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纵欲主义型。与禁欲主义文化相反,还有一种纵欲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正如前面讲到的,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一方面,教会要求人们虔诚地侍奉上帝。为此不惜出家修行,于是修士、修女、修道院遍地皆是。修士以及教会人士当中,不乏虔诚自律,洁身自好之土,但是物极必反,极端的禁欲主义和许许多多的清规戒律,又导致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在修道院内,在教会人士当中,不断传出各种风流韵事和离经叛道的丑闻。虔诚与淫荡同时并存于一个时代。某些教会人士的放荡行为动摇了普通人的信念,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禁欲主义转向了纵欲主义,从谈“性”色变变为趋之若鹜。人们“修道”未成,却投向了人性动物主义的怀抱。性,不再是污秽的东西,性就是性,与道德无关,与婚姻也无关,性不过是人的一种天性。弗洛伊德的人性性欲主义学说,使这种观念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性解放”、“性革命”风靡一时,新闻、广播、电影、电视、小说、戏剧、报刊网络都在宣扬性,表现性。性,从人们鄙视的对象,成了崇拜的对象。谁要是讲性道德,就会马上被人扣上“守旧”、“落后”、“顽固”的帽子。因而西方的许多道德家的呼声被淹没在“性革命”的洪流中而变得十分微弱,引不起共鸣。性自由理论是“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理论认为,男女相爱,是性结合的基础,它可以是永久性或非永久性的,爱、性生活与婚姻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性不一定通过合法婚姻来满足。在性自由理论的影响下,自70年代开始,大批的学生和青年工人涌进了这一性革命的大潮中。据中国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组织编写的《西方社会病》一书介绍:“60年代,美国20岁以上的未婚女性中有23%已非处女,而在70年代中期具有性经验的年轻未婚女性约占40%强。同众多的大学生们一样,中学生们也跟上了性解放的潮流。1971年,14%的美国15岁女孩有性经验,47%的19岁女孩有婚前性行为,到1976年上述两者的比例分别高达18%和55%。1971年,全美国高中男性中有性行为者约占1/4;而男大学生则占3/4;在纽约城,约80%的13—19岁男性已有了第一次性经验。”在今天的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同时和许多人寻欢作乐,结婚年龄虽然推迟(大多在30岁以后),而初次性行为年龄却提前了(15岁左右)。当然,“性解放”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离婚率上升,艾滋病蔓延,由“性解放”而使异性之间感到腻味,于是很多人转向“同性恋”,性变态,层出不穷。
第三,节欲主义型。与以上禁欲主义与纵欲主义不同,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性文化,可称之为节欲主义型。如儒家文化,它提倡凡事要不偏不倚,实行中庸之道。对于性既不放纵,也不禁止,而是给予一定的约束。主张通过婚姻来满足性欲。强调性的道德性,反对乱伦,反对伤风败俗。伊斯兰性文化可以说是节欲主义的性文化的典型代表。
1.对性的本质的认识。伊斯兰教认为,以上列举的禁欲主义与纵欲主义,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本质都一样,都是违背人的天性的。因为,人既不是无饮食男女,纯洁无瑕的天使,也不是屈从本能的低级动物。人就是人,人既有物质性需要,也有精神性需要,二者缺一不可。若人的物质的、生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难以生存,难以发展;而当人成为纯粹的肉体,脱离一切精神和文化,只知贪婪地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人便会堕入兽的行列。因此,人必须对物质的、生理的需要与精神的、心理的需要兼顾,人应该以人的方式而非兽的方式满足肉体需要;人同样以人的方式而非神的方式完成对和谐精神的追求。
饮食男女,传宗接代,所有这些人与动物相似。但人是万物之灵,在思维能力,在内心情感、行为方式上与动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动物是以直接的方式,受本能的支配来完成种的繁衍的。在动物世界,发情期里雄性与雌性动物兴奋交配,是群体性的,以本能的方式来相互满足。雄性与雌性动物间相互追逐,为了争夺配偶,雄性动物之间发生厮杀、格斗,很多雄性死于争斗,存活下来的便占有了雌性动物。在人的世界里也存在着性的需要,但不是以兽的方式来满足,而是以人的方式来满足。而婚姻便是最能体现人的尊严与本性的最佳方式。
