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31298400000015

第15章

强盗笑了,心想:“这个傻瓜简直是没有脑筋,跟孩子一样。”于是,他朝卓别林的帽子上“嘭嘭”开了两枪。

卓别林又说:“好像还不够,麻烦你,再在我的衣襟上打两个洞吧!”强盗大笑着,一边扯着卓别林的衣襟,一边嘟囔着“我要给你打八个洞”。

枪声刚响完,卓别林又央求强盗朝他的裤腿上打几枪,这样主人就会更相信我了。这一次,强盗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又欣然照办了……可是,这一次,强盗连开了几枪都没有听到枪响。

聪明的卓别林判断强盗的子弹已经用完了,于是,他急忙骑上车、带着巨款飞驰而去。等强盗醒悟过来,卓别林已走远了,他还幽默地对强盗扬扬手说:“再见,朋友!”

卓别林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之所以能从容地用智慧化险为夷,原因就在于他运用了幽默的话语。生活中,这种说话方式总能消除他人的戒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父母有办法,孩子高情商

既然人际交往和合作在未来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孩子人际交往合作的能力和家长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呢?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可以结交到形形色色的朋友,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增强主动结交的胆量,性格也会变得更开朗、活泼、大方、合群,而且也能潜移默化地养成懂礼貌、尊重朋友的好品德。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结识一些新朋友。

给孩子创造与不同年龄群体交往的机会。孩子与他人来往得多了,才会更有自信心,更乐于与他人交往;才能更有亲和力,其他孩子也更愿意与他相处;才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交往技能,避免与人交往中的消极行为。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为他们创造与不同年龄群体交往的机会。比如说,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旅游、探险、参加夏令营等,让孩子多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参加游戏竞答或是上台表演节目等活动,这样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陌生人,在观察世界时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家长做好表率作用。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效仿,身教比言教在家庭教育中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修养高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内涵、有素质的孩子。所以,要想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做家长的就要从己做起,做好表率,这样孩子才会受到熏陶和感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交际能力的核心其实就是说话能力。会说,说得巧,答得妙,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而不会说,说不好,又怎么与人顺畅交往呢?在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方面,家长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演讲比赛,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同时,还能培养孩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家长还应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在交往中,让孩子学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比如,让孩子学会容忍与合作。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应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多与同伴友好合作,这样才能使交往顺利进行。总之,家长有意识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积极培养他们的交往愿望,教给他们交往技能,对孩子来说都将是终生受益的一件事情。

3.8好习惯收获好命运

习惯是一种极其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多一种好习惯,在孩子的心中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种好习惯,孩子的人生中就会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种好习惯,孩子的生命里就会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因此,作为家长,与其训子千遍,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些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高情商的最好保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我那孩子,一点也不听话,说他八百遍就是改不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管好了。”“我那个妈妈简直太烦人了,她一张嘴,我就知道她想说什么。她说上一个字,我就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我说求求你别说了,不行,我妈照样非说不可,说得我简直是心烦意乱。”

的确如此,现实中,我们的父母和孩子说的话是如此的高度雷同,父母说得最多的话莫过于“别看电视了,别老玩游戏了,赶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好学校吗?考不上好学校将来看你怎么办!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长大了你喝西北风啊”。

其实,这些话说个几遍就行了,说多了就会变成一堆噪声,除了让孩子信心崩溃、心烦意乱,没别的用。正如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所说:“一句话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你说了好几百遍了,还不把孩子折磨死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绩好,孩子们之所以管不住自己、毛病多,问题往往出在他们有很多坏习惯,像网一样紧紧地被束缚住了。所以,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他们发现人的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个习惯,如果这个动作重复90天就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习惯的养成。俗话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么看来,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在经年累月的作用下,它会影响人的品德,决定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左右人一生的成败。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习惯和性格的。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索甚至还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说,好习惯可以给孩子一个好支点,让其受益一生。

但是,尽管习惯的养成是一门科学,可也不是随随便便说一下就可以形成的。那么,到底又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一到写作业,他就坐不住了,妈妈说了很多遍也没有用。无奈之下,这位妈妈只好向一位学心理学的亲戚请教,妈妈回来一实践很成功。后来,这位妈妈总结出一个培养习惯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就会形成得越牢。而递减法的绝妙之处就在于,这位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儿子过去写一个小时的作业中间会站起来7次,而现在妈妈跟儿子一商量递减到3次,孩子就接受了。她使用了一个最有效的强化物,因为儿子喜欢看动画片,所以这位妈妈就说:“如果你做到了就可以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能看动画片。”这就是及时评估,非常有效。不过,前提是,父母一定要找到最能让孩子动心的强化物,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上面这个例子,只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一种方式,其实,人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一般来说,6岁以前是儿童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极大。对这一时期的孩子,给予恰当的教育,对其今后乃至终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像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等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

总之,孩子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任何习惯、行为和技能都来源于不断地摸索和练习,而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纠正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不断地总结方式方法,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用情商故事和孩子谈谈心

