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小张村大解放
31051700000016

第16章 民生关天 生存为先

一、大闹解放求生存,苦难面貌全变新

我们村民在万恶的旧社会,受封建统治剥削,一辈子当农奴不得翻身;在日寇侵略的屠刀下,任其杀、烧、掳、掠,当亡国奴,失去自由;在国民党蒋介石、阎锡山的反动统治下,受苛税盘剥,受暴政肆虐,村民生活凄惨,苦不堪言。所以都渴望改变,自发地自觉地起来参与闹解放闹革命,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地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村民再也不当亡国奴了,成为在自己国家的自由人了。

在40多年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中,也是在国际国内矛盾犬牙交错的复杂环境中蹒跚前进。当推翻清皇朝以后,中国名为共和,实际上仍是在封建复辟的军阀统治之下,民主革命尚未成功,实际的封建经济土地制度根本没有触动。当此,我们村民也只能在一些枝节性的问题上,如剪长辫,放小脚,废除家奴制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行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影响也是蛮大的,对我们村民的解放作用也是很显着的。此后,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我们村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才对封建剥削制的地主富农,进行了减租减息的斗争,从根本上触及动摇了剥削制度,收效很大,甚为成功。在解放战争中,我们村又及时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富农的剥削,又抽肥补瘦,剥夺富裕中农,这个运动一开始就走向偏差,没有收效,中途夭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村才进行了土改复查,才最后彻底地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广大贫雇农彻底地翻了身,分得了土地。

在对国民党蒋阎反动统治的斗争中,这是从1927年“4·12”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就开始的。后来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又处于团结抗日的背景中,所以当时的斗争,就处于拉锯交错之中,我们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拉锯区,国共两党的政权,在我们村都曾同时存在过,如此,我们才更方便地进行独立自主的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作斗争,比如:抵制抗缴他们的征粮征款,反对他们的一些拔兵、抓壮丁,影响很大,后来,我们村成为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和战略村。在解放战争由反攻转入进攻后,我们就成了大后方,我们及时地进行了反奸除霸,扫清反动残余势力,一直到镇压反革命,从而铲除了暴政,争到了自由民主,实施了新政,才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才改变了原来的苦难面貌。

二、30亩地一头牛,幸福生活暖心头

解决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衡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得彻底清除封建的土地制度。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我们村就开展土地改革复查运动,这是在前两次初步土改的基础上的最后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这次土改,按照党的新的政策,我们村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征收了富农多余的土地,中农不动,不再实行抽肥补瘦的政策和作法,贫雇农都按全村平均数量每人分到一份土地,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这样的政策,这样的结果,在我们村的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我们村农民,人人都有地种,这才真正打心眼里高兴。从此贫雇农都捧上了新发的土地证,都喜笑颜开,感谢共产党;中农也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心耕种,发展家业;地主富农们也都能和全村人一样在留给自己的一份土地上自食其力,重新生活。全村村民也才真正走上了安居乐业、发家致富的道路,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全村的粮食产量有了成倍的提高,人人吃饱饭,家家有余粮,村民的生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好局面。

当时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是:30亩地一头牛,幸福生活暖心头。这充分表现了我们村农民当时的幸福心情。

三、一天工分3毛钱,缺粮缺钱受苦难

一天工分三毛钱,缺粮缺钱受苦难。这是对我们村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社员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写照。事实上正如前章所述,合作化后,社员劳动生产率突然下降,农业收成显着减少,社员生活水平明显降低,再加上当时所谓刮起的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致使集体内部管理,弊端四起,社员生活更为困苦。那时缺粮是我们村社员生存的头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回顾起来也有些值得记忆的故事。当时,上级政府也给拨一些平价粮供应销售给社员,但得进行评议,由于一些干部作法不公正,讲人缘关系,使得一部分人,就是老吃不到供应粮,更不要说当时所谓的家庭成份不好的户和五类分子,那更是根本吃不到供应粮的。当时每年能分到我们村的供应粮约三万斤左右,也确实在解决缺粮的问题上起了很大作用。在一度缺粮最困难时,我们村缺粮还不算最严重,其中原因据说是大队主任有大胆“瞒报产量”的举动,也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大队主任原某某主张“隐瞒产量”,并掌握着公社的黑库数万斤粮食,因此能为社员还是多分了一些粮食,约10万来斤,所以社员还是能多分到百十斤粮食,这在3年灾害中确实起到了救命作用。

