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该坚持的,什么时候都要坚持
1964年1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海军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是在萧劲光住院期间进行的。萧劲光出席了会议,并致开幕词。苏振华代表海军第二届党委作了题为《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四个第一,把创造四好连队运动提高一步》的报告。由于有毛泽东的“五·二批示”,萧劲光仍被选为海军党委委员,并经中共中央批准为海军党委第一书记,但此后,他已很难驾驭形势、主持党委的全面工作了。因为有林彪的支持,李作鹏已纠合了几个人,在党委内部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使海军党委的议程、海军部队的工作,按照他们的思路,沿着所谓“突出政治”的轨道行进。
对海军党委,特别是常委成员的格局和形势,萧劲光看得很清楚。鉴于自己被明确定位为“挡第三线”,政治委员苏振华“挡第二线”,李作鹏一伙已开始我行我素。如此以来,许多长期形成的工作规章、程序都变了。这一切,使责任感、事业心极强的萧劲光心里异常沉重。与其在机关看着着急,不如到部队做点实际工作。党代会结束后已是春节了。春节假期刚过,萧劲光就离开北京前往青岛。他决意在北海舰队部队搞点调查研究,从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入手,抓一下军事训练工作。
1964年1月初,中央军委批转了叶剑英副主席《关于开展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运动的报告》,号召全军部队学习、推广南京军区某部连长郭兴福,发扬传统、大胆创新,带领部队开展技术基础训练的方法。这一文件,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氛围中,算得上是一个“另类”的文件。它给一度被冷落了的军事训练,提供了新的动力。接到这个文件,在萧劲光的提议下,海军党委于2月6日发出指示,要求海军全体官兵行动起来,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热潮。指示要求:各兵种部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着重培养基层战斗单位,即舰艇部队的单舰、单艇(中队),飞行部队的单机、中队,炮兵部队的单炮、分队,以及单兵、战位部门的基础训练标兵。同时要求各院校和各观通、侦察、后勤、工程、防化等勤务部(分)队,均应根据上述精神培养自己的郭兴福式的专业分队和个人。并提出,部队在此基础上,要切实搞好协同训练。
这一指示发出后,海军又组织了一批师以上领导干部和基层指挥员到南京军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先进单位参观见学,请这些部队的“尖子”分队到海军部队示范表演。在这一运动中,萧劲光不仅主持下发文件,抓了宏观上的组织领导,还亲自深入到部队,和舰队、基地领导一起培养树立典型,推动运动深入。5月8日,他在北海舰队司令员刘昌毅陪同下,视察了大连的海军指挥学校。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检查了课堂教学,看了学校仪仗队的表演,萧劲光很高兴。他说: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几十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现在解决了。这就是如何保持学习、训练经常化的问题。领导抓一下就好一点,不抓就松下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的看法就是比、学、赶、帮、超,树立标兵。关于郭兴福教学法问题,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并不是学校不存在郭兴福。要从本质上了解这个问题。在郭兴福教学法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训练,培养我们自己的郭兴福教学法。郭兴福也要发展提高的,否则他就会落后。你们对此也要有比、学、赶、帮、超的观点。
1957年前后海军部队开展“三手”活动时,培养了一批技术基础训练的“尖子”。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开始后,许多单位把学习和推广郭兴福的教学法与专业技术学习结合起来,一些老的“三手”、技术尖子发挥了酵母作用,使海军部队群众性的练兵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部队军事训练质量和水平,提高很快。5月底,海军在舟山召开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现场汇报会。由海军各大单位选拔出来的,不同兵种的28个小分队,作了汇报表演。官兵们规范的操作、精湛的技术,受到了现场观看表演的叶剑英元帅、张宗逊副总参谋长的肯定和表扬。
6月11日,驻山东海军航空兵某部陈根发和石振山机组在平度至莱阳一线击落国民党P2V—7型电子侦察机1架。敌机上乘员13名全部毙命,缴获“响尾蛇”导弹4枚、侦察原子试验情况的空气采样器2部。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在此之前,这样高性能的飞机,海军部队还没有击落过。为了鼓舞官兵的练兵热情,提高部队的战斗能力,萧劲光于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即提出,在青岛召开现场会,总结交流击落P2V飞机和东南沿海打击小股匪特的经验。萧劲光的意见一提出,李作鹏即表示反对,认为不是开这种会议的时候。经萧劲光一再说明这一会议的意义,李作鹏勉强同意召开,但又提出,不少师以上干部正在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集训,所以支队以上主要领导不参加现场会。听了李作鹏的话,萧劲光很生气地说:“支队以上主要领导不参加,会议开与不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也不参加了!”6月16日,周恩来、聂荣臻、罗瑞卿,接见了作战有功人员,对此次战斗给予很高的评价。至时,李作鹏才不再说什么,同意按照萧劲光的意见召开现场会。
