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10

第10章 患者的清洁护理技术(2)

2.患者皮肤的颜色、温湿度、感觉功能等。

3.患者背部有无水泡、硬结、丘疹、皮肤完整性受损等。

【准备】

大毛巾、小毛巾(自备)、脸盆(内盛温水)、50%乙醇、润滑剂、屏风。必要时换清洁衣裤。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推至床旁。

2.核对患者并解释。

3.关闭门窗,屏风遮挡,调节室温至22℃~26℃,将盛温水的脸盆置床旁桌或椅子上。

4.协助患者俯卧或侧卧,大毛巾一半铺于患者身下,一半盖于患者上半身。

5.用小毛巾依次擦净患者的颈部、肩部、背及臀部。

6.斜站患者一侧,一腿弯曲在前,一腿伸直在后;两手掌蘸少许50%乙醇,从患者骶尾部开始,沿脊柱两侧向上按摩(力量要足够刺激肌肉组织),至肩部时做环状动作向下按摩,并将手再轻轻滑向臀部及尾骨处。如此有节奏地按摩数次。再用拇指指腹蘸50%乙醇,由骶尾部沿脊柱按摩至第7颈椎处。

【注意事项】

1.避免患者受凉和床单潮湿。

2.扩大支撑面,便于操作。

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所造成的组织缺血、坏死,故又称“压力性溃疡”。

一、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一)力学因素

造成褥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通常为两三种力联合作用而致。

1.垂直压力持续的垂直压力是引起褥疮的最主要原因。如长期卧床,长久坐位,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均可造成局部长时间持续性受压。

2.摩擦力床铺皱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动时,拖、拉、推患者,均可对皮肤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3.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它与体位有密切关系,如当患者取半卧位时,身体下滑,与筋骨紧邻的组织将跟着骨骼移动,但是由于皮肤与床单间出现平行的摩擦力,皮肤和皮下组织无法移动或移动较少,从而形成剪切力,剪切力使这些组织拉开,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二)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和粪便的刺激,导致皮肤表皮松软,防御能力下降,使皮肤极易破损且易继发细菌感染。

(三)营养障碍

全身营养不良、水肿的患者皮肤较薄,抵抗力弱,受力后易破损;极度消瘦的患者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局部缺血、缺氧即易发生褥疮。

二、褥疮的好发部位

褥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一)仰卧位

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以骶尾部最常见。

(二)俯卧位

好发于耳郭、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三)侧卧位

好发于耳郭、肩峰、肋骨、髋骨、膝关节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四)坐位

好发于坐骨结节、肘部、足跟、肩胛部等。

三、褥疮的预防

(一)评估

1.识别容易发生褥疮的高危人群 ①年老体弱者。②昏迷、瘫痪者。③肥胖者。④水肿者。⑤石膏固定、牵引等患者。⑥营养不良者。

2.褥疮危险因素评分评分≤16分时,易发生褥疮,分数越低,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越高。

(二)预防措施

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定时翻身,减少组织的压力。对高危人群进行床头交接班,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及时记录在翻身卡上。

(2)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将患者体位安置妥当后,可在其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等;也可使用气垫褥,以增大作用力在机体上的接触面积而减小骨隆突部位皮肤所受压强。衬垫应平整,松紧度要合适。

(3)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等外固定器具和矫形器具。对使用此类器具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密切观察局部及指(趾)甲的颜色、温度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膝下、足底给予依托,减少骶部发生褥疮;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时,应将患者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以防止擦破皮肤;保持床单干净、舒适,无碎屑;不穿过硬的衣服;卧床患者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以防擦伤皮肤。

3.避免潮湿等不良刺激对大小便失禁、身体虚弱易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清洗、擦干,更换床单,保护局部皮肤。选择透气、吸水性能良好的质料制作衣被,并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每天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ROM),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

1)局部按摩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紧贴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压力均匀地按向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按摩3~5分钟。

2)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背部按摩。

5.增进患者的营养病情许可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应考虑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6.健康教育

(1)自我护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褥疮发生、发展及一般知识;教会患者或家属预防褥疮的技能,使其积极参与自护理。

(2)环境的调整保持居室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刺激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液蒸发,使患者感到舒适。

四、褥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一)淤血红润期

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二)炎性浸润期

如红肿部位持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表现为局部红肿向外浸润、变硬,皮肤颜色转紫红色,表皮有水泡形成,患者有疼痛感。

(三)浅度溃疡期

表皮水泡破溃,可显露出潮湿红润的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患者感觉疼痛加重。

(四)坏死溃疡期

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重者可达骨骼,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五、褥疮的治疗及护理

(一)全身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功能衰竭、糖尿病。

2.遵医嘱抗感染治疗,以防止败血症。

3.增加营养,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

4.加强心理护理。

(二)局部治疗和护理

1.淤血红润期据病情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继续受压;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适当运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炎性浸润期原则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继续加强上述措施,避免继续发展。对未破损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溃,促使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3.浅度溃疡期原则是继续解除压迫,清洁疮面,促进愈合,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采用物理疗法,如鹅颈灯照射疮面,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照射后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

4.坏死溃疡期原则是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疮面;溃疡深者,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防止厌氧菌的生长。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1~2天更换敷料一次。感染创面应定期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使用敏感药物处理创面。也可用“高压氧”治疗局部溃疡,用塑料袋套在溃疡面肢体上,向袋内充氧气。高浓度氧可使坏死组织液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去腐生新作用。每天一次。一些中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去腐生肌的作用,也可用于压疮的治疗。

晨晚间护理

一、晨间护理

通过晨间护理可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保持口腔、面部卫生,使患者感到清爽、舒适,也有利于观察病情,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病床和病室整洁,还可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指导。晨间护理一般于清晨诊疗工作前完成。其内容包括:

1.协助患者排便、刷牙、漱口(必要时严重者给予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梳头,协助翻身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受压变红,按摩受压处,进行背部护理。

2.用消毒巾湿式扫床,整理床铺及床旁用物,需要时更换衣服和床单。

3.与患者交谈,了解睡眠情况及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4.酌情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二、晚间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使患者清洁、舒适、易于观察病情,了解患者身心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内容包括:

1.协助患者刷牙、漱口(重症者给予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擦洗背部及臀部,为女患者清洗会阴部,最后用热水泡脚。

2.检查身体受压部位皮肤,观察有无压疮早期征象,按摩背部和骨隆突部。

3.整理床铺,根据情况更换衣服床单,给患者安置舒适的体位,必要时给患者增加毛毯或盖被。寝前协助患者排便。

4.保持病室安静,调节室内温度和光线,如酌情关门窗,放下窗帘,关房灯,开地灯,使患者易于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