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疖又叫疖疮,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厘米左右,出脓即愈。多发于暑天,又叫暑疖、热疖,若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者称为疖病。
本病多由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或在强日光下曝晒,感受暑毒所致;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热不外泄,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反复搔痒抓、破伤染毒而生。正常人的毛囊及皮脂腺内,通常都有细菌存在,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及不注意个人卫生的情况下,这些细菌便会致病。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即称之为疖,炎
【临床表现】
疖是发生在毛囊口的小脓肿。最初出现的是一个有红、肿、热、痛的圆锥形隆起的小硬结。症常扩散到皮下组织、疼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疼痛加剧,数日后形成脓肿,脓液排出则炎症逐渐消退,愈合后形成瘢痕。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若感染扩散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甚至造成全身化脓性感染。
【医生提示】
(1)疖肿是一种颇具危险性的小疮,如果疖里的细菌进入血液中,可能引起血液中毒。
(2)当疖极度柔软或长在皮肤较厚之处(例如背部),或当患者是幼年、老年或生病时,都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3)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疖肿发生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夏天,更要经常洗澡、洗头、勤换衣服、剪指甲。
(4)忌食辛辣、肥腻、甜食及发物。
【治疗方法】
早期疖肿,当还没有脓头出现的时候,可以在疖子表面涂一些2%碘酊,也可用20%鱼石脂软膏、红膏药、金黄膏涂敷。鱼石脂软膏是一种黑色的油膏,将它敷在疖肿的部位,再贴上纱布敷料。
当疖子出现白色脓头时,应该消毒后用镊子夹去脓头,以利引流,若引流不畅者,还要切开引流,让脓液流出来。
对未成熟的疖,或是口鼻“危险三角区”的疖,严禁挤压,以防止炎症扩散至颅内或引起败血症。
本病在中医可分2型辨治。
a.热毒内蕴肌肉型。局部红肿热痛、溃后状如蜂窝,伴发烧、口渴、大便干、尿黄、脉弦滑或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可服连翘败毒丸、六神丸等。外用拔毒膏、金黄膏,溃后用九一丹掺太乙膏、生肌散。
b.湿热郁滞肌肤型。症见毛囊处出现发红、疼痛的圆形小结,逐渐红肿。一般无全身症状,因而不需内服药,可单用外敷拔毒膏、金黄散治疗。
【吃出健康】
a.绿豆茶
绿豆50克,金银花20克,甘草5克,煎汤代茶。
b.梅花粥
白梅花5克、粳米100克,先煮米为粥,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同煮二三沸即可食。
c.绿豆米仁汤
绿豆、薏米各50克,炖服。
d.栀仁粥
栀子仁5克(研末)、粳米100克,先煮粳米为粥,粥将成时,调入栀子米稍煮即可食用。
痈
痈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本病多见于成年人,糖尿病病人尤易发生本病。好发于颈项、背等较粗厚的皮肤处。初起时患处皮肤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呈一块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范围在6-9厘米左右,周围红肿,界限不清,疼痛剧烈,很快向周围扩散,并有多头疖样脓栓形成,中心部分溃烂后呈“火山口”状,流出稠厚黄白色脓液,愈合需1个月左右。常伴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如果排脓通畅,局部肿痛消除,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痈。
【临床表现】
痈在初起时,局部大片硬肿的皮肤呈紫红色,高出体表可达1厘米,表面发热。由于红肿部位张力大,所以疼痛明显。
在中期,痈的中央部有多个黄白色的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脓栓之间的皮肤逐渐坏死,中央溃烂。
病人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等。容易并发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及静脉炎等。
痈的局部病变比疖重,而且容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医生提示】
(1)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疮口皮肤更应保持清洁,可用淡盐水洗涤。切忌挤压。患在上肢者宜以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并减少行动。
(2)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宜素净清淡,易于消化。
(4)切开引流后,如发热不退,伤口疼痛严重,浓液流出不畅时,要及时请医生帮助。
【治疗方法】
治疗痈的时候,要给病人肌肉注射抗生素或口服磺胺类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局部治疗,在早期可用50%硫酸镁或70%酒精湿敷。也可以在痈的表面涂敷鱼石脂软膏。
脓肿形成后要及时切开,清除坏死组织。通常切口成“+”或“++”字形。切开引流后,如发热不退、伤口疼痛严重,脓液流出不畅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本病在中医中分期而治疗。
(1)初期。患部起一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发痒作痛,渐向周围扩大,脓头增多,此时红肿灼热,疼痛更甚,伴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可服解毒消炎丸、清血解毒丸、梅花点舌丹等。外用金黄膏。
