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常同时侵犯角膜和结膜,病程缓慢,可延续数年以至数十年,偶然可以急性发作。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沙眼病原体为衣原体的一种,界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简称沙眼衣原体。在卫生条件差的流行区,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可引起迟发超敏反应。这可能是沙眼急性发作的原因,是重复感染的表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期。轻的沙眼可以完全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刺痒,异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后遗症和并发症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自觉视力减退。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检查时其特征如下:
(1)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扩张,结膜上皮下有弥漫性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使透明的结膜变得混浊肥厚,血管轮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状。
(2)滤光增生:是结膜上皮下组织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由局限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初发时,上睑结膜出现散在细致的黄白色小点,不突出于结膜表面,夹杂在肥大的乳头之间,为沙眼早期诊断依据之一。
(3)角膜血管翳:在结膜发生病变的同时,首先角膜上缘的半月形灰白区血管网充血,发生新生血管,伸入透明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之间,各新生血管之间伴有灰白色点状浸润,是角膜上皮对沙眼衣原体的一种组织反应,称为角膜血管翳。它是沙眼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随病情进展,血管翳成排向瞳孔区悬垂下来,形似垂帘,当上方血管翳向下越过瞳孔区时,角膜其他方向亦都长出血管翳向中央进行,布满整个角膜。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严重影响视力。
(4)瘢痕形成:当沙眼进行数年甚至数十年,所有炎性病变如滤泡、乳头,将发生破溃或坏死,而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这标志着病变已进入退行期。
【医生提示】
(1)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睡眠区应进行分隔和通风。
(2)应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脸,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
(3)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要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治疗方法】
(1)局部点药法:可选用10%-3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斑马眼药水)、0.1%肽丁胺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0.25%氯霉素眼药水、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白天点眼-4次;晚上涂四环素、土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也可选用中药化铁丹眼药水、10%黄连眼药水,每日滴眼数次。
(2)局部涂擦或滤泡挤压法:对瘢痕期的沙眼,可采用硫酸铜棒涂擦,直接涂擦病变表面,注意勿触及角膜,涂擦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对有大量滤泡的沙眼可进行滤泡挤压术(俗称刮沙眼),将滤泡和乳头压平,以提高用药疗效。一般采用滤泡压榨器或用中药海螵蛸棒作为摩擦工具,每周1次,2-3次即可见效,但不能根治,故仍应与药物配合治疗。
(3)口服药物疗法:对轻症沙眼,一般主张局部点药,对重症活动性沙眼或并发角膜溃疡者,可配合口服磺胺药或抗生素治疗。常用复方新诺明0.5克,每日3次;或四环素、土霉素0.5克,每日3次,连续2-3周,可达到较好效果。
结膜炎
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的一种炎症。病人的眼睛可能肿大、布满血丝,通常会痛痒不舒服。由于感染部位长满脓,使眼皮容易在久闭之后(例如睡眠后)沾在一起,无法张开。造成结膜炎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过敏、眼睛受伤、刺激眼睛的物质等。
急性结膜炎也称为“红眼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常流行于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环境。
【临床表现】
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本病屡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斑、片状结膜下出血,多位于颞上、颞下近穹隆部球结膜、上方球结膜。重者出血融合弥漫,可遍及全部球结膜呈鲜红色。角膜上皮细胞点状剥脱是本病早期另一特征,裸眼检查不易发现异常。滴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源下可见多数散在细小的绿色着染点。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偶见轻度虹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
