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小张村大解放
31051700000013

第13章 实施改革开放,进行第三次伟大革命的30年--从悖逆以人为本的制度中解放出来

一、土地联产承包,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的决策,于1979至1980年,我们村和其他各地一样,在社员的强烈要求下,实行了联产承包,土地下放到户,改革了过去20多年的集体大呼隆、大生产的生产关系,解体了人民公社的体制,采取了社员全都满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

当时的办法,是以现有的土地,分等定产,然后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产量亩。以户为单位承包的土地产量亩,就承包了征耕任务和各层级的提留,并自行包干了全家的口粮。然后,牲畜、大农县也作价按人分配。

当时我们村,有410户1734口人,按户台帐承包土地3825.069亩,每人平均承包地2.3亩,连上机动地、退耕还林地以及沟坡弃耕地,估计全村土地总面积可达4500多亩,据说再连上历年建筑占地,我们村土地规模可能还多达4800至5000亩,能保有土改后评丈土地查田定产时的数量。土地包干到户,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小麦一般都达500斤左右,丰收年更高,全村总产粮食达220万多斤,高于公社时的三四倍,交征购粮年达44万多斤,高于公社时的两三倍,除超额完成征购任务外,每人还留粮千斤以上,真是耕一余三。出售粮收入25万元,扣除负担10万外,还能收入15万元,加之每人还有千斤粮,合洋收入700元,两项每人合洋收入800元。全村粮食收入约140万元。农业税包干负担每亩8元-14元,加上特产税高达16.6元,加上附加乡村提留,每亩负担4元至18元,两项负担每亩达12元-34元。全村每年负担约10万元。

二、社员自主种田,史无前例地迅速解决温饱问题

在此之前,社员曾积年累月地感叹:曾几何时,自己是如何被编入集体行列,成为公社的社员,自己又如何看不到劳作的目标,摸不着劳动的果实,一切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积极性缺失;而现在想不到能破天荒地自由自在地在属于自己支配的土地上劳作,诗一般创意地去培植有生命的植物,从而为自己长出喜出望外的果实来。我们村的村民从此真正成了自己能作主的主人,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并意想不到地从此更是成为了中国改革的主导力量,成为了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所以收效神速,成果神奇,史无前例地迅速地解决了当时存在的温饱问题,而且也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一直没有解决了的中国农民的甚至是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不再有曾经挥之不去的生存危机感了。

三、农业收入丰裕,商品经济发展,促使我村走上小康之路

由于村民从当社员变成当土地的主人后,有了无限的喜悦并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因而农业连连丰收,村民家家从没见过那么多的余粮,有的家存粮都能吃三四年,家里存放不下,就在国家粮库交费存放,直到实在没有粮荒的后顾之忧之后,才敢售粮了,这样也就自然发展了商品经济。同时由于各家各户的劳力能在时间上灵活安排,所以家家又都有了剩余劳力,便从事起了和生产生活有关的各种劳作活动,进而就又出现了外出务工活动,又大把大把地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参与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马克思曾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果不发展商品生产,生产力发展不起来,物资严重短缺,缺吃少穿,不但资本主义会发展,一切陈腐的东西都可能死灰复燃。只有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才可能避免资本主义,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我们村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瓜果菜700多亩,约年收入120万元;建筑打工100人,一年收入约100万;玻璃、金属镁等加工厂上班500人,一年收入约110万;广州、温州经商5家,一年收入约100万;出外经商13家,一年收入约50万;养殖15家,一年收入约50万;搞运输4家,一年收入约10万。这7大项,粗略估计经济收入每年约540万,人均2700元,加上人均粮食收入800元,每人每年约收入3500元。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77%。也就是说,经济收入占四分之三,农业收入只占四分之一。当然这是不完全估计。

这个收入水平和改革前相比,相差七八十倍,几乎成百倍,当然和发展水平高的村来比,我们还是后进,还是一般村的发展水平。

四、农资价格冒涨,生产成本加大,三农又出现危机

在市场经济的开启和发展中,一度由于市场的无序发展,农资价格冒涨,使得农业成本加大,而农产品也市场购售无序,价格低迷,且销售不畅,从而造成我村民种田亏本,又出现了弃耕土地现象,存粮减少,有个别户吃粮也再现问题,这样不仅要出现粮食安全问题,而且致使三农问题又出现危机。

