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31058200000002

第2章 捭阖第一

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在与人交谈时,或者拨动游说,或者闭藏观变。游说时拨动对方,即捭之,是为了让对方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正确地估量和判断对方,了解实情,据以说而服之;有时要适当闭藏,即阖之,这是为进一步说服对方而施展的手段。

【原文】

粤①若稽②古,圣人③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④之先⑤。观阴阳⑥之开阖⑦以命物⑧,知存亡之门户⑨,筹策⑩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注释】

①粤:发语词,用于句首,无实义。《尚书·尧典》:“粤若稽古帝尧,曰放勋。”

②稽:考察。《易经·系辞下》:“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易经·乾·文言》:“圣人作而万物观。”陶弘景注云:“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须考古道而为之。”

④众生:泛指有生命者,这里指平民大众。

⑤先:先导。《管子·形势》:“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陶弘景注云:“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

⑥阴阳:古人认为万事万物均源于阴阳二气,阴阳之气相辅相成促进事物的运动发展。如天、昼、明、上、君、男,是属于阳气的,地、夜、暗、下、臣、女,是属于阴气的。

⑦阖:关闭、闭合。《易经·系辞上》:“一阖一辟谓之变。”

⑧命物:判断事物并命名。陶弘景注云:“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本句意为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展露和闭合来判断事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⑨门户:房屋出入之处,这里指关键之处。此句指如何生及如何死的关键或道理。陶弘景注云:“不亡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

⑩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谋划。《史记·孙子传》:“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老子》:“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万类:泛指天下万事万物,一切东西。

达:通达。

见:发现。

朕:征兆、形迹。《庄子·应帝王》:“体尽无穷,而游无朕。”陶弘景释本句云:“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朕迹,莫不朗然无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

守司:主持、掌管。

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本句意为把握住存亡的关键。陶弘景注云:“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其道一也:本句意指一切圣人的法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救亡图存。陶弘景注:“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各有所归:本句意为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宿。归,结局、归宿。《管子》:“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陶注云:“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

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陶弘景注云:“此二者法象各异,施教不同。”

【译文】

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以判断事物,了解生存和死亡的关键,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通达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发现引起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人世间,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但是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是阴气或者是阳气,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刚强,或者是开启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

【原文】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①,度权量能②,校③其伎巧④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⑤。乃可捭⑥,乃可阖⑦;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⑧。审定有无以其实虚⑨,随其嗜欲⑩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注释】

①审察其所先后:进行调查判断,使应该先的东西居先,应该后的东西居后。陶弘景注云:“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

②度权量能:测度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陶弘景注云:“权谓权谋,能谓材能。”

③校:考核、比较。

④伎巧:即技巧。陶弘景注云:“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⑤差:差别。《史记·礼书》:“长少有差。”

⑥捭:分开。捭,拨动也。

⑦阖:关闭。捭阖术是本篇的要旨。捭,即开也,启动对方敞开心扉,推动一切具有积极的方面;阖者,闭合也,闭合掩藏,阻止对方,中止一切消极性的方面。陶注:“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

⑧无为以牧之:用无为之术来掌握它。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牧,统治、掌管。陶注云:“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已无为牧之已矣。”

⑨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

⑩嗜欲:欲望、爱好。本句讲的是对贤能人才的判定方法,就是判定对方材性的高下有无、性行的实虚,根据其意志欲望任其所欲,以判断其意志的真伪。

指:意旨、意向。

阖而捭之:如果明白了实情,就自行闭藏并加以发动。

以求其利:检讨对方的善恶利害。陶弘景释此句云:“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开而示之:展开并对此加以肯定以尽其情。陶弘景注云:“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

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陶弘景注云:“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如对方说的有可与不可的东西时,要明确审定对方,以自己之思虑判断其是否得当。

以原其同异:弄清其中相同与不同的本原。本句意思是说所说的东西都有合适与不合适的情况,一定要明确弄清其用心,找出其中相同和不相同的本来特征。

离合:计谋中有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

有守:确立自己的意思加以信守。

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陶弘景注云:“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

