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大宋当王爷
30845400000392

第392章 捷报,捷报

大宋东瀛行省,京都城,米脂大街。

哒哒哒哒哒……

数十飞骑排成一字长龙,快若游龙跃街而过,最令人醒目的是马上的骑兵皆一一背插旌旗,迎风飒飒,旌旗上书大宋燕王四个大字。

数十飞骑一边冲着丽阳门方向狂奔,一边嘴中狂吼:

“捷报,捷报,燕王大军捷报。”

“燕王率军围攻大都城,一举定乾坤。”

“让开,让开,别挡住路,中原大捷,蒙古人告败。”

“贼酋忽必烈落荒而逃,滚出了中原。”

……

……

顿时,数十飞骑所过大街之处,皆纷纷围满了人群,逐一评头论足,啧啧咂嘴。

报捷骑兵的重复又重复,京都城米脂大街上的百姓又怎么会没听清楚呢?

蒙古人败了,燕王收复故土,可以回家了。

有庆幸鼓掌的,有仰天长啸的,有暗自垂泪的,更有拿出过年炮仗噼噼啪啪点响的。

为了等到这一天,汉家百姓望眼欲穿,总算是盼到了这一天。

更有不少商贩纷纷关好了店门,拖家带口提着香烛冥纸前往后山,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此大喜之事怎能不让列祖列宗知道呢?

中原大捷之事宛如旋风,越刮越快……

米脂大街,城中大街,东城,西城,北城,南城……

不消半个时辰,整个京都城中都传扬了开来。

家家门前挂灯笼,声声爆竹庆捷歌。

整个京都城内一片沸腾,处处喧嚣。

声势浩大愈演愈烈,也惊动了皇宫中正在和文天祥商谈国事的杨太后。

……

……

“太后,大喜啊,大喜,捷报来了,燕王率大军攻破大都城了。”

内侍李敬忠未经禀报一头撞开婉仪殿大门,跌跌撞撞跑了进来兴奋地不滞喊道。

杨太后和文天祥正奇怪为何从宫外隐约传来的鞭炮之声,一听李敬忠之言后心中顿时释了疑。

接踵而来的是两人脸上的惊喜之情,杨太后更是不顾平日的仪态起身跑了下来一把抓住李敬忠的胳膊问道:“真的?”

李敬忠点头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称真真儿的,然后说道:“送捷报的骑兵还在殿外候着呢。”

杨太后喝道:“那还等什么?叫他速速进来。”

李敬忠去而复返,将一名骑兵校尉带了进来。

那名骑兵校尉走进殿中无视文天祥,直接冲杨太后跪下恭请道:“奉燕王殿下之命,特来向太后娘娘与官家报捷。”

杨太后着急地挥挥手,脆声道:“免礼,免礼,捷报呢?燕王的捷报呢?”

那名骑兵校尉从怀中掏出捷报,恭恭敬敬地举过头顶,高声道:“捷报在此。”

杨太后一把夺了过来,逐字逐字地细阅了起来,越看脸色的红晕越是浓重,心中感慨道,真的大捷了啊!

看完之后将他递给身边的文天祥,示意他来检验真伪,毕竟事关重大容不得作假。

文天祥接过捷报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字迹,细细看罢,笑道:“看这笔迹,正是舍弟文廷玉之笔迹,半分也错不了。恭喜太后,我军当真大捷!”

大捷了,

他终于做到了,真的打进了大都城。

感慨之余心情好的无以复加的杨太后看着送捷报之人还跪在地上,连忙对李敬忠喝道:“敬忠,你还站着干嘛?快,快快扶起这位军士,然后带他去驿馆好生休息。替哀家赏他十两银子,不,十两黄金。”

骑兵校尉宠辱不惊,抱拳致谢,然后随着李敬忠出了婉仪殿大门。

两人一离去之后,杨太后突然仿佛虚了一般,呆呆地坐了下来,久久不语。

整个殿内陡然陷入了沉默,一片寂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氛还是依然肃静。

呜呜……呜呜……

静下许久之后,杨太后没来由的抽噎了起来,渐渐,泪如泉下,梨花带雨般惹人怜惜。

文天祥不明所以,疑惑地问道:“太后啊,这是大喜之事,您,您怎么哭了呢?”

杨太后轻轻摇头,凤钗摇曳叮当作响,而后掏出丝绢抹了下眼角,倾吐道:“哀家这是高兴,文丞相,哀家苦熬这么多年,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哀家,哀家这几年呕心沥血,如履薄冰地维持着咱们这个朝廷,维持着赵氏江山,总算是等到了这一天。”

文天祥听罢立即醒悟,是啊,一个女子能做到如此,当真不易,不怪太后在臣子面前失了仪态。

这时,文天祥重新打开捷报,说道:“太后,燕王在捷报中所讲,大半中原已掌控手中,他请奏朝廷,立即迁都大都城,以安中原民心。”

迁都?

