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传
30311300000058

第58章 建立海军各兵种(2)

从主持组建海军部队开始,萧劲光就非常重视海军航空兵建设。考虑到苏联航空工业发展快,提供装备比较容易,而造船工业发展得慢,还处在恢复时期,他甚至有过把航空兵和快艇一块先搞起来的想法。由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领导有不同意见,加之,朝鲜战争爆发,相当大的经费被用来发展空军,建设海军航空兵的工作遂拖下来。但萧劲光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与苏联顾问一起向周恩来报告了自己的想法,赢得了周恩来的支持。虽然飞机一时难以解决,他仍然按照自己的设想,有条不紊地部署航空兵部队的组建工作。1950年6月8日,海军司令部机关刚刚组建起来,萧劲光就向他们下达了“成立学校,训练学员,培养干部,建立海空军部队”的任务。同年8月召开的海军建军会议,则更明确地把海军航空兵部队作为建设重点,列为《海军三年建设规划》(1951——1953)中的重要任务。经中央军委批准,同年年底前,海军即在青岛市先后组建起两所航空学校,即以水鱼雷轰炸机空、地勤人员和机关参谋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海军第一航空学校”,以培养歼击机空、地勤人员为使命的“海军第二航空学校”(翌年,两校合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并很快招生,正式开课。

学校办起来了,人已在培养,但海军到底要不要组建航空兵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这一争论,海军机关有,重要的是在军委、总部领导中也有。不赞成组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主要看法是:我军已经有了空军这个独立的军种,可以同时担负起海空的作战任务,海军没有必要再另起炉灶,单独成立航空部队。国民党海军就没有航空部队嘛!萧劲光不同意这种观点,却不能不重视这种观点。经慎重考虑,他决定召开一次临时党委会,首先统一党委一班人的思想。

党委会于1952年1月初召开。除临时党委成员外,司令部、政治部、干部管理部等机关各大部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列席会议。萧劲光说:“近日我翻看了些资料。国外大量军事实践证明,没有制空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制海权。舰艇在海上活动如果没有自己飞机的掩护、支援,是要吃大亏的。‘重庆’舰起义后,为什么最后在葫芦岛自沉?国民党飞机要轰炸,一批批飞机轮番来,我们没有制空权,防不了!靠空军协同、支援可不可以?可以!但我们要知道,海空作战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与陆空作战不一样。自然,部队平常的训练、管理,也大不一样,有自己的一套。不错,国民党海军没有航空部队。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国民党海军才没有战斗力,只能在江河里活动,在近岸活动,保卫不了海防。大家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的大量舰艇,都是被日军的飞机炸毁的。据我了解,目前世界海军强国,苏、美、英、法等国家,海军都是设有航空部队的。”最后,党委成员达成共识,一致赞成萧劲光的看法,同意组建海军航空兵。并在会上研究了组建航空部队急需落实的工作。1月8日,萧劲光与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治委员刘道生,共同签署了海军司令部《关于1952年海军空军建设问题》的报告,具体提出了“建立起海军空军的最低限度的力量”的六条建议:

(一)从空军抽调适宜担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参谋长、总工程师、航校飞行副校长等职务的16名领导和业务技术干部,以及30名空军航校毕业的轰炸机飞行人员到海军空军任职;(二)调青岛、上海、广州3个驱逐机师(含航空基地、机场、兵营、全部人员、器材)给海军;(三)调济南驱逐机航校(含航空基地、机场和全部人员及杭州机场1个独立航空技术基地)给海军;(四)调流亭、大场、广州、杭州4个空军机场及场站的全部人员和设备给海军;(五)请空军及航空工业部门为海军空军培训专门技术人材,并安排海军空军指战员到空军实习;(六)请航空工业部门将海军航空器械的大修,列入计划。

海军司令部的报告,得到了最高决策层的毛泽东、周恩来的赞成和支持。周恩来很快批复,并正式发文:从空军调三个驱逐机师和济南驱逐机航校、一个独立航空技术基地,以及流亭、大场、广州、杭州等几个固定沿海机场给海军。同时要求人民空军为海空军培训人员;国家军工部保证海军航空器材的大修。

