军区的领导张才千、王宏坤和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政委罗舜初等,一起研究筹粮问题。萧劲光首先传达了军委的指示,接着作简短的动员:“任务大家都明确了。不管和谈能否成功,部队都要南下,并且时间不会太久。所以,筹集粮草是硬任务,政治任务,只讨论怎么办,不讲困难不困难。具体办法,两条,一靠党组织,二靠群众。”

共产党的将军,不仅能征惯战,且都是群众工作里手。萧劲光话一讲完,大家当即异口同声地表态“保证完成任务”!王宏坤说:“我们在这里熟,可以发动群众。”张才千主动提出,江汉军区一带近两年收成还不错,可以多承担些任务。会议结束,各部队迅速行动。在当地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军民协力同心,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筹集起了几千万斤粮食和饲草。

望着堆如山积的粮食,最吃惊的是白崇禧部队的俘虏。原白部第五一二团的一个连长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怔了半天说:几天前,我们到处找粮食,在一个村里搜半天都不够做一顿饭!

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长江,并迅速在长江南岸展开。2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解放,国民党部队地裂山崩般地向南溃退下去。再无须钳制白崇禧,是决战的时候了!萧劲光立即命令部队开拔,大踏步向汉口、向长江北岸挺进。

4月底,位于汉口正面的第四十军的两个师,先后占领了监利、孝感一带,第四十三军和第四十军的另两个师则迅速向黄岗、蕲春一带推进。这时华东地区长江南岸,渡过长江的二野、三野部队势若摧枯拉朽,接连夺城拔寨。白崇禧看到了形势的严峻。4月28日,他在武昌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豪华的会议室里,往日神气活现的国民党将领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噤若寒蝉。大家谁也不想多言,静等着长官训示。白崇禧威严地扫视全场后,故作镇静地说:“形势大家都看到了。党国大业,尽毁于一人之手。看来蒋某人的招数就这么多了,但现在还不是算账的时候。我们的路靠我们自己走。长江防线虽被打破,但我们还有一百多万主力部队,我白崇禧还有几十万铁甲。形势是发展的,是会变化的。当年毛泽东撤离江西的时候,不就三万多人吗?”讲到这里他似乎觉得扯远了,遂调转话头:“刚才有人提出要在这里与萧劲光决战,这是下下策。就现在的实力,能保证打赢吗?孤悬在这里,打赢了又能怎样?刘邓、陈粟的百万大军是干什么的?旧的防线打破了,我们必须建立新的防线。”于是,他部署:第二、第七、第四十八军立即南撤,武汉的战略物资,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统统炸毁;作战部即刻与西面的宋希濂将军、东面的余汉谋将军取得联系……一切部署停当,白崇禧登上飞往广州的飞机。

就在同一天,即4月28日,萧劲光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是同时发给四野、二野首长的。电报说:“和谈破裂,桂系亦从来没有在具体行动上表示和我们妥协过,现在我们亦无和桂系妥协之必要。因此,我们的方针是消灭桂系及其他任何反动派。”遵此指示,萧劲光指挥先遣兵团各部,一路攻击前进。

5月13日,先遣兵团先头两个师占领了黄岗、蕲春一带的长江滩头阵地,歼敌八个营。当晚,将团风至武穴段长江的守军全部肃清,并在渡口夺得木船百余只,为渡江创造了条件。

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率一个军部、四个师约两万人,在武昌南部贺胜桥一带宣布起义,萧劲光迅即指挥部队策应。翌日,起义部队与先遣兵团会师,并入人民解放军,接受改编。张轸辖属的另一个军不同意起义,随白崇禧大部匆匆南撤,开进湖南境内。

16日黎明,先遣兵团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肃清武汉外围敌人,抵达汉口。此前白崇禧部队已全线撤退,一一八师毫无抵挡地大踏步进占市区。翌日,先遣兵团部队进占武昌、汉阳,武汉三镇宣告解放。

与此同时,第四十三军和第四十军的两个师,在黄冈附近渡过长江,追歼逃敌,经鄂城、保安、大冶,于17日、19日先后攻占了著名军事要地贺胜桥、汀泗桥及邻近的咸宁城,一举扫清了武汉外围的残敌。

先遣兵团部队进武汉市当天,萧劲光下达指示,命令进城部队将马匹全部牵出城外。并明确规定,五天之内,除伙食单位可到市面上买菜外,官兵不得随意上街购买东西。一天,一个团外出执行任务,经过百里急行军回到城里时,已月出东方、万家灯火。为避免扰民,疲惫的官兵们全部露宿街头。

