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31285500000012

第12章 说话:方法圆通,沟通无碍(3)

南齐太祖萧道成提出要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然后齐太祖傲然地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但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齐太祖听后,只好一笑了之。

王僧虔这种分而论之的回答是相当巧妙的,表面上顾及了皇帝的尊严,君臣不能互相比较,实际上是回避了不愿贬抑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难题。

3.吸纳精华,公正评价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议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老”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做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

4.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老”应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暂时脱离争论。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方圆智慧

“打圆场”的方法很多,关键还在于你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的能力,这既是对你口才和智慧的综合运用,也是你做人有策略的一种表现。互不得罪是打圆场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得人心。

说话要恰到好处

具有高超的说话水平,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

我们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亲疏,都与口才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成熟、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12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并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并相信这足以影响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所说的话,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伤害别人的情感,甚至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

一般情况下,人们经常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话,但无意识中,一些人总是喜欢借用别人所说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喜欢借用名人的名言、格言,或是权威人士的话语。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我扩大欲在起作用,它隐含的意思是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意见一致。这样,无形中就会加强自己说话的分量,或者使其更具权威性。

逢人只说三分话。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狡猾、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的吗?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尤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决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的人。

在生活中,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每个聪明的人一般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余地。话不说绝对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小张,问他:“有没有问题?”

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展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了。

事实上,人人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难以信任。不如低调一点,做的比说的多,多干活儿少说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说话和办事就如同希望和现实,希望往往比现实更美丽,但是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还不如把对方的希望变得小一点,这样他们得到的惊喜也就会大一点。

也不要一味坚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对方没有台阶下,这样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这对你也绝不是好事。能言善辩是件好事,但是要注意说话方式,知道给人留下台阶,给对方留足面子,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等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自己万一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而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会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话不说满也表现在不要对他人太早下结论,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浪子还有回头的时候,人的一辈子很长,变化还有很多,你怎么能凭主观就评定别人的一生呢?

无论何时,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可出击对方又可及时地退回,自己依然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虽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处于战无不胜的地位,但是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败得一塌糊涂。

方圆智慧

原本说话就有三个限制:人、时、地。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虽然得其人而没有得其时,这时也是不必说的;即使是得其人,也得其时,但却没有得其地,那也是不必说的。没有得其人,而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已是很多了;如果你得其人,但是却没有得其时,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是在给他暗示,你要看看他听到这些真话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得其时,没有得其地,而你说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就可以引起他的注意了,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与他长谈下去,这样的人才能称作是通情世故的人。

学会拒绝他人

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交往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满意,拒绝是不可避免的。而遭到别人的拒绝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还可能在心中产生不快、失望。巧妙地、婉转地拒绝,不仅可使这些不快和失望减至最低限度,而且还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所以,拒绝也要讲究艺术和分寸。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过向别人提出要求,而被人直接拒绝的感受,那种感觉的确不好受。然而,人生就是需要不断地说服他人,以寻求合作;反过来也可以说成是,人生是不断地遭到他人拒绝和拒绝他人。如果把拒绝的话说得八面灵光,可以使自己不必陷入他人两面为难的状态;相反,如果说得不好,可能就会导致被人嫉恨等后果。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

曾经有位女士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林肯看了她一下,女土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利这样做。因为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作过战,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林肯仔细听过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到了。”这位女士本意是恳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劳的分上,为其儿子授衔。林肯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但他装糊涂。

在拒绝他人时,关键要态度和蔼。不要在他人刚开口要求时,就断然拒绝他;不要对他人的请求迅速采取反驳的态度,或流露出不高兴的表情,或者去藐视对方,坚持永不会妥协的态度等,这都是不妥当的方式。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应对,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应付。

拒绝对方时,要明确说出事实。要据实言明,不要采取模棱两可的说法,这样会导致对方摸不清你的真正意思,而产生许多误会,这就容易使彼此之间产生一种隔膜,关系越来越淡。

拒绝时,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你有过帮助的人,来拜访你,要你帮他做事。为了情面,的确是非常难以拒绝的。不过,只要你能表示出尊重对方的意愿,率直地讲出自己的难处,相信对方也会理解你、谅解你。

拒绝对方,也要给对方留一个退路,留一个台阶下,也就是说要给对方留面子,要能让他自己下梯子。你必须自始至终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有了主意时,再来说服对方,就不会使对方难堪了。

有时拒绝,不能把话完全说死。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某个异性当面向你表示爱意,如果你又不乐意接受其爱,就可用拖延法说“不”。他邀你跳舞,你可以这样回答:“以后吧,有时间我会约你的。”

特别是在商界交际中,要让对方明白,这次拒绝,还有下次机会。

在拒绝人时,如果自己很有把握可以拒绝对方,只管与对方面对面相坐。如果要拒绝的是一个“难缠”的人,拒绝他时,最好不要和他视线直接接触,选择位置时要以斜、横为佳。当你知道怎样选择地点来拒绝对方时,你还要注意到时机问题。有时候,拖延一段时间,选择一个好机会,再予以拒绝,会使得原来紧张的局面完全改观,这也是一种拒绝人的技巧。

如果在社交场合,你需要拒绝人时,不妨用下列方法试一试。

有意推托。如“我转告她一声倒是可以,就是怕她误会了,还是你直接同她说为好。”“这件事由我出面恐怕不太好吧!”

尽量回避。“哦,是这样呀,我没看清楚。”“我没注意,也不是太清楚。”

故意拖延。“今晚还有事,以后再说吧。”

保持沉默。“嗯,让我再考虑考虑……”

另有选择。“好是好,不过我更喜欢……我想那个会更好。”

婉言回绝。“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样做,对你我都没有好处,你仔细想想。”

在拒绝他时应该考虑到几个方面:首先,当你在说“不”前,要让对方了解你之所以拒绝的苦衷和歉意,说话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温和。

其次,要尽量避免模模糊糊那一类的回答。这种讲法或许你自己认为这是表示拒绝了,可是有所求的一方可能认为对方真的替他想办法,这样一来,反而耽误了对方,所以,拒绝时不要使用语言含糊的字眼。

方圆智慧

以诚恳的态度明确地说出自己不得不拒绝人的理由,直到对方了解你是爱莫能助,这是一种最成功的拒绝方法。

会道歉也能得人心

与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自己又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主动向对方道歉,征得对方的谅解,以诚心感人。对于误会应主动向对方说明,不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有一方主动打破僵局,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隔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如能悔愧知错,道出发自内心的歉意,这又何尝不是“知耻近乎勇”的表现呢?如果认为这是一种怯懦或软弱的表现,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说,一个能够知错道歉的人,才是对家人朋友、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因为那种真诚的歉疚,必然也会是知错改错的开始。以这样的姿态做人做事,何愁不成功呢!

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有一次选举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过来了,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予以阻止,并劝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