接到军委的批复,萧劲光甚感欣慰。海军临时党委当即研究决定,调已从事一年多航校领导工作的赵汇川前来主持海军航空部的组建工作。

6月27日,在上海虹桥机场成立了海军航空兵第一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第一师,下辖两个团。以陆军第十师司令部、政治部领导机构为基础组成该师师部机关;以陆军第三十师第九十团机关和海军航校第一批学员为基础,组成水鱼雷轰炸机团,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第一团”;以空军第九师之第二十五团机关、部队为基础,组成驱逐机团,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第四团”。

海军航空第一师的组建,标志着人民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诞生。它使人民海军在形成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同时为整个海空突击力量的建设打下了基础。翌年2月,又组建了海军航空第二、第三师。1954年、1955年又相继组建了海军航空第四、第五、第六师,组建了水上飞机大队,即“海军航空兵独立第一大队”。

至于所需装备,如果说组建舰艇部队时,不管破旧与否总还有一部分舰船、设施可以利用的话,海军航空部队则是名副其实的“一无所有”,完全从零开始。部队组建所需装备全部是临时调拨、突击购置的。归结起来,组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装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从空军调入。在批准海军组建航空兵部队的同时,军委就将空军第九师之第二十五团机关部队连同全部装备调归海军。不久,又将第九师的另一个团及第十七师部队并装备,调入海军。先后几次从空军调入海军的飞机共175架。其中,米格—15比斯型喷气式歼击机154架,拉—9型驱逐机21架。以此改编成海军航空第一师第四团和第二、第四、第六师。

第二,向苏联购买。1950年夏天海军航空学校筹建时,即接收从苏联购买的各型飞机31架。其中杜—2型水鱼雷轰炸机(高级教练机)12架,乌特伯—2型中级教练机6架,雅克—18型初级教练机12架,雅克—12型通信机1架;1953年,是履行向苏联购买海军武器装备的“六四”协定的第一年。这年海军接收从苏联购买飞机113架。其中包括杜—2型水鱼雷轰炸机32架,拉—11型驱逐机40架,雅克—18型初级教练机18架,米格—15比斯型喷气式歼击机10架,依尔—28型喷气式水鱼雷轰炸机13架。1954、1955年,又先后从苏联购买飞机100余架(包括水上飞机6架)。与此同时,还购进一批水鱼雷、弹药和航空器材。这些飞机、器材,装备了海军航空兵第一、第三师,组建了独立第三团、水上飞机独立大队,补充了航空学校和各师的训练装备。

第三,旅顺口交接时,从苏军手中有偿接收的。1955年苏军撤离旅顺口时,其驻旅海军航空部队有飞机78架。接收这批飞机需要一大笔经费。这些飞机中,有依尔—28型水鱼雷轰炸机64架,乌依尔—28型教练机12架,里—2型领航教练机2架。从型号和出厂时间上看,这些飞机有点老、旧,但一次接收这么多已属难得,更何况几种功能的飞机都有,机场设施配套。海航第五师就是利用这些飞机设施组建起来的。

在军委首长的关怀和空军等军队、地方相关大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5年底,海军航空兵已有包括侦察机、歼击机、水鱼雷轰炸机、运输机等不同机种的航空师6个,共有各型飞机500余架。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开始形成规模。

“海空雄鹰”就这样起飞了。虽然“先天不足”,但在官兵的关怀呵护下,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在那特殊的年代,它以其独有的优势弥补了海上力量的不足,保卫了海防的安全。

四、圆了中华民族百年潜艇梦

潜艇,是一种高度机动、隐蔽,具有强大攻击力的作战舰艇。它在战争中的主要使命是,消灭敌人的运输舰船和大、中型战斗舰艇,摧毁敌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同时,还可以承担侦察、反潜、布雷、巡逻和运送兵员等任务。在海军装备大家族中,地位举足轻重、无可替代。自17世纪初叶潜艇问世以来,世界各海军强国均倾注全力研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的惊人战绩,令世界军事家扼腕长叹:没有潜艇就没有海军!