6月25日,现场会在驻青岛海军航空兵某部召开。在参战单位、部门等介绍战斗经过、经验教训后,萧劲光作了总结讲话。针对李作鹏等人一再强调的“政治搞好了,军事和其他工作自然就好了”的观点,萧劲光不仅讲了这次空战的意义,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还具体讲了赢得战斗胜利的一些技术方面的因素。他说:“许多战例证明,取得胜利是大家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绝不是一日之功,或偶然制胜。据了解,这次击落P2V,领航员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得出了100多个航向引导方案,实际引导也达1100余次之多。雷达员先后积累了397个波型识别资料,飞行员在35秒钟内攻击三次,三次命中。如不经过长期苦练,这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在介绍参战部队大量军事训练资料后,萧劲光进一步强调指出:“从部队单位来说,要培养部队的战斗作风,学会组织指挥,搞好部队的密切协同,不经过长期的千锤百炼和付出辛勤劳动,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提倡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通过平时的苦练、实干,把各方面的战备工作落实下来。”
当年参加过这次会议的一位老首长说:那时我们都知道,军委已把萧司令当成单纯军事观点的典型,李作鹏他们在找他的麻烦。他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我们真替他捏一把汗。会后,我委婉地提醒他,说:“现在像你这样讲的不多了!”他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情可以糊涂点,但原则问题不行。该坚持的什么时候都要坚持。突出政治当然没有错,但敌人的舰艇来了、飞机来了,打不下来,赶不出去,还有什么政治?”
为了检查海军部队贯彻执行军委指示和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成果,同年12月5日至17日,海军在青岛地区召开了比武大会。这次比武大会规模很大。参加比武的,有包括水面舰艇、潜艇和陆上部队等不同兵种的89个分队,108名个人;另有35个分队、27名个人,到会参加表演。海军支队(师)以上主要领导干部,都出席了大会。与会官兵总计达2800余人。为了搞好这次比武,专门成立了大会领导委员会,萧劲光任主任委员,刘道生任副主任委员。军委副主席贺龙、总参谋长罗瑞卿出席了大会,并在萧劲光陪同下,乘“鞍山”号驱逐舰观看了舰艇海上比武表演。
此前,各舰队等大单位都分别举行了大比武。这次会上参加比武、表演的分队、个人,都是通过层层比武选出来的。所以,比武、表演成绩突出:109个分队获集体奖,102名官兵获个人奖,18个单位获安全奖,33艘舰艇、28名个人,获装备维护保养奖。比武大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比较成功的。
当然,比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水面舰艇部队,在舰艇操纵比赛中,参赛舰艇很大部分有差错,有的碰弯了栏杆,有的锚位差达100多米。在风浪较大的条件下,有的航海长不能辨认真假水天线。参赛的17名航海长,天文计算只有一人无差错。31名信号兵,收发报文155份,差错率达54%。此外还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反映部分单位军事训练离实战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军事训练工作尤待进一步改进、加强。
贺龙、罗瑞卿对比武大会及海军的训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萧劲光总体上也比较满意。感到通过比武和表演活动,检阅了部队的训练成果,比出了技术尖子,树立了标兵,交流了经验,也找到了训练工作上的差距。比武大会尚未完全结束,他就与刘道生开始讨论、研究改进下一年度军事训练工作问题。
然而,萧劲光完全没有料到,就在他倾心致志地考虑着海军部队新年度军事训练、运筹着如何减少事故,加强海军全面建设的时候,一个妄图从政治上把他搞臭、搞倒,彻底剥夺他在海军的领导权的阴谋已开始形成了。
二、打击接踵而来
到1964年底,李作鹏任职海军副司令已两年多了。两年多来,李作鹏等人的张秀川的所作所为,使萧劲光感到失望又困惑。在他的印象中,李作鹏精明、能干,平时为人豪爽(喝酒是有名的“大烧锅”),接受任务不讲条件,而今——,趾高气扬,咄咄逼人。
对李作鹏等人的放肆、妄为,萧劲光初始有埋怨情绪,认为军委、林总过于相信他们了!渐渐地,萧劲光明白:岂只仅仅是相信!他们是受命而来,许多言论行动是受到明确支持、指使的!
战争年代,萧劲光与林彪共事多年。在萧劲光的印象中,林彪只顾打仗,很少过问政治工作。但在1959年主持了军委工作后,却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揣摩毛泽东的想法、根据当时的政治气候,别出心裁地提出“政治挂帅”,必须坚持“四个第一”。这些提法、口号,认真推敲起来,不仅偏颇、牵强,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在当时,他得到了毛泽东的默认和肯定。所以他有恃无恐,大打出手: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不赞成“三八作风”等的提法,被点名批判,被诬为“反党宗派集团头子”,受到降职处理;与其携手共事多年的罗荣桓元帅,因对“带着问题学”、“四个第一”等提法有异议,遭到一次次批评和责难,被扣押总政治部主任的任命,难以开展工作。在如此强大的声威面前,军委、总部首长提不得不同意见,部队各大单位便只有“紧跟”、“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份了!
