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心理调解
30836000000017

第17章 其他类型的变态人格(1)

恐怖症

(一)英女子25年后面对“未来”

现年46岁的英国妇女伊夫林·莫法特,在将自己囚禁在家中25年后,终于走出房间,来到阳光下。小时候,因体形太胖,她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于是她装病逃课。中学毕业后,莫法特上了护理学院,针对她体形的嘲笑仍旧没有终结,她的自信被彻底摧毁了。在20岁的一天,她走进自己的卧室,关上房门,挂上窗帘,蜷缩在床上躺了很久,当她后来试图开门出去时,感到浑身冒冷汗、恶心、头晕,心脏狂跳,气喘吁吁,产生了无可名状的恐怖感。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卧室。

当她战胜自己重返社会时,已完全不认识外面的世界。计算机、手提电话、数码相机、城外的超级市场等,都让她感到惊奇和陌生,她发现自己一下子进入了“未来”。

点评:

自惭“形秽”的莫法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抑郁心理,患上了“恐怖症”。如果有人经常提醒她,事业成功与否与体形并无关系;如果她自己常看看“矮子英豪”拿破仑、罗慕洛的传略,也许她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者至少不会在与世隔绝中度过痛苦的25个春秋。

(二)拒绝上班的小学教师

34岁的赵春是名小学教师。一天上班时,在离校仅几十米处,他突然心慌意乱,头晕目眩。此后,他就害怕一个人去学校,总共只有200米的路程,非得有爱人陪同才敢去上班。渐渐的,连出门他都有恐惧感。在家人竭力说服下,他才去医院看病。走在大街上,车流的呼啸声、接踵的人流使他极度恐慌,心跳胸闷,双腿发软,两眼发黑。幢幢高楼在他头上摇,满街人影在他眼前飘,满耳噪声冲他怒吼,焦虑恐慌症状使他不能自己,只好抱着头、捂着耳朵、步履踉跄地往回跑……

点评: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恐怖症是患者通过条件学习和自我强化而固定下来的习惯性行为,并通过获得别人的关心、照顾或逃避责任而得以强化,从而给患者造成非常难以忍受的痛苦。

(三)他改写自己的人生

成某因恐怖症住进医院。起初,当他在病区里走动而出现心悸、头晕、浑身颤抖时,医生对他说:“这是在医院,你怕什么?倒在地上,马上会有医生来抢救。”他想,这话对呀!于是他坚持着,终于度过了第一个治疗关。接着他进入下一个治疗——暴露治疗。医生告诉他,这种病一半靠药物,一半靠自己。于是,他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激励自己,尽管在“走街”时,他觉得两腿发飘、心神恍惚,但他还是坚持在限定的时间内走完限定的路程。再下一步治疗就是走到目的地后在那儿坐着看“风景”。当他因目睹街景而冷汗涔涔时,他捡起两片树叶放在手心,寻找着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分散注意力……慢慢的,他在闹市区能坐较长时间了。有一天,他看见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上学,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他刚入读小学,而自己现在不能送他上学,还累及家人。于是,一腔悲情在心头翻滚,更激起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

患有恐怖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承认现实,不与医生配合,从而延误治疗。如果像成某这样,依靠自己的毅力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写出新的人生。

早在1871年,有专家根据某些人参加广场集会或群众狂欢时会出现病理性恐怖反应,一旦迅速离开广场后,症状随之消失的情况,提出了“恐怖症”这一概念。此类患者还害怕在街道、商店、教堂、课室、影院或公共交通工具中露面,甚至害怕与这些环境的任何联想。患者因此回避这些场所,并可能完全被困在家中,陷入痛苦不堪之中。

专家指出,患者特有的不良性格是该症的主要病因。一些成年人的“心病”多源于十几岁甚至几岁时,文中三例患者在少儿时期就有自卑、怯懦、好胜等不良性格。另外,面对坎坷的生活而无法自我调适时,亦能诱发本症。病人多在25~35岁时起病,女性多于男性。初期只对1~2种环境产生恐怖和回避,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症状泛化,发生严重后果。

对该种疾病的治疗:

首先,应积极地使用行为疗法(如系统脱敏疗法),通过学习训练,消除患者不良症状,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其次,使用镇静、抗焦虑药;

第三,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自强自信,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对待生活;帮助患者走出自我封闭的“孤独小屋”,突破一味追求完美的思维模式,尽早扫去沉积在心灵上的灰尘,让阳光洒满心灵。

变态杀人狂心理分析

(一)《沉默的羔羊》剧情简介

刚刚受训结束被分配到联邦调查局工作的见习特工克拉丽斯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寻找并缉捕一名外号叫“野牛比尔”的变态杀人犯。已经有不少年轻女子死在了他手上,并被剥去了部分皮肤。为了了解凶犯的特殊心理,寻找出隐藏巧妙的凶手,克拉丽斯不得不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博士。

汉尼巴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并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他有着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而又足智多谋。克拉丽斯的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对手。汉尼巴克要求克拉丽斯说出个人经历以换取他的协助。克拉丽斯为博士的智慧所折服,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种即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情。她的真诚和纯真打动了博士。在多次接触中,他断断续续地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在他的指点下,克拉丽斯开始有所收获。

又有一位女子被绑架,这一次的失踪者是参议员的女儿。汉尼巴以转移到看得见自然风景的监狱为条件向另一名调查局成员提供了线索,可是却受到了欺骗。

愤怒的汉尼巴设法获得了转移出监狱的机会,并逃出了看守极其森严的铁笼。而此时,受到汉尼巴指点的克拉丽斯也开始越来越接近凶手。在一段惊心动魄的接触后,克拉丽斯终于击毙了“野牛比尔”,救出了参议员的女儿。

“野牛比尔”被击毙了,然而更危险的人物却又出现了。在庆功会上.克拉丽斯接到了汉尼巴的电话。更危险的杀人魔自由了。这次又会有多少人遭到不幸呢?

(二)象征事物、人物心理分析

1.象征——丛林现代建筑地下监狱

电影开始于一片丛林,见习特工克拉丽斯在其中训练奔跑。丛林在文化象征中是代表人性的潜意识,因为里面似乎隐蔽着许多未知,每年春天许多植物可以从其中产生,而在冬季你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特别是那种带有黑色淤泥的丛林,更加象征潜意识的深处。然后她通过跑步而走入一现代办公楼,这可以视作意识的层面,一些可以被控制的层面。问题总是在意识层面被交代,但它发生在潜在的层面。这是精神分析的根本观点。而后,克拉丽斯被派去和一个以前杰出但后来变态的心理医生汉尼巴会谈。这场景来自地下监狱。按照荣格心理学的提示,这些地下的房间总是代表着许多集体无意识中的东西,我们在象征的层面可以将之视作我们每个人的阴影。

当我们夜晚去一个有恐怖气氛的地方,我们所感觉的恐怖其实不来自环境,而来自内心。这是内心无意识中的气味。

荣格曾经提出阴影并不总是坏的,它是我们的本能中的智慧的象征,你如果合适的和它交流,它是可能带有智慧老人的性质告诉你一些什么。我们在这里开始。

整个电影是很复杂的,这个电影的复杂远远比《心灵捕手》要复杂。因为它涉及三个角色的分析。因此我只能分别从三个人说,一是见习特工克拉丽斯;二是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三是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博士。

2.羊羔——见习特工克拉丽斯

见习女特工克拉丽斯和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博士的交往,是克拉丽斯老师给的任务,而且之前获得小心的提示,因此她在交往中的预防之心是比较重的,预防的人不管如何假装,其实总是无法从实际上掩蔽其情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