萧劲光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近代史,更清楚近代战争史。1950年8月,他主持的海军建军会议,具体研究了海军各兵种部队的建设问题。会议指出,水面、水下、空中、陆上战斗部队和各种勤务保障专业部队,都是组成海军这个军种整体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各兵种部队的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还要有一整套保障设施。鉴于国家经济基础等条件的限制,这些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突出重点,有一个指导方针,这个方针即“以飞机、潜艇、快艇三项为重点”。后来,人们把海军的建设方针简称为“重点发展空、潜、快”。潜艇部队虽然不可能一下子组建起来,萧劲光却把建立潜艇部队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从各方面作着努力。

同年冬天,萧劲光率团到苏联考察访问,专门拜访了苏潜艇部队负责人巴尔图诺夫海军少将,向他请教建设潜艇部队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巴尔图诺夫见萧劲光熟悉苏联,一口流利的俄语,非常热情。不仅详细介绍了潜艇在海军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选择潜艇基地的条件,还具体谈了培养潜艇干部和技术人员的问题。听了介绍,萧劲光很受启发,遂向苏联海军部并国防部长布尔加宁正式提出,请他们帮助中国训练潜艇艇员的要求,他们当即答应了。回国后,萧劲光将访苏情况以及拟请苏联海军帮助训练潜艇艇员的打算,报告了中央、军委,提议通过外交途径向苏联方面正式提出这一要求。

根据海军的提议,中国政府于1951年1月正式发文,向苏联政府提出购买潜艇及帮助培训潜艇技术人员的请求。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对新中国的态度是友好的。他们尤其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朝鲜战争问题上表现出的无私无畏精神所感动。3月上旬,周恩来通知萧劲光,并函告海军:“友方已决定帮我们训练四艘潜艇艇员(包括艇队,艇上、基地及随行翻译,共四百二十名),并要我们人员于四月二十日全部到达旅顺。”接着,军委下达了选调潜艇学员的条件、要求及有关事宜的通知。

这一消息令人鼓舞。军委关于选员学习潜艇业务通知下达的当天,海军党委便召开会议,研究学员选调、潜艇学习队组建等问题。数日内,选调潜艇学习队学员的工作即在全海军范围内展开。

为此,海军在北京专门召开了由各大单位领导学员选调会议。在这个会上,萧劲光用很长一段时间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有关潜艇的知识和建设潜艇部队的意义。他说,迄今为止,潜水艇已诞生300多年,广泛用于实战也已几十年。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争夺,很大程度上是潜艇战。据军史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潜艇击沉的运输船达6000余艘,约1400万吨;击沉的战斗舰艇192艘,其中包括战列舰14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36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潜艇击沉的运输船5000余艘,达2000多万吨;击沉的大中型战斗舰艇381艘,包括航空母舰17艘。旧中国政治腐败、海军弱小,装备潜艇无从谈起。中国人的潜艇梦不可能实现。现在苏联愿意帮助我们建设潜艇部队,机会难得!我们一定要把人员选好,把各方面工作做好。讲到最后,他用力敲着桌子斩钉截铁地说:“如需要,宁可叫几条军舰开不动,解散几个学习单位,也要满足这次选调潜艇学员的需要。”

学员选调工作很快在海军部队和院校展开。海军机关部队都非常重视潜艇学员的选调工作。许多单位领导破除本位主义,积极主动地推荐人才,把文化程度高的党团员、战斗骨干送学。大连海校部分即将毕业的学员也被选为潜艇学员。经过反复筛选,按照政治素质好、年纪比较轻、体质符合艇员标准等条件,最后选定学员275名。以此组建了中国海军潜艇学习队。这些学员中,党员占59%,团员占37%,政治水平、思想觉悟无可挑剔。文化水平,大学占7%,中学占60%,小学占33%。用现在的眼光看,文化程度似乎不高,但在当时部队相当一部分干部还几乎是文盲的情况下,已属很不容易了。

当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有一个潜艇支队驻在旅顺口的老虎尾半岛。经与苏联海军部及驻华海军顾问团磋商,为方便教学、实习,中国潜艇学习队就设在这里。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潜艇学习队直接归军委海军领导,教学由苏海军委派的实习潜艇艇长马斯罗夫中校(马斯罗夫调离后,为格洛瓦乔夫上校)具体负责。中苏双方原议定培训时间为两年,即自1951年5月至1953年6月。后来根据学习进展情况延长一年,于1954年6月结业,实际学习时间为三年。从海军首长到军委、直至中央领导,对潜艇学习队都非常关心。萧劲光定期到学习队了解情况、听取汇报,与苏方人员一起研究训练教学。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罗瑞卿、萧华等,先后到学习队视察。周恩来第二次视察学习队时,应官兵要求在艇值更日志上题词:“遵照毛主席指示,学会潜艇作战”,给大家以极大鼓舞。苏联军方对此次培训也异常重视。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曾担任过孙中山先生海军顾问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潘齐列夫海军上将,也亲临学习队视察,检查指导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