【医生提示】
(1)病人的毛巾、手帕、面盆要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以免再传染。
(2)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公共毛巾和面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勿轻视眼睛的毛病,结膜炎是一种容易治疗的眼疾,通常在一周后会自动消失。如若出现下列情况,应看医生:
五天后,感染的情况更严重。
除了眼睛变红,还连带有明显的眼痛、视力改变、或大量的黄色或绿色分泌物。
【治疗方法】
应多点眼药水。眼药水除消炎作用外,还有冲出眼内分泌物的作用。如氯霉素眼药水、磺胺醋酰钠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用盐酸吗啉双胍眼药水、无环鸟苷眼药水。
与花粉热(干草热)有关的结膜炎,可用含类固醇的眼药水治疗。
中医治疗可以分几型辨治。
a.热毒织盛。症见眼睑肿大如桃,怕光涩痛,刺痒剧烈,泪热眵多,白睛暴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宜清热解毒,泻火通腑。可服龙胆泻肝丸。
b.风热内侵。症见眼症骤起,沙涩刺痒,眵多眼赤,怕光流泪,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可服银翘解毒丸合黄连解毒丸。
c.热邪伤阴。病后10余日,眼干不适,白睛微赤,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可服养阴清肺丸,或杞菊地黄丸。
【吃出健康】
a.猪胰子汤
猪胰子1具,荸荠300克,蝉蜕10克,菊花10克。先将猪胰子洗净,荸荠去皮切片,同蝉蜕、菊花一同入锅,加清水煨汤,饮汤食肉,每天1次。清热平肝,消炎明日。可治急性眼结膜炎,目赤不退。
b.猪肝菊花珍珠草
猪肝100克,菊花12克,珍珠草30克。共煎至肝熟,食肝饮汤。清热明目,补肝益目。
c.桑叶菊花饮
冬桑叶18克,杭菊花18克,绿豆60克,白糖25克。将绿豆洗净与二味中药共煎汤。清水3碗煎至1碗,去药渣,加白糖,即可饮用,每日2次。消炎散风,清肝明目。可治急性眼结膜炎,红肿刺痛,畏光怕亮等症。
d.红枣葱白
红枣8枚去核,葱白4根,共捣烂,敷眼。每日2-3次。
急性结膜炎
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睛”,急性结膜炎病较急,易互相传染,甚至引起广泛流行的一类结膜炎。如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均属之症见眼红赤涩交作,怕热羞明,眼痛流泪,眼眵多等,发病急,多累及双眼。
【临床表现】
本病具有明显的结膜充血和大量的黏液性分泌物。有广泛的传染性,好发于夏季,如不注意防治,在很短时间内造成流行。
(1)发病急,潜伏期1-2天,多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自觉刺痒、异物和烧灼感。在病情严重或并发角膜病变时,则有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发病后3-4天达到高潮,10天左右即可痊愈。视力一般无影响,有时由于分泌物附着于角膜表面而有暂时性视物模糊。
(2)结膜明显充血,尤以穹窿部为重,有时结膜下有片状出血,分泌物很多,初为浆液性,后为黏液性,如有继发感染则为脓性。幼年病儿,结膜上常伴有假膜,此乃分泌物中含有高度纤维蛋白,遇空气凝为膜状物,此膜很容易剥脱,但会复生。病情严重或病势较长时,可继发角膜点状浸润,形成浅层点状角膜炎。
【医生提示】
(1)不用公共毛巾和面盆。病人的毛巾、手帕、面盆要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以免再传染。
(2)不用手揉眼睛,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最好闭眼休息,以减少眼球刺激。
(3)忌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刺激食物。
(4)酒酿、芥菜、雪里蕻、鲨鱼、带鱼、黄鱼、鳗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不吃为宜。
(5)马兰头、枸杞子、冬瓜、苦瓜、绿豆、菊花脑、香蕉、西瓜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功效,可作辅助性治疗食用。
【治疗方法】
(1)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特别是对洗脸用具、毛巾、手帕等物的接触,防止扩散。
(2)勤点抗生素眼药水,1-2小时一次。常用眼药水有0.5%链霉素或0.25%氯霉素等。
(3)用湿棉签擦净睑缘,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内所聚积的分泌物。病情严重者可用1%硝酸银涂布睑结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注意不要损伤角膜。
【吃出健康】
a.黑木耳10克、豆腐30克、红糖适量、麻油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b.绿豆30克、杭菊花12克、桑叶12克、水煎2次,取汁加白糖15克,调匀饮服,每日1剂,连服1周。
c.黄花菜、马齿苋、菊花脑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连服1周。
病毒性结膜炎
本病是一种流行性暴发型结膜炎,可同时累及角膜和结膜。由于感染的病毒类型不同,常表现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两种。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常合并有角膜病变。患者多为20-40岁成年人及儿童,急性发病,潜伏期5d-7d。
