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爱伊河畔
30342500000074

第74章 贴心书记

清晨,一辆黑色的小车奔驰在宽阔的马路上。范立国坐在车里,心情无比沉重。昨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绿原区大街小巷洗涤得干干净净,可是一些居住条件恶劣的市民的房屋也出现了问题。他正要前去的一个社区,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一个小区。

这几年来,绿原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得很快,旧的房屋拆迁了,建起了一幢幢漂亮气派的高楼大厦,设备齐全,水电气全新的社区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也有一些旧的小区由于种种原因,还未能加以改造。冬天,暖气不热,上下水管道也由于年久失修而时常出现问题。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今天腿疼,明天头疼,也时时困扰着范立国的思绪。

朝凤小区很快就到了。这个小区原本是一个家属区,分属于四五家单位。起先,各家单位管着各家的家属区,也就形成了单位效益好的,房屋维护得就好些,而单位效益不好的,房屋出现了问题便无人管无人问的情况。更有几个已倒闭的企业,让职工买断了工龄,一个月就给职工发放四五百元的生活费。所以有人把这里叫做贫民窟。

后来,银川市大搞小区建设时,这里拆除了所有的小围墙,把几个不同单位的家属区统划为一个大社区,并在社区内铺路栽树,搭建小亭,从外表看起来,这里也算是个像样的社区了。可是由于社区内的楼房大多楼龄已有20多年,房屋设计普遍落后,所以一些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便陆续地搬走了。剩下的居民不是下岗工人,就是已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不是没有能力搬离这里,就是已经习惯了这里,并和老邻居处得很好,不愿意搬离了。

范立国的车刚一驶进小区,社区居委会的几位领导就迎了上来。打头的是一个50出头的高个子妇女,她就是在全区赫赫有名的“三八”红旗手,名叫孙梅英。

孙梅英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并陪同范立国一行人进了社区办公室。但见这里的条件不是很好,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桌椅用的都是从各单位淘汰下来的旧桌椅,但却异常整洁,处处显得有条不紊。

孙梅英快人快语地说:“今天范书记能到我们社区来视察,我们真是太高兴了。我们这个社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上级领导的关心和爱心。”

范立国看着孙梅英,点头笑着。他问孙梅英:“现在咱们这个社区一共有多少居民?”

孙梅英答道:“现在一共有2000多口人。”

范立国说:“好啊!这在银川市也算是一个大社区了。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搞得怎么样?”

听范书记问起这个,孙梅英的脸上顿时放起了红光。“范书记,这一点,我们起步比较早,也比较高。几年前我们就组织了几个社团,有合唱团,秦腔剧团,舞蹈队,秧歌队、还有一个武术队,每年我们都要出去为群众演出几次,很受欢迎。”

范立国听了很高兴,他问:“怎么受欢迎的?”

孙梅英说:“就拿去年来说吧!我们到青铜峡一个乡里演出,那里的乡领导高兴得不得了,给我们杀了三只羊,天天给我们羊肉吃,演出完了乡亲们还舍不得让我们走,一直把我们送出了好几里地呢!现在社区里居民邻里之间的纠纷明显减少了,没事干的也有事干了。酗酒赌博的也没有了。整个社区居民关系非常和谐。”

范立国听了,高兴地朗声大笑了起来:“好啊!你们这个社区的文化活动搞得好,别的社区都应该向你们学习。”

孙梅英说:“我们这个社区虽然住的都是些穷人,不是下岗工人,就是无业人员,但是我们这个社区的居民都活得很开心。一些家搬走了的老居民隔三差五地还要回来看看。”

范立国高兴地说:“说得好!在生活中,人的精神面貌决定一切,并不是钱能决定一切。孙主任,你把你们小区的经验总结一下,我们要向全市推广。”

孙梅英说:“范书记,我们工作不少干,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困难希望市领导能够给予关照和解决。”精明的孙梅英见书记今天高兴,便趁机把一些多年来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了出来。她说:“我们这些社区干部每天工作的时间没早没晚,也没个时间性,星期天也不能休息,可是工资呢,却低得可怜,一个月只有四五百元。希望范书记能给上级反映一下。”

