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心理调解
30836000000009

第9章 强迫行为下的变态人格(3)

有自虐倾向的人要给自己寻找一个正确的“出气阀”,在不良情绪来临之际,不妨采取拳击沙袋、踢足球、踩气球以及摔些破罐破碗等不危害自己与他人的宣泄方式,并且逐渐用以代替自虐行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里说得好:“爱在原则上,就‘对象’和‘自己’而言,是没有分别的。”自虐的青年人之所以找不到爱的“着力点”,是因为他忘了爱自己,也就忘了“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他们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爱他的人们。有自虐倾向的人无法放开步子去爱他的父母、他的朋友,他的行为将会为他的亲人、朋友所不解,甚至鄙夷和厌弃。他们在自虐的同时就等于将自己关进笼子让别人当怪物看。因此,肯定存在的价值,对自虐的青年非常重要。年轻时懵懂无知,不太去想“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独立,也自然开始会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愿所有的青年朋友都反复体味一下这首歌的字面含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世界,悦纳自己,从而创造一种健康而幸福的人生。

暗示疗法

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体育场内,一场高水平的橄榄球赛已进入白热状态,观众们也全身心投入,又呼又喊。突然,有几个人感到不舒服,跑去找值班医生。医生认为他们是喝了自动售货机卖的饮料引起的食物中毒,立即用广播向全场发出紧急通知。不一会儿,整个体育场乱成一团,观众们一个接一个地吐个不停,甚至还有二百多人被送往医院。但最后经鉴定,饮料根本没有问题,这下子,每个“病人”的病状又都很快消失了。这并非虚构的情节,而是生活中的真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受他人各种暗示的影响和支配,比如你与妻子在街上遇到一位朋友,他邀请你们去吃饭。你刚要表示同意,可是你妻子偷偷地掐了你一下,于是你赶快婉言谢绝。这个“掐”的动作即为暗示,其方法就是用不公开的办法表示意见,或用语言或用动作诱导对方做出某种行为。

暗示也有自我暗示,如有一个患胃痛症多年的病人,几个月前在一所大医院里作胃镜检查,诊断是“萎缩性胃炎”。病人不明白这种病是什么性质的,焦急地询问医生这种病会不会变成胃癌,医生不加考虑漫不经心地回答说:“有可能。”从此,这个病人的心里就老想“胃癌”两个字,精神紧张,胃痛越来越严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形体消瘦,这会儿他更坚信自己真的得了胃癌。后来经过复查,并在医生耐心解释安慰下,他振作精神,配合治疗,病情才趋向好转。这就是病人的自我暗示(自认为已患胃癌)造成了病情加重。

通过暗示改善病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机体的生理机能,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暗示疗法。暗示疗法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也可在觉醒状态下进行。由于催眠状态下的暗示疗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施行,过程复杂,比较少用。而觉醒状态下的暗示治疗无须催眠,方法简便,较常采用。如《古今医案》记载:有一秀才,姓朱名洪元,自幼熟读诗书,但连续三次考举都名落孙山。这一年考试落第后遂饮酒消愁,终至大醉。午夜后甚觉口渴,下床寻水,见屋檐下一石槽内有水,即猛喝一气。天明后他发现石槽余水里有很多小红虫,心想,自己喝下不少,从此日想月疑,总认为虫子进肚已生了蛆,逐渐患上“萎膈”症,连请几位医生都未能治愈。其兄听说有位道士医术神奇,遂请来为其诊治。大师至,知其病由疑心所致,即用一条红线剪断成小虫样长短撒人便盆,再用巴豆两粒与饭同煮,让病人吃下。病人腹泻,在暗室内坐盆解便。待大便后拿出暗室,一看,内有许多“小红虫”,医生告诉他,小虫已全部解出,你的病很快就好了。病人疑心病顿消,症状亦开始缓解,渐渐痊愈。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暗示具有双向性,它既能使病情好转,也可使病情恶化。因此,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看,医生应善用积极的暗示作用,多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病情痊愈,病体康复。

强迫心理的其他对策

身在都市中的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毛病:洗完了手总觉得还是不干净,要反复多洗几次;人在单位里却一整天都在惦记自家的煤气和水管是不是没有关;出门前刚整理好的随身包却总觉得有东西没带齐,反反复复、牵肠挂肚……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致使存在这种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有专家告诉记者,出现上述的心理特征虽然不能完全归为医学上的“强迫症”,但有资料显示,在都市人群中,存在这样心理问题的人数在直线上升,他们往往在不经意中为自己设下了“心理陷阱”。

轻微的强迫心理并无大碍。现代人所处的工作、学习等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内心较脆弱,自制能力差的人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强迫心理。如果是前期症状单一,或伴有较轻度紧张、焦虑的强迫现象,大可不必惊慌,也不必特意去看医生。

专家认为,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例如:数电线杆、记车牌号等等。正常人的强迫症状出现时间短暂,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些人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强迫症”症状耿耿于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不算病态,也不需要治疗。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是由生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诱因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人格精神动力因素和行为因素等,但有强迫症状不等于就是强迫症,出现这样的症状大多是精神极度紧张或受到一些刺激,人们缓解焦虑的一种手段或者形式。有的人第一次做了这样的行为后能缓解他内心的冲突,他就认为找到了缓解的手段和方法,因而这种强迫症状才会反复出现。

我曾接待过这样一例强迫症患者,患者曾经不小心将重要的东西写在纸上却遗忘了,而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刺激,她就认为是自己弄丢了,从这之后,她再也不敢扔任何的废纸,总觉得那上面一定记载了某些重要的东西,如果扔出去就完了。因而这个病人的房间里堆满了废纸团,她不敢丢,甚至手里一拿到废纸浑身哆嗦。这就是很严重的“强迫症”。

容易出现强迫心理的人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并且行事刻板。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为人谨慎、墨守成规、太过理性;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此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而崩溃。

有了强迫的问题心理并不可怕,其实我们平时就可以预防和调整自己。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自我心理疗法。

(一)毫不在意法

如果发现自己有了这样的心理迹象,先不要急着给自己下定义“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了”,不要带有这样的想法。越想就会越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更不要怕,应顺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有东西忘了带,忘了就忘了,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呗。以不变应万变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

(二)环境调剂法

如果因为环境的影响而给自己很大压力的话,那么就从环境人手,调整一下,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内在环境。调整外在环境,给自己一个不同于平常的空间,放松一下。调整内在环境可以读读有益心灵健康的书籍,比如《菜根谭》《心灵鸡汤》等等,从中可以学会调适心灵的方法。

(三)重新定位法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处事原则等方面,在某些方面的过度追求往往异化了人本身的需求。尤其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人,处事太完美的心态是不正确的,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苛求,给自己一个轻松的空间,凡事留有余地,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感。

(四)交流活动法

不要总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地行动。要积极参加一些集体团队的活动,跟大家多交流,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跳舞、打球等等。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恐惧和焦虑也会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