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新论
3047500000046

第46章 清真寺文化(3)

麦加禁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清真寺,是阿拉伯语“艾勒买斯吉德·勒哈日阿日”的意译。位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克尔白”(天房)的所在地。《古兰经》就此说道:“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3:96)麦加是穆圣的诞生地,是伊斯兰的发源地。穆圣生前将天房周围划为禁地,即禁止非穆斯林人内,禁止任何人在其中杀生、斗殴,故名禁寺。当时只是一块东西宽,南北窄的露天礼拜场地,除“克尔白”外,没有其他建筑。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扩大了院落,并修建了围墙。64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又进行了扩建和增修了廊檐。756年,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在扩建禁寺过程中,增加了黄金装饰和各种雕刻,还修建了第一座宣礼塔。后经历代哈里发,尤其是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不断扩建,规模越来越大,而当今沙特阿拉伯政府将禁寺规模扩大到了空前的程度。禁寺面积已达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万人礼拜。一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中心有一座长方形的建筑——“克尔白”(天房)。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朝觐者的需要,设计师们独具匠心,建有环绕禁寺的分上下走道的拱廊,计有64道大门,其中有3道主要大门,即阿布杜拉·阿齐兹国王门,欧麦日(副朝)门和色俩目(和平)门。6座高达92米的尖塔分别耸立在3道大门的两侧。20米高的围墙将64道大门和7座尖塔连接起来,并建有用大理石砌成的多层阶梯。禁寺周围有大理石圆柱892根,圆顶建筑500多个。面对“克尔白”黑石方向有一圆顶小阁子,四周围以青铜栅栏,被认为是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修建天房的立足处,《古兰经》记载说:“其中有许多明证,如伊布拉欣的立足处;凡人其中的人都得安宁。”(3:97)另有“渗渗泉”(则目则目),均被认为是寺内圣迹。

麦地那圣寺。该寺是仅次于麦加禁寺的伊斯兰教第二大清真寺,阿拉伯语称“艾勒买斯吉德·勒乃比也”。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城。622年9月,穆圣由麦加迁徙至麦地那时建的。现在的规模是1848年奥斯曼帝国阿布杜拉·麦吉德费时12年扩建奠定的。1955年,沙特政府再次大规模扩建,使圣寺更显得宏伟壮观。面积达16326平方米,有五道门,西面为和平门和慈善门,北面为光荣门,东面为妇女门和哲布利勒(天使名)门,大殿和走廊由232根圆柱,474根方柱及689道拱门联成一体。殿内的宣讲台有12层台阶,全由大理石砌成。632年穆圣逝世后,安葬于此,陵墓位于寺内东南角。第一、第二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及圣女法蒂玛的陵墓也在寺内。总之,该寺因位于“先知之城”(麦地那)而闻名。麦地那是穆圣实行战略转移的所在地,也是穆斯林公社的所在地,是穆圣及四大哈里发时代伊斯兰教政治中心,因而麦地那被称之为“被照亮之城”(麦地那土·勒穆纳瓦日),“和平之城”(麦地那·勒色俩目)。

远寺。即阿克萨清真寺的意译,也叫“白易图·勒在干代斯”(神圣之所),位于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城内。寺名源于《古兰经》的一段经文:“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禁寺行到远寺,他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迹象。”(17:1)这就是著名的“先知登有说”。根据教义,该寺为古代先知苏莱曼(所罗门)始建,伊斯兰教传播之初,被定为穆斯林礼拜的朝向。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征服耶路撒冷后重建。705—709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卜杜·马立克·本·麦尔旺及其子瓦利德再一次大规模修建,寺殿高88米,长90米,宽36米,有大理石圆柱53根,方柱49根。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将其一部分改作基督教堂,另一部分当作营房及武器库。1187年埃及穆斯林萨拉西·阿尤布从十字军手中收复耶路撒冷,随即下令修复该寺,重建了殿内四壁,并用彩石镶嵌,同时修饰了圆顶。1948年,阿以战争发生后,以色列乘机占领了耶路撒冷,并陆续拆毁了周围大部分建筑。1969年8月被焚,远寺许多建筑物遭破坏,属于历史文物的宣讲台也化为灰烬。目前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进行谈判,争取和平收复耶路撒冷及其远寺。

倭马亚清真寺。阿拉伯语“艾勒加密阿·勒伍玛委叶”的音译,为叙利亚古清真寺,伊斯兰教著名的大寺。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内。705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韦立德在圣约翰教堂遗址上修建而成。大殿长136米,宽37米,由中、西、东三厅组成。厅与厅之间略有间距,有穹门相通,四周墙壁上和圆柱上有红、白、黑三色大理石雕图案和贝壳石块镶嵌的花纹。共有6道进口,每道进口都有3扇镶青铜的穹形大门。正门为凯旋式穹形,旁有两根圆柱,柱顶为皇冠形。庭院呈长方形,瓷砖地面,于1218年铺成。东、北、西三面为环抱柱廊,彩壁上绘着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城全景。院中有3座封闭式圆形建筑:西座建于787年,有珍贵的《古兰经》手抄原件;东座建于776年,藏有古钟,故称“钟楼”;中座是大理石水池。寺中有三座尖塔,位于北墙正中的叫“新娘塔”,建于8世纪;南墙末端的叫“尔萨塔”,建于11世纪;西首塔建于15世纪。

