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总是在看到别人取得成功后,才扼腕叹息:曾经有一个能让我变成富人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想起来悔恨不已,假如再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
失败者总是在“假如……”、“如果……就……”中耗掉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浪费了自己所有的激情和热情。
失败者年复一年地按照他们那种失败者的生活模式过日子,却不知道他们自己的遭遇恰恰是他们自己不去行动造成的。而且还会责怪自己的配偶,责怪一起做生意的伙伴,责怪运气不好,责怪经济不景气……他们成天谈论所有的人如何“亏待了他们”。
怨天尤人不会改变你的命运,只会耽误你的光阴,使你没有时间去取得成功。也许你已经具备了知识、技巧、能力、良好的态度与成功的方法,懂的比任何人都多,但你可能还是不会成功。因为你必须要立即行动,不行动永远不会有结果。
忙在点子上,财富就上门
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主要事务放到主要的位置上。”整日忙于致富的你,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呢?
“最近比较忙”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在讲究“赚钱就是硬道理”的商界中更是如此。忙着谈判,忙着饭局,忙着跑关系,忙着管理公司内务……“忙”字成了很多商界人士唯一的关键词。
可是,同样在“忙”,有的人攥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有的人却囊中羞涩;有的人迎来叠叠订单,有的人却跑断了双腿也颗粒无收;有的人打点公司有序,有的人却一头雾水……为什么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难道上天又在玩“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把戏?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碌碌无为”,“碌碌”,忙得不可开交,却是“无为”,这是很多商界人士存在的一种情况。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忙,忙,忙,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其实,瞎忙就像一个被抽打而转动的陀螺,陷入某种状态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如一只无头苍蝇;忙不到点子上,总在做无用功,这样的忙,又有什么用呢?
能够时刻专注于有效的工作是一个人发财致富的最佳方法。一个人只靠忙并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善于把握重点,能够时刻忙在点子上的人才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成为辛苦劳动的受益者。
被誉为“中国的阿信”的何永智是个永远知道该忙什么的人。她靠三口锅开火锅店起家,后来越做越大,成为中国的“火锅皇后”。
20世纪80年代,重庆八一路成了“火锅特色一条街”,何永智也跟着开了小天鹅火锅店,最初只能摆下三张桌,设三口锅。第一个月没有经验,亏损。第二个月何永智把心思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口味,二是服务。随后,火锅店的生意逐渐火起来。
不久,何永智干脆辞了工作,专心经营,在口味、服务、诚信上做文章。6年后,她成了这条街上的“火锅皇后”,经营面积扩大到100多平方米。这时,何永智有了更大的梦想。l990年,她在成都租了一间2000平方米的房屋,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按照她在八一路取得的经验经营,生意十分红火。她又扩大规模,在成都附近的绵阳、双流、温江等地陆续开了五六家分店,生意好得令人眼红。
1994年6月8日,天津加盟连锁店正式开业,一炮走红,8个月就收回了投资。天津火锅店的起源是这样的:1992年,到绵阳办事的天津人景文汉看到小天鹅火锅那么红火,于是开始寻找何永智。足足找了3个月,他才找到在武汉开店的何永智,并提出合作。何永智被对方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合作,而且条件优惠。她说:“我出人员、技术、品牌,你投入资金,共同办店。收回投资前,三七分成,你七我三;收回投资后,五五平分。”
何永智体会到了加盟连锁店的好处,她以平均每月一家的速度开办加盟连锁店,向全国各大城市推进。很快,上海、北京、南宁、广州、西安、沈阳、哈尔滨等地都开起了加盟店。1995年,还开到了美国西雅图等地,成为国际型企业。何永智一举跨入了亿万富豪的行列。
如果何永智不在火锅特色上下心思,不专心经营火锅店,仅仅满足于在重庆经营,她就不会成为后来的亿万富姐。
目前何永智已是集团总裁,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妇联代表,她所开办的企业也跻身“中国私营企业500强”行列,成为“中国最具前景的50家特许经营企业”之一。
何永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干不够,而是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最重要的事,大好精力被白白浪费,而他们自己竟然还从未觉察到这一问题。
做要事而不是做所有事的观念如此重要,但常常为我们所遗忘。必须让这个重要的观念成为我们的创富习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最应该花精力去重点做的事。
多付出才能多收获
世上只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如果你没有成功,那么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努力,你的付出还不够多。