2.鼓励通过合法的婚姻来满足性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女人不是所有男人的性对象;男人也不是所有女人的性对象。因为,性在这里不再是无意识的、机械的,而成为被人理解的,被赋予某种社会、伦理和审美意义的自觉行为。这样,婚姻家庭便成为必要。《古兰经》指出:“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30:21)又说:“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你们应使他们互相配合。”(24:32)“赞颂真主,超绝万事!他创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产的,他们自己,以及他们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36:36)中国明代著名伊斯兰学者王岱舆讲道:“夫大而天地人神,细及昆虫草木,有情无情,未有不得阴阳而亨利者,至若人身之精气,既济则和,盛衰则病,缺一则死,此既当体阴阳不齐之验也,又何况夫妇之缺略哉。常见孤阴寡阳之辈,形容枯槁,心意干歧,邪念丛生,失节者多,皆由阴阳失序故耳。所以我教之礼,鳏寡不能独守,宁可明正改节,不可外洁内淫。”这些都旨在鼓励人们明媒正娶,合情合理地与各自的配偶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过一种平静、舒适、稳定、和谐的,没有躁动、没有疯狂、没有痛苦、没有忧伤的生活。
3.性爱所应遵循的卫生、礼仪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教授高惠珠先生在其新著《阿拉伯人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一书中,深有感触地说道:“伊斯兰教以顺乎自然的心态对待人欲,另一个极富个性的方面,是他们对待人欲中性欲的态度了。在世界性大宗教中,像伊斯兰这样以如此坦荡的心态对待人的这一基本欲望的,实属罕见。完全与人们的世俗生活融为一体的伊斯兰教规,不但对人们可以行房事的时间,而且对房事应循的卫生习惯,都作了细微的指点,令‘教外人’读来,甚至会感到一种家长对子女的慈爱……伊斯兰文化顺乎自然的秉性,在这个被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人视为最见不得人最难以启齿的地方,依然闪烁着务实的智光。”看来这位“教外人”的确有着一双慧眼,能微中见著。伊斯兰在原则上对夫妻性生活没有做过多的限制,完全看个人的健康与爱好。《古兰经》以一种宽厚的态度说道:“你们的妻子好比是你们的田地,你们可以随意耕种。”(2:223)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经文,是因为当时麦地那的辅士(辅助从麦加迁徙来的穆斯林者),听信犹太教徒的话,自作聪明,作茧自缚,认为:“男子如果从妻子的后面与她性交,那么生出的孩子,必定是斜眼儿。”为消除人们的疑虑,才有了上述“你们可以随意耕种”的启示。意思是,夫妻之间以何种姿势行房事,纯属个人爱好,教规概不干涉。
不过,伊斯兰教对性生活的卫生、礼仪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体现了对人的身心健康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首先禁止在经期发生性交。《古兰经》指出:“他们问你月经的(律例),你说:‘月经是有害的,故在妻子的月经期中,你们应当离开妻子,不要与她们性交,直到她们清洁。当她们洗净的时候,你们可以在真主所命令你们的部位与她们交接。”’(2:222)之所以禁止经期性交,是因为:这时妇女的生殖器官因内分泌腺的不断分泌而处于充血状态,此时如果遭男性生殖器的干扰,会阻碍月经的正常排出,有时会引起生殖器官的发炎,神经混乱等等,从而会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其次,不能与产妇发生性关系,直到产后40天才允许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妇女生孩子,在身心方面经历一种重大的变化,体力消耗过大,生殖系统受到较大损伤,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所以产妇需要较多的营养与一种平静的生活,而不能有丝毫的干扰。第三,夫妻之间每次房事之后,都要求各自洗大净,厌恶连续的性交而不洗大净。这一点显然也是出于性卫生的考虑。世界上各种性病的传染,固然由于性乱所致,但也不能排出夫妻间不讲性卫生的因素。故勤洗大净,勤洗内衣内裤一再被强调。第四,禁止在斋月的白天行房事。而斋戒的夜间则是允许的,只要不影响第二天的斋戒。同时,禁止在清真寺幽居坐静参悟时与妻子行房事(《古兰经》2:187)。第五,禁止肛门之交。穆圣说:“你们不要与妻室发生肛门之交。”“搞妻室的肛门,就是小鸡奸。”毫无疑问,这是从人的尊严与体面出发而制定的规矩,以防变态的性行为。男子之间的鸡奸(或称同性恋)行为,也属变态的性行为,理所当然地受到禁止。《古兰经》针对历史上的一些民族指出:“你们怎样要与众人中的男性交接,而舍弃你们的主为你们创造的妻子?其实你们是犯罪的民众。”(26:165—166)当然,伊斯兰也禁止手淫的恶习。要求以婚姻或斋戒来戒除这一恶习。穆圣说:“青年小伙们!你们中能够结婚的,就去结婚吧!因为结婚能降低视线,保持贞操;谁无能力结婚,就叫他坚持斋戒吧!因为斋戒可以节制性欲。”
