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30837700000032

第32章 成熟的远古舞蹈

漫长的原始社会是舞蹈的萌芽时期,它随着原始信仰的出现而形成,并逐渐分为图腾舞蹈、巫术舞蹈、祭祀舞蹈等几类。到原始社会后期,舞蹈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形态了。这在各种艺术形式上都有所表现,比较早期的是一些彩陶的纹饰。

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的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它为我们展示了大约5000年前舞蹈艺术的直观形象。

上孙家寨彩陶盆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舞乐文物。陶盆上的舞蹈纹位于陶盆内壁的上部,一共描绘了15位舞人,分为3组,组与组之间以弧线纹相隔。各组舞人牵手共舞,服饰统一,动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致,尾饰(臀部翘起的尖状物)也均朝向一个方向,这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韵律都是很统一的。头饰为发辫后拖的一个小尾巴,即为扮作鸟兽的装饰。弧线被看做是水波纹。这似乎告诉人们,舞蹈与水波即黄河有某种关系,表现的或许是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原始居民正在举行祭祀黄河的原始宗教仪式,或是取得丰收之后,在向黄河报喜。

虽然画面上没有乐手,听不见音乐,但在集体舞蹈中,动作的更换、队形和地位的变化、节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都是离不开音乐的提示的。再联系相应的舞蹈情景看,统一的动作、整齐的队形、相同的服饰,表明这很可能已是一种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和场合的传统乐舞。为了保存、传承这种舞蹈,氏族中就必须有乐舞的掌握者、排练者和组织者。原始社会中的巫就肩负着这方面的职责。这在原始舞蹈的发展进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舞蹈图案彩陶盆这种整齐统一、牵手而舞的群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文献中记述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那种欢乐热烈的舞蹈场景,为探索我国原始时期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十分罕见的实物资料。

此后,我国又陆续出土了几件饰有舞蹈纹的彩陶器。1995年,青海另一处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形状构图与大通彩陶盆约略相似,只是舞队人数更多,场面更加壮观。1991年,甘肃武威一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也发现了舞蹈纹彩陶盆,也是在盆的内壁上部绘制了两组舞队,每组9人,携手而舞,下肢均画作三道细线,似为尾饰,但也可能是意图表现脚步的移动。

这些证明,当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确实热爱艺术,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已经有了相当进步的乐舞文化活动。这种牵手踏舞的形式,可能就是后世盛行、并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歌舞形式“踏歌”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