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奇缘不慕仙
30855500000007

第7章 修魔修仙

求收藏,求推荐~~~~~

“爷爷,《五行神化诀》是什么?”

蒲穹撤下结界,翻炒着锅里的药草没有抬头,却以密语问道:“都看完了?”

“嗯。”蒲小溪点点头,见爷爷用了密语,便也用密语答道:“可是好些地方看不懂。”

此种密语来自凡俗界,据说是凡人武林中最高深莫测的一门武学,凡人能习得者万中无一,但在修真界这或许是门最最粗浅的密语。不过因其与修士间常用的神识传音不同,不需耗魔气或灵气,自然也没有魔气波动,即便是专炼敏觉的魔君在未知密语法门前亦未必能查知。

蒲穹抬头看了蒲小溪一眼,笑道:“此时不懂没关系,你慢慢修炼,待境界到了,彼时自然就会懂了。这功法的精妙之处只能由你自己领悟,旁人是无法提点的。”

蒲小溪略有些失望,转念想到之前修习蒲氏功法时,爷爷也是这样放任自己慢慢摸索,也就释然了。

蒲穹用大锅铲一下一下将药草铲出铺到筛架上,又密语说道:“这是桑氏祖传的功法,须得由承袭了桑氏先圣血脉的血缘后人的精血开启,旁人是无法看到的,即便你娘也未见过。她陨落前交代过让你今后便修习这部功法。”

小溪问道:“那我以后就修炼《五行神化诀》吗?可原来的功法怎么办?”无论修魔还是修仙,自然都讲究主修一部功法。数千年的修炼路途,一脉相承的功法总比斑驳杂乱的功法更易使修士接近天道。或者说,三心二意的人更难成就大道。

“你娘的意思,蒲氏功法远不及这部功法,你今后只管修炼《五行神化诀》就是。仔细将功法收好,莫再让他人知晓。”

蒲小溪“哦”了声,将兽皮卷收进贴身的乾坤袋里,便起身收拾碗筷。

蒲良悯走过厨房时见到爷爷和妹妹如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心知爷爷的气已消,说笑了两声便安安心心去了族学。

蒲氏族学只有内院弟子才有资格常年居住在族学所在的卧龙山各种精舍或洞府中。外院弟子均是走读,修习方式也与凡俗界的族学类同,并无师傅一对一的传授,所学亦十分繁杂,符箓、炼丹、炼器、驭兽……但凡有助于炼体和提升斗法之力,皆需掌握。

蒲小溪看着哥哥出门的背影若有所思,回头问道:“爷爷,如果《五行神化诀》真的比蒲氏功法好,是不是也让哥哥换这个功法修炼?”

蒲穹抬头,眼波不动,只轻叹道:“你娘说过,良儿与她一般,并无先圣血脉,其资质是无法修习这部功法的,否则早便传给他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不用觉得是占了哥哥的便宜。他进了族学,于他而言已是极好。至于《五行神化诀》他知道越少越是安全。”

蒲小溪不是很明白爷爷那句“他知道越少越是安全”有什么深意,在她看来,他们是最亲密的一家人,她的秘密被哥哥知晓也是应当的,但看到爷爷严肃的神情还是慎重的点头答应。

祖孙两拾掇半晌,家里的药草也都处理完了,见得日头才斜斜挂起尚未到午时,便各自背了背篓,拿上药锄,出了蒲家镇。待穿过隐踪护城大阵,一大一小行如风般往承云谷外的谷地而去。这又是一门源自凡俗界的轻功绝学,逍遥游。日行千里在凡俗界是传说,在这里却不过小把戏了。

一路上,蒲穹从修真根源讲起,娓娓而谈,“修魔与修仙原本是一树两枝,归根结底都是逆天而行,与天争命。自上古以来修仙者重在修道心,修内在,讲求扬善,只吸收万物精华——纯净的灵气。”

“而修魔者重在修实力,修外在,讲求惩恶,能吸收一切可炼化之气,谓之魔气。其实灵气是魔气的一种,魔气亦是灵气的一脉,只是两派说法不同而已。”

蒲小溪歪着头问道:“那这么说,我们也是可以一开始就吸收仙修们吸的那种灵气?”