然而,在这些方面萧劲光一开始就跟得不够紧。据萧劲光自己讲,诚然他对某些观点、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倒也不是刻意抵制,而是由海军部队的特点造成的。海军是新建的高技术军种。军舰要出海,飞机要上天,没有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是无论如何不行的。而海上、空中训练本来就受着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政治教育、毛主席著作学习再“雷打不动”,训练时间也得保证。所以,为了保证训练工作落实,有时难免对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在时间上作些调整。“政治可以冲击一切”,怎么可以被军事训练冲击?一向很少过问海军的林彪,上任不久便发现海军“军政位置摆得不正”、缺乏“雷厉风行、闻风而动”的作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林彪得出结论:责任全在萧劲光。
林彪向来注重人际圈子,注意在关键位置安插“自己的人”。萧劲光原是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四野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在东北战场上曾与林彪共蹈战火三年多。到海军任职,虽然不是他推荐,却是经他同意的。按说,这应该算“自己人”了。但林彪清楚,萧劲光很有自己的见解,不轻易听命于人。加之,萧劲光年龄比他大,资历比他深(林彪进入黄埔军校时,萧劲光已留苏归来,就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师党代表),且与毛泽东有特殊的关系,指挥起来也不是“很方便”。或许是林彪想到,要把海军抓到手,不把萧劲光搞掉,看来是不行的。基于这种思想,以1962年向海军派出了41人的庞大“军委检查团”为起点,他不动声色地向萧劲光“动手”了。
据有关资料披露,李作鹏等人动身来海军前,林彪专门召见了他们,向他们谈了对海军工作的看法和设想,并具体交待:“你们到海军是加强领导。以后海军的工作,萧(劲光)、苏(振华)他们的做法,你们认为对的就执行,你们认为不对的就不执行。”李作鹏等人心领神会。到海军不久,他们很快便和由于工作上的分歧原本与萧劲光有些矛盾的一位副司令员纠合在一起,成了常委内的小集团。他们一面互相吹捧,勾结起来在各种会议上搅闹,打击政治委员苏振华、副司令刘道生,架空萧劲光,一面在海军机关及舰队、基地等各级领导中分线划派。“李作鹏是林副主席信得过的人”,很快传遍机关、部队。他们一伙无视军委其他领导的意见、态度,更不管部队的工作实际,一切唯林彪马首是瞻。稍不如意,就给人扣上“反对突出政治”,“单纯军事观点”、“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大帽子。一时间,弄得海军部队,特别是中、上层领导,抓军事训练怕“单”(单纯军事观点),抓政治工作怕“偏”(偏离方向),工作无所适从,空气异常紧张。在林副主席的“尚方宝剑”面前,萧劲光更是动辄得咎,举步艰难。
林彪的支持,海军形势的发展,使李作鹏一伙头脑越来越热。至1965年初,他们再不满意单靠舆论、靠帮派势力控制部队,而是要从组织上解决问题,名正言顺地掌权。在李作鹏等人的一再坚持下,海军党委常委于这年3月召开了整风会议。
会议由李作鹏主持,萧劲光、苏振华等十名常委均出席,海军机关大部主官列席。会议议题冠冕堂皇:“集中讨论刘道生同志与党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原则分歧”。谁代表党委?刘道生与党委的意见存在“原则分歧”?题目是李作鹏出的,他们在“一线”主持工作,当然代表“党委”的是他们。而与“党委”存在分歧、需要“讨论”的,却绝不是一个刘道生!
刘道生,1915年生,1930年加入共产党并参加红军。是红军、八路军中小有名气的年轻优秀军事指挥员、政治工作者。海军初创时,与萧劲光一起从湖南军区调到海军,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赴苏联海军指挥学院学习,四年后毕业回国改任海军副司令员,分管军事训练,并先后兼任海军学院院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员。他熟悉海军业务,资历深且年轻,在部队深孚众望,是呼声很高的海军司令员接班人。以攫取海军领导权为目的的李作鹏,自然清楚他是最大的潜在威胁。整风会议以“主要解决刘道生的问题”为题,可谓一箭双雕、用意深远。
整风一开始,李作鹏等人就把刘道生多年来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言论罗织在一起,作为“单纯军事观点”的罪证,逐一进行批判。且私下透露,要争取把刘道生搞出海军。对李作鹏一伙的卑鄙目的,刘道生心知肚明。他理直气壮地发言,对李作鹏等人的无理指责进行了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