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平民教子经
30841700000041

第41章 不要回避孩子的性话题(2)

为了教育的实效,一方面要切实地把学习抓起来,把他们的精力集中于学习,“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另一方面,要切实割断对孩子的性诱因,儿童不宜看的影视不叫看,父母的生活在孩子面前要绝对检点。同时,密切注意孩子平时的行为,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孩子顺利地进入青春期,不入邪途。

怎样看待少女怀孕

一位上初三的叫肖小敏的少女投水自尽了,她的母亲嚎啕大哭,他的父亲痛悔不已。

少女为何寻短见?原来,肖小敏因为“早恋”偷尝了“禁果”,与某个男生发生了性关系以至怀孕。父母知道后大为震惊,母亲埋怨她、骂她,父亲一怒之下将她前打一顿。肖小敏恐惧万分,觉得无脸见人,一念之下,便走上了绝路。

【实例分析】

在我国,少女怀孕一般是指19岁以前未婚先孕的现象。18岁以前的女孩子一般处在青春发育期,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属于未完全发育成熟阶段。这种状态下的少女在怀孕后容易发生子痫、贫血和难产,娩出的婴儿也常是早产、畸形、体格和智力发育有缺陷。从心理角度看,少女对于妊娠、生育和做母亲,既无思想准备,也无社会生活经验,一旦发现未婚先孕情况,常惊慌失措,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少女怀孕也必然影响到学习、升学和事业前途。

人不仅有生理冲动和要求,而且要服从于社会规范,要有健全的情感和心理来正确处理两性关系,要符合道德。道德是多方面的,它规范人的全面行为。其中包括性方面的行为和社会规范准则。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性概念、性伦理和知识作指导,必然会产生许多性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性犯罪。青少年应根据社会规范和社会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性意识,把精力、体力集中于学习文化,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社交活动、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等,达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统一,这是性适应良好和性心理成熟的标志。青少年,可以弹琴、集邮、练习书法、欣赏古诗、聆听音乐、观赏绘画,任艺术的清流润泽心田。不能吸烟和酗酒,因为酗酒与性活动掺杂的结果往往更惨。有报告说,美国在90%的校园强奸案中,受害者或当事者双方均饮酒过度。因此,青少年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性行为规范,在增长有关性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抑制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性自由”思潮的冲击,减轻和消除由此被激起的内在本能的骚动,抵制性放纵。以不正当的方式、途径猎取性的片面知识往往会产生青少年性行为问题,而且,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父母对策】

父母发现女儿怀孕时,应着手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冷静,切不可动怒而对女儿打女儿打骂侮辱,否则,只会增加其心理压力,甚至会使她想不开而寻短见,果真如此,父母后悔都来不及;

第二要问清女儿具体的怀孕时间,以便及早带其去医院做停止妊娠的手术;

第三要问清女儿怀孕的人是谁,以使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讨此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然,当你的女儿渐渐长大,由不懂事的学童变成窈窕淑女时,你应该及时地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她讲解性生理知识,性道德知识,教育孩子要懂得自尊自爱,把充足的精力放到学习、体育、文娱、郊游等活动中去,以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怎样看待青少年“同性恋”

高三的胡阳与一位男同学交上了朋友,但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带着相思的色彩和感情的那种关系。毕业时,这种感情时过境迁、逐渐降温了。但假期相聚时,仍有一种异样的“冲动”之感。上大学后,为了避免高三时同性相思的局面,胡阳不敢与同性多接触,即使和同宿舍的同学也是如此。据胡阳回忆,他对异性的排斥和同性相恋的兴趣,起因于家庭因素。由于对后母怀有很深的怨恨情绪,一直发展到对所有女人都失去兴趣。虽然胡阳讨厌异性,然而在外表上他却努力装出一付男子汉的气概。胡阳晓得,自己有着非男非女的生活,走到街上,碰到面貌英俊、身材魁梧的同性,总要多情地看上一番。为此,他感到羞耻,却无法克制自己。胡阳为此深感苦恼,他渴望得到解脱。

