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13

第13章 饮食护理技术

医院饮食与护理

一、医院饮食分类

为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医院饮食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

(一)基本饮食

(二)治疗饮食

治疗饮食是根据治疗的需要,适当调整总热量和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试验饮食(诊断饮食)

试验饮食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调整饮食的内容,以协助诊断或提高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饮食方法。

二、饮食护理

(一)病区的饮食管理

患者入院后,医生根据病情确定其所需饮食的种类,开出医嘱。护士根据医嘱填写饮食通知单,由膳食营养室配餐。同时在患者的床尾或床头卡上写明相应的饮食标志,作为分发饮食的依据。

(二)患者进食前的护理

1.饮食教育帮助患者愉快进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每个人对食物的要求与选择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饮食评估,帮助患者理解调整饮食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使患者愿意并愉快地按照饮食计划合理进食。

2.促进食欲

(1)改善进食环境

1)病室保持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餐具清洁。

2)整理床旁桌及床上杂物,移去便器、痰杯等。

3)暂停非紧急的治疗护理工作。

4)喜欢与他人一起进餐且病情允许的患者,可集体进餐。

(2)保证患者感觉舒适

1)协助患者饭前洗手,清洁口腔,病重者给予口腔护理,以促进食欲。

2)患者及同病室病友不能自行入厕者,饭前30分钟按需给予便器,并及时撤去,开窗通风,防止不良气味影响食欲。

3)根据病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进食体位。对不能下床的患者,协助其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在跨床小桌上进食。

4)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如有伤口疼痛、鼻腔堵塞、敷料包扎过紧或过松等,应进行适当处理。

(三)患者进食时的护理

1.护士洗净双手,衣帽整洁,协助配餐员及时将热饭、热菜准确无误地分发给每位患者,并将食物、餐具放置在容易取到的位置,方便患者进食。

2.巡视、观察患者的进餐情况,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检查、督促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实施情况。

3.对不能自行进食者,应根据患者的进食习惯耐心喂食。注意温度适宜,速度适中,以便咀嚼和吞咽。

4.对双目失明或眼睛被遮盖者,喂食前应告知饮食的内容,以增加食欲。若患者要求自己进食时,可按患者进食习惯,将饭、菜、汤的摆放位置告诉患者,嘱其小心进食。

(四)患者进食后的护理

1.及时撤去餐具,清理食物残渣,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漱口或做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嚼后清洁、舒适。

2.根据需要,记录进食情况,评价患者进食时和进食后的反应,以及是否达到营养要求。

3.对暂需禁食和延期进食的患者,注意做好交班。

鼻饲法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患者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目的】

对昏迷、口腔疾患、某些术后、食管狭窄、拒绝进食(精神病患者)及早产婴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通过胃管供给食物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评估】

1.患者的病情、年龄、神志、活动能力、有无义齿,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息肉、鼻中隔有无弯曲等情况。

2.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

【准备】

治疗盘内置鼻饲包(治疗碗、治疗巾、镊子、胃管或婴儿胃管、压舌板、纱布)、石蜡油、别针、棉签、胶布、夹子或橡胶圈、听诊器、手电筒、弯盘、50mL注射器,鼻饲饮食200mL(38℃~40℃),温开水适量。

拔管时备纱布、弯盘、棉签、乙醇或松节油。

【操作步骤】

1.插管法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推至床旁。

(2)核对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取得合作。

(3)取下义齿,帮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无法坐起者协助取右侧卧位。

(4)取治疗巾铺在患者颌下,面巾纸、弯盘置于合适位置,清洁鼻腔,备好胶布。

(5)滑润胃管前端10~20cm;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并作一标记,成人为45~55cm,约相当于患者前发际至剑突的长度。

(6)嘱患者头部稍向后仰,护士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腔轻轻插入。插入10~15cm时(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其吞咽将胃管再插入约18~20cm,嘱患者张口检查,若胃管未在口腔内盘曲,则继续插入至预定位。若患者恶心欲吐,可暂停片刻,嘱患者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入;如有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提示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拨出,让患者稍作休息后,重新插管。插入不畅时,可将胃管回抽少许,再小心向前推进。

(7)为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去枕平卧,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约15cm时,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右手夹持胃管缓缓插至预定长度。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内。

(8)验证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鼻翼及面颊。

(9)胃管末端接注射器,先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注入鼻饲液或药液。注入完毕,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避免鼻饲液在管内积存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10)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夹子夹紧或用橡胶困系紧,用别针固定于枕旁或患者衣领旁边。

(11)协助患者清洁口、鼻、面部,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洗注射器,放治疗盘内,盖上纱布备用。鼻饲用物每天更换、消毒。

(12)清理用物,洗手。

(13)记录鼻饲时间、饮食种类、灌注量及患者的反应。

2.拔管法用于患者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更换胃管时。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解释拔管的原因。

(2)弯盘放于患者颌下,揭去固定胃管的胶布,胃管末端夹子不松开放于弯盘内,防止拔管时液体反流。

(3)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胃管,嘱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向外拔管,当胃管拔至咽喉部时应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4)去胶布痕迹,清洁患者口、鼻、面部,协助漱口,取舒适卧位。

(5)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6)记录拔管时间和患者反应。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理解插管的目的,减轻心理压力。

2.插管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食道黏膜。

3.每次灌注前,均应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再注入饮食。其方法有:①胃管末端接注射器,回抽有胃液。②置听诊器于胃部,同时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末端置水碗内,无气泡逸出。

4.鼻饲患者需服用药片时,应研碎溶解后再灌入。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若灌入果汁,应与奶液分别灌入,防止凝块产生。

5.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每周更换胃管(晚上末次灌食后拔出,翌晨由另一侧鼻孔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