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30677300000016

第16章 女生护理(2)

2.活动的时间宜短。

3.站立时,两腿平行,两脚稍分开,把重心压在脚心附近,这样不易疲劳;需要长时间站立时,每隔几分钟变换两腿的前后位置,把体重放在伸出的前腿上,可以减轻疲劳度。

4.走路的正确姿势是抬头,伸直颈部,下颚抵住胸,后背挺直、绷紧臀部保持全身平衡。每走一步注意踩实了再走第二步,以免跌跤。

5.上下楼梯时,注意避免过度挺胸腆肚,看清阶梯,一步步慢慢上下,使整个脚掌置于阶梯上,使用腿部肌肉抬起,自然地登每一层阶梯而不向前倾斜。尤其妊娠晚期,隆起的腹部容易遮住视线,注意脚踩稳了再移动身体,如有扶手,应该扶着走。

6.避免弯腰拾物,拾取地面物品时先屈膝后落腰蹲好后再捡拾。

孕妇的营养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孕妇的营养状况是影响胎儿健康的重要因素。孕妇的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也影响婴儿出生后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研究资料表明,营养缺乏可能干扰细胞的分裂,造成永久性损害。如果营养缺乏仅发生在细胞大小发育阶段,只要改善营养状态,细胞大小的变化可以恢复正常。当主要营养素缺乏时,则会干扰神经细胞的分裂,持续至幼儿2岁。因此,为孕妇提供饮食咨询指导,满足孕期的营养需要是产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热量

孕妇的热量摄取,除满足本身的需要外,还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摄取比平时更多的营养,平均每日所需要热量较非孕期增加12..56千焦;每日总热量约需10463.8千焦。除正常饮食外,还必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量。

蛋白质

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氨基酸,是积极参与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保障,如制造血液和肌肉,并起到增强胎盘和子宫的作用。妊娠期每日蛋白质总需量约80~90克。如果蛋白质的摄取量不足,不仅阻碍胎儿的发育,还会引起母体的代谢异常,导致贫血,削弱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或成为产后母乳不足的原因。孕妇应多食用瘦肉、鱼、牛奶、鸡蛋、豆类等多种食品。若孕妇每日从上述食品中能摄取约80克左右的蛋白质,则可基本满足需要。

维生素

维生素种类繁多,仅需微量便可调节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是调节生理作用的重要物质。例如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尤其是黏膜细胞的完整性,抵抗感染、维持黏膜正常机能,并能增强感光与产生视觉的能力;维生素C能解除体内的有害成分、维持毛细血管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叶酸缺乏可致贫血,过度缺乏会导致神经失常、口腔溃烂等,妊娠早期蛋白质的综合、吸收以及血液和细胞的形成都少不了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恶性贫血,或神经疾患。蔬菜、瓜果和谷类食物均含多种维生素。为了有效地摄取维生素,要科学地选择烹饪技巧,例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宜生吃,不宜长时间浸泡于水中或加热过久;需要加热时,宜用高温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以保证有效的成分。维生素B1及维生素C遇碱易被破坏,煮粥或豆等禁用碱。

矿物质

种类很多,其中与孕妇关系密切的有铁、钙、钠。

1.铁:是造血的重要物质。母乳中含铁量极少,婴儿出生后头2~3个月所需要的铁必须于胎儿期从母体吸收贮存备用。分娩时出血、产后的恢复以及母乳分泌等均需要铁,与非妊娠期相比,妊娠早期每天必须多摄取3毫克铁,从妊娠晚期到授乳期每天需多摄取8毫克以上。妊娠期铁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也可能诱发心肌肥大、浮肿等合并症。铁可以从肉类、豆类中摄取,也可从鱼、蛋、蔬菜中获取,如果与维生素B12和蛋白质一起摄取,会增加铁的利用效果。

2.钙:人体中的钙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液、肌肉、神经组织里仅有极少一部分。妊娠期为了母体的贮备以及供胎儿骨组织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孕妇每天需钙约1500毫克。孕妇缺钙时,轻者感腰腿痛、牙疼、肌肉痉挛,重者可致骨软化症及牙齿松动,并影响胎儿的骨骼及全身发育。含钙多的食物有小鱼、海藻、蛋、豆类、奶制品等,市面上出售的钙制剂也可供补充。从食物中摄取的方法为首选。

3.钠:与身体内水、盐代谢关系密切,尤其要警惕钠过剩的倾向。日常的食盐为钠的主要来源。事实上,盐不仅用作调味品,在许多食品的加工中,往往已含有相当量的盐分。所以要提醒孕妇从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目的出发,调味宜淡,最好不吃咸辣食品,如咸菜、咸鱼、咸蛋等制品。除上述元素外,妊娠期对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镁、碘等需要量增加。缺乏这些元素则影响胎儿生长和某些脏器的发育。这些元素广泛存在于牛奶、肝脏、谷类及海产品中。