蒲穹摸了摸小溪的头,道:“修魔者确实是可以从开始就吸收灵气。只是,经过上古以来无数次仙魔大战,魔道屡败屡退,灵气充沛之地大多为修仙者占据。仅五洲之内,东州、南州,中州及北州大部均为修仙之地,只余我西州与北州极北仍属魔道之境。”

“西州与北州极北之内,钟灵神秀之地又为魔门七大派瓜分,余者便归大的修魔家族所有。想要吸收灵气,不是大宗派大家族的核心子弟哪里能够?就是我们蒲氏,也只有那些极有金丹希望的核心弟子有机会入灵山吸灵气。不过,对魔修而言,一开始便吸收灵气,也未见得就是好。”

蒲小溪不解的扬起小脸,“这又是为何?”

蒲穹笑道:“我们眼下吸收的天地戾气,就炼体而言,较灵气要好。戾气主要源自人与智化的兽。人与智化的兽乃万物最灵动有智者,仙修们要修道心,渡心魔,自是不便炼化戾气影响心境。魔修却不然。”

“炼化戾气比吸收灵气更难,却也更能增长修为。这就好比凡人的捕猎,虽则捕捉兔子更易,却远没有捕捉老虎更能增长经验锻炼胆识和身手。”

因此魔修们一开始更愿意炼化戾气,这也是为何魔修比仙修更易冲破炼气期到达筑基期甚至金丹。只是,长远来看,戾气也如虎狼之药,初时效果显著,金丹之后,却是不再有往昔功效。此时便只好吸收灵气,修为增长的速度自然缓慢下来。

“金丹期的魔修大多比同阶仙修年轻百余岁,又因从未修过心性,金丹前后的落差,便使许多人把持不住心境,误入歧途后或遭人劫杀而陨落、或迷失道心而成傀儡,其他的或因耐不住寂寞而放弃,或因寻不到修为精进之法而坐化,真正能修至元婴期的少之又少。更遑论化魔之时还要渡心劫,这才有了‘一万年成仙,十万年出魔’之说。”

蒲小溪寻思着,“爷爷,是不是因为魔修重视修外力,尤重炼体、斗法,所以化魔时不渡天劫而是渡心劫。而仙修们因为一直注重修道心,飞升时才反而是渡天劫?修魔难,其实就是难在修心?”

蒲穹顿了顿,遂满怀欣慰的笑道:“便是如此。”

蒲小溪皱起了眉头,“可是爷爷,蒲氏功法上说魔修炼化戾气,需佐以杀戮,既要杀戮,还怎么修心?”

蒲穹叹了口气道:“这却是曲解蒲氏修炼之法了。上古魔修修炼之时尊崇万法自然,行事不拘小节,讲求顺心而为,多有以恶制恶的惩恶之举,久而久之便被误以为魔修嗜杀。沿袭至今多以为修魔必重杀戮,其实却非必然。真正依赖杀戮所聚的戾气或死气为修炼根本的是邪修而非我们魔修。”

“戾气凶险,初时不觉,至筑基期后,炼化戾气需有强大心力,否则无法将之化为己用。好比擒拿猛兽,需有比之更强大凶狠的手段方可成功制服。杀戮,便是获得强大心力的手段,却非唯一手段。其实,纵观修真界,为争天材地宝、性命功法,无论仙修还是魔修,鲜少有人不沾杀戮。只要不滥杀无辜,魔修一样可以修心。”

蒲小溪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心道,爷爷所说,似乎与《五行神化诀》开篇那段话颇为契合。盛衰有理,取舍有度,更替有法,生死有序,恒衡相引,是谓天道混沌……

这么说,只要遵从一定的法则,行事有度,魔修也可借鉴仙修的修心之法,修心修体并重而行也未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