(2)溃脓期。疮头逐渐溃烂,状如蜂窝,高热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可服清血内消丸、痈疽消毒丸等。外用二宝丹、金黄膏。
(3)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生长,逐渐愈合。
一般不需内服,可外用白玉膏掺生肌散。若气血两虚,愈合迟缓者,宜调补气血,可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
【吃出健康】
a.金银花茶:金银花、绿豆各50克,生甘草15克,煎水代茶。
b.蒲化英粥:蒲公英40-60克、金银花50克,煎药取汁,去渣,加大米120克,煮粥食。
c.瘦猪肉50克、蒲公英20克,炖烂后弃药渣,吃肉喝汤。
d.鲜丝瓜200克,紫地丁15克,共煮食用。
丹毒
丹毒多因血热内蕴,外染毒邪,或体表皮肤破伤,毒邪乘袭,外窜肌肤,内走营血而成。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腿胫、头面,如不根治,常可反复。起病急骤,患处掀红肿赤,色如涂丹,故叫丹毒。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局部出现片状红疹,色鲜红似玫瑰,形状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边界稍隆起,有时可发生水泡,压之褪色,去除压力后颜色很快恢复,有烧灼感,常伴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由细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起病急,蔓延快,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多发于面部或下肢。若反复发作,使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象皮病。
【临床表现】
病人常有全身不适、头痛、口渴等前驱症状,发作时体温可突然升高。皮疹开始为红肿发硬的有烧灼感的斑片,迅速扩大成为大片猩红色损害,压之退色,有压痛。红斑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患处皮肤有肿胀、发热的感觉,表面光泽。皮疹附近的淋巴结常肿大、疼痛。数日后,皮疹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丹毒常有复发的倾向,位于小腿的丹毒如果反复发作,日久可继发产生象皮肿。
【医生提示】
(1)病变在颜面前,应保持口鼻部清洁,常给漱口剂或滴鼻剂。
(2)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病变在下肢者,应抬高患肢。
(3)发现有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忌食辛辣等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治疗方法】
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2-4次,肌肉注射。
增效联磺片:每次2片,每日2次。
5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
磺胺药与青霉素,任选一种。症状消失后仍继续用药3-5日,以免复发。
本病在中医中的治疗。
a.头面部丹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口渴,继则颜面潮红、肿痛,出现一片红斑,迅即向周围蔓延。红斑边缘清楚,稍高出皮肤,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可服导赤丹、梅花点舌丹等。外用金黄散。
b.小腿丹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骨痛,小腿或足部出现红斑,红肿热痛,皮肤发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利湿清热解毒。可服复方金银花冲剂、龙胆泻肝丸、二妙丸等。外部用金黄散。
【吃出健康】
a.板蓝根类柏汤:薏米20克、绿豆15克、板蓝根50克、黄柏12克,苍术、川牛膝各10克,煎汤代茶。
b.豆腐丝瓜汤:豆腐250克、鲜丝瓜根120克,炖汤食用。
c.板蓝根茶:野菊花10克、板蓝根50克、鲜蒲公英300克、白糖适量,煎水代茶。
d.豆腐250克、鲜丝瓜根120克,炖汤服食,连服数天。
静脉曲张
静脉血管的扩张和迂曲称为静脉曲张。当静脉瓣不能很好地阻止血液回流时就会发生静脉曲张。约10-15%的人患有静脉曲张。大部分静脉曲张并不严重。正常的静脉内有许多静脉瓣,它的功能是保证血流向一个方向流动。当瓣膜发生缺损时,就会产生血回流、淤滞,造成静脉扩张、扭曲。静脉曲张在小腿背面和内侧发生率高,食道静脉、肛门静脉和阴囊静脉也可以发生曲张。静脉曲张易发生在妊娠、肥胖、有遗传倾向的人身上。
【临床表现】
(1)静脉曲张隆起:状如蚯蚓,甚至盘曲成团,见于小腿内侧或后侧静脉。
(2)腿部酸胀不适、沉重和疼痛,一般在静息站立时发生,行走或平卧后迅速消失。
(3)肿胀:久站后足部出现轻度肿胀。
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轻微损伤可导致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
【医生提示】
大部分静脉曲张可以通过穿弹性袜、常规锻炼和长时间站立后将腿抬高过心脏进行治疗。皮肤溃疡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绷带促进愈合,或者外科切除。虽然不能肯定长时间的坐或站立是造成静脉曲张的病因,但可能会使曲张加重。
医生可以使用静脉剥离技术切除曲张的静脉;另外一种技术是在病变的静脉内注入刺激性的物质,使这部分静脉封闭,而让健康的静脉代替其执行输送血液回心脏的功能。
【治疗方法】
本病尚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病情较重者宜手术治疗。
中医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散结。可服通经活血丸、血府逐瘀丸等。兼湿热者加服四妙丸或二妙丸。
【吃出健康】
a.炖猪蹄:猪蹄1只、毛冬青100克,炖食。