孕期用药

临床资料证明,某些药物不仅对孕妇本身有害,同时对胎儿也有明显致畸作用,所以孕妇用药必须谨慎。许多药物通过单纯扩散、主动运转及特殊运转经胎盘入胎体内,直接产生毒害作用。再加上胎儿的肝、肾功能不成熟,药物在胎儿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都较缓慢,从而延长了药物在胎儿血中滞留的时间,致使某些对母体起治疗作用的无害药物,对胎儿产生毒性作用。尤其妊娠早期是胚胎器官形成时期,一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胚胎,而致流产、畸形或功能异常。总之,整个怀孕期用药都应慎重,尤其在早孕阶段最好不用药,必需用药时应该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孕妇患有某些合并症或并发症时,需要服从医师的处方,认真执行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以免贻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围产期药物学的研究提示,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主要药物有:

甾体激素

已证实乙烯雌酚可引起女性在青少年期患阴道腺病,并可能致阴道、宫颈透明细胞癌。男性生殖器异常发生率较无用药者高,故雌激素在妊娠期属禁用药物。孕激素致畸作用尚未肯定,属慎用药物。过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等,如需要长期应用时,以小剂量维持为原则。

维生素K3

对红细胞稳定性差的患儿可引起溶血,导致发生肝损害及核黄疸。

镇静药

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应属禁用;常服用巴比妥类药物的孕妇,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安定等非巴比妥类药物,孕早期服用发生唇裂、颚裂的危险性增高;眠尔通、利眠灵等在受孕6周内服用,有致畸作用,在整个孕期服用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抗痉挛药

苯妥英钠有明显致畸作用,三甲双酮可致胎儿产生三甲双酮综合症及胎儿死亡。

抗甲状腺药

孕期服用硫脲类药物可引起胎儿代偿性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及骨生长迟缓;长期使用无机碘化合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病;孕早期应用放射性碘可致胎儿先天畸形,受孕10周后应用,致胎儿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孕期应禁用。

治疗糖尿病药物

除胰岛素外,其他几种口服磺酰脲类药物(如甲糖宁等)以及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均有致畸和死胎的危险。

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可能产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抗癌药

目前以叶酸拮抗剂致畸作用最肯定,早孕阶段使用此类药物可致流产,能存活者亦会有多种严重畸形。

麻醉药

早孕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婴儿唇裂、颚裂发生率增高;新生儿娩出前6小时内注射吗啡,新生儿娩出后会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因此分娩前6小时内忌用吗啡。

抗生素

长期注射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可致胎儿第八对脑神经及肾脏损害;四环素有明显致畸作用,属孕妇禁用药物;氯霉素对胎儿和新生儿均可产生霉性反应,因此,在孕期,特别是妊娠晚期,应禁用氯霉素。

磺胺药

磺胺于胎体内与胎儿血清胆红素争夺血清蛋白,致胆红素大量游离,胎儿出生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故在妊娠后期或分娩前应尽量避免使用磺胺药,尤其是长效磺胺。

饮酒与吸烟

孕期吸烟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大量资料表明,吸烟的孕妇或连续暴露于充满烟雾环境中的妇女,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一般孕妇高。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周围血管的收缩,直接影响胎儿的血氧供给,同时妨碍了胎儿利用维生素C的能力,过量吸烟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为此,孕妇及其家属必须停止吸烟,同时避免到吸烟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的机会。在妊娠阶段,应该避免饮用酒和含酒精的饮料。近来研究表明,饮酒的孕妇有致先天性缺陷婴儿的危险倾向。孕妇发生醉酒时,会抑制子宫收缩,影响分娩。

孕期胎教

胎教的目的在于为胎儿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刺激以促进胎儿脑的发育,为儿童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胎儿在母体内是有感觉的小生命,对外界刺激和变化均有反应。有实验证明,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均可透过母体进入子宫,作用于胎儿。其中低频率声音传入效果较好,故主张用低频率的音乐进行胎教,以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研究表明,在受孕的第4周,受精卵即形成一根头大尾细的神经管,能对直接的或间接的刺激作出反应。到第8周,大脑皮层能粗略分层,脑细胞发育迅速,对母体传来的信息比较敏感。妊娠23周时,大脑皮层结构已经形成,沟回增多。至出生前脑细胞分裂已基本完成,脑组织的发育基本定型,此为接受“胎教”的物质基础。孕妇要保持心理状态的平衡,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地渡过妊娠全阶段,配合胎教,促进优生优育的效果。

