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39

第39章 泌尿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经尿道持续导尿术

持续导尿术是泌尿外科疾病中最常用的护理措施,但其所致的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首位。因此,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护理至关重要。

【目的】

1.用于协助诊断和治疗。对尿道损伤程度的检查和治疗,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及测残余尿量。

2.进行尿潴留及尿闭的鉴别诊断及尿失禁的护理。

3.留置尿管有利于膀胱尿道手术后的恢复。

4.膀胱尿道内注药冲洗,起消炎、抗癌等治疗作用。

5.休克及危重患者,监测尿量、密度等,为观察循环血量、肾功能提供依据。

【用物】

导尿包、无菌手套及消毒用物、一次性引流袋、别针、屏风等。

【操作程序】

1.局部清洗会阴,剃去阴毛。平卧位,双腿屈曲外展。

2.先用消毒活力碘棉球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

3.术者打开尿道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再由内向外依次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铺无菌孔巾。

4.选择适宜尿管前端涂上无菌液体石蜡,置于治疗碗内。术者右手持止血钳夹住距尿管尖端5cm处,左手持无菌纱布将阴茎向上提起(女性则分开阴唇)将尿管缓慢插入尿道,并用左手在阴茎外固定尿管,将止血钳后移,续将尿管渐渐推入,直到膀胱尿液流出再送入1~2cm为止(深度:男性约18~22cm;女性约4~6cm)。

5.男性患者用蝶形胶布将尿管固定于阴茎皮肤上,女性则交叉固定于两侧阴唇的皮肤上。若为气囊导尿管则用10mL注射器注水或空气5~10mL,外牵导尿管即可。

6.将导尿管末端与引流袋连接,并用别针固定于床缘适宜高度引流。

【注意事项】

1.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外口清洁干燥,减少分泌物及感染。女性患者应避免插入阴道。

2.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及受压,经常挤管以防阻塞。必要时给予冲洗或负压抽吸。负压以15~20cmH2O为宜,过大可致膀胱尿道黏膜吸附管口致阻塞或损伤。

3.长期引流要定期换管,定时开放,以免膀胱发生废用性挛缩致膀胱容量减少,一般3~4小时/次为宜。首次放尿应在500~800mL为宜。防止膀胱内压骤减致膀胱出血或诱发休克。

4.鼓励患者多饮水,起内冲洗作用,根据病情随时观察尿液的性质及量。

尿道探查或扩张术

【目的】

尿道探子及扩张器为一套实心的金属杆状探条,有粗细不等的规格型号。主要用于检查尿道有无狭窄及狭窄受阻的部位,探查尿道和膀胱有无结石、异物。亦可做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及预防术后瘢痕性尿道狭窄的发生。

【用物】

1.尿道探子或扩张器( F8~26号)消毒备用。

2.无菌器械包(内备孔巾1条、弯盘1个、无菌持物钳1把、纱布5块、棉球数个)及无菌手套。

3.润滑剂消毒液体石蜡。

4.消毒剂水剂型活力碘。

5.局麻药1%地卡因。

6.一次性10mL注射器2副。

【操作程序】

1.排空小便,取平卧位,常规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皮肤。

2.取1%地卡因8~10mL从尿道口注入行黏膜表面麻醉,10~15分钟后再注入5~10mL液体石蜡润滑尿道。

3.选用适宜型号的探子或扩张器,一般从F16号开始根据其情况增大或减小,切勿急于求成。涂上液体石蜡,术者站左侧,左手提起阴茎,并侧向左腹股沟,右手将扩张器经尿道口顺延尿道方向试探性缓慢插入,同时,将阴茎与扩张器移到腹中线,当插至球部时,将其上举使渐成直立位,并换以左手持扩张器,当尖端达生殖隔时稍有阻力,此时将阴茎和扩张器轻轻放平,以左手将耻骨前软组织向下按压。同时嘱患者张口呼吸使之松弛并继续送入膀胱内。遇有阻力切忌用力过猛,谨防尿道再次受损。

