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31276100000055

第55章 艺术篇(19)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设性教学的被动接受和静态预设相比,动态生成与教学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必须要从生成的规律出发,注意一些必须要注意的方面,像对认知错误的处理、学生质疑的导引、现场需要的调整、超越时空的策划、灵动思维的激发、思维积极性的保护、学习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否则,光有积极的生成策略还是不够的。

天高任鸟飞———课堂教学“留白”的艺术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讲究“意到笔不到”,创造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往往能给人们以“此时无声胜有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艺术感染。最有代最表性的也是最为人们所推崇的是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创造出了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文学中的“白描”,音乐中的“休止符”,戏曲中“虚拟说”等,都因为各自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屠爱华,2010 )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王林科,2010 )

课堂留白教学艺术的前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画师都不满意,小徒弟只画了两只,一只从山中走来,另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肚子,却得到了画师的称赞。这正是留白的魅力,要求得这种艺术效果,有两个问题是关键:在何处留白和怎么留白。前者是留白点的设置,后者是如何留白的艺术。

揭示课题后留白

在揭题后,教师应该适当延长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在对新教学内容的探索、研究、质疑中发现内容上、形式上、思想上的奥秘,经过学生利用教师留白时间的主动学习,再由教师继续点拨。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北大荒的秋天枠时,揭题后就留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们根据单元提示,不但初步明白了文章的结构,找到了每段文字的中心词“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对作者笔下的北大荒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但对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大豆摇铃千里金”的理解,还期待着教师的解释。这样的留白就基本上起到了作用。

课堂提问后留白

课堂提问后教师应有意识地留白,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思考,才能获得提问的预期效果。像一些教师为了压缩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提问后急着让学生发言,结果是要么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语句啰唆。一位教师在教学枟负荆请罪枠时,围绕一个“怕”字展开:门客韩勃以为蔺相如怕廉颇,何以见得?通过留白,给了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生1:我从文中“有意避让”“好几天不敢上朝”等语句体会到蔺相如表面上的“怕”。生2: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的表现,可以看到“想当年”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思:蔺相如是不是官越做越大,胆子越来越小了呢?学生自然就从蔺相如的一番肺腑之言中,理解了他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特征。如果提问后不留白,就不会有如此精彩的回答。

探究过程中留白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标,教师就应该在探究学习中适时留白,让学生在探究的实践中受到锻炼,形成能力和素养。为了保证这探究学习中的留白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切实做到学生需要什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学生未知的东西,应该了然于胸。然后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去探索,帮助学生体验新的知识,架构新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留白,启发学生思维,避免在教学中追求简单划一的标准答案,用教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与教材、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学会在不断质疑问难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课堂板书中留白

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教师重视板书的设计,追求板书的醒目、精练、完整,但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整。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枠时,引导学生体会词含蓄、凝练这一特点,提出让学生从这首词中找出最能体现中心的一个字并把它写到黑板上。陆续有人在说明了原因后,“醉、暮、兴、尽、误、争、惊”等字相继写上了黑板的相应位置。板书中留白的方法在好多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中都可以运用。(范熊熊,2011 )

质疑设疑处留白

质疑设疑不是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思考、研究之后,能够释疑才是目的所在。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采取留白的方法,在质疑、设疑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本命年的回想枠时提出:“通过这个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本命年回想?”接着教者围绕这两个问题,安排了半节课的时间,先让学生思考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写下来。这里的思维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就要琢磨:概括得对不对?用词当不当?看是平常,却是用心仔细。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评价标题得失。在讨论中,思索中,提高了学生思考和释疑的能力。(潘永政,2009 )