是呀,中原才是咱们汉人自己的家。

杨太后心中此时悲喜参半,难以下决定,问道:“丞相以为如何?”

文天祥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称道:“迁都宜快不宜迟,燕王这事确实考虑的周全。只有朝廷正朔坐镇了大都,才算是大宋的中原,民心才能安抚。不过迁都之前,有一件事太后娘娘还得慎重拿出章程来。”

杨太后知道文天祥从来不会无的放矢,随即问道:“何事?”

文天祥郑重地说道:“就是关于此次大捷的封赏。”

封赏?

举一反三,问琴弦而知雅意。

杨太后心中顿时明镜儿,文天祥所说的封赏自然不会泛指大军诸位将领和几十万士卒的封赏。

朝廷经过小一两年的养精蓄锐,国库也略见充盈,这些普通封赏,还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她知道文天祥所暗指的是首功之臣,燕王陈靖元的封赏。

是呀,如今他已是异姓亲王,论爵位已是人臣之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论官制,他手中掌握着近如今中原大地两百余万的虎贲之师,整个大宋的军事力量尽掌他的手中。说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点也不为过。

论恩宠,皇室贵胄,天之娇女清平长公主更是下嫁于他,添居侧妃。

真是,封无可封了。

这下彻底将杨太后难倒了。

该如何封赏呢?

突然,她抬头看了眼文天祥,既然对方能够及时想到这个问题,肯定心中已有答案了吧?

不然,千古名臣文天祥之名不就是浪得虚名了吗?

见着太后投过来的眼神,文天祥苦笑道:“太后真是明见万里,您怎么知道臣心中已有腹稿了?”

杨太后见着文天祥如此说,更是笃定了自己的猜想,心情不由一松,妩媚地笑道:“文天祥之名岂是白叫?”

文天祥略微一颔首,笑道:“太后此话真是要捧杀微臣了。臣有一个提议,太后姑且听之。”

杨太后微微一抬手,示意道:“丞相请讲。”

文天祥缓缓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讲了出来……

最后言道:“燕王此人虽然平日里不守理法,桀骜不驯,但是要说有不轨之心那是断然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样的臣子,太后是用之心惊胆颤,丢之却是甚为可惜。如果按照臣的提议,这样的封赏胜过百斗金千车银。”

杨太后对于文天祥的提议也是极为诧异,但是文天祥真是说中了她的心思,用之心惊胆颤,丢之却是甚为可惜。

唉,陈靖元这个混账玩意,真是伤疼了哀家的脑袋。

脑袋疼干脆不去想了,杨太后道:“行,就依文丞相来吧,此事就交由你去打理吧。”

文天祥点点头,然后起身行了个告辞,道:“太后,趁热打铁,臣这就下去召集左丞相张世杰,平章政事郭敬仪,枢密院枢密使陈吊眼,还有六部尚书,一道商议关于迁都事宜。”

杨太后也悠悠起身,心道,有了文天祥坐镇朝堂,真是省心了不少。

随即勉励道:“嗯,此事要抓紧操办,有劳文丞相替哀家和皇帝分忧解劳了。”

杨太后这么说,但是文天祥可不敢这么应。

连称岂敢岂敢,然后缓缓退出了婉仪殿。

待得文天祥走后,杨太后冲殿外喊道:“李敬忠可曾回来?”

李敬忠早已在殿外候着,应了一声在。

杨太后吩咐道:“去,将官家请来,哀家要与他焚香祷告,参拜太庙,告知列祖列宗这天大的喜事。”

李敬忠到现在还没缓过刚才那股子兴奋劲,哆嗦的答了一声遵旨,屁颠屁颠地去御花园去找正在扑蝶儿的小皇帝去了。

……

……

就在杨太后和小皇帝赵昺焚香祷告,祭拜赵氏列祖列宗之时,陕甘行省奉元城外的一处破烂寺庙中也迎来了一批过客,约莫四五百人。

这四五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化作行走南北的商队。

待得这帮人在破庙中安顿了下来,天色已经渐黑。

这时,一个商贾员外模样的中年人走出破庙,自言自语地喃喃道:“趁着夜色,我也该去会一会我那位相熟二十年的老友了。呵呵,世事无常,如今他是皇帝,我却如流窜的野狗,惶惶不可终日。”

刚走没几步,从破庙中跑出一个青年,追喊道:“父亲大人,孩儿带几个仆人陪你一道进奉元城见李恒吧?”

那人轻轻摇头,说道:“李恒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坐拥中原大西北一带,如果到时候真心要杀我,区区几个仆人又有什么何用?”

说罢,翻身上马狠狠一甩皮鞭,披着夜色怒马狂奔向奉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