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30837700000070

第70章 董其昌与“南北宗”说

董其昌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明末画坛的领袖,书画造诣及欣赏水平都很高。他少年时即负盛名,以书法名垂海内外。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担任太子太保等职。董其昌既是画家、书法家,又是美术评论家,著作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对书画理论见解相当精当。他竭力推崇和提倡文人画的“士气”,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在绘画上取法“元四家”,又上探宋元诸家之秘,将古人的结构技法加以归纳融化,使画面的疏密、开合、虚实等组织形式程式化。他在笔墨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清雅、温和、秀润、明净的韵味。当时追随董其昌的,有松江派的陈继儒和莫是龙、华亭派的顾正谊、云间派的赵左等人。

董其昌在画史上的主要贡献还是他的“南北宗”说。“北宗”指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着色勾勒山水,流传为宋代的荆浩、关仝、赵干、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南宗”指自唐代王维的水墨渲染始,流传为董源、巨然、郭忠恕,以至“元四家”。结论是:崇南贬北。此论一出,遂成定案,于是文人画的南宗成为正宗。

董其昌在书法上也有杰出的成就,但他学书的道路十分艰难。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有所记述:“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他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融会贯通各家之长,以古为师,以古为法。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他“六体”和“八法”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到了清代,康熙对他的书法又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自临摹,并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一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被董其昌笼罩,书风日下,实在是书坛的悲哀。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康有为说:“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军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的书风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作品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许多作品行中带草,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董其昌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相当自负。

董其昌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画禅室随笔》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