4.禁止任何形式的婚外性行为。反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反对私通,恐怕是多数宗教的一致主张,伊斯兰教也不例外,而且态度更坚决,措施更严厉。前面已经说到,性欲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无论男女到一定的年龄,生理上成熟以后,就有这种要求,这种要求是必须要满足的,满足的正常途径就是婚姻。这好比一座水库,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可称警戒线),就必须从规定的部位(坝口)放水,否则,要么从四处外溢;要么就难以承受而垮坝。那么,伊斯兰看来,适当的婚配年龄就是水库的“警戒线”,婚姻就是水库的坝口,就是开闸放水,它不允许水从别处泛滥,也就是说,它不允许婚外性行为。它通过婚姻已使“欲望之水”畅通无阻,那么就不允许“欲望之水”从别的非正常渠道任意地流出。《古兰经》指出:“你们不要接近私通,因为私通确是下流的事,这行径真恶劣!”(17:32)因为私通以及一切婚外性行为必然导致血统的混乱,家庭的瓦解,社会的分崩离析,性病的流行,道德的沦丧,人欲的横流,人格的丧失。因此,伊斯兰对私通的惩罚是严厉的,正如“法文化”章所介绍的那样。如果结婚了的男女,发现对方有严重的生理缺陷,无法满足这一欲望,宁可离婚另娶或另嫁,而决不允许发生婚外恋、婚外性行为。
5.杜绝有可能导致性乱或伤风败俗的一切媒介,伊斯兰社会以两性隔绝,男女授受不亲而著称。笔者在科威特学习时,对此深有体会。以科威特大学为例,男女分班上课,男女生宿舍也离得很远,任何男性要见女生宿舍的女生,必须给管理人员出示有关证件,并进行登记,然后在指定的会客厅见面,只允许交谈半小时。女生外出必须在晚9点以前回宿舍;要是在外留宿,须有各自国家使馆的证明,方可允许。再比如乘坐公共车,女乘客从前门上车,并坐在车的前部,男乘客从后门上车,并坐于车的后部,不能错位,不能混杂。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对此大为不满,说这是干涉人身自由。或许这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许多人对此议论纷纷,颇为不解,总觉得这是伊斯兰教对妇女的一种歧视和压制。然而,伊斯兰教从不理会别人的指责和非议,我行我素,任人去说。因为它对此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它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主张是,每禁止一件事物时,同时还要堵住通向该事物的一切渠道,杜绝导致该事物的所有媒介。例如,它不光是消极地禁止私通,禁止一切婚外性行为,而且还要采取预防措施,还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有可能导致上述行为的媒体。为此,伊斯兰教制定了以下规矩:第一,非至亲男女不能单独私会,所谓至亲女性,就是教法所禁止与她们通婚的人,如:母亲、姐妹、姑母、姨母,等等。除这些人以外的女性,是不能与之单独相处的。之所以如此,是考虑到人的自制力与自律性。穆圣说:“谁确认真主,谁确信末日,那么,谁就不要与一位非至亲女人私会,如果没有至亲骨肉在场,否则二者中间必有魔鬼在怂恿。”旨在避免猜忌和嫌疑,维护个人的名誉和贞洁。第二,不允许以贪婪的目光盯着异性。穆圣告诫自己的堂弟阿里说:“你不要一眼接着一眼地看着呀!你看到第一眼,就不应看第二眼了。”第三,不许露出羞体,男子羞体的范围,是指肚脐以下至膝盖以上这一部分。女子的羞体,对于非亲属男子来说,除了面部和两手以外,其余部分都是羞体,必须掩盖。如何掩盖,在“服饰文化”中已经谈到了。第四,不允许女子卖弄风情,招摇过市。《古兰经》指出:“你们不要炫耀你们的美丽。”(33:33)第五,不允许两性有贴身的接触或混杂在一块儿。穆圣说:“你们任何人的头上被扎进一棵针,对他来说,总比去接触一个对他不合法的女人要好得多。”
由上可知,伊斯兰性文化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性。在伊斯兰看来,性虽然是一种本能,但人对性的满足与动物不同。动物由于屈从本能,没有理智,任意地、不加选择地与任何异性交配。而人则不同,人有理智,人有选择能力,人懂得应该以人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要。人的方式便是婚姻的方式。这种婚姻既不是群婚,也不是对偶婚,通常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第二,节制性。在伊斯兰看来,即便是通过婚姻来满足性的需要,也不是漫无节制的,不应沉湎于此,不应将全部精力投入于此,以免影响作为人应担当的其他社会使命和宗教使命,如劳动、生产、教育、科技、念经、礼拜、斋戒、祈祷等等。
第三,健康性。当人脱离动物状态而通过婚姻来满足性需要,这是一大进步,避免了各种性病的传染。但还不能停留于此。在夫妻生活中,还应注意性卫生,如经期、产期不行房事。每次房事之后洗大净,戒绝同性恋等变态的性行为,等等。体现了性文化的健康性。
第四,保守性。既然人已经脱离动物状态,懂得应该通过合法的婚姻来满足性需要,那么,就应该保守住这一符合人性的最佳式,而不应如脱缰之野马,冲破婚姻的约束,在性的领域信马由缰,任意驰骋。为此,伊斯兰设了好几道防线,如非至亲男女不能私会,不能穿性感的衣服,招摇过市,等等,来加固婚姻的堤坝,预防人类倒退到动物状态,使性再度泛滥,如当今西方社会所发生的那样。从而体现了性文化的保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