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游
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去了解谢灵运的山水诗。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谢灵运就是这一时期山水诗人的杰出代表。
在描写中出现了山水景物的诗歌,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新和美貌。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自然山水诗,随着自然山水诗,随着自然山水诗,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无疑也是有着促进的作用。此外,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谢灵运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东晋南朝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见长,有《谢康乐集》。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共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明清新,在这些山水诗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之美的高度敏感和刻画、再造而使之成为精美的诗歌意向。
我是擂主
谢灵运的诗歌和陶渊明的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首先,陶渊明的长于写意,而谢灵运长于摹象。陶渊明是一位写意能手。他的生活是诗话的,感情也是诗话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体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林鹤敛暝色,云霞收夕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其次,陶渊明注重提示性,而谢灵运的诗多注重写实。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谢灵运诗歌的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的描写实景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做了精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其三,在语言方面,陶渊明常采用白描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谢灵运的诗歌着重对景物自身的描写,所以在语言上雕琢很深。他所表现的是充满新鲜感的、幽深明丽、色彩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这山水面前油然而生的新奇、惊讶、倾慕之感。
总之,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起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更富于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其人生精神也较为强烈。
挑战擂主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谢灵运的诗,后代毁誉参半。大抵唐以前,赞美者居多,甚至常与陶渊明并称为陶谢。宋以后,人们更推崇陶渊明的自然平淡诗风,开始批评谢诗的雕琢富艳,地位大大下降。但是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幸运擂台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