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31214400000005

第5章 文瀛公园的初期革命活动

1917年,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革命的真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大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当“中华民族的利益被反动政府出卖了,全中国的青年学生赶快组织起来!”的号召传到太原时,省城十余所大、中学校很快都建立了学生会,并于5月7日上午组织太原各校学生3000余人,在文瀛公园集会,严厉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抗议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大会决定成立“太原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广场上空回旋着“请学生继续民众运动,请报界发表民意,请当局提倡民风,不要摧残了青年的爱国心”的时代强音。为提倡国货,学生们集股购买,把“劝业楼”改成“国货商店”。随后,全市五六千大中学生相继罢课,走上街头,高呼“打到卖国贼!”“废除可耻的二十一条!”“收回青岛!”“抵制日货!”等革命口号,组织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同时,商业界也举行了罢市,使运动达到了高潮。

坐落在文瀛湖畔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是1906年创办的公立中学堂,其前身是清代贡院。它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我党早期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君宇、贺昌、彭真等同志都曾在这里就读并从事革命活动。五四运动后,于1919年8月创办了《平民周刊》,披露人民疾苦,抨击封建统制。翌年夏,在共产党员高君宇的指导下,于省立一中十三教室成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马列主义学习研究小组,由王振翼、贺昌分别任正、副组长。他们在全市各处秘密散发《共产党宣言》2000余份,并在《先驱》、《向导周报》、《中国青年》等刊物发表文章,积极宣传革命,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使太原的政治空气大大活跃起来。在省立第一中学就读的进步学生王振翼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研究新思想,批判旧礼教!”“学习新文化,改革八股文!”等呼声的影响下,积极组织罢课、游行示威等活动。

1921年5月1日,一个以“唤起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革命青年团体——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第一批团员大多数是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的成员。王振翼、贺昌、李毓棠等先后担任团组织的负责人。5月7日,省城11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名,在文瀛公园集会,啮指血书,表示争矿决心。会后,学生们到省议会请愿,要求通过矿产公有案,得到各界人士的声援和支持。同年10月,团组织又在省立一中成立了“青年学会”。以“研究学术,服务社会”为宗旨。创刊《青年》半月刊,订购马列主义书刊并与各校合办“平民小学校”,接纳贫苦子女读书。会员多是团员和进步青年。

1922年9月,由贺昌任书记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又在省立一中诞生了。随后,太原青年团地委首先在省立一中领导掀起了驱逐校长魏日清的罢课学潮,罢课坚持半年多,继而又掀起国师学生反对徐一鉴的斗争,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接着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又把工作重点转向太原工人阶级,成立了工会。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通过贿选当了总统,从而激起太原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10月15日由太原学联发起并联络各界在海子边市政公所召开了“太原民权运动大同盟”成立大会,学生们向5000多民众痛斥了封建军阀的横暴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他们高呼“打倒曹锟!”“反对曹锟贿选窃位!”等口号,并沿街讲演,散发传单。其声势之大,是继五四运动以来少有的。

随着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即将到来的新形势的发展,在太原建立党组织已成为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1924年春,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李大钊派高君宇到太原建党,并筹划山西的国共合作。高君宇秘密到太原后,住在省立一中的“青年学会”。随后,他选择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中的先进分子李毓棠、候士敏、潘恩溥三人,亲自介绍吸收他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从此,太原第一次有了党组织。同年秋,又有一批团员相继转党。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5月24日,在省立一中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支部委员会由张叔平、傅懋恭(即彭真)、纪廷梓三人组成,张叔平任书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一个党小组及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了。领导成员都是省立一中的进步学生。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太原的劳工反对反动当局的斗争也走上了轨道。相继组织发动的“反房税斗争”、“国师学潮”、“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以及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等等,都是以省立一中的学生为骨干,以省立一中为基地而开展起来的,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造就培养了一批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人才。同时,中国共产党山西省临时省委机关、太原市南部委员会也于此时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