4.探查时,试探梗阻物是否为结石或异物,若为后尿道结石则试行推入膀胱内行碎石术,狭窄梗阻难以通过时,应更换更小号的扩张器进行试扩,如顺利通过狭窄段则停留5~10分钟,再更换粗一型号的扩张器,停留5~10分钟,如此反复操作,以扩张器能通过狭窄段,无出血为宜。

5.术毕,可试行排尿观察扩张效果。

【注意事项】

1.先自行排尿,讲明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操作规程,动作轻柔避免强行扩张,切忌暴力,以免穿透尿道或造成假道,使尿道再次受损。

3.术后多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感染并用地塞米松5mg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10mL注入尿道,每日2次,连续3天,以减轻尿道黏膜水肿,效果更佳。

膀胱镜检术

【目的】

膀胱镜检术是泌尿外科最常用的器械检查,亦是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在镜下可直接观察膀胱内病变的部位、性质,做活体组织病检。亦可检查双侧输尿管开口,进行逆行插管,进行分肾功能试验及逆行造影。通过膀胱镜行膀胱电灼,术后复查、取异物及输尿管套石术等均可达到治疗效果。

【用物】

1.膀胱镜1套(另备异物钳、活检钳、线剪等)。

2.光源。

3.冲洗吊瓶及冲洗液最常用生理盐水,电凝则需用不含电解质的液体蒸馏水。

4.局麻药1%地卡因。

5.润滑剂消毒液体石蜡。

6.膀胱镜包(内持物钳1把、布巾钳2把、弯盘1个、治疗碗1个、杯子1个、培养瓶2个、纱布5块、棉球4个、棉签l包)。

7.裤套2个、无菌中单4块和无菌手套。

8.一次性10mL注射器1副。

9.标本瓶及造影剂等。

【操作程序】

1.排空小便,取截石位,用水剂型活力碘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

2.铺无菌巾4块,取1%地卡因5~10mL作尿道黏膜表面麻醉,稍待片刻,约3~5分钟。

3.选择适宜型号的膀胱镜鞘套及闭孔器,向上拉直阴茎与腹部成直角,对准尿道口缓慢插入,到达尿道球部时,牵拉龟头。同时将镜鞘后端向下放至水平,以克服尿道的耻骨下弯,使镜鞘前端自行滑入后尿道和膀胱。同时嘱患者哈气配合。前列腺增生和膀胱颈后唇抬高时,则需将镜鞘的后端下压得更低,方能使镜子前端绕过膀胱颈进入膀胱。切忌用力过猛以防损伤尿道。

4.成功后,取出闭孔器,测残余尿,观察尿液。换上观察镜,接上光源、灌注液。先向膀胱内注入冲洗液(100~150mL,压力80~100cmH2O),致膀胱充盈,再在镜下观察膀胱黏膜组织,并将镜体变换不同角度查看每个部位及双侧输尿管开口,防止遗漏。对于可疑病变,需取活检,则用活检钳取出送检。

5.需行分肾功能试验及逆行插管时,左、右输尿管导管应有明确标志,导出的左、右肾盂尿也应标明,即刻送检。

6.检查完毕,关闭光源。取出观察镜,排空膀胱,换上闭孔器,嘱患者哈气,退出膀胱镜即可。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嘱患者排尿,讲明目的,取得配合,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应轻柔熟练,切忌强行用力,以防损伤尿道致假道形成。疑有损伤,应停止操作。

3.术后有尿痛、血尿等反应,应注意观察,并嘱患者多饮水,起内冲洗作用。一般3~5天后消失,必要时给以止血剂和抗生素3~5天,预防出血及感染。

4.泌尿系炎症急性期、尿道狭窄及女性经期禁做此检查。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目的】

1.尿道外伤或梗阻致尿潴留导尿未成功者。

2.膀胱或前列腺尿道手术后需作暂时造口或永久造口引流者,以减轻局部切口张力,促进切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经穿刺取膀胱尿液做检验及细菌培养,明确诊断。

【用物】

1.膀胱穿刺包(内有治疗巾1块、孔巾1块、剪刀1把、持针器1把、刀柄1把、有无齿镊各1把、直弯止血钳各1把、拉钩1个、弯盘1个、三角针1个、0号丝线1卷、纱布5块)。

