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庙会风情
30718600000008

第8章 临川寺冬至会

冬至过会,周至县仅临川寺村一处。

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故事。

临川寺村地处关中腹部、终南山下,北依渭水、南临郿坞岭,与兴平仅一河之隔,和户县连畔种地。旧时,曾为集镇,城池俱全,商贾兴旺。历史上,该村从来都是县东的大村之一,远近闻名。

临川寺村古为青羊镇,城坚池固,繁盛异常。民间传言:“临川寺,真繁华,商贾云集人人夸。二十条丁字街,三十六座小寺庙。七大家、八小家,二十四家银货家。青羊涧,商贾巷。中南门,管得严……管家桥,风声紧,秤锤漂在水浮头(水上面)。白马河的菱白进北京,知府花园在南关……石人石马比人高。管家坟,不算小,方圆五亩还嫌少……”其中,村西北角有一寺院,占地35亩,名曰洪恩寺。寺中有一住持高僧,系饱学之士,不但熟谙佛学,而且知书达礼,尤以研习兵法见长。

临川寺村的城墙设有六道城门,分别为:东门一,南门三,西门二。主要城门上还有名人题写的石刻门额,其中:中南门为“神杲奥曲”;正西门为“西望瑶池”;西北门为“渭水睛光”;东门为“西山晚照”(门额刻在城门内侧)。清同治年间,一股乱军突袭临川寺。双方多次激战,历时月余。虽未决胜负,但均已变成疲惫之师,攻城军缺粮,城内村民受困。这时,住持僧设一奇计:村内组织妇幼老弱数百人,携带拌有毒药的熟食品,于天明前打开城门,结队出逃。攻城军一见,抢获全部食物,纵民出走。饥饿不堪的攻城军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抢掠来的全部食物,即刻毒性发作,死亡成群,难以计数。一时乱军军心溃散,士无斗志,惶惶不安。头领禀报上司。上司大怒,召集全部属下,合力攻打临川寺。不日城破,村民惨遭屠杀,计约:亡3000人,绝600户。甚至,就连周围各县前来临川寺赶集贸易的客商,也不幸亡命。激战中,村中张、赵两位教头,每人杀敌数十,后被乱箭射死。最后,村人聚集在洪恩寺内商议应急之方,乱军突然杀至,村民拼死搏杀,众皆阵亡。寺僧也未能幸免。连同住持在内,被杀僧众20余人。依照佛规,僧众合葬一处,安埋于村外杜家坡,后人俗称“和尚坎”。近几年,尚有来自礼泉、长安的僧人家族后裔前来“和尚坎”烧纸祭灵。每年冬至会期间,均有户县、长安、兴平、武功、眉县等地的人专程前来,为当年被乱军惨杀的先祖烧纸,叩拜祈祷。

惨案发生后,地方官员逐级禀报朝廷,皇室御题《旌表节义词》,追悼亡灵。《村志》载:“同治年间遭大难,六百户,火化尽,三千英灵无生还,赵、张二教头死得惨,县长刘卓殉了难,清皇题《旌表节义词》,生者还,振作起,整家园,祭英灵,建祖祠,复寺院……定冬至,祭祀日,沿至今。”所建祖祠名“忠烈祠”,在村子西北,邻近洪恩寺。五间三进,左右均有厢房。长年设人守护。前门门联为:突遭袭击自卫应战,义勇捐躯殉烈三千人;追悼英灵春秋祭祀,结事盛典不忘绝户六百家。正堂门联为:英烈气节成功成仁,浩然雄风永载人类史;山河永固可歌可泣,殉难精神长存天地间。

每年过会,村里都要唱戏。说是唱戏,其实不图高兴,为祭祖。因这,才有了不少讲究:头天晚上必须唱《祭灵》;落台前的一出折戏要唱《哭走庙》。有一年,村上同时请了几台戏,台台都演《祭灵》,六家台上演员同时放声痛哭,深深震撼了观众。大家观戏追祖,寄托哀思,村中的气氛异常庄严肃穆。

冬至这一天为正会日。由村中长老抱住(“住”即牌位)引领,全村男女老少列队随后,手举纸活祭品,逐一走遍村内各条街巷,最后来到忠烈祠,烧香叩拜,宣读祭文。1992年,由赵希忭先生撰写的祭文内容为:“……南山苍苍,渭水泱泱。上林故址,古今颂扬。筑宫建馆,射熊长杨。赫赫其名,雄风四方。吾村奠基,汉武秦皇。面山怀河,渭水晴光。终南毓秀,美名播扬。贤才举出,治家安邦。勋功伟绩,百世流芳。古今相传,口碑立传。繁荣昌盛,太平景象。太极不将,兴衰无常。风云幻变,突造祸殃。同治二年,正月初三。村民劫难,事出突然。猛遭袭击,先烈应变。赤手空拳,奋勇搏斗。一呼百应,连日激战。众寡不敌,殉难三千。血流成河,尸堆如山。绝户六百,其情悲惨。举世皆知,事载史端。英雄事迹,罄竹难完。舍生取义,正气凛然。追根寻祖,木本水源。慎终追远,万古流传。丹青永垂,长存万年。呜呼哀哉,后辈祭奠……”

会期共为10天。冬至前四日起会。其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大,人越聚越多,商品贸易也越来越活跃。冬至会上购物贸易,成了远近一方百姓越冬的“前奏”,生活的必须,每年的惯例,传世的习俗。

由于临川寺是冬至过会,这一天正是24节气中交冬的日子,该村又是大村,能人多,文人多,过会时,便融入了“冬至文化”的诸多内容。普通民众,唱起了“数九”民谣:“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妇女们,画开了“九九消寒图”,方法为:“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九九出”。文人们,开始写起《九九消寒句》和《数九迎春联》。《九九消寒句》是民间计算冬季寒冷变化的一种方法:写九个字的一句话,每字九笔,九九八十一笔,自冬至日起,每日仅写一笔,句成寒尽。“亭前垂柏珍重待春凰”(“垂”字写为中间两个“十”字)即为一例。《数九迎春联》也是民间冬日计时方法:每联九字,每字九笔,将对联上的字描成空格,每天于上下联各填一笔,联成春暖。“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凰草重茵”即是一例。冬至会上,文人们讲起这些,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观众则鸦雀无声,延颈聆听。有的还当场表演,展才露技;有的则现场赋句,撰联游艺。

民国22年(1933),县政府为了激励农业生产,也为奖励临川寺人的历史奉献,作出了冬至会上买卖牲畜不纳税的决定。村人甚慰,立碑以志。碑文由本村拔贡王骧撰文,邑人赵良翰书丹。现在,该碑仍保存完好,端端正正地镶立在村委会正门东侧围墙之内。

历史上,一场惨烈的杀戮,一幕凄哀的悲剧,后来,变成了一次祭祀先祖的庙会,一处劝农励耕的市场……冥冥之中,老祖先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告诉后人:世事沧桑,耕读传家;生衍永续,祖魂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