推荐故事一:农夫的良苦用心

懒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懒惰的人不会取得事业和学业的成功,生活也不会过得幸福,年幼的孩子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下面这篇好故事,可以帮助父母如何让孩子告别懒惰。

从前,有个农夫患了重病,好多医生都治不好他的病。农夫一辈子辛辛苦苦,身边没有多少积蓄,在他临走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没有足够多的钱可以留给孩子。一想到他那好吃懒做的孩子们,很可能会没有饭吃时,他就不由得感叹起来。

想着想着,农夫突然有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叫到自己床前,虚弱地叮嘱道:“孩子们,我在葡萄园里给你们埋下了很多钱。”

故事中的父亲因为害怕孩子懒惰而没有饭吃,就想了个家有宝藏的办法。平时生活中,父母们也要学习故事中的父亲,用好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去做事情。要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当习惯养成之后,一切也就顺其自然了。

话刚说完,农夫就死了。于是,孩子们马上拿着犁头去葡萄园里翻地。第一天,他们把整个葡萄园翻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一个钱币。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天天都到葡萄园里去挖地,越挖越深,还是没有找到任何钱币。最后,由于葡萄园的土地经常被耕种,这里的葡萄长得非常得好。后来,孩子们把葡萄卖了很多钱,也最终明白了父亲说的那番话的意思。

推荐故事二:说谎话的小猫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诚实正直的好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些孩子爱撒谎。下面这篇小朋友自编的小动物的故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猫,平常他很少和小动物们接触。

一天,小猫出去散步时,一只小鸟看见了,顿时吓了一跳,惊慌地说:“小老虎来了,小老虎来了。”

小猫听见了,对小鸟说:“我不是老虎,但我是老虎的表弟。”

小鸟小心翼翼地说:“那,请问你能不能帮我们劝劝你的表哥,别再吃我们这些小动物了!”小猫想都没想,得意地说:“没问题。我们走吧!”

就这样,小猫和小鸟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湖边。小猫看见一只水鹕的嘴里正叼着一条又肥又胖的鱼,当即把它馋得直流口水。

最后,小猫实在忍不住了,就露出锋利的牙齿,对着水鹕吼道:“快把鱼拿过来!”

水鹕听了,很奇怪地问:“为什么?”

一旁的小鸟连忙说:“还犹豫什么,它可是老虎的表弟呀!”水鹕只好把鱼给了小猫。小猫吃饱了,它和小鸟又继续前进。

一路上,小鸟一边飞一边喊:“老虎的表弟来啦!老虎的表弟来啦!”

小动物们听到喊声后,纷纷吓得躲了起来,只有小松鼠在树上扬扬自得地说:“老虎我不怕,老虎不会爬树。”

这话被小猫听到了,它气愤地对小松鼠说:“你这该死的老鼠什么时候跑到森林里把尾巴长得那么粗?”话刚说完,“蹭蹭”几下就窜上了树,幸亏小松鼠跑得快,才躲过小猫的追捕。

大人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同的故事人物要采用不同的语调,随着故事情景的发展,声音也要随之变化,这样反复四五次后,就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去模仿正确的行为规范了。

后来,小鸟又带着小猫来到老虎的家门口,小猫假模假样地叫道:“表哥,我来看你了!”

老虎出来后,诧异地说:“你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刚说到这里,老虎又转动了一下眼珠,心想,“不过,这送上门来的美餐,我为什么不要呢?”于是,老虎“嗖”地一下,就朝小猫扑去,小猫吓得爬到了一棵大树上。

这一幕全被小鸟看到了,这一次,它终于知道了小猫的话是骗人的。

小猫觉得自己错了,非常后悔,就下决心改正。小动物们和小猫又成了好朋友。

孩子撒谎是有很多动机和原因的,家长发现孩子撒谎时,一定要跟孩子及时沟通,明确告诉孩子撒谎的后果,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撒谎行为。

推荐故事三:大公鸡和漏嘴巴

为了让幼儿养成吃饭要专心、进餐时不随便讲话的饮食习惯,家长不妨给他们讲讲下面这则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对照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行为习惯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一只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原来,它在找虫子吃。一个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盯着飞来飞去的小蝴蝶,饭粒都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肚子饿得“咕咕咕咕”叫的大公鸡看见了,别提多高兴啦!大公鸡连忙跑了过去,低声嘟囔:“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大公鸡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快呢。小弟弟看到了,连吃饭也忘了,越看越高兴,拍着手说:“真好玩!”

一会儿,大公鸡就把撒在地上的饭粒都吃光了。可是,它的肚子又“咕咕咕咕”地叫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头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于是,它就来啄小弟弟的裤子。

童话是儿童的语言,每个孩子都是在童话编织的精彩世界里成长起来的。在生动的童话故事中,儿童不仅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发展了想象力,同时也成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帮手,真可谓一举两得。