此外,当时大部社员解决自己缺粮的问题,还是走黑市。黑市高价小麦高达4元1斤,等于平价1毛4的30倍。秋粮、麦麸都要高价2元1斤。黑市是严禁的,是犯法的,但是人们活命当紧,还是冒险黑夜偷去别处野外交易,到后来,已是见黑不黑,还要请假外出籴粮。每年要从黑市上往回籴粮估计约10多万斤。

当时,还有一个交易门路很广的人,叫周某某,还好心带领不少人北到新绛、稷山,南到安邑,夏县,籴回粮食,以救饥荒。

在“文化大革命”的多年间,作者自己曾在水地区的公社工作,连年为村里集体和为零散的乡亲,还不断借粮,约数万斤,后来归还不了粮食,还看面子按议价小麦1斤2毛8分钱结算了,秋粮按议价1斤1毛8分钱结算了,还有的乡亲困难一直还不了,作者自己垫付的也不少,此事至今还有不少人一直在赞誉作者呢。

总之,农业社、人民公社、集体化、合作化,给我们村造成生产节节倒退,社员生活渐渐贫困,而且形成了缺粮保命的问题。全国性的结论是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发生这样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冒进造成的,“文革”中,这种激烈性和疯狂性达到了顶点,让小农经济绝种,让资本主义绝种。这些都是犯了急性病,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要穷过度,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些都是明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的,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造成的,都是不实事求是而造成的。

四、土地分户大包干,耕一年来吃多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实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当时就是大胆解放思想,打破一切框框,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哪种形式能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他还说只要对发展生产有利,不问姓资姓社。所以我们村民痛快地选择了土地分户大包干。按地块情况,分等评出产量,然后按人均产量分配土地,再按地产包干负担农业税、征购粮以及其它提留,剩下的全是自己支配享用。这样村民们又有了自己能够管理和耕种的土地了,村民们一进到田间,眼就笑眯眯的,心就甜滋滋的,有了使不完的劲,有了操不完的心,有了用不完的智慧,全身心地耕作着土地、抚弄着庄稼,对禾苗就像对自己的儿孙们一样,这样的精耕细作,庄稼哪有不好好长得道理呢?加之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起来了,产量更是意料不到,不仅高于农业社,而且也高于土改后的年代,创中国历史上最高产量的纪录。旱地小麦,平均亩产达500斤,单产达千斤的也不少,普遍的是耕一年吃两年,原来梦想的耕三余一,现在倒过来能耕一余三的村民很多很多,个别有经营好的户竟然能耕一年吃十年了,真是喜出望外,喜从天来。

上述这种家庭耕作的情况,完全反映了这种农业特殊的生产方式,是完全适合当时生产力的,也可能是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操作,本来的或许是永远的都需要这种方式,或部分的需要这种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确立,也是来源于我们党的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理论。当时人们不能不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越想走纯粹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倒越来越穷,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邓小平关于如何推动生产力的理论,他大胆地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从中国的生产力还不发达、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这一事实出发,邓小平认为“一切能够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手段,都可以利用,都要利用。”邓小平真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一位彻底的革命者,是一位完全从实际出发为人民谋幸福的领导人。

五、多业发展又务工,生活温饱达小康

实行改革开放,土地承包,迅速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以后,广大村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需求随之激发,为此,村民们就不断改革,不断进取,开始多种经营,多业发展。先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搞果菜种植,又搞渔业和养殖业,还搞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外出务工、投资发展。如上篇第五章中所述,全村多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最少每年收入540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77%。这样村民的经济收入,又迅速增加,迈上了小康之路。

上述这些惊人的前所未有的变化,都是我们村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恩格斯曾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此时此刻我们对此才更有了深刻的体会。

总之,我们在回顾了解放过程中,我们村民的民生状况的变化,既满怀激情,又感慨万千。正是:

民生事关天 生存当根本。

新民主主义 民生全变新。

又犯“左”倾病 再度遭贫困。

特色道路好 步入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