戴维·托马斯是在世界各地拥有4300家快餐店的温迪国际公司创始人、商务经理。他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12岁时,我们全家迁到田纳西州的诺克思维尔,我设法使一位餐厅老板相信我已16岁,他才雇用我做便餐柜台的招待,每小时25美分。
餐馆老板弗兰克和乔治·雷杰斯兄弟是希腊移民,刚来美国时,他们曾干过洗盘子和卖热狗的工作。他们极为坚强,并为自己定下了非常高的标准,但从来不要求雇员做他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弗兰克告诉我说:“孩子,只要你愿意努力尝试,你就能为我工作;如果你不努力尝试,你就不能为我工作。”他所说的努力尝试包括从努力工作到礼貌待客等一切内容。当时通常的小费是10美分硬币,但我能很快把饭菜送给顾客并服务周到,有时就能得到25美分小费。我记得我曾经尝试在一个晚上尽可能接待客人,结果创下了接待100位的纪录。
戴维·托马斯回首往事的时候说:“通过第一份工作,我认识到,只要你辛勤工作并努力尝试,你就会成功。”
一鸣惊人、一举成功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多见。更多的成功在于人们坚定的信念和勤奋的工作。好的创意的实现还要靠锲而不舍的努力,努力尝试才能成功。
著名科学家马萨森说:“我们成功靠的不是智慧,而是靠不断努力。付出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努力,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曲折折,但总有一天,上天会给你相应的同报。音乐家卡罗斯·桑塔纳在谈到他的成功理念时,说道:“你应该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么都要这样。因为只有付出的越多,你才能得到更多。”
卡罗斯·桑塔纳是一位世界级的吉他大师,他出生在墨西哥,17岁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英语太差,桑塔纳在学校的成绩非常糟糕。有一天,他的美术老师克努森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桑塔纳,我翻看了一下你来美国以后的各科成绩,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真是太糟了。但是你的美术成绩却有很多‘优’,我看得出你有绘画的天分,而且我还看得出你是个音乐天才。如果你想成为艺术家,那么我可以带你到旧金山的美术学院去参观,这样你就能知道你所面临的挑战了。”
几天以后,克努森便真的把全班同学都带到旧金山美术学院参观。在那里,桑塔纳亲眼看到了别人是如何作画的,深切地感到自己与他们的巨大差距。克努森先生告诉他说:“心不在焉、不求进取的人根本进不了这里。你应该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么或想做什么都要这样。”克努森的这句话对桑塔纳影响至深,并成为他的座右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2000年桑塔纳以《超自然》专辑一举获得了8项格莱美音乐大奖。
一个人难免有落魄或处于困境的时候,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遇,只有不放弃希望,抓住各种机遇付出150%努力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只要付出了一分努力,就必然能得到一分收获。
李嘉诚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体会到挣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了。他自知自己没有什么天赋,就只好给自己加班加点。人家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李嘉诚说过:“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跑,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正是凭借着这种勤奋苦干的精神,李嘉诚才创造出了“李超人”的财富神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不假,也许一分耕耘不能换来一分收获,但一分收获却必须有一分耕耘!成功不会从天而降,人必须付出行动,才能有所成就,天才和成功其实就是不懈努力和积极行动的结果。
好多人失业后,不是没有就业岗位,也不是没有挣钱机会,问题就是“不愿意去出那个力气”,宁肯坐在家里吃低保,也不出去拼力多挣几百块“血汗钱”,伸出两手等着人家“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动不动还怨天怨地,指责社会如何“不公”,怪罪命运如何“不济”。这样的人,恐怕也只能一辈子受穷了。
勤奋是所有企业家成功的法宝。“艰苦”和“创业”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创业伊始,资金短缺、规模过小、没有知名度、大企业排挤等会困扰小生意,艰苦创业在此时尤显重要。
金利来领带现在已是世界名牌,曾宪梓也堪称“领带王”。但曾宪梓的发家却充满着艰辛,曾一度推着小车在商场门口和大街小巷叫卖他的领带。正是经过了这样的勤奋努力,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才有今天的成功。
热爱并付出努力,坚持行动,是成功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成功是辛勤劳动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你处于平凡的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坚持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无与伦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为精英和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