【实例分析】

凡是与生殖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替代了引起生殖的性活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法与常人不同,并且违反当时的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称为性变态行为。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性爱对象的变异,正常的性爱都是指向异性的;凡是性爱对象指向同性或非人类的动物、物件,都属于性变态的范围。二是性欲满足方式的变异。正常的性欲发泄,是在发育成熟的异性之间进行的,是两性器官为主体的性交行为方式。凡是不用正常的性器官而进行性欲活动,以得到性满足的,都属于性变态范围。同性恋就是性变态行为中的一种。

性变态的原因,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变态的性生活就是幼儿的性生活。”儿童没有羞耻感,喜欢裸体或向异性小同伴显示生殖器官,窥视或玩弄异性或同性的阴部。成年后,由于受到现实的限制,性欲得不到及时满足和发泄,于是退回到早年的行为模式,避开自我的控制,直接以幼儿性欲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性变态。所以,性变态是在成人生活中持续地表现出幼年性欲的成分并以幼年的方式获得满足。

青春发育期后有了性意识的觉醒,绝大多数人都会走上“异性相吸”这条道路。但在某一段时间里,也可能只对同性产生兴趣。这种“同性相吸”现象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控制的,只有个别青少年却在同性之间产生亲密友谊和强烈的情感,并在同性身上寻找爱情,而对异性缺乏兴趣,这就是同性恋倾向。也说明他的性心理及性格与常人不同。

同性恋的形成是复杂的,与童年的性经历及性角色的认同等有关。例如,在幼年或少年期,有的女孩曾被男孩伤害了她的尊严,或损伤了她的自尊心,使她在人面前很难堪,从而在她的潜意识里对男性远而避之或产生敌意。

【父母对策】

家长应尽早注意孩子怎样交朋友或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对青春期的孩子,如发现有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应在性选择方面给以正确引导,让孩子领悟到性偏离的原因,并在亲切温馨的气氛中,循循善诱地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也可介绍几个志趣相投的男女同学给孩子,让他们共同学习、娱乐和交往,以逐渐减弱与特定同性之间的依恋感。

如何看待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上了初中的王玉莹变得爱交朋友了,她不只同女同学交朋友,也跟男同学交朋友,经常约男同学到家里学习、上待玩和郊游等。她的父母对此颇为担忧,怕女儿跟男同学交往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实例分析】

中学生要广交朋友,因为“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疼爱”是人的本性。

进入青春期,人的性意识开始觉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和释放性心理能量。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开阔、活泼的,心理不受压抑。

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有利于男女同学的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得到智力上互渗,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和活动中互激。但一定要区分开友情和爱情。友情(也叫友谊)是以友爱为出发点,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之间的深切感情;爱情是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婚的目的的活动。爱情是两性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需要通过理智、道德、意志来实现,需要负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年交友,包括交异性朋友的好处总结为8条:

一是带来稳定感;

二是度过快乐的时光;

三是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

四是发展宽容大度和理解力;

五是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机会;

六是得到批评他人和受他人批评的机会;

七是为将来提供求爱的经验;

八是培养诚实的道德观。

【父母对策】

青春期青少年的交友往往是凭直觉和纯洁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参与自然的集体的异性之间的交往,要告诉他,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交谈、接触,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家长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做是“早恋”,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想办法“制止”、“拆散”。

家长要教育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用平常心态对待异性朋友,控制性冲动,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有人认为只要女孩子愿意,男孩不吃亏。实际上,那是人品问题。男孩一旦放纵自己,不仅给女友带来灾难,同时也使自己产生强烈的罪恶感。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呢?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应过分随便;不宜过分冷淡,也不该过分亲昵;不可过分卖弄,也不应过分严肃;仪表要端庄,举止要得体,态度要稳重,不在异性同学面前说一些难听的粗话、脏话,以免使对方产生一种轻浮、不严肃、不庄重的感觉。以下四条有助于异性交往。

第一,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补充因性别差异带来的体能、性格、性别角色的不足。

第二,胸怀坦荡,平等宽容,以诚相待。

第三,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

第四,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而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