b.紫丹参药酒:紫丹参100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每次服30-60毫升。每日2次。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等原因所致的肩关节周围的滑囊炎,从而出现肩关节周围广泛性的疼痛和广泛性的功能障碍等症的一种疾病。因其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又因其常常由于夜卧露肩当风所致,故又有“漏肩风”之称。
本病多由年老体虚、气血不足,或肩部外伤、慢性劳损所致;也可继发于颈椎病、心脏病和胆囊炎之后。本病部分患者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而大部分患者还须进行治疗才可痊愈。
【临床表现】
(1)压痛点: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许多压痛点,但多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腱长头、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肩关节活动不利:初期仅有僵硬感,以后逐渐出现肩关节运动障碍,后期则因粘连而使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3)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但以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受限最为明显。
(4)肩关节疼痛:初起时常感肩部酸楚疼痛,疼痛可急性发作,多数呈慢性,昼轻夜重,以后疼痛逐渐向颈项及上肢部扩散,肩关节活动及受寒着凉时痛甚,后期则因肩关节广泛粘连,肩关节活动受限而疼痛减轻。
【医生提示】
(1)肩部按摩:重点是不要用力过度。要用手掌部轻柔地按压揉摩僵硬的肌肉。按摩范围尽量大一些,用力要均匀,叩击时应有节奏。
(2)床与枕:因肩部酸痛者多半躺卧时间超长,所以保持肌肉松弛就非常重要。床及被褥不要过软,应使背部骨骼尽量伸直,也就是所谓的“硬板床”。枕头最好选用直径8公分左右圆筒状的(置于颈部),一定不要太高。
(3)入院治疗:如果为脏器疾患所致,应到内科诊治。治愈内脏疾病后,再转外科治疗肩部症状。如为颈椎或脊椎异常,可请整形外科医生治疗。除一般的口服及注射药物之外,超声波、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也很有效,此外,具有矫正姿势及强化肌力作用的运动疗法也可与上述治疗相结合,恢复得会更快。
【治疗方法】
本病所用西药多以消炎止痛为主:
布洛芬:片剂,每片0.2克,1日3次,每次0.2克。饭后服。
消炎痛:片剂,每片25毫克,每日2-3次,每次1、2片,饭后服用,孕妇慎用。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可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舒筋止痛之中成药进行治疗。内服药可用疏风定通丸、舒筋活血片、小活络丸等;外敷药可选用关节止痛膏、麝香虎骨膏等。
【吃出健康】
急性期
肩及臂疼痛,手不能上举,肩关节外展、外旋受限。肩前、后、外侧有压痛,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弱。
a.当归胡椒瘦肉汤:胡椒12克,当归20克,猪瘦肉60克,水煎,饮汤吃肉,每日1次。
b.北芪肉桂瘦肉汤:北芪30克,肉桂6克,猪瘦肉50克,水煎吃肉饮汤,每日1次。
c.归芎粥:当归头20克,川芎10克,粳米100克。将当归、川芎入砂锅内水煎半小时,去药渣,加粳米煮粥服,每日1-2次。
慢性期
肩及臂疼痛、日久不愈、夜间尤甚,手足麻木、头晕目眩、臂不能上举、也不能外展,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
a.当归猪肝粥:当归20克,猪肝50克,糯米60克,同煮粥,佐膳食用。
b.入地金牛煲鸡蛋:入地金牛根20克,鸡蛋1枚,水2碗煎煮,蛋熟去壳再煮10分钟,煮成1碗,饮汤食蛋。
c.黄芪当归猪胰汤:黄芪30克,当归20克,猪胰1具,水煎,饮汤吃猪胰,每日1次。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从而直接或间接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
根据本病在临床中的特点,可将本病分为几大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在这几种类型中,以神经根型和混合型最为常见。
导致本病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外部原因,即各种急慢性损伤造成颈椎及其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另一种是内部原因,即颈椎本身的退变,颈椎的椎间盘从30岁开始退变,椎间盘脱水纤维化,厚度变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从而使颈椎增生,压迫和刺激血管和神经而产生症状。
【临床表现】
(1)脊髓型。以颈部脊髓受损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称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临床表现可见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走路不稳、步态笨拙、以至卧床不起,四肢僵硬等。
(2)椎动脉型。以椎动脉受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猝倒、耳鸣耳聋、持物落地、视物不清等。且上述诸症可因头部转动或侧弯而诱发或加重。
(3)交感神经型。以交感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主要症状可见枕部疼痛、头晕或偏头痛、头沉、心慌、胸闷、肢凉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
(4)神经根型。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主要症状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麻木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上肢发沉、手指麻木、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医生提示】
(1)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