五、集体经济肢解,税费提留加重,农民不堪重负

我们村在农业的改革中,一开始由农业社、大队、小队到下放到户的过程中,有一种盲目下放的趋势,认为下放是大局,怎么样下放都算好,不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是粗粗糙糙,一放了之,放完了之,形成了土地分完、牲畜分完,就是公共建筑也要卖完分完,卖不了的房子也要拆散分椽,以至于到后期连村里的黄金基地和黄金水库沟霸地,也带价出让几十年,真使人痛心的欲哭无泪,难怪有人说,改革一度成为部分人的“抢劫工具”。如此一来,直接影响到原来的大队、小队,即后来的村里和居民组,可以说阻断了一切经济来源,严重影响到公益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最后,只有去增加村民的负担。

如我们村农业税费在刚下放时,亩均负担6元,后来最多增到16元,增加近两倍;乡村提留,由刚下放时的亩均负担3.5元,后来亩均增加到18元,增加近6倍。两项负担合计由原来的每亩约10元增加到34元,增加两倍半。

六、国家取消农业税,种粮还发补贴,粮食生产又有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繁荣发达,积累非常雄厚,中央也在一直重视农业,十分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在发现了农业新的危机之后,果断决策,全国免收农业一切税费,种粮按实际亩数发放补贴费,从而又促进和保障了农业新的大发展。

我们村在改革土地下放以后,全村每年负担各种税费由2万多元,逐年增加到6万元,最多到10万多元。国家取消农业税费,还发种粮补贴,现在每年全村除免收十万多元外,还发补贴25万元之多,这样平均每个村民都得200多元现利。群众开心地奔走相告,哪个皇上不纳粮,中华5000年,就是到了共产党朝代才不纳粮了,你种粮食还发钱,真是以人为本,人民成了皇上了。我们真心拥护共产党,坚决跟上共产党奔小康。

七、深化农村改革,与时俱进,我村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

在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下,我们村在新的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又迈出了新的步伐,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迎头赶上,要变后进为先进,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首先是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20年翻番的目标任务。我们村人口比下放时又大幅增长,现在有451户,2008口人,按人均纯收入要求加大了翻番的任务。全国的目标是人均纯收入1.2万至1.5万。根据我们运城市、闻喜县和小张村的实际情况,就是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翻两番的问题,即由现在的人均3500元翻一番到7000元,再翻一番即是1.4万元的目标。为此:

第一,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运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亩产双千斤,亩收入1000元。同时要充分挖掘果、菜、畜等主导产业的增收潜力,果园实现现代标准化生产;蔬菜建设新型日光型温室,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畜牧养殖,要抓龙头企业和围绕龙头企业抓好标准化养殖建设。力争农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大头,争取人均达10000元。

第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第三,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

在上述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还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八、生活达小康,文化大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从实施改革起始,就是先从解放思想入手,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的精神,解放人的心灵。我们村先后在“两个文明一齐抓”、“建设先进文化”的行动中,也不断地开展了思想文化工作,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特别是我们村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总结了我村在抗日战争中曾有过的辉煌,出了书、立了碑、举行了纪念活动。通过本村的身边的鲜活事例,让村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增强村民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我们村民的自信心,从内心兴起了一种敬英雄、学英雄、跟英雄的自觉行动,并形成了一种英雄文化氛围,形成了一种正气上升的村风。

同时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为了提高我们后代的素质,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村的干部和村民继承过去办教育的传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更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经济困难之时,我们村干部和村民就踊跃捐款建造了当时农村少有的二层26间6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于近期又兴建了一座标准更高、质量更好的又一座二层20间500多平米的教学楼,不仅满足了本村儿童的入学需要,也为周围3个村的儿童并入中心校创造了条件。为此,县上还在我们村召开了现场会,表彰我们的成绩,推广我们的经验。

九、改革开放解放了人,民主法治空前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首先是解放了人,因为不解放人,是谈不上解放思想的,因此首先是把人从长期的受禁锢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平反了一切冤假错案,改变了所有的地主富农的成份,停止了漫无边际、遥遥无期的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作法。特别是又废除了人民公社的体制机制,土地以居民组(即相当于原来的生产队)所有,村民不再是社员了,而是有独立人格的村民、公民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格的独立,村民们的主人公意识增强了,民主意识增强了,从而遵守法制的意识增强了,随之村里、居民组社区的民主自治也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平等尊重,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已蔚然成风。

除了国家和上级各级政府制定的各种相关法规外,我们村新班子还制订了《小张村村规民约》23条,更加提高了村民的自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