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诗歌
30622600000003

第3章 汉乐府

我是导游

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去了解乐府。两汉时期,除了汉赋之外,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就是汉乐府。汉代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来采制诗歌,后来人们就把这些机构采制的诗歌称为乐府或汉乐府。随着后来的发展汉乐府已经不专门用来指代乐府机构所采制的诗歌了,汉以后,新乐府运动以前的一些同类体裁的诗歌也有人称之为汉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从事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因此后人就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歌辞中最有价值的作品是50余首民歌、部分谣谚和少量有主名或无名氏文人诗歌,其中民歌歌辞的写作时期,多数难以确定,前人或据乐曲本事与古辞旨意的相合与否,或泛引史事以推测讽谏意向,都可作参考,但不足以断定写作时期。大体说,《汉铙歌十八曲》由于当时“但取铙歌为军乐之声”(朱乾《乐府正义》),曲、辞早已分别存用,而歌辞久未整理,声、辞混杂,不易通晓,其中有原始古辞或后补之辞,则其写作当在西汉初期或更早时期。《相和歌》本是汉旧曲,“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卷二十六“《晋书·乐志》载:‘凡乐章古辞存者,并汉世街陌讴谣,《江南可采莲》、《乌生八九子》、《白头吟》之属’,其后渐被于弦管、即《相和》诸曲是也”。其中有一些当是西汉作品,但也有东汉作品,如《雁门太守行》歌咏东汉洛阳令王涣事,并非曲题古辞。《杂曲》本是乐府未收歌曲,其歌辞亦多东汉作品。至于谣谚及文人制作,则或有记载,或可考略,也以东汉作品为多。所以,今存两汉乐府,大致东汉作品多于西汉。

乐府官同黄门,事近倡优,在人品分清浊、诗乐辩雅俗的传统观念中是受轻视的。汉元帝好音乐,欣赏定陶王懂音乐,大臣史丹批评说:“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皆黄门鼓吹)高于匡衡,可相国也。”(《汉书·史丹传》)皇帝不免顾忌,文人势必更受拘束。而乐府歌曲为俗曲,五、七、杂言歌辞是“俳谐倡优所用”的俗体(挚虞《文章流别论》),所以西汉著名作者“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钟嵘《诗品序》)。东汉文人创作的乐府歌辞,为数甚少。大约在顺帝、桓帝时期,民间涌现出一批无名氏文人写作的五言诗,即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其中有的就是乐府歌辞,到魏晋仍被弦歌。此外,两汉黄门乐人也写作歌辞,如李延年就有《北方有佳人》歌一首,东汉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更是乐府歌辞的名篇。总起来看,两汉乐府歌辞的成就,主要以民间创作为代表。

我是擂主

乐府诗歌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乐府诗歌的内容多样,由于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两汉乐府诗歌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乐府诗表现的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社会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有的表现了平民百姓的疾苦,有的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渲染富贵奢靡的景象,有的作品体现了反抗精神,有的描写爱情。总而言之,汉乐府以其多彩的内容,自由丰富的语言形式,朴素生动的语言,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的思想感情,对后世诗歌也有着巨大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挑战擂主

汉乐府主要的特色与成就是什么?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第二,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第三,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第四,汉乐府民歌中,不少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第五,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第六,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其整个趋势,则是整齐的五言体越来越占优势。

幸运擂台

今存两汉乐府歌辞谣谚作品,有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元代左克明《古乐府》,明代冯惟讷《古诗纪》,梅鼎祚《古乐苑》等总集。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将前人所辑全部搜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