听了孙梅英的话,坐在一旁的几个小媳妇都连连点着头。

范立国专注地听着孙梅英的话,不时地“唔!”一声。

孙梅英鼓足了勇气,又接着说:“范书记啊,不是我们叫穷,确实是这穷人的日子不好过啊!我们社区还有几家居民没有房子住,特别是老吴头,至今还和儿子住在旧自行车棚里。”

听了这句话,范立国更加专注地看着孙梅英。等孙梅英说完了,他对孙梅英说:“你刚才说的这个老吴头,他住在哪里?我们到他家里看看。”

孙梅英和一帮社区干部带着范立国一行人绕过几幢楼房,来到了一个破旧的自行车棚前。但见这里是社区最偏僻的地方。却打扫得十分干净,车棚前,还开辟着几个花池,里面姹紫嫣红地开满了一片。

孙梅英向范立国介绍道:“范书记啊!我们的这个老吴头啊,可是个爱干净的人,又爱养花,他走到哪里,就把花养到哪里。这个自行车棚是以前一个单位的,后来建小区的时候又建了新的,这个就废弃了。可是老吴头因为没地方住,就一直住在这里。”

接着孙梅英扯着嗓子叫了起来:“老吴!老吴!”

随着叫声,从自行车棚里出来了一个人,这个人高高大大,却又傻傻乎乎,他一见是孙梅英,便像个小男孩一样地咧开大嘴嘿嘿地笑了两声,然后才说:“哦!我当是谁啊!原来是孙主任。老吴不在,你找他有啥事?”

大家都细看这人,但见他40多岁的样子,衣服穿得很脏,一双皮鞋当拖鞋地拖拉着,后鞋帮子已经踩倒了。最可笑的是他的上衣衣扣都不成对地系着,一边的衣襟比另一边长出了一大截。他很胖,一张胖胖的大脸上无忧无虑,浮现着孩子般天真无邪的微笑,一双细眯眯的眼睛里是一片好奇的目光。

孙梅英问这个孩子般的大男人:“小吴啊,老吴哪去了?”

这个被叫做小吴的大男人看着孙梅英说:“老吴……老吴去买酱油去了。”

孙梅英对这个大男人说:“小吴,市委书记来看你和你爸来了。”

这个大男人对着范立国,开心地把嘴一咧:“嘿嘿嘿!叔叔好!”

听了这话,大家全笑了。

孙梅英把众人带进了自行车棚,但见里面触目惊心,到处都在漏雨,有几个地方支着几个破洗脸盆,脸盆里都接着半盆子雨水,还有几个地方因为没盆了就用罐头瓶替代。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两张单人床,一张床上干干净净的,另一张床上却乱成一团,一进门的地方摆着几把很显然是从办公室里淘汰下来的旧椅子。

小吴嘿嘿嘿地笑着,一边挠着头皮,一边对着大家说:“坐!坐!请坐!”

大家一看,这往哪儿坐呀?

还是孙梅英有办法,她找了一块抹布,把几把椅子擦了擦。先请范立国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随后众人也各自找地方坐了下来。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坐在床铺上。

范立国对小吴说:“小吴,你家里的日子还好吗?”

小吴听了,又是一阵挠头,“嘿嘿!好!好!老吴同志说过,我们这日子比解放前的日子好多了,每天都有大米白面吃。孙主任对我们可好了。每年过节还给我们送钱、送衣服。嘿嘿嘿!”

孙梅英向范立国介绍道:“这老吴头啊!没退休时是铁路上的一名扳道工,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他可不爱说话了,真是的,范书记,我可从来没见过像他那么不爱说话的。他把心思全放到了工作上,这孩子就是小时候发高烧治得不及时,落下了毛病。他的爱人前些年得了癌症,为了治病,老吴头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到结果也没有把病治好,连房子都卖了。现在就靠几个退休金养活着两个人。唉!日子真是难啊!”

范立国问孙梅英:“这个社区像老吴头家这样情况的还有几户?”