阿穆尔清真大寺。该寺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位于弗斯塔特(开罗旧城)中心,尼罗河左岸。始建者为阿穆尔·本·阿绥,故名。公元624年圣门弟子、伊斯兰初期著名的将领阿穆尔·本·阿绥奉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之命率军征服埃及,取得胜利,建造了弗斯塔特城(开罗古城),并修建了埃及的第一座清真寺——阿穆尔清真寺。初期结构简单,大殿长25米,宽15米,建筑材料多为枣树枝等。827年,由于阿布杜拉·塔西尔着手扩建,面积达13750平方米。寺前为一长方形院落,中心有淋浴室;另一端是宣礼塔,周围有走廊;正殿共120间,内有宣讲台、凹壁。全寺有石柱147根,柱与柱的上端用环拱衔接,形如马蹄。1172年,萨拉丁时代重加整修。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该寺遭到毁坏。由于它是埃及最古老的清真寺,故埃及政府决定重新修缮它,1985年斋月的最后一个聚礼日,在该寺举行了修缮竣工庆典。

伊本·图伦清真寺。埃及著名的清真寺,位于亚什米卡山的一块石质高地上。为艾哈麦德·伊本·图伦于876—879年所建,故名。占地26200平方米,砖石结构,木盖平面屋顶,每柱高4米,是马蹄形,支撑着顶棚屋架,开创了埃及建筑工艺的新纪元。该寺建有一座宣礼塔,是拉吉特苏丹在原宣礼塔的基础上修建的,是埃及唯一有宫外楼梯的宣礼塔。

艾资哈尔清真寺。该寺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清真寺之一,是法蒂玛王朝在开罗兴建的第一座清真寺。公元972年,乔海尔·素吉利奉哈里发穆伊兹之命建造了它。它是清真寺,又是学校,当今伊斯兰最高学府——艾资哈尔大学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现在它是一个建筑群,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万人礼拜。正殿中有石柱20排,两侧偏殿各10排,每两根石柱两端的拱环间横加一根木梁。正殿深处为凹壁,配有镂花雕刻门框。艾资哈尔清真寺与艾资哈尔大学齐名。1983年,埃及政府对它修缮,耗资100万埃镑。

卡拉维因清真寺。属摩洛哥古清真寺。位于历史名城非斯旧城的凯鲁万人居住区,为伊德里斯王朝于809年所建,当时被称为“谢里夫”清真寺。859年穆哈辛娜(又名法蒂玛)和妹妹玛丽亚将父亲穆罕默德·法赫里留下的遗产,用于扩建该寺,后改现名。又经历代不断扩建,有了现在的规模。全寺现有木制大门18扇,上镶嵌着一排排铜钉;16条通道通往院舍;365根殿柱连着单、双穹形的弓架结构;由檀香木、乌木、白杨木制成的讲坛上,点缀着象牙装饰,四周还用精巧的枣椰形花边作衬托;被称为“梢玛尔”的宣礼塔,高20米,正方形塔基每边长5米,塔顶筑有一个小圆顶,为北非地区清真寺典范。

艾卜·哈尼法清真寺。该寺为伊拉克著名清真寺。位于巴格达城北部艾阿祖米亚地区。艾卜·哈尼法(公元699—767年),哈乃斐教法学派创始人,被安葬于此,故名。寺体建筑宏伟,设计精巧,殿柱廊及屋檐装饰有植物图案和《古兰经》经文。大圆屋顶和宣礼塔均用彩釉瓷砖镶嵌,显得富丽堂皇,附近还有伊斯兰教法学校、伊斯兰大学和图书馆等。

谈了国外的清真寺,不能不介绍一下国内的著名清真寺。

广州怀圣寺。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广州市内越秀区,始建的具体年代不详,说法也不一,但建于唐代则无疑。因为广州是唐代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大批的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商人由“海上丝绸之路”来此经商,其中不少人在此定居,娶妻生子,成为土生的“蕃客”,修建清真寺成为必要和可能。据信,627年至649年,阿拉伯穆斯林艾卡·宛葛斯来此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为纪念穆圣,称该寺为“怀圣寺”。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立有(重修怀圣塔寺之纪)碑刻一方。寺内西南有一座高36米的圆柱形砖塔,塔身中实光滑,有螺旋小梯可登塔顶。塔顶为一小圆柱,远望形如蜡烛。顶部原有“金鸡”,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被台风吹落。该寺建筑为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风格,寺门南向迎街,朱墙饰有飞檐门楼,人内过甬道为望月楼,系重檐双层。门楣为阿文赞词,天花板饰有《古兰经》文,穿过门洞,左右为长廊相抱,长廊墙壁嵌有碑刻近50方,庭院正中为宽阔的月台,月台北为抱廊式礼拜大殿,重檐歇山顶,窑殿向西。大殿东有碑亭。1949年后,曾两次修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