【译文】

因此圣人要一以贯之,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度量人能否随机应变,考量能力大小,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人们之间的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胆怯、仁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就可以开启使用,就可以闭藏不用;就可以举荐,就可以屏弃;就可以轻视,就可以敬重;都依靠无为之术来掌握。考察确定对方之有无虚实,通过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欲望来判断对方的志向,先略微排斥对方所说的话,等对方敞开后再加以反驳,这样来求得实际的情况,可贵之处在于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沉默而挑动对方发言,以判断是否于己有利。或者敞开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闭心扉予以沉默。敞开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同,封闭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异。判断可行与不可行就是要弄清对方的计谋,探索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谋有与己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都要确立自己的意向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顺从对方的意向。

【原文】

即欲捭之贵周①,即欲阖之贵密②。周密之贵,微③而与道④相追⑤。捭之者,料其情也⑥;阖之者,结其诚也⑦。皆见其权衡轻重⑧,乃为之度数⑨,圣人因而为之虑⑩。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注释】

①周:周详。

②密:隐密。

③微:微妙。

④道:道理、法则。

⑤相追:相伴相随之意。

⑥料其情:检讨实情的真伪、善恶、良否、利害。

⑦结其诚:诚心诚意做到有结果的样子。陶弘景注云:“料而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

⑧权衡轻重:比较重要和不重要的程度。

⑨为之度数:测量重量和长度的数值,指揣测谋略的性质和程度。

⑩圣人因而为之虑:圣人因此而进行权衡谋划。全句意谓,若想运用好捭阖之术,必须比较谋略性质,掌握好轻重缓急的程度。陶弘景注云:“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道行也。”

中:符合,合乎。

圣人因而自为之虑:考察对方谋略时,如不能达于一致,不能认同,那么圣人也要按自己的意思去考虑谋划。陶弘景注云:“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出之:取出使用。陶弘景注云:“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

纳之:收纳闭藏。陶注:“其不中者,纳而藏之也。”

此句意谓:合适的闭藏之后获取,不合适的闭藏之后放弃。陶弘景注云:“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

天地之道:符合天地阴阳之道。陶注:“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故谓天地之道。”

四时: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或指一天中的朝、昼、夕、夜四时。

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陶弘景注云:“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纵横谓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

由此:根据捭阖原则。陶弘景注云:“言捭阖之道,或反之令出于彼,或反之复来于此;或反之于彼,忤之于此,皆从捭阖而生。故曰‘必由此也’。”清人俞樾有不同看法,其《诸子平议补录》此条注下云:“反出、反忤四字,衍文也。此文当读至万物绝句:‘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复,必由此矣。’其文甚明,写者衍‘反出反忤’四字。陶氏遂于横字绝句,反出、反复、反忤并列为三义,虽曲为之说,不可通也。”俞说可供参考。

【译文】

如果要运用开启之术,贵在周详完备,如果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藏保密。周详保密中最重要的在于微妙而与道相追随。让对方开启,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实情,让对方闭合不言,是为了结交对方的诚意。这样做的方法,都是为了能使对方显露实情,以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程度,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的。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所谓开启,就是或者开启而展示使用,或者开启而收纳闭藏;所谓闭合,就是或者闭合而采纳使用,或者闭合而屏弃不用。开启和闭合,是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开启和闭合,也是阴气和阳气的变化运动,四时节令的开始和终止变化也如同开启和闭合一样,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的离返与复归都是由开启与闭合的变化来实现的。

【原文】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①;必豫审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③也,心者,神④之主也⑤,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注释】

①道之大化、说之变也:道说的变化和原则与主张的运用。化,变化,改变。《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陶弘景注云:“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事虽大,莫不成之于变化,故必预之,吉凶系焉。”清人俞樾注此条云:“大字,衍文也。道之化,说之变,相对成文。注云:‘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注中‘大’字,乃陶氏加以足句,正文本无‘大’字,犹言说之‘言’,亦陶氏加以足句,正文本无‘言’字也。正文‘大’字即涉注文而言。”俞说可从。

②豫审:预先考察。

③门户:房屋墙院出入之处。引申为关键、途径。《淮南子·人间》:“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这里意谓心中之事要通过口来表述。