初发时自觉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眼睑水肿、睑球结膜显著充血、球结膜水肿,睑结膜及结膜穹窿部48小时内出现大量滤泡。结膜滤泡可被水肿的结膜掩盖。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偶有结膜下出血,少数严重者可出现结膜假膜或膜的形成。也可出现腺病毒性角膜炎,随病程病变由轻到重,早期表现为上皮型角膜炎,继后发生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点状浸润。浸润呈圆形,边界模糊,直径(0.5-1.5)mm,形态和大小基本一致,数个或数十个不等,可集聚成簇位于角膜中央区。视力可略受影响,以后恢复正常。角膜混浊斑点可于数月后逐渐吸收,也有持续数年者。成人多局限于外眼表现;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
前期症状先有头痛、咽痛、低烧、畏光、流泪等上呼吸道症状。耳前淋巴结可发生肿大。
发病一周左右,结膜症状逐渐消退,部分病例则出现睫状充血。经过治疗,很快痊愈。少数迟发性角膜浸润或糜烂,需数周或数月,重者则需一年以上,始可消失,但一般不留痕迹,视力无障碍。
【医生提示】
该病有很强的传染性,且可在短期内广为蔓延。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积极治疗。禁止病人去公共游泳池游泳。病人用过的手帕、洗脸用具要彻底消毒。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故不宜用预防滴眼药的方法。
【治疗方法】
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洗后可点用0.1%泡疹净、4%吗啉胍(病毒灵)或新霉素、0.1%无环鸟苷眼药水;亦可口服吗啉胍,每次0.2g,每日3次。在角膜未发生病变时,可同时滴用0.5%醋酸可的松眼药水,能减轻症状,但在炎症期不宜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黄连等煎服或洗眼,有一定疗效。
龋齿
龋病俗称“虫牙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牙体硬组织疾病。龋病是由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复合作用而致,呈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过程,一般不经治疗不会停止发展。
【临床表现】
1.牙体无明显缺损。
2.探及牙表面质地粗糙、变软。
3.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亦无激发性疼痛,即受到外界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等无明显反应。
4.牙面有黑褐色或白垩色斑点。
5.X线照片显示透射或边缘模糊影像。
【医生提示】
龋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
1.刷牙:幼儿在两岁半到三岁时应开始学习刷牙。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由于刷毛不能进入咬颌面窝沟和牙间隙,因此刷牙不能预防牙齿窝沟和领面龋发生。
2.使用含氟牙膏:氟可以改变牙齿的结构,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最常见的含氟物品有氟化水源、氟滴剂、氟片、含氟牙膏、含氟凝胶、含氟漱口液等。
3.窝沟封闭:牙齿咀嚼面有许多细微的窝沟,牙齿的龋坏易从这些地方开始。窝沟封闭可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窝沟堆积。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五谷杂粮、豆类;鲜奶及奶制品类;鱼、肉、蛋类;蔬菜和水果类有益于牙齿。软而粘的糖果、甜饮料待对牙齿有害,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和甜食,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或一年到正规口腔医院看一次牙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氟化钠等。
2.充填术
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或其它特定方式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常用充填材料包括银汞合金和复合树脂等。
中医治疗本病可分型辨治。
a.阴虚火旺证
主证:牙体形成龋洞,隐痛,口渴不欲饮,五心烦热,舌红无浊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成药:六味地黄丸。
方药:玄参12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知母6克,黄柏10克,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等加减。
b.胃火热盛证
主证:牙体上形成龋洞,冷热刺激痛,口渴口臭,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泻胃热。
方药:生石膏30克,知母6克,黄芩9克,升麻10克,生地15克,怀牛膝10克,竹叶10克,赤芍10克,栀子9克等加减。
c.肾脾虚弱证
主证:牙体蛀蚀成洞,遇刺激疼痛更甚。体虚,头晕耳鸣,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黄芪15克,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山药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等加减。
成人牙周炎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具有四大特征,即牙周袋形成、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成人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它又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而单纯性牙周炎最为常见,是由长期存在的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