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爱伊河畔
30342500000023

第23章 英雄夏风(1)

在贺兰山东麓,有着这样一片冲积平原,它南北长100多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一片戈壁荒原,几乎被人们遗忘。20世纪90年代。一批著名的葡萄专家来到这里,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块令人叫绝的风水宝地,无论是气候、光照、还是土壤等条件都远远优于法国著名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地波尔多地区。

一位年轻的葡萄酒专家兴奋地在他的报告中这样写道:这里沟壑小而浅,地形相对平坦,土壤为淡灰钙土,表面含沙而松软,透气性能良好,年日照时间可达3032小时,比法国波尔多地区高963个小时,比香槟省高1532小时,比我国的河北、辽宁、山东等地面高500小时~800小时,还由于这里海拔高达1132.5米~1216.3米,大气层厚度较薄,密度较小,光照强度大,可使葡萄的光合作用大大加强。

此外,这里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180毫米~200毫米,平均湿度仅为58%,有效积温却高达1473C,昼夜温差10C~15C,而法国的波尔多地区仅为1365C,香槟省为980C。此外,这里的昼夜温差比我国内陆及沿海地区高5C~7C。因此,在我国内陆及沿海地区防不胜防的葡萄三大病害,在这里则很少见。也就是说,这里的葡萄可以实行无农药栽种,属于纯正的“绿色食品”。……

从此,这块沉睡了几千万年的土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喧闹过。来自世界各地的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黑眼睛、蓝眼睛,齐聚在贺兰山下,使这里成为世人瞩目的一片热土。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世界上少有的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一时,如同十八世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一样,一批又一批开拓者从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戈壁滩上搭起了一座座帐篷。帐篷的周围,尘烟滚滚。一辆辆推土机、拖拉机在这里展开了大会战。数日内,几千个沙丘被削为平地,一片片适宜种植葡萄的良田被开垦了出来。

在这批开拓者中,有一个典型的东北汉子——夏风。

夏风是一个满族人,他的祖上曾是满清正黄旗里的一名英勇的战士,名叫努尔多。据说在一次激烈的肉搏战中,这位努尔多一个人就杀死了十几个敌人,双方混战中,不防一支冷箭飞来,正中努尔多的左臂,本想回营再加以处理,可是不久努尔多就感到头晕,左臂麻木,他大叫一声不好,有毒!便毫不犹豫一刀砍掉了自己的左臂。只听喀嚓一声,一支完整的胳膊从他身上掉了下来,吓得敌人连连倒退了几步。从此以后,这位独臂战士声名大振,被连提了三级。

而这位夏风本人原本是一名农业技术干部,1994年,夏风被医生诊断为肺癌,并预言他的生命最多只有10年。因此,在57岁的那年夏风提前退了休。退休后,他先是全国各地寻医访药,可疗效甚微。最后,他只好死了心,回到家里每天无所事事等死。可是,无所事事的日子让他感到比死还要痛苦。于是,他先是开办了一家商贸公司,不景气,倒了。他不死心,又开办了一家小杂货店,小日子也还算过得充实。

就在这时,一批葡萄专家考察了宁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平原,并向世界宣告这里是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后,夏风忽然感到这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大好时机。1996年,夏风以一个企业家的气魄,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以背水一战的姿态迅速成立了金葡萄实业有限公司,在贺兰山下开发了3万亩葡萄基地,并请来了一位全国知名的葡萄研究专家组织和指导生产。两年后,金葡萄有限公司利用日光大棚繁育的840万株赤霞等醇酒葡萄酒种苗,8万株红提等鲜葡萄种苗,已全部移栽到大田。一片昔日风吹沙跑的戈壁荒漠被改造成了一片花果飘香的地方。

如今,近10年过去了,这里已成为全宁夏最大的集中连片葡萄生产基地。而这位夏风也几乎成为一个传奇中的人物,他的病似乎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了,精力比一个健康人还要旺盛。传说他曾创下了五天五夜不睡觉的奇迹。他的名字也被凤城的千家万户所知晓。

娅生动的介绍,凌洋更加迫切地想见到这位名人夏风。他怀着一颗迫切的心情,一再地要求司机莫小兵把车开得再快些。

小车沿着宽阔的北京路一路向西飞快地驶去。司机莫小兵是个热心而又健谈的小伙子。当他得知凌洋有意向要在宁夏开办一家葡萄酒厂时,显得饶有兴趣,他一边开车,一边向凌洋介绍道:“嘿!老哥,你算是有眼力。宁夏的葡萄,那可是世界上最好的酿酒葡萄。

蓝天上,大片大片的白云美丽动人,像一朵朵白莲尽情绽开。

宽畅笔直的道路,宛如一条由天而降的彩虹,变幻着七彩的韵味。园林工人们把这条长达五十里的大道装扮得如此妖娆多娇,使人一会儿像是行驶在紫色的云霞中,一会又像是行驶在蓝色的海洋之中,一路风景变幻无穷,赤、橙、黄、绿、蓝、紫色彩斑斓,极大地减少了行人旅途中的疲劳感。

凌洋不由叹道:“这条路真美啊!”