2.膀胱穿刺套管针1套。

3.一次性10mL和50 mL注射器及针头各1副。

4.局麻药2%~5%利多卡因5mL。

5.消毒用物无菌持物钳、2%碘酒、70%酒精。

6.敷贴、引流袋及别针。

【操作程序】

1.讲明操作目的及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2.取仰卧位,常规剃去阴毛,消毒下腹部皮肤。戴手套,铺孔巾,以布巾钳固定,在耻骨联合中点上1~2cm约一横指处行局麻后,选好穿刺点。

3.选用8号针头试穿抽尿(膀胱内必须存一定量尿液),必要时先注入150~200mL生理盐水以充盈膀胱,便于显露,已有尿潴留者则可免除注入。于皮肤上做一小切口,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套管针刺入膀胱腔或直接以穿刺针向后下方倾斜刺入膀胱内(均有突破感),再进1~2cm。拔出针芯见有尿液溢出,迅速将导管经套管送入膀胱,观察引流畅通后,退出套管针经皮肤做导管的挂线固定,以无菌纱布敷盖,妥善固定引流导管并接引流袋。

【注意事项】

1.对曾经或反复做过膀胱手术的患者需特别慎重,谨防穿入腹腔伤及肠管。

2.膀胱过度膨胀,抽吸尿液速度宜缓慢且每次尿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防膀胱内压骤降致出血或诱发休克。

3.严格无菌操作,置管10天内严防脱落,以免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引起感染。拔管应在两周左右,长期置管者应2~3周换管一次,并2~3小时定时开放,以保持膀胱容量。

4.长期置管,泌感症状明显者,可用1/50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做膀胱冲洗,每日两次,保持引流通畅。如有阻塞,应循检查-调管-挤管-冲洗等步骤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排尿。

5.拔管前应做夹管试验,经尿道排尿通畅后方考虑拔管。

持续膀胱冲洗术

【目的】

对于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经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给予膀胱冲洗,以清除膀胱或尿管内残留的血液、脓液或沉渣尿垢等,保持引流通畅,减轻疼痛和刺激,便于术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的发生。亦可通过局部冲洗用药达到止血、抗炎、减少结石形成的作用。

【用物】

1.冲洗液

(1)生理盐水用于保持引流通畅,便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减轻及预防炎症。

(2)复方铝溶液用于前列腺及膀胱内有明显出血者,起止血作用。

(3) 1/5000呋喃西林、0.5%灭滴灵及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等用于消炎及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

2.膀胱冲洗器(包括冲洗瓶、冲洗管、桥管、Y形管)、输液架、调节器2个、别针、引流袋等。

【操作程序】

1.根据病情将选用的冲洗液各瓶间用桥管相连,并连接冲洗管后悬挂于输液架上(瓶底高度距床沿60cm)。

2.采用封闭式膀胱冲洗。将冲洗管下端与气囊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相连(通常经尿管注入,造瘘管排出)或经Y形管直接与其相接,Y形管位置相当于膀胱同一水平,另一端接引流袋与集尿瓶相连。

3.冲洗时,根据需要先排空膀胱,再夹住引流管,开放冲洗管,使冲洗液缓慢流入膀胱内(40~60gtt/min),一定量后再开放引流管,使冲洗液流出膀胱达到冲洗作用。

【注意事项】

1.冲洗时要确保引流通畅,有鲜血或剧痛应及时观察处理。

2.如管腔阻塞,应及时查找原因,调整管口位置,进行挤管检查再行管道冲洗,仍不通畅者应停止冲洗,以防切口裂开或冲洗液外漏发生。

3.当膀胱出现痉挛性收缩致冲洗液逆流时,应夹管防逆流以减少感染机会,并给予镇静剂。

4.连续冲洗两周以上,应改为定时冲洗。开放训练膀胱功能避免挛缩致容量减小,逐步建立反射性膀胱。间隔4~6小时开放一次。

5.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以防泌感发生。

6.冲洗液的品种及用量及冲洗速度视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