婴儿用物准备

出于社会责任及独生子女政策,整个家庭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为即将出生的婴儿进行种种准备,结果不实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孕妇提供有关婴儿用物准备的咨询指导,以满足家庭的需要,成为产前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按个体的具体情况,提供下列原则作为参考。

衣物不宜过多

婴儿在出生的头几个月生长迅速,孩子成长的速度往往比预计的要快,所以不宜购置过多太小的衣物,避免使用率低造成浪费。

安全的原则

婴儿所有用物都必须考虑到安全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生长期的孩子对安全的要求标准也不一样,例如婴儿睡床应该具有围栏,床旁要用软垫衬好,以免孩子从床上跌落或者被围栏碰伤。

尿布的准备

可利用旧的棉质床单等改制,洗干净用开水煮沸消毒后,经晒干便可使用,按需要数量可多一些(一般40块左右),便于更换。尿布以选用吸水性强,而且柔软为宜。

注意保暖

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需要注意保暖,但不宜过热,应根据气候及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为婴儿准备衣物。最好选用相应厚度、柔软、吸汗性好、便于洗涤消毒的棉制品制成衣物。衣服不要影响婴儿手脚的伸展,可多准备无扣的衣服,便于穿脱。

奶瓶的准备

母乳喂养者只需准备2个小奶瓶和橡皮奶头,供喂婴儿果汁或水使用。如果人工喂养,奶瓶和奶头的数量就要多些,以备清洁和消毒。

孕妇的心理需要

怀孕阶段所引起的身体外形以及家庭中角色的变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可引起孕妇心理变化、造成压力。孕妇应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取决于自身的情绪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妊娠的态度。家人须熟知孕妇的心理变化,以便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孕妇的调适过程。概括孕妇的心理变化特征及需求如下:

早期妊娠阶段

心理反应强烈,感情丰富,诸如矛盾、恐惧、焦虑、将信将疑或内向性等,类似的情感变化甚至可波及妊娠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初次妊娠者,出现的情绪不稳定、好激动,易发怒或落泪,特别需要人们的关怀。大多数妇女都能接受妊娠的事实,产生履行职责的感觉并确信自己有能力承担这一职责,这种愉快的感觉将促使其做好进入母亲角色的心理准备。行动上表现为观察其他母亲来改变自己的言语、行为以便领悟母亲的情感,促使自己适应妊娠。另一些妇女对妊娠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抵触情绪,或对妊娠状态深度焦虑,表现为抑郁、沉默寡言、心事重重等复杂的心理状况,产生被保护和照顾的要求。此时要为孕妇提供发问的机会,鼓励孕妇充分暴露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也可以安排交流、讨论的机会,允许她们去了解别人,分享感觉,有助于消除烦恼,使其理解妊娠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中期妊娠阶段

胎动出现是此阶段的突出表现。胎动出现、胎心可被听到,使母亲体验到新生命的存在,母爱被充实并得到发展,表现为孕妇开始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感兴趣。理想的护理措施是帮助她们参加各种类型有关分娩的讲座,提供育儿常识。建议她们建立广泛的社会交往,增加与母亲接触的机会,获得更多有关做母亲的知识。此期,孕妇常显示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变化可来自前人的偏见、本人的需要以及体内胎儿的需要。表现为宁可别人给予她而不是她给予别人,这种自私的行为还可来自体内激素的变化,以及本人对妊娠过程的理解。某些孕妇情感可能变得更为敏感、易怒和喜怒无常。对此,家人应予以理解,并对孕妇做出适当的正确劝诱。

晚期妊娠阶段

妊娠6个月以后,孕妇在体力、情感和心理状态方面开始经历一个异常脆弱的时期。胎儿越发变得珍贵,孕妇担心各方面的危险会给胎儿带来伤害,害怕身体变化使自己保护胎儿的能力减弱,处处显得小心翼翼,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并要求丈夫更多地留在身旁,期待他的保护。晚期妊娠阶段,孕妇迫切期待分娩以终止妊娠,同时伴随矛盾心理,因为分娩可以排除来自妊娠的“困扰”,但本人及胎儿的安全又将面临一个实际的威胁。尤其关于分娩的种种传说,包括分娩的危险均可能加重恐惧心理。复杂的心理活动常常扰乱了正常睡眠,睡梦增多。睡梦大多反映了孕妇对胎儿及本人的担心、忧虑和烦恼。因此,在妊娠的最后阶段,更需要为孕妇提供具体的护理措施,以帮助缓解症状减轻不适。

孕期常见症状的护理

孕妇出现不适症状是孕妇普遍的经历,但并非每个孕妇都要经历所有的不适,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现的症状不同,个体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当症状不严重时,可令孕妇休息,使症状得到缓解,还可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症状的发生。

恶心和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