莫小兵听了,不无自豪感地说:“是啊。可是当初修路时有许多人都不理解啊!有些人还骂市里的领导是瞎胡闹,有的搬迁户就是不搬家,给修路带来很多困难。”

凌洋说:“其实,一座城市就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独特的性格,也就不存在城市所特有的灵魂魅力。一座具有独特性格的城市,虽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因为有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肯定是一座让人喜欢的城市。一个有品位的城市,除了有代表其大都市建筑的高楼大厦以外,也就是城市骨骼以外,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有一套有品位的交通血脉。而人就像是城市血脉里流动着的血液,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性格。一座城市的魅力主要在于城市里的人,男人和女人。男人让这个城市充满阳刚之气,女人让城市更加灵动美丽。一座盛产英雄和美女的城市总是让人多一份关注。这也是让我格外喜欢银川这座城市的最终理由。”

图娅和莫小兵听了,都点头称是。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贺兰山下,这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乱石滩。除了荒草和光秃秃的石块外,别无长物。但是这块地却又有着它的极大优势。一是它与一家葡萄种植园为邻,二是它地势开阔,地基平整,三是它的地价较为低廉。

图娅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凌洋来看一下区委书记范立国推荐的这一片厂地。当她把这一块荒地的优势讲解给凌洋后,凌洋当即拍板,就是这儿了。

看过厂地,凌洋迫切地要去拜见一下那位大名鼎鼎的夏风先生。

一路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川,往事一一在凌洋的脑海里闪过。

那是怎样的一个黄昏,晚霞像一堆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城市的上空。

范立国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凌洋,当他听说凌洋还在为要不要到宁夏来投资犹豫不决时,亲切地拍着凌洋的肩头说,年轻人,这里是宁夏的首府,是一个施展才能的大平台,这里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人生不过百年,能多做点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范立国还语重心长地说,在人生这段旅途中,只有那些心存高远,理想远大,信心坚定,对人生充满了豪情,充满了希望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们越谈越交心,最后才发现,俩人竟然在范立国的办公室里整整交谈了一个晚上。

与范书记的一席话让凌洋豪情万丈。他知道,来宁夏,就意味着一种放弃,放弃在厦门的优越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是,建设一个大银川的宏伟目标又点燃着他心中熊熊燃烧的理想之火。他的心中充满了憧憬、理想、信心,他已经做好了面临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

回到厦门后,经过反复思考,凌洋终于下定了决心,到大西北去,到宁夏去,去开创自己的一番新天地。母亲听到他的这个决定,一直在悄悄地流着泪。她怎么也不能接受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这么多年的孩子一下就远远地离自己而去。她的心中仿佛被无数钢针扎着一样难受。但她也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就不应守在娘的身边,好男儿志在四方。她了解凌洋,既然已经下了这样的决心,那就不会再改变的。于是,她默默地为凌洋准备着出远门的行李:一套新的保暖内衣,一双新的厚棉袜,一双新鞋子。一切都是新的,听说那儿冬天很冷。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临行之夜,凌洋躺在床上睡不着,迷迷糊糊中,他感到一个人悄悄地坐到了他的床边。他知道,那是母亲。母亲坐在那里,替他掖了掖被子,又悄悄地走了出去。凌洋想叫一声妈妈,可是,他的嗓子眼仿佛被什么东西给噎住了,只有泪水哗哗地从眼眶里流出。他一夜没有合眼,泪水打湿了枕头,他害怕和母亲分手的那一刻的到来。

第二天,当凌洋提着行李,站在登机的安检处时,他的鼻子一酸,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他泪眼朦胧地看到母亲一直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一尊石头雕成的人像……

当凌洋顺利地到达了银川市河东机场,一下飞机,他的目光就触及到了一条极为鲜艳夺目的红色横幅:欢迎凌洋先生到宁夏。他的心顿时热乎乎的。范立国的秘书小杨也一眼就看到了凌洋,马上笑嘻嘻地跑着迎了上来,并接过凌洋手中的皮箱,伴他走出了候机室。

一辆小轿车已等候在路旁,从车里走出了范小宇,他看到凌洋惊讶的目光,忙说,“今天是爸爸掏自己的腰包宴请你,我负责接待工作。”

范小宇的话更使凌洋心中热血沸腾。他没有想到,一个市委书记竟然亲自出马,迎接他这样一个远方来的小人物。

车很快便停靠在一家海鲜酒店门前,凌洋真记不起何时曾对范立国说过自己最喜欢吃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