④神:指精神。

⑤主:主宰。陶弘景注云:“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⑥此句意谓: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要由口这个门户表达出来。陶注云:“凡此八者,皆往来于口中,故曰由门户出入也。”

【译文】

开启和闭合是事物运行的总的原则,也是游说变化的依据,一定要事先观察他们的变化。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人的意志、欲望、思维、智慧、谋略,都要通过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开启与闭合之术来把握和控制。

【原文】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①。阴阳其和,终始其义②。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③。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④。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注释】

①此句意谓:捭是属于公开、可言及的、阳的方面;阖是关闭的、缄默的、阴的方面。陶注:“开言于外,故曰阳也;闭情于内,故曰阴也。”

②终始其义:开闭有节,阴阳处理适当。陶弘景注云:“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

③始:长生、安乐、富贵等等,均是属于阳的方面,意味着成长,所以称做“始”。陶弘景注云:“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始曰阳。”

④终:死亡、忧患、贫贱等等,均是属于阴的方面,意味着灭亡,所以称做“终”。陶弘景注云:“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阴曰终。”

【译文】

开启之术,就是公开的,可言及的,属于阳的方面;闭合之术,就是关闭的,沉默的,属于阴的方面。阴阳和谐,那么开启和闭合就很恰当。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荣誉、名声、爱好、财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属于阳的方面,叫做开始;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毁损、失利、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都是属于阴的方面,叫做终结。凡是那些遵循阳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开始,从谈论有利的方面开始论述;凡是那些遵循阴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终结,从谈论不利的方面作为谋略的结果。

【原文】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①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②,与阴言者依卑小③。以下求小,以高求大④。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⑤。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⑥。为小无内,为大无外⑦。益损、去就、倍反⑧,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⑨。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⑩。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①试:探测试行。陶弘景注云:“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

②与阳言者依崇高:与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要谈论崇高来试探。这是言谈的一种辩论之术。陶弘景注云:“谓与情阳者言,高以引之。”

③与阴言者依卑小:与情之阴者谈论时,要以谈论卑小的方法来试探。陶注:“与情阴者言,卑以引之。”

④此句意谓:辩论时掌握与情阳者言崇高,与情阴者言卑下,就是下与小相应、高与大相应的原则。陶弘景注云:“阴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

⑤此句意谓:掌握了以上原则,游说就出入自如,没有什么不可以办到的。陶注云:“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⑥此句意谓:可以游说于任何事、任何人,万事万物均把握于胸中。陶注:“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

⑦此句意谓:尽阴则无内可言,尽阳则无外可言。游说之术可以运用自如,能大能小。

⑧倍反:倍是背叛,反是复归。陶注云:“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贼曰损,义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绝曰倍,去而复来曰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曰皆以阴阳御其事也。”

⑨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指阴阳相辅相生,互相转化。陶注云:“此言上下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⑩此句意谓:君主以爵禄恩养下属,臣下对上竭力尽忠。正如陶弘景注云:“上以爵禄养下,下以股肱宣力。”

此句意谓:阴阳上下相通相求,是运用捭阖之术形成的。陶弘景注云:“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

此句意谓:既是天地阴阳的道理,也是游说人的法则。陶弘景注云:“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

圆方:指天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陶弘景注云:“天圆地方,上下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生万物,故为万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

【译文】

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所以与从阳的方面谈论的人要依据崇高来试探,与从阴的方面来谈论的人要依据卑下来试探。以低下求取卑小,以崇高求取伟大。按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出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进去,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实现。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游说一人,游说一家,游说一国,游说天下。做小的事情,没有内的限制,做大的事情,没有外的限制。损益、去就、背叛与复归,都可以依据阴阳来驾驭。面对阳气,就可以采取行动,面对阴气,就应该停止或闭藏;面对阳气,就活动出去,面对阴气,就隐藏进入。阳气运行最终复归于阴,阴气运行最后返归于阳。以阳气而运动的人,道德就会增长;以阴气安静的人,形势就会生成。以阳气求于阴气,需要以道德来包容;以阴气求于阳气,需要施加以力量。阴阳互相追随,是由于遵循开启和闭合的法则。这是天地之间阴阳运行的总规律,也是游说的基本方法,是一切事情的前提,也称作天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