孙梅英说:“还有四五户。不过都还比老吴头家强些。范书记,你看,老吴头家的这房子,实在是住不成人了。”

范立国心情沉重地环视了一下这间暂时还住着人的自行车棚,对身边的秘书小杨说:“小杨,你把这个情况记下来,回去马上和市房管局联系,要尽快解决老吴同志家的住房问题。”

小杨连连点着头。

正在这时,一个满头白发,个头矮小的老人走了进来。一见到他,小吴立即欢天喜、瓮声瓮气地说:“老吴同志,市里的书记来看你来了。”

闻听了小吴的话,老人一时竟显得张嘴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

孙梅英忙把被叫做老吴的老人介绍给了范立国:“范书记,您看,这就是老吴头,其实他有名字,叫吴大年。”

她又向吴大年说:“老吴啊!这就是咱们的范书记,今天他专程来看你来了。”

吴大年感激地握住范立国的手,连声说:“范书记啊!太感谢了,太感谢了,您工作那么忙,还来看我这个小人物。”

范立国说:“老吴啊!你可不能说你是小人物,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嘛!今天我来了,就是要看你过得日子好不好,开心不开心?”

吴大年连连说:“好!好!开心!开心!”

范立国又问吴大年,“有什么困难没有?”

吴大年连想也没想地说:“没困难,没困难。”

这时,孙梅英却像是想起了什么似对范立国说:“范书记啊!我还想起了一件事,我们这个老吴同志可是个大英雄啊!有一年哪,他一个人救了两车人哪。”大家闻听此言,都静下来听孙梅英下面的介绍。

“那是哪一年啊?老吴哪?”

孙梅英向吴大年问道,吴大年满脸是笑地摆了摆手:“记不得了,记不得了。”

这时,小吴却瓮声瓮气地插嘴道:“我记得,我记得,那年我10岁。”

孙梅英说:“是啊!那年小吴才10岁。吴大年在一个小火车站工作,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扳道工,干了20多年的扳道工作,从来没有出现过丝毫差错。一天,当他正在为一列快进站的客车扳道岔,这可是一辆拉着满满一车旅客的列车啊,忽然,老吴发现,在铁道的另一头,还有一辆列车正从相反的方向驶过来,这辆列车也是满载着旅客的列车。老吴立马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如果不及时地扳道,这两辆列车就会立即相撞。着急的他无意中一回头呢,却发现,自己的儿子小吴也正在这一同条铁轨上玩耍。是抢救自己的儿子,还是抢救这两辆列车,避免一场灾难。当时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啊,老吴来不及多想,他向小吴大喊了一声:卧倒!同时箭一般地冲过去扳道。

火车轰轰隆隆地过去了,两辆车上的旅客都得救了。可是我们的小吴呢,这时还乖乖地卧在铁轨里,这孩子啊,连个皮都没有被擦破。当时的情景正好被路过的一名外国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下来,并在国外的电视台里播出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那年,老吴也被评为全市的劳动模范。事后,有很多记者来采访老吴头,大家都问老吴头,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怎么会做出那样的英明决定?老吴说,那可是两车人的性命啊!又有记者问小吴,怎么会那么迅速地在一声卧倒的命令后立即卧倒,小吴嘿嘿地傻笑着说,这个,太容易了,他在家里常玩这个。”

原来,老吴在家里常和小吴玩打仗的游戏,其中最常练习的就是老吴大喝一声卧倒,小吴立即卧倒在地。想不到,在生命攸关的时刻,这一游戏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孙梅英向范立国讲述这一过程时,老吴和小吴都在默默地倾听着,仿佛孙梅英所说的都是别人的事儿一样。

而范立国的脸上,却早已挂满了泪水。

听完孙梅英的讲述,范立国神色凝重地站起身来,他充满敬意地向老吴头走了过去,然后拉起老吴头的手,紧紧地握住说:“老吴同志,你是一个大英雄啊!党和政府感谢你!你的住房问题政府一定会解决的。”

老吴也感动地说:“范书记,我也感谢党和政府。我感谢哪。”

送走了范书记一行人,老吴对小吴说:“小吴哪!伟人流泪咱们没见过,可范书记流泪,咱们可见了,那可真叫感人哪!”

小吴听了,也瓮声瓮气地连连说:“老吴同志,你说得对,感人感人,太感人了。范书记可真是个好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