解放军铁的纪律、昂扬的士气,赢得了市民真诚的信任和拥护,也震慑了潜留下来的土匪、警、特。许多非法组织、土匪团伙主动与部队接洽,要求收编。先遣兵团部队在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突击进行整顿、治理,使武汉市很快恢复了生产,恢复了秩序。

武汉市解放后,萧劲光被任命为武汉警备区司令员(政委谭政,副司令员倪志亮、朱涤新)、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他一边与军管会主任谭政筹划武汉政权机制的创建,一边做进军长沙、解放湖南的准备。按照四野司令员林彪等首长的说法,萧劲光要会会“小诸葛”。

7月中旬,第四野战军发起宜沙和湘赣战役,先后解放了宜昌、沙市、常德及湘赣边广大地区。第十二兵团各部在萧劲光指挥下,顶烈日、冒酷暑,翻越幕阜山,于7月19日连克距离长沙只几十公里远的平江、浏阳两座县城,兵临长沙城下。

面对接连失地败兵的严峻形势,白崇禧急忙调整部署,将其主力第七、第四十六、第四十八军撤到攸县、茶陵地区。其战略企图是,由陈明仁兵团死守长沙,构成据点,吸引萧劲光部等解放军大部队进攻,而后自己挥师北上,相机向长(沙)株(洲)地区夹击,从而打破、迟滞解放军南下计划,实现以攻为守的目的。殊不知,由第十二兵团副政委唐天际、参谋长解沛然和李明灏、袁任远(湖北地区党的干部)等人组成的和谈代表团,在首席代表金明(中央确定其在长沙解放后担任湖南省领导职务)的带领下,与程潜、陈明仁的代表唐星、熊新民的会谈已进行多日。是时,正在新攻克的平江县县城进行最后的磋商。

8月3日,陈明仁按照双方约定完成起义军事部署后,派参谋主任郑克林、参谋处长罗文浪将长沙驻军地图献给解放军先遣兵团参谋长解沛然,并就接管长沙问题最后达成了具体协议:长沙市一切军事要点均由解放军接管;市区治安由解放军维持;解放军负责维护程、陈将军的安全;任何人、任何部队不得破坏治安;在未成立联合机构前,程、陈所属警、宪部队统归新成立的警备司令部指挥等,共八条。当天,程潜在长沙绥署办公楼举行招待会,宣读了向毛泽东、朱德,以及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等呼吁和平的通电。

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与37名将领、政要联名发出“通电”,郑重宣布:自即日起,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兵团部和3个军、3个保安师共计7.7万官兵,“正式脱离广州政府。今后当以人民立场,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共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之中国而奋斗。”当日,萧劲光所率第十二兵团之第四十六军一部,开进长沙市。之后,陈明仁所部陆续撤出城外接受改编。先是接受他们的要求,把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11月,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

凝聚在长沙上空的战云顿时消散,长沙解放了!从战争的惊悸中解脱出来的各界民众,一片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萧劲光在阔别长沙近三十年后,回到了故乡。

站在长沙街头,望着喜形于色的人流,听着浓浓的乡音,萧劲光感慨万千。1920年他第一次出门离开家乡,那时还是一个不满18岁的青年学生,而今已是统兵十几万的兵团司令员,并且兼任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新成立的湖南军区司令员、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代主任(主任程潜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会)。他多想旧地重游,细细看一看家乡的沧桑变化啊!但是,他没有时间。刚解放的长沙市、湖南省,要建章立制,揭开新的一页。更重要的是,湘南、湘西大部地区还在白崇禧手中,还要准备与这位“小诸葛”进行最后的较量。

二、决战衡宝

长沙和平解放,给了白崇禧重重一击。

这种打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起义、被歼,短短几个月,仅华中他就损失兵力近十万人。虽然多不是桂系主力,但也是“党国干城”啊!但更令他揪心的是,无法弄清下一步谁会是陈明仁第二?尤其使他懊恼又有口难辩的是,陈明仁从带罪赋闲到重兵在握,每一步都是他白崇禧费心运筹、鼎力促成的。所以,当副官送来刊登程、陈二人起义通电的报纸时,白崇禧只微微一笑,但副官刚迈出门槛,他就摔碎了茶杯,踢翻了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