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不可破也。
规矩不可以破坏。
封建官场的规矩不少,成文的规矩需要遵守,不成文的潜规则更需要谨记。不行使份内之权有时是必须的,这也是按规行事,在此若不肯罢手,终会受到惩处。对规矩可以有各种理解,但不破坏它是必须做到的;规矩尽管鄙漏,以一人之力也难以废除它。不守规矩可以成为英雄,却要为封建官场所排斥了。
再三提醒的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三年一次的会试开始了。
到了放榜的日子,前来看榜的各地举子顿时喧哗起来,大吵大闹。原来上榜之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人竟是一个未取。
北方举子认为考官作弊,有失公正,于是他们涌向礼部,要求对质。一时,南京城中沸沸扬扬,引起了骚乱。
会试主考官刘三吾为此急召各位考官,商议对策,刘三吾颤声问道:
“此事关系重大,我再问你们一句,你们可有舞弊不公的吗?”
各位考官发誓说:
“皇上三令五申要求公正,只以文章好坏取士,我等怎敢违抗?再说此事乃为国求贤,我等不敢徇私啊!”
刘三吾又调来考卷详阅,一待他阅毕,他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他对众考官说:
“举子的考卷我已看过,果然俱是文采出众的。只要我们没有舞弊枉法,就不怕举子们无理取闹。这样,你们就是有功之臣,在皇上面前我也要为你们争功。”
举子骚乱的事很快让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十分生气,他未待细察,便对左右大臣发怒说:
“天下以安定为要,读书人更要安抚他们,如果读书人都闹了起来,天下岂不大乱?”
刘三吾被紧急召来,一见面,朱元璋便斥责说:
“你办事不利,惹出事端,你又有何辩白吗?”
刘三吾见朱元璋不问青红皂白,急忙解释说:
“臣等以文章好坏取士,并无半点私心。南方举子文才出众,远胜北方举子,如此方有北方举子无一中榜之事。陛下可亲阅考卷,以明实情。”
朱元璋见他说得理直气壮,不禁语气缓和下来,他说:
“北方举子如此大闹,实在影响朝廷清誉,为了安定人心,不如选取一些北方举子中榜,平息众怨。”
刘三吾一听之下,马上表示反对,他力争道:
“如此一来,便显得臣等考官有舞弊的嫌疑了,臣等实难接受啊。各位考官尽忠尽职,并无半点缺处,陛下应给予奖赏,以明其功;对那些闹事的北方举子,则应严惩不贷,以治其过。”
朱元璋用心劝说,刘三吾绝不肯让步。朱元璋转而大怒,把刘三吾轰出宫城,又停了众考官的职。
朱元璋下令对考卷复审,翰林院侍讲张信主持其事。
张信受命之后,带领六部九卿官员披阅考卷,十分认真。张信的一位朋友见他这样,出语说:
“大人只知看阅考卷,不知皇上心意,我为你担心呐!”
张信不解道:
“我奉旨复审,就是要审查有无舞弊之事,岂能不认真细看?你说话不着边际,这与了解皇上心意有何关系呢?”
朋友又道:
“如无舞弊之事,你该如何上奏皇上?”
张信随口说:
“自然是如实上报,否则就是欺君了,这个罪名谁也担待不起啊。”
朋友摇头说:
“你全错了,如果你这样行事,那么大祸将至。”
张信一笑,亦是摇头。
朋友指点说:
“事情既起纷争,皇上只求息事宁人,你尽可顺从皇上的意思,不必较真了。考官为了争功,显示自己的清白,孰不知这样事情就无法收场,皇上的心愿便无法达成。现在你可将此事模糊起来,大不了让考官受点委屈,风波就可平息了。倘若你还为考官们争辩,不但他们无益,你也不会得到半点好处。”
张信不纳此言。复审过后,张信对朱元璋道:
“臣等受命以来,认真批阅考卷,再三核对之后,臣等一致认为考官并无舞弊之举。臣等看来,北方举子立意粗浅,文采罕有,方方面面都远不如南方举子。考官秉公办事,忠心为国,实有大功。”
朱元璋越听越气,最后打断了张信的话,他厉声说:
“朕开科取士,一是为国求贤,二是安抚天下,二者相较,后者显得更为重要。你们不解朕的深意,也就罢了,朕再三提醒,你们也执迷不悟,实属可恨!你们一定是串通好了欺瞒朕,故意把北方举子不好的考卷拿给朕看,这也是你们的功劳吗?”
朱元璋当场宣布由他自己亲自复审,从前的结果一概无效。张信和众考官被缉拿下狱,其家人也被株连。最后,这些人被全部处死,新选的61名贡士俱是北方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