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的曾祖父是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明,他的作风对宋氏后代有很大的影响。在书香门第长大的宋应星从小就聪颖好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深得老师及长辈的喜爱。
后来,他与哥哥一起考入当地县学。但他个性活泼好动,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很反感,反而对那些“旁门左道”的各种物件制作技术很感兴趣。有一次,他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家里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形状、颜色、图案都不一样的花瓶。宋应星立即对这些陶土制成的花瓶发生了兴趣,他不断问朋友花瓶的制作方法。朋友却摇头对他说:“这些花瓶的制造方法,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不值得我们读书人学习。”宋应星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我们对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都不了解,实在是太无知了,又怎么能把它们看成是雕虫小技呢?我一定要把它们搞懂。于是,他开始留心做各种技艺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让宋应星的仕途一再受挫,经历了几次科举考试之后,宋应星就打消了做官的念头,体会到终生埋头书本而缺乏实际知识,是最大的无知。于是,他下定决心彻底放弃科举,转向实学,开始钻研与国计民生有切实关系的科学技术。多次的会试经历,虽然没有成全宋应星当官的愿望,但是在参加考试的途中,他行程数万里,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作了大量详细的科学考察,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崇祯八年(1635年),宋应星到袁州府分宜县当老师。这是宋应星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的主要著作都在此期间撰写。他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记录下有关工农业生产的技术知识,这些都是《天工开物》创作的源泉。
《天工开物》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全书分上、中、下3卷,又细分做18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著作,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受到高度评价。如法国的儒莲把《天工开物》称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的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此书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天工开物》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写作的17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