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没成想,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
张良遵守和老人的约定,在五天后,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张良再一次早早起床,去往下邳桥。这次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这样一来,就又是五天。五天后,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山地走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看着这本珍贵的《太公兵法》,张良心怀感激。他深深谢过老人,回去之后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
与人相处,只有做到真诚相待,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上述案例中,老人用他的“苛求”来考验张良的真诚,而张良最终以真诚赢得了珍贵的兵法。可见,真诚对于人而言,其力量之强,作用之大。
真诚,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一个人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评价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标尺。
一个缺乏真诚的人,他的人格形象仿佛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冷漠、妥协、麻木、欺骗;心与心之间横着沙漠,而真诚则犹如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与人之间获得共鸣与理解。
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心都是存在感应的,真挚、炽爱、坦诚,将在心的世界里长驱直入,一往无前,当你走通了所有的心途时,一切理性的箴言,都将被你重新润色,你是世界将闪耀着美丽、善良的光芒。
同时,真诚的范畴里还包括着坦率这个人所具备的重要品质,它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在这里所有的坦率,主要指的是对自己要诚实,要坦诚率直地展现自己,而不是以一种不真实的形象来自欺欺人。这是一种建立在真诚根基上的自尊自重。
总之,要想真正做到真诚,就必须以平等、理解、高尚作为人格基础,以此来导引真诚的人格情操。
既然有真诚的存在,那么就会有其反面,即不真诚的出现。大体来讲,不真诚可以说成是虚伪。以真诚之心待人,或许有时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但即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是宁静的;而虚伪,虽然有时会使你占一些小便宜,但是,你的心灵深处是会不安的。所以说,成为一个真诚的人,会让你感到身心的安宁与放松。
仔细品味真诚这一高尚的人格特质,它就像一潭幽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虽然也难免有的时候会遭到泥块沙石的袭击,但是它凭借自身的净化作用,会很快将污秽沉淀,仍旧不改自己光彩的荣颜。
纷纷扰扰的世间,多次多彩的生活表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一些事物,我们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平和,同时也能感受到真诚的可贵。在真诚的天空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有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拥有真诚,你会减少失落的感叹,增加许多新的拥有。只要真诚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周围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弯曲是为了更好地伸展,认输是为了立于不败之地
流水懂得了弯曲,才有了蜿蜒曲折的小溪;柳枝懂得了弯曲,才有了摇曳多姿的婀娜;月亮懂得了弯曲,才有了阴晴圆缺的变化;高山懂得了弯曲,才有了起伏连绵的跌宕;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懂得弯曲,才能吸纳到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那些卓越的人和平凡的人距离其实并不遥远,他们只是早一步感悟到成功的真谛,从而早一步走向了卓越。卓越者的成功秘诀也并不复杂,他们只是懂得了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很多时候,这些也只是一些简单道理。只要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就可能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转折。
一天,一位方丈见到一个千里迢迢前来的年轻人,他对方丈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我发现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我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来教我呢?” 方丈听后淡淡一笑,说:“老僧也颇爱收集一引起丹青精品,能否请施主留下一幅墨宝呢?” 年轻人问:“画什么呢?” 方丈说:“老僧爱饮茶,就请施主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吧。” 年轻人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水壶的嘴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 年轻人问:“这幅画大师满意吗?” 方丈摇摇头,说:“你画得不错,只是将茶杯和茶壶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 年轻人听后笑了,说:“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方丈意味深长地说:“原来你也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此后,年轻人虚心学习,博取众家之长,终成一代丹青大师。
方丈的“点化”成就了年轻人。的确,如果我们想让自己得到更多,有些时候是需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的。这姿态,包含着谦卑,也包含着认输。
心理学家认为,不服输是现代人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首要品性,而懂得认输则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懂得认输,就会使自己避开锋芒,而不去进行无益的竞争,避免无谓的浪费,从而以退为进,赢得潜心发展的主动权。有些时候,认输并不代表一个人懦弱和窝囊,而是一种清醒的理智。要知道,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处处都是赢家,如果任何事情都死不认输最后反而会输掉自己。
认输,就是看清现实,看到差距,承认错误,目的都是为了扬长避短。人与人之间由于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在智力、体力、技艺和知识方面总会有差距存在。如若明知自己力不如人,还不知道后退一步,而是与人硬拼,那就只有彻底输掉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是一种误导,是盲目的执拗,除以身饲虎,并不能证明你的勇敢,只能说明你的偏激和愚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难免出现在生活中搭错车的情况,当发现搭的车与自己目的地走向不对时,就应马上下车。如果不认错,硬要一条道儿走到底,那只能南辕北辙,距目的地更远,吃的苦更多。面临四面楚歌的项羽,身边仅余28勇士还不肯认输,令人嗟叹。假如他听从建议,渡江东去,集合江东健儿,与刘邦再决高低,历史就得另外改写了。
认输,就是面对现实,哪怕是回到原来的起点,从零开始。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情,常与我们遭遇。比如初入社会择业不慎,进错了单位,既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没有发展前途,那就走人吧。调整好思路,另谋发展。又如一项工程,一次恋爱,一种发明,当你在经营和进行的过程中发现走到了尽头,没有任何转机的可能,那就认输吧。该放弃的就得放弃,不要迷信车到山前自有路,而应该相信回头是岸,柳暗花明。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当然,认输并不代表自甘消沉,它有着使人以退为进,赢得潜心发展的主动权的积极进取的内涵。如果钻进胡同无法转弯,认定死理,逞强好胜,盲目蛮干,一味逞强,一味硬撑,一条道儿走到黑,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最终会输掉自己。所以我们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刚柔相济,学会认输,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中学时的课本里,我们就学到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体现处世哲学的话。然而,现实中我们依然会看到、遇到“至察”之人,他们虽然精明能干,但往往周围没有朋友,只是一个人在演着“独角戏”罢了。另外有一些人,他们虽然看起来厚道、老实,但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有热情的招呼迎向他们,遇到困难了也往往能看到别人伸出来的友谊之手,帮自己走出困顿的局面。
所以,我们说,人生在世,适当的装傻却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为人太精明了,反而会让人更加提防、讨厌,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生存的困难和障碍。
清朝末年,曾国藩借剿杀太平天国的功劳而成为一代重臣,引起了慈禧太后的等高层权贵的疑忌。他是用什么办法来逃过“功高震主”这一悲剧结局的呢?其妙招就是“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