实践体验处留白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实践”“体验”,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则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体验处留白,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策略。2010 年江苏省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上,南京市的陈老师教学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枠时,课堂在爱心大赠送活动中开始,陈老师在送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后,让学生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作为礼物带来送给有需要的同学,在体现相互关爱的同时,精心设计的爱心大赠送环节结束了。教师:“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却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陈老师说完最后一个字后,声音便戛然而止。他在相对长时间的留白后,才幽幽地问:“这违背了孔子的圣言了吗?”这时很多同学举起手:“我们虽然送出了东西,但是没有强加于人。”“我们送给别人的是幸福。”“我们送给别人的东西是别人需要的。”“我们出于善意的目的。”这就是语言留白的魅力。(朱敏,2011 )

关键点之处留白

课堂教学中遇到一节课的关键点处不妨先“放一放”,存疑留白,让学生在这一留白过程中,产生问题,甚至在思考和分析中还发生了一些错误,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交流、总结给予矫正。这样的留白不仅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培养了素养。一位教师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选修)枟VB顺序结构枠时,要求学生编写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教学中提供可参考的现成代码,教师先将该程序设计的算法分析一遍,此后模仿编的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教师则采取了留白的方式,放手让学生摸索和实践,教师一直在教室内走动巡视,每看到一种错误就及时记录。等学生编写结束,错误范例也基本完稿。调试程序是最困难的环节,也是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程序的最好方式。学生会在这个环节异常活跃,待进入高潮时,教师便将酝酿已久的问题程序公布出来,让学生仔细盘点这个程序的问题所在,更清楚地认识到程序编写必须遵循语法,利用一些颜色和列表提示可以减少差错,提高编程效率。这里的留白就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让学生就错悟理,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教学导入后留白

导课是一节课的第一步骤,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特定的时刻适度地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通过精心预设,巧妙留白,有意给教材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学枟孔乙己枠时,则采用了导入后留白的方法,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答案。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于老师通过这个导入传递出问题后,则采取留白的方式,给学生留下了很长一段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形象的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结尾处留白

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终曲”,也是一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教师在课尾设置留白,学生可以在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枟photoshop 图像处理枠一课内容结束时,展示了一些温馨的家庭ps合影,学生看了很感兴趣,于是教师把制作一张全家的合影作为家庭作业。这样的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思维、探究、应用、实践的空间留给课外,留给了下一节课

教学评价处留白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评判,更是学生课堂学习中通过自我评价重新学习、研讨、探究的平台。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不仅把评价权力下放给学生,还恰当地给他们留白,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评价素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探究的信心。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品德与社会枠教材中枟和睦相处枠一课时,课文要求学生回答如何化解邻里之间不小心倒了脏水的纠纷?针对有同学提出的:“那下次我也不小心倒到他家阳台,就扯平了。”等类似的回答,这位教师没有急于给予即时评价,而是专门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先对于刚才的各种意见进行分类,然后做出评判。不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但要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这种民主评价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徐乐盈, 2011 )

讲课过程中留白

课堂讲授时,教师应在点化之后留白,让学生自己去“悟”。因为此时任何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举例、演示,都取代不了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后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感悟。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头绪繁多,教师为了打有准备之仗,往往在课前预设了很多问题,并以课堂上连珠炮似的提问让学生即刻完成。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很少,学生都是想方设法找答案,很难唤起学生的有效思维。成功的课堂虽然也离不开问题的预设,但这些预设的问题提出后,应设置留白,有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环节都设计好,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教师只有适当留白,有意留点空白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由亲历的思考过程生成独有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发展认知能力。(范熊熊,2011 )

阅读欣赏后留白

在阅读欣赏后留白,可以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空间里尽情地遨游。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阅读教学中处理好阅读与留白的关系,对于加强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大有裨益。那种阅读后随即的讲解和讨论,留给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只能是肤浅的,不深入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于漪老师的叙事散文枟往事依依枠时,先让学生带着“写了哪些往事?”“哪些地方体现了‘依依’?”的问题听读,教师放缓语速,让学生在听读中思考,这实际也是一种巧妙的留白,边听边甄别,边勾画,边总结,边组织语言。读后不急于讨论,而是再给学生留白,待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思考后,才让学生在同桌交流后在全班发言,结果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好的教学效果直接来自于课堂留白。(潘永政,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