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
31245000000124

第124章 酒店通用文书写作

(第一节)酒店章程的写作

一、章程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1.章程的含义

章程是一个党派组织、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为保证其组织活动的正常运行,系统阐明自己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规定成员的条件、权利、义务、纪律及组织结构、活动规则,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规则性文书。

一个正规的政党、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公司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章程。

2.章程的作用

章程是一个组织进行自身管理的基本规则,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作用。

(1)保证组织的思想统一

这是章程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它的成员必须就这些内容达成共识,才能保证这个组织的思想统一性。

(2)建立组织的管理机制

章程要明确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要对领导岗位的设置、领导者的产生办法和任期、下设部门和分支机构等一一进行确定,以保证组织内部的管理功能正常运行。

(3)保障成员权利

参加任何一个组织、团体,都要承担这个组织交给的工作和义务,但同时也都享有这个组织所规定的权力。章程必须明确其成员的权力和义务,并对其成员的权力起到保障作用。

(4)规定组织纪律

章程还要对成员的行为提出种种规范,凡违背章程中规定的组织纪律,都应受到处理或制裁。

3.章程的特点

(1)共识性

章程反映了一个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理想、愿望、意志,体现了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必须在全体成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因此,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充分的讨论,并且要在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没有达成共识、多数人抱有质疑态度的内容,不能写进章程中去。

(2)稳定性

章程一经规定,就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一个成熟的章程,应该实行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不过时。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章程作一些补充和修改也是必要的,但这些修改必须经充分讨论和表决通过,而且只作局部调整,不作大面积改动。

(3)准则性

章程具有约束力,是这个组织所有成员的思想准则和行动规范,每个成员都应该遵章办事。

二、章程的写法

1.标题和日期

(1)标题

章程的标题,由组织名称和文种构成,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写作学会章程》。如果尚未得到通过和批准,可在标题后加括号注明“草案”。如:《中国写作学会青年写作理论家协会章程(草案)》。

(2)日期

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标明日期和通过依据。有三种写法:

(1)由会议名称、通过日期组成,如:“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0年3月22日通过”。

(2)由通过日期、会议名称组成,如:“1988年6月7日中国写作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修订通过”。

(3)只写明通过日期,如:“1999年7月17日通过”。

2.正文

(1)分章式写法

内容丰富的章程采用分章式写法。这种写法是篇下分章、章下分条,条下分款。通常第一章是总纲(或总则),以下各章是分则,最后一章是附则。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第一章为“总则”,共三条,分述了组织的名称、性质和任务。第二、三、四、五章为分则,共十一条,分述了会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组织结构、经费来源等内容。第六章为附则,共二条,是一些补充说明。

(2)分条式写法

内容简单的章程直接分条撰写,如《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章程》,共有六条。第一条是性质;第二条是宗旨;第三条是基金的使用;第四条是组织结构及职责,其中又分为三款;第五条是注册;第六条是办事处的设置及各自的职责。

撰写章程要注意符合政策规定,内容系统周密,条理明确清晰,语言精当质朴。

(第二节)制度的写作

一、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制度的含义

制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加强对某项工作的管理而制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文书。

制度可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类型。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如《办公室人员考勤制度》、《机关值班制度》。法规性制度是对某方面工作制定的带有法令性质的规定,如《职工休假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

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制度的发布方式比较多样,除作为文件存在之外,还可以张贴和悬挂在某一岗位和某项工作的现场,以便随时提醒人们遵守,同时便于大家互相监督。

2.制度的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

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因此,制度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2)鞭策性和激励性

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3)规范性和程序性

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二、制度的写法

1.标题

制度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以适用对象和文种构成,如《保密制度》、《酒店档案管理制度》;另一种是以单位名称、适用对象、文种构成,如《××酒店资产管理制度》。

2.正文

制度的正文有多种写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引言、条文、结语式;通篇条文式;多层条文式。

(1)引言、条文、结语式

先写一段引言,主要用来阐述制定制度的根据、目的、意义、适用范围等,然后将有关规定一一分条列出,最后再写一段结语,强调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2)通篇条文式

将全部内容都列入条文,包括开头部分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的种种规定,结尾部分的执行要求等,逐条表达,形式整齐。

