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30677300000005

第5章 家庭日常护理(5)

1.注意安全,避免外伤。发病时首先迅速使患者躺下,解开领扣,抽搐时不可强行喂水或用强力按压肢体,以免造成窒息或骨折,用牙垫或布条塞入患者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

2.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于侧卧位,以防呼吸道分泌物误吸或窒息,注意及时吸除痰液。对深昏迷患者应防止舌后坠引起呼吸道阻塞,可将患者头部放低,下颌托起,将舌拉出或插入口咽通气管以确保呼吸功能。

3.癫痫发作是由大脑异常放电引起,只有放电结束才能停止发作,不要盲目掐人中穴,应让其自然停止,或使用中枢抑制剂作静脉注射,控制发作。对有攻击行为者应给予镇静药物,以保病人安全。

认真观察用药效果

1.抗癫痫的药品较多,而且各种药理作用及适应症均有所不同,病人对药物敏感性也不一样。所以对用药效果不好者,或长时间用药后有副作用者,均应及时求医,切不可随意加减更换药物。

2.应选择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联合正规用药,严格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避免导致再度复发。

3.癫痫是一种慢性病,必须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儿童及老年人,还应避免用药过量和发生意外。

癫痫病人的健康指导

1.癫痫患者日常生活要有规律,环境宜安静,睡眠应充足;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感染发热、低血糖、低血钙等发作诱因;饮食要有节制,进水量应适宜,忌烟酒,防止呼吸急促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多诱发癫痫。

2.癫痫病人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脑力活动,以增进身心健康,勿从事高空、水上、司炉、驾驶等工作,避免游泳、登高活动,以保障病人安全。

3.癫痫反复发作可造成大脑功能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发作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给医生提供发作前后的表现,发作频率、时间及发作过程中行为、智能等方面的信息,为合理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4.发现癫痫患者烦躁、焦虑、恐惧、头痛、头晕时,要及时给予安慰,使其平静,预防发作。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

发病早期

在发病早期,主要是强化记忆。对病人给予合理有序的提醒安排。如: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放置一块书写板或便条纸,写上需记忆之事,以免病人遗忘;物品要分类固定安放,方便病人寻找;病人外出时,身上要带个写有家庭联系人姓名、地址、电话的卡片。

发病中期

在发病中期,主要以确保病人安全为主。病人虽生活尚能自理,但已出现混乱状态,缺乏合理的判断力,因此要加强保护。应为病人安排一个独立固定、简单安全的生活区,其中避免有可能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的物品,如电源插座、煤气开关、有毒药物等。还应加强观察,保障其安全。

发病晚期

在发病晚期,要言传身教。为减缓病人生活能力的衰退速度,并保持其肢体关节活动的功能,家属应指导训练病人自理个人生活,不要一味地包办,最好要做一步教一步。对于病人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做完一些简单的事,如洗脸、穿衣等,家属不要催促或责难。

特别提醒

对于病情加重和到末期的,应该注重精神安慰,不仅要有全面的生活照顾,更要注意保护经常性的接触交往,建立非言语沟通,并尽量利用抚摸、按揉等身体接触来传达感情。增加对病人非语言表达的认识和理解,使病人尽可能保持与环境的互联。

帕金森氏病人的护理

临床表现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震颤、强直、运动缓慢及姿势障碍等。震颤:多从一侧肢体开始,节律性抖动,静止休息时更明显,睡眠时消失。随着疾病的发展,对侧肢体及下颌、口唇、舌部也会出现颤抖。强直:肢体与躯干肌肉僵硬,面部表情刻板,眨眼动作减少,称为“面具脸”。动作缓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穿衣服、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字越写越小,行走时两步之间距离缩小,讲话声音低沉、语音单调,后期可能有吞咽困难、进食呛咳情况发生。姿势障碍:病人站立时头颈与躯干前倾,膝关节微曲;行走时,身体前倾,容易跌倒。其他可能还有皮肤油脂溢出、排便困难、情绪低落以及智能减退等症状。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脑内的黑质、尾状核、壳核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神经元的老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感染、一氧化碳中毒以及遗传倾向等,都被认为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家庭护理要点

1.帕金森氏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却是进行性加重,有的病人病情也可以发展得很快。因此,要早治疗,并且需长期服药。常用的药物有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美多巴等。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会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所以,家人除要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服药效果及药物的副作用,以利于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与种类。

2.鼓励早期病人多进行主动运动,尽量继续工作,培养业余爱好。

3.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姿势与步态的训练。日常生活尽量让病人自己完成,但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病人跌跤。

4.多吃蔬菜、水果或蜂蜜,防止便秘;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等。

5.对晚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帮助其勤翻身,在床上多进行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固定、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术后老人食无味怎么办

护理特点

舌头的味蕾随年龄逐渐退化,味觉敏感度也会变差。“食无味”尤其在术后是老年人常见的困扰。

建议多摄取新鲜蔬果所含天然维他命、矿物质,以改善老人体质。也可以每天早晨喝一杯现榨的蜂蜜胡萝卜汁或果菜汁,大量摄取维他命A、C等天然抗氧化剂。为了改变遭大量抗生素破坏的肠道菌群生态,术后病人应多喝优酪乳,尤其可搭配具润肺、补气功效的核桃、黑芝麻等核果类一起吃,让肠道菌丛回复正常,以强化肠道的营养吸收力。

另外,炖粥品最适合术后、大病初愈的老年患者。粥品清淡、易消化。清炖鲜鱼粥、鸡丝肉粥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很适合术后病人食用,来修补受伤的身体组织;偶尔做些黄芪炖鸡汤或鸡汤炖面,简单且营养丰富,又可提升免疫力。如果病人持续胃口不佳,不妨考虑补充免疫奶粉,以增强免疫力。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必须注意饮食调配。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两宜两忌”。

两宜

1.宜低脂。要求在烹调时少用油脂,尽量采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一般每日用油量小于50克,忌吃油炸、油煎食品。过多的热量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2.宜低盐。要求每日用盐量5~6克,血压高时限制在3克以内,也可以用酱油替代,每日用量小于10毫升(约两汤勺)。忌吃咸肉、咸菜、咸蛋等食品。摄盐较多,可使体内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得更高。

两忌

1.忌饮食过饱。老年人消化机能减退,过饱易引起消化不良,易发生急性胰腺炎、胃肠炎等疾病。同时,过饱可使膈肌位置上移,影响心肺正常功能,加之消化食物需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心脑供血相对减少可能引发中风。

2.忌贪杯暴饮。过量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可使血压上升。老年人肝脏解毒功能较差,也易引起肝硬化、心肌疾患及胃黏膜萎缩。

标准

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

1.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

2.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

3.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多吃蔬菜水果还有利于降血脂、利尿、降压,同时也可以防止限制饮食所带来的饥饿感。

合理饮食有利于老年性白内障病人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以老年患者居多。初期仅有晶状体的轻度混浊,视力稍受影响,但若进一步发展,最终可致瞳孔区全部变白而失明。老年人体质较差,有些又不堪手术,所以,治疗起来比较麻烦。而在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食物治疗,对延缓视力减退,减慢晶状体混浊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