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大王”安得鲁·卡内基在早年就已显出有超越的组织本领和领导天才。当他10岁的时候,已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姓名非常的重视。他有了这个发现,就加以利用。
这是他童年的回忆:他曾经获得一只母兔子,很快地生下一窝小兔来。可是,他却找不到可以喂小兔吃的东西。于是安得鲁·卡内基想出一个聪明的主意来。他跟邻近的那些小孩子说,如果谁去采小兔吃的东西,这头小兔就用谁的名字来命名。无疑,这个计划成功了,这对卡内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多年后,他经营各项事业,也都运用了同样的技巧,这使他获得数百万元的收入。例如,他要将钢轨售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局,汤姆生是这家铁路局局长。安得鲁·卡内基就在匹兹堡建造一大钢铁厂,命名为“汤姆生钢铁厂”。你猜猜看,宾夕法尼亚铁路局采购钢轨时,汤姆生会向哪一家购买呢?由此,你不难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名字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因此你要记住并善于利用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的姓名。
在交际场合,结识新的朋友,相互介绍是第一步。尤其是彼此间陌生的朋友相见,更要注意介绍的技巧:
(1)按照介绍方式的正规与否,介绍可分为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
正式介绍是在较为正式、郑重的场合作介绍。它有两条通行的原则:一是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把下级介绍给上级,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把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二是把年龄和职务相当的男方介绍给女方,如果双方在年龄和职务上有明显差别,那就按第一条原则的顺序介绍。在使用这两条原则时,要注意最好先提一下后者的名字。因为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比如,要把一位姓张的男同志介绍给一位姓李的女同志,可以这样说:“李处长,让我来把张处长介绍给您好吗?”然后再给双方作介绍:“张处长叫张××,是××处××部的处长。李××是××处××部的处长。”
(2)按照介绍媒体的不同,介绍可分为以物介绍法、熟人介绍法和自我介绍法。
以物介绍法:与交往对方初次见面,在对方不了解你的情况时,一般是先将名片递给对方。对方看你的名片时,一般会重复你的单位或职务、职称,这时,就可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你的情况,以补充名片上的不足。如果人数很多,则可选择另外的时机再介绍自己。
熟人介绍法:在社会上交往的朋友多了,有时就可能由朋友做介绍来进行社交活动,认识新的朋友。在熟人将你引见给生人的时候,只能代你介绍一下你的职业、单位和姓名,待熟人介绍完了后,你可接着介绍一下自己的来意或者自己的一般情况。
自我介绍法:这种介绍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适用于一定的范围。一般是到一个新的单位或周围没有熟悉的同志,只能采用此法来介绍自己。
“没话找话”话寒暄
美国《读者文摘》曾经刊登了一篇《简单的四个字,创造了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的文章,说明了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的作用:
在去芝加哥的列车上,大家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彼此保持着距离。
“注意!”一个声音响起。
“我是本次列车的列车长!”声音威严,车内鸦雀无声,“你们全都把报纸放下,现在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转!”
人们脸上充满了疑惑的神情,但无一露出笑容,这是人的本能。
“现在,跟着我说……”这是一道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早安,朋友!”
大家跟着说完,情不自禁一笑。
生活中就是如此,人们即使面对陌生人也怕难为情,怕对方拒绝,于是采取缄默的保守态度,连普通的礼貌也不讲了。但随着一声“早安,朋友!”的话语,车厢里的腼腆之情一扫而光,人们之间的戒心消除了,车厢内洋溢着笑语欢声……
那么,缘何这四个字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早安”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感、友好感的表示;“朋友”,是把对方当成朋友,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初次相见,如果没有交往的需要,人们往往互不理睬。但社会学家认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作为社会中的人,还是希望能与他人建立联系,人与人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只不过由于“难为情”、怕“碰钉子”以及一些诸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心理在作祟,使人们之间有了种种交往的藩篱,于是就出现了“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早安,朋友”这四个字,一旦说出口,双方都表达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藩篱拆除了,不仅解除了坐车的寂寞,而且增进了信任,沟通了彼此的关系,活跃了车厢的气氛。
诸如,我们平时路上遇到熟人时点点头,接电话时说一声:“您好!”既是礼貌,表明你意识到对方存在以及表明自己的友好态度的话语,也是一种寒暄。寒,就是寒冷;暄,就是温暖。顾名思义,寒暄,就是问寒问暖。寒暄的主要作用在于交流感情,尽管它比较单调、平淡且重复,却不可忽视。比方说甲找乙有事,见面后,见乙正在洗衣服,一般先寒暄一句:“您在洗衣服啊?”等对方有所表示(如点头或回答:“是啊!”)后,才言及正题。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甲的这句等于是废话,明明看见对方在洗衣服,还用说吗?但从交际功能来看,这句话又不可不说。因为它既是对乙的招呼和提醒:有人找你;又表示了轻度的歉意:打扰您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联络了感情,烘托了融洽的气氛。
而且,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与生人见面后的4分钟内只宜作一般性的寒暄。如问候、互通姓名、相互介绍、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等。至于与老朋友或熟人见面,要选择好话题,基本原则是体现出与对方的相知,以及对对方的关心,等等。如此寒暄,能够使对方感受到感情的温暖,而且也比较容易回答,易于展开对话,交流感情。
在人际交往中,寒暄的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问候式
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形式。交往者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进行不同的问候。比如,从年龄上考虑,对少年儿童可问:“几岁了?”或“上几年级了?”对老年人问:“您身体好吗?”对成年人问:“工作忙吗?”从职业上考虑,对老师可以问:“今天有课吗?”对作家问:“又有大作问世吧?”对朋友、邻居、同事的问候就更为丰富了,即使是对不认识的人的问候,如果用得好也能够密切关系、增进友谊。
2.言他式
也是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一种寒暄方式。人们之间见面,尤其是陌生人见面,大都以言他式寒暄开始,然后再进入正题。譬如,“今天天气真好啊”,“这里的环境很幽雅”,类似的问候对双方来说都是可取的。
3.触景生情式
这是针对具体的交谈场景临时产生的问候语。比如对方刚做完什么事或正在做什么事以及将做什么事(根据对方的职业特点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推测),都可以作为寒暄的话题。譬如:“上班去啊?”“下班啦?”以及“您在洗衣服啊?”这种寒暄,随口而来,自然得体。
双方初次见面时,上述寒暄方式无疑是最常用的。此外,适当的礼貌用语对于寒暄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在生活中,礼貌用语很多,如,您好、谢谢、请、贵姓、对不起、别客气、请多关照等。
一般来说,社交中做到礼貌说话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1)要把“请”和“您”字时时挂在嘴边,即使对方是很要好的朋友、亲近的熟人,也应该这样。俗语不是说“礼多人不怪”吗?
(2)要多用表示敬意的称呼语,即使对小孩子也应该用“小朋友”“小同学”“小乖乖”之类的称呼。
(3)当你的言行举止有损于别人的利益或可能给别人带来不悦时,要及时表示歉意。要多用“对不起”“劳驾”“给您添麻烦了”“真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
(4)要把带有命令和要求的语气的祈使句改为带有商量口气的疑问句。如说:“请把钳子借我用一下。”就不如说:“我想借用一下你的钳子,可以吗?”给人的感觉要好。
(5)多用感谢语。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也应该常常使用“谢谢”等类似的感谢语,以示对对方相敬如宾,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激之情。这既是一种感情的润滑剂,又是人们进行社交所必备的交际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