(3)多层条文式

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制度,特点是将全文分为多层序码,篇下分项、项下分条、条下分款。如某酒店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一、二、三……”来表示大项,用“(一)、(二)、(三)……”来表示大项下的条,用“1、2、3、……”来表示条下的款。

3.制发单位和日期

如有必要,可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注明制发单位名称和日期,其位置也可以在正文之下,相当于公文落款的地方。

(第三节)规则的写作

一、规则的概念与特点

1.规则的含义

规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一事务或活动的行为准则作出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书。

规则和守则、制度都属于行政规章类公务文书,跟前面的章程、办法、细则等法规性文书相比,规则的档次要低一些,它只适用于对一定范围内的某一具体管理工作或某一公务活动进行规范,以保证该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如酒店制定的有《接待规则》,公安部门制定的有《交通规则》,图书馆制定的有《图书借阅规则》,仓库则有《仓库安全保管规则》,这些属于具体管理工作的规则。再如《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则属于规范某一公务活动的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涉及的事项虽然不如法规性公文那样重大,但在一些具体工作或公务活动中,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工作和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就以一场球赛为例,如果没有比赛规则,比赛双方的行为就没有准则,肯定纠纷不断,难以进行。

2.规则的特点

(1)专门性

规则所适用的范围一般比较小,是专门就某一项工作或活动而制定的,超出这一范围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接待规则》只用于客人接待场合,《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只用于人事争议。规则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相关人员都比较熟悉,而在这一范围之外的人们一般都对其内容比较陌生。

(2)具体性

规则的内容比较具体、细致、周密,往往对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务活动的每一步骤都作出规定。

(3)可行性

规则讲究可行性,条款均可直接付诸实施,不需要再制定细则来作解释、补充。

二、规则的写法

1.标题和日期

(1)标题

规则的标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适用范围、基本事项、文种组成,如《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另一种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必要时可以在文种前加“试行”二字,也可在标题后加括号标明“试行”。

(2)日期

将制发的时间和依据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之下正中位置,如“(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9月23日印发)”。

如果是随正式公文发布的规则,可以不单独注明日期,以发布规则的那篇公文的发文时间为准。

2.正文

(1)分章列条式写法

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复杂的规则,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大部分,总则为第一章,分则有若干章,附则为最后一章。各章分若干条。如《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第一章为总则,共六条;第二章是“税务行政复议范围”,含第七到第八条;第三章是“税务行政复议管辖”,含第九到第十二条;第四章是“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含第十三到第十九条;第五章是“税务行政复议受理”,含第二十到第二十四条;第六章“税务行政复议决定”,含第二十五到第三十六条;第七章是“附则”,共五条。

(2)通篇分条式写法

这种写法直接分条,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规则,如《考试规则》、《参考规则》等。

(3)引言加条款式写法

跟通篇分条式写法比较相似,只是前面有一段没有列入条款的引言,一般用来交代根据、目的、意义。

(第四节)会议纪要的写作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

2.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三、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1.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2.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1)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2)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第五节)启事的写作

一、启事的概念与作用

启事就是公开的较为简单的广告。也就是把事情陈述出来、告诉人家的意思。“启”,是陈述、告诉的意思,“事”就是事情的意思。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有什么事需要提请公众注意,希望得到大家帮助的时候,就把它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张贴在公共场所或刊登在报纸杂志上,或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这种公开发表的文字,都是通常所说的“启事”。

二、启事的分类

启事的类别很多,根据事情的不同内容,可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启事有招生启事、招聘启事、征文启事、开业启事、寻物启事、结婚启事、庆贺启事等等。

三、启事的写法

1.标题

标题应该写在首行的正中,要用比较醒目的大字写出,比如“招领启事”“寻物启事”等;有时在“启事”之前加上“重要”等字样;有时将“启事”两字省去,只写“招领”“寻物”。

2.正文

标题下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要叙述事项的目的、原因、要求、特征、待遇、条件、意义等。正文是主体,它决定了启事的效果,因此,这部分要写得具体、明白、详细,连细节也要写得清楚,不能有半点含糊。

3.署名

启事的落款处要署全名,如果是单位,最好盖上公章,在署名之后,要写上发启事的详细年月日,并附上联系电话与地址等,有时还要把乘车路线写明。

4.启事的用语

在语言上,首先要做到明确、准确,千万不能使用一些模棱两可有可能让人产生歧义的语言;此外,还要简练、通俗,要让人一看就清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